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209章

作者:豆蔻

回乡祭祖?

也对,刘备虽然把母亲接到长安来了,但祖籍毕竟是涿郡,尤其是父亲的墓,始终没有迁过来。

在汉王朝迁坟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涿郡距离长安王城路途遥远,不是说迁就迁的。

因此几乎每年刘备在父亲忌日之前,都要赶回涿郡。

而关羽和张飞,也是他在那时候意外结实的。

卫青点了点头,既然刘彻说有万夫不当之勇,看来此二人实力肯定不会差。

好家伙,刘备这家伙运气也太好了吧?回家祭个祖就能捡到两位猛将?

要不...过几天我再给你多放几天假,你在长安王城浪两圈,看看能不能多捡回来几个天才?

关羽和张飞坐下后,刘彻依次继续介绍说:“这位少年郎名为浦沅,乃至蜀中铸器大家浦氏一族的传人,擅长铸刀之道。”

浦氏?

卫青想起来了,以前他去百兵阁挑选无期时,拿到的第一把刀便是出自浦氏之手。

这浦沅应该跟徐韫差不多,也是被家族派遣到长安王城来开辟市场的。

考虑到浦沅现在二十来岁的年纪,他应该是跟着父母长辈们一起来的。

浦沅听到刘彻介绍起自己,有些憨厚的起身朝卫青弯腰行礼,随后小心翼翼的问道:“听说徐韫一脉,与军团长关系不俗,斗胆敢问军团长此事可谓真?”

“确实不错,怎么了?”

“是这样的,我们这一脉刚来长安王城不久,人生地不煮熟的,还想请军团长帮忙引荐引荐。我浦氏想跟徐氏一脉交流一二。”

卫青没有急着答应,反问道:“你们浦氏与徐氏关系如何?”

浦沅想了想回答说:“历代皆有来往,关系有时好、有时坏,不过我们这一脉跟徐韫那一脉没有什么交流。”

都是铸器大家,有利益冲突是肯定的,但有交流也是必然。

墨家和公输家之间,也没少交流机关术。

卫青点头答应说:“这样,那好,回头我帮你引荐一下。”

浦沅听到卫青这番提议,顿时喜不自胜道:“军团长此话当真?”

“自然。”

“多谢军团长成全!”

浦沅赶忙拜恩,同是天下沦落人,浦氏还是希望能和其他铸器家族多多交流。

徐韫一脉日子过得不太好,正合适多接触接触。

如果不是卫青归来的及时,恐怕浦沅这一脉也会找个时间,去拜访拜访徐韫那一脉。

至于徐友刀那一脉还是算了,一来人家看不上自己,没必要热脸贴个冷屁股,其次从浦沅加入汉军团也可以得知,这一脉的态度倾向如何。

张机、华佗是医者。

浦沅是铸器者。

不知道有没有擅长驯养异兽的...

刚想到这里,卫青猛然意识到,论对异兽的了解,还有比白洛这位白帝子更擅长的吗?

再加上擅长相术的韩妃,说起来自己这边当真是人才济济,搞什么的都有呀。

刘彻介绍完浦沅,又继续走到一位身姿伟美,有仪容的青年面前,为卫青介绍道:“这位乃是荀子之后,被誉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字文若。目前汉军团内部大大小小的后勤,皆有文若来处理,是我汉军团不可或缺的基石。”

荀彧出身大家,算是这次各大学派放出来的天才中,少数几位直接加入汉军团的学子了。

除了他之外,还有大他五岁的侄子荀攸...

没错,荀攸作为荀彧的侄子,年纪反而被荀彧大了五岁。

这种情况在大家族中最常见不过了。

无论是刘秀还是刘备,论年纪也不比刘彻小到哪里去,辈分不还差着了嘛。

糟老头子二三百岁时心血来潮,把女人的肚子搞大了,那生下来以后,辈分自然大到天上去。

荀彧和荀攸这种已经很正常了。

荀攸看起来有点愚笨,看到卫青瞅过来,也只是憨憨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

卫青也是处于礼节,算是见过了。

介绍完荀彧和荀攸,刘彻这才按照顺序来到曹操这边道:“孟德的这些兄弟,军团长想必都认识了吧?”

曹操身边自然也就是曹氏和夏侯氏两家的,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讲,这批人对卫青认同感要更高一点。

说到底还是因为卫青与曹参和夏侯婴的关系不错,由于有这层关系在,大家怎么都算是半个自己人。

再加上这群人还跟卫青并肩作战干过赫犊、懋車和王柏,有并肩作战的经历在,对卫青更加亲近也是理所当然。

刘彻在介绍完曹操之前军团那些成员后,又来到一位少女身边道:“汉军团的姑娘虽然很少,但或是冰雪聪明,或是美貌绝伦,这位姑娘便是子夫亲自推荐进来的,姓王,名昭君。”

王昭君看到刘彻介绍起自己,羞涩的脸颊微红,随后对卫青行礼道:“妾身昭君拜见军团长,昭君这些年受子夫姐姐照顾,又有幸被举荐进汉军团,实在是三生有幸。”

卫青也早就主要到王昭君了,到不说长得有多漂亮,纯粹是汉军团狼多肉少,就没几位姑娘,尤其是男女还不是坐在一起的,只要卫青不瞎,就不可能注意不到她。

姐姐举荐来的?

会什么特殊能力吗?

卫青打开玉简,瞅了瞅,发现上面也只是写着“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长得确实到是挺标志的,但就这?

卫青虽然很想吐槽一句,汉军团怎么什么人都招,但想了想看在是姐姐举荐过来的份上,还是算了。

除了以上这些人外,卫青到是没有看到公孙瓒,刘彻给的玉简中,也没有公孙瓒的名字,这让他多少有点意外,或许是有其他别的原因吧。

介绍完曹操的这些人后,接下来又介绍了几位仰慕汉军团,所以才选择加入的成员。

从介绍过程中,卫青逐渐意识到,目前汉军团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倒不是说双方争权夺利,但有派别是肯定的了。

其中关羽、张飞、赵云这些,肯定是以刘备为首;

而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肯定是以曹操为首;

张仲景、华佗、浦沅这些,则是保持中立,谁也不帮谁。

像荀彧、荀攸、刘晔、刘秀则是忠于刘彻,以刘彻马首是瞻。

曹操、刘备和陈阿娇这些,目前又听命与刘彻,差不多大概就是这样。

曹英则属于比较特殊的,他和义妁差不多,平时很少插手汉军团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平时混子,关键时刻出来顶缸的那种。

谁让他是平阳侯,出了事儿以后他不顶缸谁顶缸?

真要说的话,那么曹英和义妁,应该是忠于卫青吧?

也不能说忠于,双方没有上下级的关系。

尤其是义妁,纯粹是被卫青拐骗过来的。

卫青消失的这三年,义妁便很少跟汉军团有所来往,反倒是推荐了张机和华佗这两位师弟过来。

在卫青看来这也属于正常情况,任何团体只要人数多了,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小团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刘备和曹操属于同时加入汉军团的,并且又都是决曹史,地位是相同的,那肯定会有竞争。

但凡存在竞争,那么拉帮结派就是无法避免的情况。

再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只要维持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程度,并且不会把那些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用在自己身上,卫青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

相反到可以利用这种争强好胜的心里,让双方相互比拼。

所谓竞争永远是有两面性的,运用的好可以调动彼此的积极性,运用的不好便会上演一处处让人心烦的宫斗剧。

以卫青对曹操和刘备的了解,还是相信此二人,能把握住这个度的分寸。

倘若...谁要是掌握不住这度,做出让众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来,那卫青也不介意和刘彻联手,把他直接镇压下去。

无论是卫青还是刘彻,可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

相互了解过后,卫青取出刘彻塞给自己的那份玉简,里面记录了这些学子们近两年来的各种战绩。

卫青看过一遍了,其中几个人的战绩非常两眼,比如关羽,比如曹仁都打出过极为漂亮的战果。

汉军团能有现在的成就,此二人功不可没。

而让卫青最惊愕的,还是当数夏侯惇。

这位怎么看都属于猛男壮汉的青年,最擅长的居然是种田和后勤供给?

咳咳...倒不是卫青看不起种田和后勤。

相反,但凡是擅长带兵打仗的统帅,都知道后勤直接关乎了一场战争的输赢。

种田更是保证了大后方能够保持正常有效的运转,为前方的战斗解决了后顾之忧。

问题是你夏侯惇五大三粗的模样,站在街道上,都能把孩子吓哭,居然擅长种田和后勤?

我的乖乖...这样行?

还有曹操的堂弟曹洪,擅长遗迹寻宝?

这倒是个很有趣的能力。

古往今来,无数大能都留下了各种遗迹,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秦始皇陵。

不过据说秦始皇陵内部危机重重,即便是永恒无敌进入,也是凶多吉少。

除此之外,还有大禹故址,轩辕冢等等地方,也都是充满危机与宝藏。

不知道曹洪这个擅长遗迹寻宝,是否也能应对遗迹中的各种危机。

倘若真的能做到的话,那倒也是一种不俗的能力。

再往下看,曹仁善守,夏侯渊善千里奔袭;

关羽是个多面手,骑兵、步兵、水军都能带,关键还能打出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