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75章

作者:豆蔻

所以子夫说的没错,住在我这里,暗箭易防,明枪难躲。”

.........

关于卫青和卫子夫做梦的事情,是一个伏笔也是设定。

可以跟大家说的是,这本书里面,没有任何穿越者,也不会出现机械降神的玩意。

大家也别把这玩意想得多高大上,在其他书里面,这种能力或许很imba,但在这本书设定里面,这种能力可以用俩字来概括:就这?

卫青和卫子夫之所以厉害,不是因为这个能力,而且他们本来就有天赋,有悟性,有毅力,应该不厉害才没道理

第九章:焦头烂额的指挥院系

最近几天,指挥院系的管理层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最开始是曹英发难。

也不知道是谁,在卫青进入太学院之后,开始大肆宣扬什么,卫青之所以能进入太学院,全都是因为指挥院系放水了。

不然卫青区区一介奴隶子,凭什么能力挫一位讲师,两位能唤出军魂的监院!

是的没错,英、季两位监院暴露了。

正如卫青所说的那样,能唤出军魂又从边塞从军过的,即便是整个指挥院系也不多。

甚至只凭借排除法,都能猜出个大概来。

有传言说,卫青之所以能在演武中获胜,就是因为太学院之前得罪了平阳侯,担心曹相国回来报复,依旧在演武中故意放水,这才让卫青惊天大翻盘的。

否则背水状态下的卫青,拼什么能坚持那么久?

还有之前谈兵论策的考卷,太学院为什么不公开?

肯定是为卫青打掩护!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知道背水战法真正恐怖之处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这种说法传出来以后,立刻得到不少人的响应。

曹英觉得自己被冤枉了,他决定无论是为了平阳侯的名誉,还是给卫青讨一个公道,必须找指挥院系问个清楚。

于是曹英这只哈士奇,直接杀到了指挥院系,要求指挥院系的那群老不死,给自己一个满意交代!

否则这事没完!

交代?怎么个交代法?

这时候吕邝他们就算再傻也知道,什么被污蔑要讨个公道,曹英明明就是来敲诈的。

敲诈归敲诈,吕邝他们还真没太好应对之策。

之前是他们不跟公布考卷的,现在有人以此借题发挥。

那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变成屎了,完全没法解释。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哪怕是刘氏,都是要脸的人,搪塞一二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碰到了曹英,这家伙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完全不担心对方撕破脸皮。

甚至还敢公开表示,自己就是要来补偿的!

根本不怕被人说什么趁火打劫,因为曹英他就是来打劫的,还是借助曾祖的名义来打劫的!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曹英就是要告诉其他勋贵们,有实力的流氓你惹不起,有靠山的流氓,你同样也惹不起!

指挥院系实在拿曹英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破赔了一笔积分。

所谓积分,也可以理解为太学院内部流通的特殊货币。

这种货币也能用钱来兑换,只是兑换的量是有限度的。

想要获取大量积分,只能通过太学院颁布的各种方式获取。

如完成任务,实力提升,考核成绩。

以及每个月根据各榜排名,发放相对应数量的积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捐献所在地特产秘宝、战法、绝技、奇珍异兽。

这种主要是针对异族和匈奴蛮族,起初是目的,为了进行研究。

比如人族境内驯养用来侦查敌情的雪鹰“万里雪花白”,就是根据匈奴蛮族那边送来的白石雕,进行培育繁殖出的新品种。

太学院内部除了衣食住行这种基本消费外,其他无论是兑换天材地宝,还是使用借阅功法,使用特殊场地,都得靠积分。

最初太学院建立时,是非常鼓励学生内部竞争。

那时候的想法也简单,都不能从小小的太学院里面杀出来,凭什么去杀匈奴蛮族!?

如今勋贵多了,竞争的方式也逐渐有所改变。

没那么血腥了,从最开始的养蛊,变成了如今的内卷,该残酷的地方还是很残酷的。

卫青之所以接受所有军团对自己发起的挑战,就是因为高排名军团,在主动挑战比自己名次低的军团时,如果战败首当其冲的就是会被罚大量积分,然后太学院再从被罚的积分中,抽出一半补偿低排名的军团。

也就是说,卫青还没入太学院,就有一千二百多个军团,争先恐后的来送积分。

虽说卫青不知道这积分究竟有多大的用处,但有人白送的,干嘛不要。

被曹英敲诈走一笔积分,原本以为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谁知道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尤其是太学院内部声音最大,逼迫指挥院系公开卫青的考卷。

正在吕邝等人疲于应对,焦头烂额的想办法处理这一问题时,当初给卫青送试卷的那位讲师突然叛变。

在没有经过吕邝等人的同意下,直接选择将考卷公开。

此事一经曝光,直接在指挥院系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如今正值考试前夕,无数学习面临是毕业,还是继续留在学院求学三年的岔路口上。

之前指挥院系的谈兵论策越发偏门,对培养军团指挥者,越加没有意义,纯粹是为了难而难。

许多学子虽有怨言,但人微言轻,说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指挥院系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无数勋贵都紧盯着太学院呢,这时卫青考卷内容泄露,自然引起勋贵和学子们极大的反弹。

无数勋贵到此刻才发现,指挥院系的谈兵论策,如今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最有趣的是,如果学子在谈兵论策方面成绩优异,自然不会跟家里父母讲这种考试有多阴间。

而那些谈兵论策成绩差的学子,哪怕跟家里说了,家里人也多是认为,是子女为自己能力不足找的借口而已。

以前抗议的情况也有,但因为抗议的勋贵,往往身份都不算高。

否则自家子女就算再蠢再笨,也肯定能在太学院待满十二年。

其次数量多少不关键,关键是不够集中,自然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显然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成千上万的勋贵联名抗议,甚至东奔西走,希望能请那些上层勋贵出面主持公道,抗议指挥院系这种违背初衷的行为。

随着风波平息不止,此事终于传到了圣后耳朵里。

到此为止不仅是指挥院系,其他院系也意识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此事恐怕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第十章:大汉吕后

皇宫深处,一位身着弋绨、革舄、赤带,头戴通天冠的妇人,正跪坐再案几前处理着面前如海般的上疏。

站立在两侧的太监宫女,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妇人容貌不算绝美艳丽,到有几分小家碧玉,只是神情眉宇间给人一种无尽威严,不敢抬头直视。

这位妇人便是汉王朝如今最有权势的人,被万民尊称为圣后的皇后吕雉。

刘邦失踪之后,汉王朝上下便被圣后吕雉所把持,至今已有四百载。

四百年来,汉王朝休养生息,国力愈加强盛,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

哪怕是刘氏宗亲,对吕雉的指责诋毁,也多是违背陛下离开时所定下的白马之盟,无辜诛杀陛下子嗣,将长公主之女嫁给其亲舅舅有违人伦,虐杀戚夫人以至于储君刘盈忧郁重病早夭,提拔男宠审食其为相等等。

但对于治理天下方面,还是多有认同。

至少在百姓们眼中,吕后还算是个不错的统治者,这也是吕后能维持统治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吕雉处理完手里的上疏,这才抬头看向角落恭敬跪坐的张辟强,

当年储君刘盈忧郁而亡,发丧期间,吕雉干哭不见落泪。

张良之子张辟强担任侍中,年仅十五岁,便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如今死了,却只见她干哭而不悲伤,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陈平问其缘由,张辟强说:“皇帝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班老臣。您现在应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在朝廷执掌大权,这样吕后才会心安,你们才能有幸免于祸患。”

陈平就按照张辟强的计策去做,吕雉果然高兴,哭起来也显得哀痛。

吕氏的权势便从此开始。

换而言之,吕后之所以迈出那一步,违背白马之盟,张辟强便是主要推手之一。

张辟强很清楚,如果吕后驾崩,刘氏重掌皇权,那么哪怕父亲张良现在还活着,他也是必死无疑!

因此张辟强从十五岁那年做出选择开始,就坚定的站在了吕氏这一边,也成为吕雉的心腹之一。

吕后挥挥手,旁边的宫女非常懂事的将处理好的上疏搬走,两侧的太监宫女们也悄然退下。

张辟强这时候才说:“圣后,已经查明,太学院风波的背后,乃是萧相国与许神相亲传韩妃。”

听到这个消息,吕雉似乎并不意外,她语气淡然的说:“萧何早已有改革太学院之意,只是此间牵扯到太多利害关系,这才以退为进,选择淡出太学院,任由各系院长争权夺利。

如今遇到韩妃这位不亚于许负的神相协助,坐不住也是正常。

在吾看来,太学院的风气也是时候整治一二了,知道是那是人族的太学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匈奴蛮族耀武扬威的猎场。”

张辟强对吕雉的回答并不意外,太学院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已经偏离了萧相国和吕后的预期。

树的枝杈长歪了就得砍掉。

杂草长高了就得剪去,很正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