花与剑与法兰西 第257章

作者:匂宮出夢

“没关系,”玛蒂尔达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只要你开心就好。”

她轻轻地抚摸了自己的侄女儿一下,仿佛对她来说,只要抱怨了那一句就足够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一空了似的。说来也奇怪,小玛蒂尔达在她抚摸了之后,也慢慢停止了哭闹,带着笑容又重新睡去了。

两姐妹站在一起看着孩子,而吕西安也站在旁边,一时间,房间内又重新充满了久违的温馨。

然而,这种温馨注定只是短暂的。

“等下就要开始晚餐了,你们也准备一下吧,爸爸和妈妈都要出席。”一会儿之后,玛蒂尔达又重新开口了,“还有乔治,他今天也会回来。”

“乔治也会回来吗?”朱莉有些吃惊,“那岂不是说今天全家人都要聚齐了?还真是难得呢?”

“嗯,乔治是爸爸特意叫回来的。”玛蒂尔达点了点头,然后瞟了瞟吕西安一眼,“难道你忘记了爷爷的嘱托了吗?”

“啊?”朱莉吃了一惊,显然她还是记得自己爷爷的临终嘱托的,但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爸爸真打算照办啊?他舍得吗?”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呢?”玛蒂尔达轻轻摇了摇头,“爸爸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是我后来劝了劝,他最后还是做出了决定……你瞧,你又可以笑话我们了,为了荣华富贵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还真是……”朱莉微微低下了头,不知道喃喃自语什么,妹妹明里暗里的嘲讽她也没有余裕再听进去。

玛蒂尔达很快就离开了房间,而朱莉仍旧低头在想着什么,吕西安眼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就催了一下妻子。

“朱莉,我们过去吧,可不要让他们久等……”

仿佛是被惊醒了似的,朱莉猛然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吕西安,然后猛然抱住了他。

“吕西安,以后一定要照顾好乔治,答应我!”

“啊?什么?”吕西安对妻子的反应感到有些奇怪。“怎么了?”

“爸爸,爸爸要把乔治送去当兵了……上帝啊,要去当兵!太可怕了,”在他怀中的朱莉,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起来,“他是我唯一的弟弟,要是出了什么事,那可怎么办啊……吕西安,你以后一定要保护他,不要让他出事……”

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吕西安也不禁呆住了。

“为什么?乔治干嘛要进军队呢?”

然而,他的妻子并没有回答。

这些贵族还真是一群难以理解的人啊,一个两个都是。吕西安不禁在心里又苦笑了起来。

不过,就算如此,他还是爱着她。

片刻之后,他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妻子的背。

“好吧,我当然会这么做了。”

……

很快,吕西安就和朱莉一起来到了伯爵府上的餐厅,然后受到了岳父岳母——也就是新一代迪利埃翁伯爵夫妇——的亲切接待。

和以前相比,吕西安明显感到这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好像殷勤了许多,以前固然表面上很有礼貌,但却是带着一种贵族式的冷漠,然而现在这种冷漠却被置换成了亲热,而且这种态度的变幻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的生硬来,仿佛从一开始就是如此一样。

吕西安当然不会傻到看不出来这种亲热的缘由了,不过虽然他心里对岳父的所作所为大不以为然,但是在表面上他自然也能够拿出应有的礼数。

在岳父迪利埃翁伯爵的要求下,吕西安一直都在讲述一些自己在这次远征和过去在北非服役时的所见所闻讲给了在场的人们听,虽然他的讲述并不十分传神,但是详实的叙述仍旧让他们认真地听了进去。

尤其是他的妻弟乔治,他听得十分入神,少年人的脸庞红扑扑的,时不时地跟自己的姐夫询问异域的细节,看得出来是那种真正的投入。

也对,对一个少年人来说,参加军队成为英雄,本来就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吧。这样说来,伯爵倒也不算是强行逼迫儿子走不想走的路。

“吕西安,过得不久之后,我想让乔治参加军队。嗯……这也是他爷爷临终前的遗愿。”在闲谈了一会儿之后,伯爵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吕西安,你是内行人,我想问问你的意见。如果乔治参加军队的话,你觉得走哪条路对他最好?”

对父母来说,最安全的恐怕就是最好的吧。吕西安心想。

然后,他看着乔治,想要揣度这个年轻人的真实心意。

最后,乔治脸上的神采让他确实,这个少年人确实是想从军。

那么,好吧。

“最好的话,他可以想办法去读军校,然后出来之后当参谋军官。”吕西安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这就必须要有好的成绩,不过我相信以乔治的聪明,这应该没问题吧……”

“参谋官?”玛蒂尔达有些疑惑。

“嗯,是的。”吕西安点了点头,“我之前从司令官——也就是德·特雷维尔侯爵那里,听到过一些风声,他打算建议总统建立一个陆军的参谋部,专门负责为陆军的行动制定计划,如果这样的部门成立的话,那对乔治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而且……”顿了一顿之后,他又加上了一句,“侯爵还对我说过,到时候他打算也推荐我到里面去任职。”

“是吗?!”伯爵夫妇对望了一眼,对他的回答显然有些喜出望外。

然后,伯爵继续问了下去,“也就是说,这样的部门权力会很大吗?”

“嗯,应该会有一定的权力。”吕西安谨慎地回答,“不过现在一切还在筹备之中,所以我也说不准,但是从上面的动静来看,应该不会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那就太好了!吕西安。”伯爵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看上去特雷维尔真的很看重你啊,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和你说,我们真应该好好谢谢他们。”

此刻的伯爵,当然还不知道他亲切的下属到底打算在干什么,因而他仍旧是一脸的如释重负。

“是啊,我们真该好好感谢他们。”伯爵夫人也微笑着附和了一句,然后拍了拍坐在她旁边的玛蒂尔达的手。“是吗?玛蒂尔达?”

“是的,妈妈。”玛蒂尔达淡定地点了点头。

第357章 国务会议(一)

“诚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一个国营的铁路事业就需要一个健康的制造体系。国家赋予我们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建立并且维护好一个制造体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在铁道部的会议室当中,国务秘书夏尔·德·特雷维尔以一种毫无生气的语调,说出了本次会议的开场白。

虽然才刚刚进入秋天,但是外面的风已经带着丝丝凉意,因此会议室当中门窗紧闭,使人感到有些气闷,因而说话的时候也不禁变得更加中气不足了。

说实话,处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家都有些没精打采,但是因为是职责所在,也就不得不勉强打起精神来应付。职员们静静地听着国务秘书的发言,会议室里静得出奇,只有速记员在纸上快速记录的刷刷声才稍稍应和他的话声,表示这里并不是空旷无人。

“虽然部长阁下今天因故没有出席,但是他的意思诸位应该早就有所了解了,没错,他就是想要重点扶植几家工厂来负责铁轨和机车的制造。”带着一如既往的平静,夏尔继续说了下去,“先生们,你们有什么看法的话,尽管可以说出来。”

接着,夏尔轻轻做了个手势,他的秘书克莱芒·莱钦斯基连忙将一份份早已经被小职员们以工整的笔迹誊抄好了的文件递给了在座的这些官员们,然后这些官员们马上翻阅起这些文件来,除了偶尔与旁边人说上几句之外,他们一直保持着得体的沉默。

除了没有现代的打印设备之外,一切都与21世纪的政府部门会议何其相似啊,看来古往今来政府都一样呢……曾经的小公务员夏尔在心里苦笑着想。

当然,他很快就将这种没有意义的遐想给扔到了一边。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理清政府在和铁路有关的制造业布局的问题——当然,这么重要的问题,绝不会是仅仅只由一次会议决定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议论,探讨以及分肥才能最终确定。

这个问题确实十分重要。

与一般的作坊或者小工厂不同,制造铁轨和大型机械的重工业,天然就带有高投资高门槛的属性,足以使一般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因而适当的政府扶植是必须的。而且,因为对国计民生十分重要,所以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适当的管理又在所难免——虽然一定程度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是政府并不会乐于看到恶性竞争所带来企业盲目生产和质量下降的恶果。

当然,这些好处都是于公而言的。部长、夏尔,乃至在座的其他官员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地会出于私人方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争论不会在战略层面,而会停留在战术层面——也就是说,大政方针上这些官员们是协调一致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他们因为私利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协调和妥协。

夏尔没有再说话,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其他官员们反馈。

他没有等待多久,这些官员们在小声地商量了一会儿之后,慢慢地停下了说话声,然后把视线聚焦到了坐在夏尔对面的常任秘书长让·卡尔维特先生身上,而带着一副单片眼镜的让·卡尔维特故作高深地咳了一声之后,朝夏尔开口了。

“德·特雷维尔先生,毫无疑问,我十分赞同部长阁下的意见,对他的高瞻远瞩也十分佩服,如此详细的计划,看得出来也废了部长阁下不少心血,”让·卡尔维特先生的语气里也带有官员们特有的矜持冷漠,让人完全听不出他对部长的敬仰来,“作为下属,我们理所当然的职责就是帮助实现他的构想,但是……如果部长阁下事前不跟我们商量就直接拿出这样的计划的话,我们执行起来恐怕也会有些难度啊……刚刚拿到计划,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改进,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对计划进行一番详细讨论。”

“那么还需要讨论多久呢?”夏尔直接反问,“部长可是一直对这个计划十分上心,要是一直没有进展的话,恐怕他会生气吧?”

“重要的事情总是需要足够的讨论的,政府一直就是如此,先生。”让·卡尔维特微微皱了皱眉头,但是很快就将对这个无礼的年轻人的厌恶压入了心头,“现在就连部长阁下本人都不在,我们怎么好提出意见呢?”

说实话,他现在就是十分生气。倒不是因为面前的年轻人不懂礼貌,而是因为部长和国务秘书居然胆敢不经和他们这些官员的讨论,就私自商量好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简直太过分了!哪里还把他放在了眼里?

说实话,如果是在其他的部门当中,这种事主要是下面的官员自己来负责的,毕竟那些一两年就换一个的部长和秘书能够管到什么事情呢?最后还不是只能靠常任官员们来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划,顺便从其中捞取无数的利益?

但是因为是新成立的关系,铁道部内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定型,因为部长是首任的关系,部里的很多规矩现在还真是只有他才能说了算,再加上部长迪利埃翁和国务秘书特雷维尔都是很难缠的角色,很难被官员们的老一套所迷惑,所以这些官员暂时还真是拿他们两个没办法。

所以,让·卡尔维特只能勉强压抑住自己的怒火,打算继续拖下去,等以后再说。

部长阁下因为父亲突然去世,这段时间都忙于治丧没有办法理事,但是部里的工作当然不可能就此停滞下来,所以现在大部分的会议就都交由夏尔来主持,而由让·卡尔维特先生等人负责执行。这种体制来处理日常事务当然没问题,但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可不能这么干。

但是夏尔可不愿意给他这样的机会。

“部长阁下虽然不幸遭遇丧父之痛,但是一直还是把国事放在心上的。”他慢慢地微笑了起来,“所以他已经指示我了,一定要快点执行他的计划,不要有任何的延宕。我想,我们最好还是遵从他的意见吧,不让部长生气了可不大好,您说是不是呢?先生?”

让·卡尔维特不禁又是微微一皱眉,他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了下去,然后他扫了扫旁边的官员们一眼,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其他人发现两位大头头又吵了起来,还牵涉到了部长阁下,因此他们噤若寒蝉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多插嘴说一句话?

没办法,理论上部长和国务秘书的级别确实是高于他们这些官员的,所以如果他们两个不怕闹出事的话,这些官员们也只能低声下气不敢明着作对,就连让·卡尔维特本人也是如此。

“既然您这样说的话,那么我们就现在进行讨论吧。”沉默了几秒钟之后,让·卡尔维特恢复了平静,然后,他翻到了其中一页纸上,指着其中几行字开始说了起来。

“按照部长的打算,他是要分别设立几个铁路局,分区域负责未来铁路系统的运行,然后北部以巴黎,西部以南特,东部以梅茨,南部以瓦朗斯,西南部以图卢兹为中心,进行分区域管理,对吧?”

“没错,就是这样。”夏尔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解释了起来。“未来铁路系统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将会有上万甚至好几万公里的铁路需要管理。毫无疑问,到那时候我们在巴黎无法管理所有事务,所以,我认为和军队一样,对铁路系统进行分区域管理是极有必要的。我们到时候负责管理以上几个大区,然后这些大区再管理每一个省的铁路机构,这样,我们就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一切事务了。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说实话,这个计划的大部分还就是他本人来制定的,部长只是负责背书签字而已。

“对这个构想我没有意见,先生。但是有些细节还值得商榷。”让·卡尔维特轻轻点了点头,“为什么南方的大区管理机构要放在瓦朗斯,而不是里昂呢?那里是比瓦朗斯更加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经济也更加发达。”

让·卡尔维特是里昂人,他当然希望为家乡的人多争取一些利益了。

“瓦朗斯更加靠近南方,方便到时候的管理,而且在预定的规划当中,瓦朗斯也将成为一个铁路枢纽。”夏尔轻声回答,不过他知道这个理由当然不足以服众了,于是继续说了下去,“而且,正因为里昂过于发达,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区管理的重任交给里昂,否则到时候他们恐怕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和巴黎分庭抗礼。

先生们,虽然不曾明说,但是要分清一个事实,巴黎必须是这个国家的中心,也必须是整个铁路系统唯一的枢轴,我不希望有人到时候来影响到我们的规划,是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有关铁路事务的一切,都只应该由我们说了算!”

他的这席话,罕见地让所有的官员都点了点头——哪个官员会希望有人影响到自己的权力呢?就连让·卡尔维特也暗自同意了他的意见。

“好吧,既然您是这样考虑的那也可以,可是我还有另外的问题……”

第358章 国务会议(二)

使得夏尔感到高兴又颇为遗憾的是,在让·卡尔维特质疑了把铁路系统南方区域的管理局放在里昂的决定之后,竟然没有一位官员质疑为什么他要把东方区的管理局放在位于边境的斯特拉斯堡。

说他高兴,是因为这样就不用多费一番口舌,再找借口去解释自己的决定;说他遗憾,是因为这些官员对公共利益的麻木不仁。

这些官员们在不触犯自己利益的时候对公共利益是如此地漫不经心,这实在让夏尔现在都感到有些难以想象——如果部长和夏尔都只是随意决定的呢?那这些决定会对国家财产造成多大的损失……

可是没有人放在心上,大家只是把上面的决定当成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意志而已。

其实,夏尔这样安排确实是有自己的深层考虑的。

他打算把斯特拉斯堡建成一个东部的铁路枢纽,然后以这个枢纽为支点,布置未来对普鲁士·德意志的那一场必将到来的战争。

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不至于遭到像原本历史上的拿破仑三世所遭遇到的那种悲剧。

在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决定性地败给了普鲁士,丢掉了梦想中的欧洲霸权之后,可怜的拿破仑三世皇帝被迫流亡到了英国,在那里他是这样回忆那一场噩梦的:

他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是知道普鲁士潜在的兵力优势的,他曾经希望用下面这个方法来抵消这个优势,那就是迅速攻入南德意志,迫使南德意志保持中立,并依靠最初的胜利来保证他同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联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打算让15万人集中在梅斯(位于洛林),10万人集中在斯特拉斯堡,5万人集中在沙隆(位于兰斯地区)。然后,前两支迅速集中的军队预计在卡尔斯卢厄附近渡过莱茵河,直接冲入德意志腹地,同时沙隆的5万人应当向梅斯前进,以对付敌人向进攻军队的翼侧和后方采取的任何运动。

但是当刚到达梅斯的时候,皇帝发现这个军事计划便立刻成为泡影了。他发现那里只有10万人,而在斯特拉斯堡只有4万人,在沙隆甚至一支部队都没有。其次,军队没有行军最必需的物品:背囊、帐篷、行军锅和饭盒,甚至连弹药也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充。而这支军队的对面,正是潮水般涌过来的数十万德意志士兵。

从那时起,这位皇帝就发现自己对之后所发生的一切失去掌控,直到在色当向威廉一世屈膝投降为止,命运再也没有眷顾过这位曾经很走运的人。

潮水退去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貌似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第二帝国一直只是在裸泳而已,这诚然让人哭笑不得。

一时间,他的思想好像飘出了这间房间,而飘到了空旷的西欧在平原上面,飘到了那个从拿破仑开始到希特勒结束的时代,那个各个民族国家组成全民的武装捉对厮杀的时代,还有那片一支支百万大军踏足而过的原野。

在过去的那一世,他只在旅行中看到这一片片已经看不出弹坑和炮火痕迹的原野,和遍布于每一个村庄的埋葬着这些士兵的公墓。在那时,他时常驻足其间,徘徊流连于原野之上,畅想着那个时代的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