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220章

作者:豆蔻

第三十三章:做生意的技巧

“这也行?”

吕禄第一反应是说胡话吧?你都说了这些东西都是假货,别人怎么可能还会接受他?

卫青听到这种解释,也忍不住称赞道:“几位老人家本事了得,短短片刻的时间,便能看出其中的奥妙,卫青佩服。”

“卫公子这话便是愧煞我等了,这等设想不能说天马行空,我等也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觉得其难度之高,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没想到真尝试过后,难度反而会大大降低。”

卫青见吕禄一头雾水,便解释说:“其实说简单点上将军便懂了,由于体质的不同,想要完全仿照匈奴蛮族是不可能的,或者说里面有太多的困难要克服。

所以我没有这样做,选择了一种取巧的办法。

我先解构了匈奴蛮族使用出绝技的过程,再给匈奴蛮族使用绝技的每个步骤,都标注好所起到的效果,然后再一点点的用人族可以使用的手段,把这些效果复制出来,形成一个人族可以轻松驾驭的绝技。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受财物‘赋值’的启发。

就拿这位博士举的例子,上将军认为那些仿造出来的金银财宝,明明假的不能再假,凭什么还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

“确实不能理解。”

“其实很容易理解,而且这种情况在长安王城也屡见不鲜,上将军可知道百兵阁原先交易时,有一种特制的玉牌,一枚便等同于一万金?”

“自然知道。”

“但那玉牌的价格如果不是百兵阁做背书,它能卖一万金吗?”

“自然不能,但是你的确可以拿着它去百兵阁兑换一万金。”

至少在百兵阁的声誉破产之前,这玩意还是能流通的。

卫青又道:“那如果百兵阁说玉牌价值五百万金呢!?”

这次吕禄不说话了,五百万金,这价格太大了。

即便是百兵阁做背书,也没有多少人相信。

毕竟把你百兵阁都卖了,估计也就值五百万金而已。

卫青当初从百兵阁那里卖柴刀时,就想过这个问题。

玉牌的价值是不值一万金的,但是有百兵阁背书,那就值一万金了。

相当于百兵阁给玉牌赋予了一定的价值。

这个价值是源于百兵阁的信誉和存在。

给玉牌赋值大小多少,取决于百兵阁的财力。

百兵阁财力就那么多,大家都看在眼里。

一万金,五万金,百兵阁的阁主熊德作为熊氏的继承人之一,自然不会说赖账,大家用起来就放心。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直接赋值五百万金,那么肯定没人相信了,你这炒作也得按照基本(和谐)法。

其实当时的卫青甚至还在想,倘若百兵阁没有根据自身的财力发放这种玉牌,而是将大量的玉牌直接投放到市场上,那么在没有遇到风险的时候,就相当于百兵阁瞬间拥有了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的财富。

因为这些玉牌有百兵阁背书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正常在市场上流通的,只是需要的时候,才会跑去百兵阁兑换成货币。

当然这种给物品赋值需要的是赋值者的信誉,一但赋值者跑路,会导致所有的价格直接崩盘。

也会有很多人血本无归,这就是后话了。

回过头来说,对匈奴蛮族的绝技进行解构模拟重组,能想到这种办法的人不少,但难得地方是,你如何对匈奴蛮族的绝技解构,又怎么模拟重组。

解构之后重新拼装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拼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意外。

有点类似二进制换成十进制再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

而且这种解构分的越细,拼装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就是这种解构的手段,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过对于那些研究这些绝技上百年的博士们来说,他们肯定能做到,但印象中这种做法违背常识,所以根本没有尝试过。

可以说卫青提供的资料,最有价值的不是成果,而是一种思路。

就像用骑兵对付骑兵,虽然这种思路并不算新,但以前确实没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因为本能的认为它不合理。

卫青道:“这其实是件很反直觉的事情,直觉告诉我们,匈奴蛮族的绝技是一个闭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这个闭环无法正常运转,所以要尽可能原封不动的对这个闭环进行模仿。

这就相当于你给一枚玉牌赋值,开口就是五百万金,那谁会相信?

但如果你创造出五百枚玉牌,每枚玉牌一万金,这样分摊风险,就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同样的道理,那栋宅子里的金银财宝无法取出来了,但它确实属于我的,那我现在制造了一批假的金银财宝,并且这些假货其实跟真货从外表来看,没有任何区别。

现在我以朝廷的名义对外面的人说,这些假货也是真货,可以放心的交易流动。

倘若你想换成真钱也可以,直接来在朝廷的任何地方进行兑换成真的金银财宝,那么即便这些金银财宝是假的,只要大家都认可它的存在,那么它就是真的!

反过来说,匈奴蛮族的绝技拆分成一块块,然后我再用我的方式创造出符合这些被拆分后效果,再进行组合,只要它成创造出类似于原先匈奴蛮族绝技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匈奴蛮族才能施展出来的绝技!”

卫青说到这里,又换做一副认真面孔的表情说:“换而言之,我教的这些匈奴蛮族的绝技,其实只是效果相同罢了,但本质上其实跟广义上所认知中匈奴蛮族的绝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相对而言这玩意更适合人族。

所以几位博士,觉得愿意出什么价格,把这套匈奴蛮族的绝技买下来?”

几位博士有些为难,其中一人更是瞅了瞅卫青又看了看吕禄,最后道:“实不相瞒,卫公子提供的思路,目前来时最有可能普及化,因为这些绝技本质上是为人族量身定做的,只是目前门槛还相对比较高而已。

但只要经过不断的优化,这个门槛必然会一降再降,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军方没有那么多钱,朝廷恐怕也不愿意在这上面拨大量的钱,所以...这个数。”

其中的一位博士缓缓的升出五根手指。

五百万金!

“五百万金已经不少了,你要为边塞将士们多想想。”

“我已经为边塞将士们着想了,倘若不是为了边塞将士们,我拿着它在长安王城只卖给勋贵,短期内赚的钱确实有个极限,但哪怕不优化,十年八年之后,肯定也能赚个千万金。

换而言之,我真的嫌来钱慢,大不了把它卖给长安王城的勋贵,一个人吃不下就多来点。

再不行就卖给其他异族,甚至说卖给匈奴蛮族,反正他们得到这玩意也没啥用处,不算是资敌。

但你们也看到了,我没有这样做,朝廷过来说收购,我想都没想就把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拿出来了。

所以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吧?”

朝廷要的还是直接买断,因为思路已经告诉这些博士了,只要按照这个思路研究下去,早晚能够研究出卫青现有的成绩来。

卫青说到这里干脆提议说:“总之这个价格太低了,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要不这样,我免费送你们,但你们优化以后提提供给边塞将士学习时,每位边塞将士,甚至平民学习一次,就给我五十金的使用费。

每位勋贵学习一次,就给我五千金的使用费。

这样我免费把我研究出的成果送给你们,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力所能及的协助你们,早点完成优化,怎么样?”

不怎么样!

吕禄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你隔着钝刀子割肉呢。

一个人五十金,十万人就是五百万金。

汉王朝亿兆子民,倘若日后与匈奴蛮族开战,少说也得有百万人族将士学习,甚至更多。

到那时候,就不是一艘长平号那么简单了。

这是奔着全民普及去的,再少的钱,乘以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关键是真细水长流,一代人两代人,代代人都要付钱的话,吕禄觉得自己都可能成为历史罪人了。

吕禄没好气的说:“你知道这个提议,老夫是不可能答应的。”

“那五百万金,我也不会答应。”

“你想要多少?”

卫青见机会差不多成熟了,便伸出一根手指说:“一艘长平号,上面什么装备都不需要,这价格我都半卖半送了,绝对是良心到不能再良心的价格了。

而且这种绝技从开始研究,再到最后出结果,每个十年八年是很难的,再到普及,也得一些年限。

这么多年的时间,你们军方也可以拿它赚钱呀,百兵阁现在顶楼的生意,我让给朝廷。

上将军自己也说,短期内靠它赚个三百万金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十年的细水长流,千万金总是能赚上来的。

这些利润我一分不要,全都留给军方,留给边塞的将士们。”

嗯?

吕禄听卫青讲完,脑子顿时开始转了起来。

接盘百兵阁的生意?

这有赚头吗?

肯定是有赚头的。

即便是对边塞将士免费推广以后,也都是有赚头的。

根本不需要担心日后这些绝技在军营中公开后,那些花钱学习的勋贵们会有其他声音。

你特么觉得边塞将士们一分钱不用花就能学,心里不平衡了?

可以呀,先特么给爷去边塞待十年再说。

不然就给爷把嘴闭上!

如果那些勋贵真要钱不要命,跑去边塞参军,吕禄甚至可以把赚来的钱还给他。

这样的勋贵子,即便是他吕禄也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这些绝技,你有资格白嫖。

这样想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答应。

反正长平号短时间内也没有作战任务,先交给卫青也不是不可以。

卫青也心中笑道,这就是讨价还价的艺术。

我要一开始说在屋顶开个天窗,你可能会不同意,但我要说把屋顶拆了,你就会提议开个天窗。

同样的道理,我要说要两千万金你不答应,现在我把百兵阁的生意让给你了,换取一艘长平号,你就觉得不是不能商量了。

吕禄瞄了一眼卫青问:“听说那百兵阁开业第一天,你就净赚二十多万金?”

卫青扳着手指算算说:“差不多吧,去掉各种成本费,得有二十多万金,而且这两天赚的一天比一天多,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十多万金了。当然我也知道以后的生意肯定不可能永远这么好,反正细水长流的情况下,不会亏就是了。

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