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223章

作者:豆蔻

刘彻还是觉得不靠谱:“继续靠机关术来辅助,那么打造出来的刀,质量必定不如纯人工打造的精细。”

目前已经有许多机关造物来辅助打造刀,比如说风炉,但卫青所说的那种自动锤炼的机关术,所打造出来的刀,质量完全不符合主流对刀品控的最低要求,因此这种机关造物根本没进入市场就被淘汰了。

卫青笑了:“你这种想法,就有点类似于问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你吃不起米面,为什么不吃肉?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不需要做工那么精细的刀,只要趁手能用砍不坏,哪怕外形糟了点,外形多了许多划痕,只要不影响使用,就是好刀好剑!

以前铸剑世家的目光始终定在上流勋贵和富豪,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中,就认为刀,尤其是剑这种贵重物品,就跟底层的百姓无缘。但他们忘记了,对于百姓来说,对刀的渴望一点都不低,人界并不太平!

尤其是边塞地区的百姓,时常受到匈奴蛮族的骚扰。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防身就算是把柴刀也是好的。

现在能低价购买一把环首刀,为何你认为他们会介意呢?”

“那...哪个铸剑世家会愿意?”

“徐韫一脉就愿意!”

卫青打了一个清脆的响指后说:“我提议的!任何做生意的都很清楚一件事,量大从优!

只要你购买的量大,那么价格就会便宜很多,因为这样能介绍交易成本,也就是运输费用。

徐韫一脉为了打造大量的兵刃,必然会大量的收购金属矿物,这样一来可以拿订单来压价,二来嘛批量运输也能减少运输费。

至于说怕出现提供金属矿物的坐地起价...我相信朝廷必然也会大力推动,倘若人族和匈奴蛮族真的开战,那么必然会征调大量的成年人参军。那么在此之前百姓藏兵于家、待需而动,不正是朝廷最想看到的事情吗?

到时候有朝廷的背书,我还真想知道,谁敢在这上面吃拿卡要、坐地起价?”

刘彻似乎闹懂了卫青的计划:“你打算...把这个生意也卖给朝廷?”

卫青道:“你觉得合适吗?”

刘彻心说:合适,太合适了哥!

这生意倘若没做大还好,真做大了,朝廷铁定要掺和一手,毕竟你卖的不是家用百货,你卖的是刀!是凶器!

“我突然觉得...你似乎很会做生意。”

卫青耸了耸肩膀说:“跟你姐学的。”

“我姐?”

“当然也跟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有关。”

卫青掰着手指又继续说:“我有时候觉得现在的商人都太蠢了,赚钱战战兢兢,还要被骂为富不仁、无商不奸,还时不时的被朝廷拎出来宰一刀,简直丢人丢到家了。

就这也配经商?

换做是我,不仅要赚钱,还要让老百姓抢着把钱往我口袋里面塞。

挣钱不是靠斤斤技巧,不是靠尔虞我诈,那样来钱太慢了,而且不可持续发展,跟割韭菜一样,割一茬就跑,这能赚多少?

真正赚钱的长久之计,首先是要让百姓先富起来!然后再去从百姓身上捞取油水,懂吗?

简单来说就是那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要钱,得让百姓们兜里有钱才行。

不让百姓富起来,你赚穷鬼能赚多少钱?”

刘彻被卫青说的振聋发聩,原来还存在这种说法?

“那老百姓怎么才能先富起来?”

卫青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说:“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

“没错,修路!简单来说,交易要产生交易费用,修路的作用就是减少这部分的交易费用。比如说你从修心阁到百兵阁,如果要走半天的时间,跟瞬间到达百兵阁,你就多支出了半天的时间。

如果这半天没有浪费在走路上面,而是在做其他的事情,是不是等于白赚了半天时间的工钱?

所谓修路,就是缩短浪费在这上面的消费。

同样的道理,你赈灾的粮食,从长安王城运到西蜀,得有接近一半浪费在路上,因为路太难走了。

倘若路畅通无阻,那这一路浪费的粮食,不就是你挣得钱吗?”

刘彻懂这个道理了,她有些好奇的说:“可是这是一笔庞大的财务支出。”

“所以才需要朝廷出面!”

卫青说到这里又道:“昔日秦皇还在的时候,就修建过驰道,我觉得驰道不见得非要用在军事上面,还可以用在运输上面,减少交易成本,当然关键时刻也方便军队迅速的运往前线。

其次就是虚空,通过虚空可以迅速的把一个地方的物品,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只是虚空中挤压力太强,寻常的材质会被虚空压碎,但这不代表虚空运输就遥不可及。

甚至我认为,虚空是未来决定战争胜负和发展的关键!

倘若我们掌握了一种在虚空中快速运输物资的能力,那么未来无论是民生,还是说作战,都真正意义上掌握了主动权。

但据我所知,墨家和公输家对虚空的研究投入并不多,甚至说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开发虚空的想法,认为虚空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

我真不知道朝廷那些官员,脑袋里是不是装的浆糊,换做是我的话,必然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别觉得我在异想天开,汉王朝既然能在虚空中建立哨岗,就证明在虚空中运输,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卫青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的灌输给刘彻。

刘彻越听越精神,越听眼睛中闪烁的光芒便越是神采奕奕。

她原本以为,卫青满脑子都是打仗,没想到卫青对经济发展,也有得天独厚的见解。

她仿佛看到了卫青绘制的一副蓝图,蓝图中充满了各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卫青看着刘彻那副出神的表情,心中暗自冷笑道:小样,就不信哥画的大饼不香。

任何事情,能用在军事上,就必然能用在民生发展上面。

朝廷不是主和派当道,要发展经济民生吗?

自己只不过把为推动军事发展的一些想法,稍加包装改个说法,那就是为百姓谋福利的致富之路。

关键这条路,朝廷照样能赚的盆满钵满!

就不信,你不真香!

第三十六章:汉军团再次出征(2k)

昔日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学习成长并非一定需要特定的先生老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是人族自诞生以来就掌握的本能。

成功并非只有失败这一个妈,但失败确实有机会生下成功这个崽儿,说白了还是要看注卵人有没有这个能力罢了。

好在汉军团并没有让卫青失望,在经过一夜的讨论后,汉军团的成员非但没有丝毫的困意,反而个个是精神抖擞,似乎看不出有熬夜的迹象。

虽说这跟修心阁的灵气浓郁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

无论是男女之间的成长,还是男男之间的成长,只要是成长就是快乐的,快乐让人忘记疲惫。

这也就是所谓的“学习让我快乐”。

卫青从楼上走下来时,曹操和刘备已经整理好厚厚的一沓,有关汉军团成员对于目前缺点的应对方法。

卫青从俩人手里接过来,大概粗略的翻了翻,突然总觉得这群人还真是天真的可爱。

有些想法未免也太过异想天开了,包括不限于张飞的打仗时再意气用事,就罚自己一个月不能喝酒。

都说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性格上的缺点能那么容易改正,那就不是人了,是圣人。

别说发一个月不能喝酒了,就算赌剁掉,该上头的时候还是得上头。

毕竟就算是无屌的太监,暴脾气上来了,压不住的比比皆是。

不过有异想天开的,也有几条能做到立竿见影的。

既然治不本,那就治标。

比如关羽性格傲慢,但对刘备尊敬有加,可以用刘备来压制关羽傲慢的性格。

张飞急躁,但尊重士大夫阶级,恰好荀彧作为荀子后人,正是张飞最尊敬的类型,可以让荀彧压制张飞暴躁冲动易怒的性格。

再比如夏侯渊行进如风,但本身作为统帅,并不适合冒险,那曹操直接把典韦配给夏侯渊。

哪怕真遇到了强敌,凭借典韦万夫不当之勇,也能一力破万法。

这些配合看似僵硬,不够灵活,但短期内到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卫青看完之后,随后交给背后的刘彻,然后对众人笑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把学到的想到的融会贯通,才是学习反思的最终目的。

既然你们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反省,并想出了应对之策,那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如今晚我替你们再约战夔万军团,能不能把握这次报仇机会,就看诸位自己了。

倘若这次还是败了,而且败在了同样的方法上两次,那就只能说不长记性。

汉军团不需要那种,连吃一堑长一智都做不到的蠢货!”

听到有了报仇的机会,汉军团的成员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样。

前四天的连败,那是因为汉军团一分为二,以弱敌强输了也不丢人。

但昨天输给夔万军团,绝对是自己的问题,这才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哪怕后面知道卫青出手了,这也不是甩锅的理由,最多只能消减怨气罢了。

怨气是没了,可不代表汉军团就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昨日的失败。

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干回来!

即便卫青没有替他们约战,汉军团的成员肯定也会想法设法的再跟夔万军团约战。

这不是要战胜夔万军团,而是想战胜昨天的自己!

曹操立刻表态道:“军团长放心,倘若此次还犯昨天的错误,不用军团长开口,我曹操没脸继续呆在汉军团了,到时候会主动选择退出。”

刘备也道:“演武战场上交学费,只是一次失败,战场中交一次学费,就有可能是兄弟们命。我与孟德一样,若是知错不改,也没资格继续留在汉军团混吃等死。”

其他成员见状也摩拳擦掌,大有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

唯独曹英这时候没有被这股狂热的气氛所影响,而是凑过来冷不丁的问卫青说:“这次军团长应该不会再出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