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218章

作者:豆蔻

吕禄跟吕产不同,他没有那么多架子,对卫青也更加看重些。

这也是为何他这一脉的人,从没有人找过霍去病的麻烦,皆是因为吕禄再三约束的结果。

吕禄入座后,几位老者只好站在旁边,搞研究的虽然不太在乎身份,但吕禄毕竟是赵王兼上将军,吕禄不开口,他们怎么能随便入座?

好在吕禄也没有什么架子,落座之后便对卫青道:“这几位先生也都年事已高了,借把椅子歇歇脚,你应该不介意吧?”

卫青端起茶壶,给吕禄斟了一杯凉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后说:“请自便,修心阁的规矩不算多,只要大家不要随便乱闯就行。”

几位老人对卫青的态度虽然有些不满,但连吕禄都这样说了,他们自然也不敢倚老卖老。

毕竟真要论资排辈的话,他们在吕禄面前,还真的只能算是小辈。

吕禄喝了口凉茶润了润嗓子后说:“你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了,老夫知道你对官场那些条条框框不感兴趣,也就干脆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你靠贩卖匈奴蛮族的绝技,想要凑齐一千万金,没有十年八年是没机会的。”

卫青伸出右手摇了摇手指说:“上将军有一句话说错了,我不是想凑齐一千万金,而是两千万金。”

“两千万金?”

“长平号。”

“倒是好眼光。”

吕禄忍不住赞了卫青一句,他是上将军,掌握了真正的军权,对战船这种大杀器自然也是了若指掌。

目前汉王朝的战船有不少,可惜能拿出来卖的实属不多,其次这些能拿出来卖的,基本不是太老旧,就是受过严重的伤,还有就是太新的,性能方面还没有测试完备。

有些东西是买新不买旧,但战船这玩意,太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一艘战船从制造完成到服役,少说还得要三年的时间,用这段时间来测试战船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问题。

长平号就属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且性价比方面也是首屈一指。

再加上短时间内完全没有执行任务的计划,属于战船中为数不多适合卫青购买的战船了。

卫青也不居功道:“刘晔力荐的。”

“刘晔?我想想...哦,是刘启的后代呀。”

吕禄记得此人,比卫青大上几岁,当初给吕后祝寿时,没少得到吕后的夸赞,说是刘氏中不多见的人才。

其实也不是说刘晔的才能有多高,只是说刘晔这个人知礼节、懂进退,并且是为数不多跟吕氏关系都很不错的刘氏。

吕后这样说,其实另一层的意思,也是穿搭一个意思,刘吕一家亲。

至于有没有人把这当成一回事儿,那就不好说了。

吕禄还是就卫青现在面临的困境说:“别看现在百兵阁那边赚的盆满钵满,但长安王城的市场也就那么大,即便你全吃下短期内的盈利也是有个极限。”

卫青玩弄着手里的茶盏,考虑了几秒后说:“所以上将军的意思是,让我跟朝廷合作?还是说朝廷想买断?”

吕禄反问道:“如果是买断的话,你打算卖多少钱?”

“给我一艘长平号,然后上面的设备任由我来定制安装,这样我把匈奴蛮族的绝技全都交给汉王朝。”

卫青的要求不高,我就是想要战船而已,钱不钱的其实无所谓。

吕禄听完却摇头说:“高了,你这匈奴蛮族的绝技,平常人学习应该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支出吧?如果你能让每位将士花费百金以下,就能学会一门绝技,别说是一艘长平号,老夫再送你一艘平阳号都行。”

汉王朝的军队太多了,就拿边塞驻扎的汉军来说,少说也要百万人。

试想一下,即便是一个人花费百金,想要这百万人都学会,那都得上亿金。

关键卫青消耗的资源,绝对要比这个数字更高。

上亿金,对于汉王朝来说,也不算是一笔小数字了。

当然...汉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肯定会远远高过亿金,但问题是汉王朝的钱不可能全都用在武装军队上面吧?

赈灾不要钱?救济不要钱?

大大小小的官员不要钱?

兴办学院不要钱?

修桥补路不要钱?

汉王朝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管。

真要什么都不管,汉王朝对百姓的影响力趋于零,那还谈个屁的统治。

所谓无为而治,是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不瞎折腾。

不会动不动就三年挖个大运河,再顺便来个三征卫氏朝鲜...还输了。

无为而治除了少折腾以外,还会减免田赋,并且吧劝务农桑、人口增加土地开垦作为地方官吏考核的标准

提高农产品价格,压制商贾;

并且将大量百姓迁移到北方的边塞,也就是长城以内。

对于迁移的百姓,施行大量的优惠政策,比如开垦的良田全归个人所有,比如减免赋税,比如将一些犯罪的人流放到边塞,反正就是威逼带利诱,想方设法的把大量的人弄去边塞。

除此之外什么大力兴办水利,修建学校,招贤纳士都是要做的。

简而言之就是五个字,闷声(和谐)发大(和谐)财!

闷声(和谐)发大(和谐)财也是需要财政支持的,拨到军方的钱自然也就更少了。

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将士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匈奴蛮族的绝技到底价值几何,在汉王朝看来得跟这些绝技的学习成本有直接关系。

卫青看到吕禄旁边的几位老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吕禄的问题,反而是带着一种怀疑的语气说:“匈奴蛮族的绝技,在我看来并不算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绝技,所以我很诧异,诸位应该都是汉王朝这方面的博士权威,为何这么多年都没研究出个头绪来?”

这才是卫青最不理解的地方,所谓的绝技,实际上跟人族的战法有点类似,靠的其实不是血脉,而是对力量的运用。

这种力量的应用并不算复杂,起码对于汉王朝这些顶尖的博士来说,应该属于有能力研究出来的范畴,不至于一点头绪都没有吧?

面对卫青的疑惑,几位博士相互对视了一番后,其中一人道:“匈奴蛮族的绝技,其实我们也有一些成就,比如说也可以让人族使用出匈奴蛮族的某种绝技,但结果并不理想,条件太苛刻了。”

“还请明说。”

“两个问题,首先是能使用出这种绝技的,必须是镇山海以上的强者,其次就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关键是这两点是无法简化的。”

其中一位博士说着取出一卷玉简递给卫青,玉简内是记载了这些年博士们研究的成果。

换做是三年前这些博士还叫嚣着要研究卫青,现在还是选择怪怪闭嘴,甚至心甘情愿的把研究成果拿出来给卫青看。

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因为这些研究成果本质上也不属于他们的。

是汉王朝出的钱,研究成果就是汉王朝的,朝廷有权利让他们公布于众,更不要说单独拿给卫青看了。

卫青接过玉简,只看了两眼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纹身!

这群博士过于的看重纹身。

没错,匈奴蛮族使用绝技,其实就是将力量按照纹身运行一遍,就能理所当然的使用出绝技。

简而言之就是说,纹身实际上就是一个程序的代码,只要这串代码不出问题,你只要输入相应的值,经过程序跑完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些博士们,一直力图复原处这个程序的所有代码,来使匈奴蛮族使用的话是这个效果,人族按照这个代码程序运行,也是同样的效果。

这种办法看似投机取巧,甚至说你只要把代码完全copy过来的话,修修改改就能用了。

问题是对方又不是傻逼,就不知道在自己程序中扔几串雷?

更不用说匈奴蛮族和人族就是两种完全的语言,一个是java,一个object-c,你直接把程序代码往上摞,能正常运行起来才怪呢!

卫青往后看了看差点笑出了声,这群博士刚开始研究时,几乎就把纹身的作用研究透彻了,也就是把代码都扒完了。

并且理清楚了运行的逻辑,甚至连那些雷都找了出来,然后再用符合人族的语言进行重新架构。

这特么都能成功,卫青都得佩服这群博士的水平之高。

这不是讥讽,是真心觉得这群博士是真滴牛皮,换做是自己绝对啃不动这堆屎山。

问题在于原先的代码程序逻辑,是基于匈奴蛮族这个语言设计开发的,现在你原封不动的搬到人族这个特殊的语言来,不进行本地化的处理,能实现完全相同的效果,这真的叫天方夜谭。

就好比同样是加减乘除,十进制的乘除法,两个千以内的数字相乘,你算起来觉得很简单,先用被乘数的个位数去乘一遍乘数,再用十位数乘以一遍乘数,以此列推,最后乘以四边,再把这些加起来就行了。

但换成二进制,你再用同样的办法去乘,这时候就是两个14位数的数字进行相乘,关键随着数字越大,这个操作就会越加的繁琐。

导致后面学习成本过高,使用的难度过大。

大到卫青想都不敢想的地步,关键这群人还愣是给办成了,卫青能不佩服吗?

卫青的办法就简单多了,他直接把二进制的数字换算成十进制,然后再用自己最擅长的办法简单的一乘,这样就得到结果了。所以从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方面来说,就要小得多。

说得再再直白点,现在卫青和博士都看到了远处有一棵桃树,他们觉得桃子一定很好吃。

可是面前一条河,河很深,大家又不会游泳,这时候怎么办呢?

博士想来想去决定制造一个木舟,但是河水太急,河面太宽,太难游过去了,但是他们还是强行游过去了。

只是这难度太大了,关键每次只有少数人能够过河吃到桃子。

至于卫青...他在河这边找了一颗桃核...然后直接种了一颗桃树。

虽然桃树跟原来的那棵桃树不同,但桃子同样好吃。

.......

ps:我犯了一个致命的bug,刘晔其实是刘秀儿子的后人,吐了。

就当这个刘晔是同名同姓吧,反正三国演义中,这个角色的戏份也不多。

虽然...在三国历史中,刘晔绝对算是个重要角色。

第三十二章:狮子大开口

方向错了,努力的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还可以南辕北辙。

这群博士的想法,从根本上出了问题,努力了三百多年没有出结果,只能说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卫青把玉简中的内容原原本本的看完后,又还给了递过来的那位博士手里,随后酝酿了片刻之后说:“想让普通的千钧力士学习匈奴蛮族的绝技,以我目前的方法来说,起码要消耗上一两千金增补灵气的丹药。

万人敌以上则不需要那么多,倘若不在乎时间,两百金一枚的唤灵丹,一口气吃上三五枚也可以,至于超凡脱俗以上的...已经不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了,当然匈奴蛮族的绝技,对于超凡脱俗的武者来说,价值也不没那么大了。”

几位博士听完卫青的介绍以后,瞬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灵气!

无论是千钧力士,还是万人敌,让他们学习最大的问题,是补充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