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188章

作者:豆蔻

再不济真到了那时候,你们可以敲打,可以警告。

这种办法多得是,你们是统治者不是我爹。

你们真正在乎的是我能不能给你们带来利用的价值,不是吗?

再说代王殿下,您应该很清楚的,韩师落得那般结局,真的是因为持才自傲?

不见得吧?倘若不是韩师的存在,影响到了汉王朝的统治,陛下和吕后会容不下他?

更何况刺杀我外甥这事儿,已经触及到了我的逆鳞,结果刘吕选择不了了之。

是,我外甥确实没有死,甚至都没有受伤。

可下一次呢?

下下次呢!?

万一某次没能提前发现危险,去病重伤,甚至就此夭折,刘吕打算怎么办?以命抵命?还是再赔我一个外甥?

你们配得起吗!”

卫青最后一句话,没有再给刘恒留半点颜面。

旁边的白洛这时候也阴阳怪气的说:“担心持才自傲这种事情,也就是哄哄涉世未深的蠢货罢了。

你瞧刘邦多聪明,该用韩信的时候就用,而且大用!把场面做足!

让韩信享受到什么叫一步登天,什么叫朝为田舍郎,暮为大将军。

哪怕昔日韩信有资格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依旧念及昔日的知遇之恩,毅然决然的追随刘邦,解决了不可一世的项羽。

说白了你们还是认为,卫青的价值不够。

不够你们为了他,去动那位王储。

不够为了他,对警告约束吕行那蠢货。

在你们的眼里,卫青只是个寻常的天才而已,这样的天才汉王朝或许不多,但也没必要为了他,屈尊降贵。

有事儿卫青冲,没事儿冲卫青,然后自己在后方坐享其成。

多好的美事,既不用付出一点风险,也不用付出丝毫的代价。

简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这生意简直不知道怎么亏。”

被卫青和白洛连环怼了一遍,刘恒再好的脾气也不仅生出几分愠怒,不过这份愠怒很快又消失了。

有一点他们说的没错,卫青的付出与回报,确实严重的不成正比。

既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就是结果。

只不过卫青这匹千里马的性格太烈,根本没有给大家留下缓冲的余地,也许已经留了,就是卫青提出的条件,但即便吕后答应了,结果也是双方貌合神离。

刘恒叹道:“罢了,你们说的对,所谓担心持才自傲确实只是个借口罢了,自古天才都是骄傲的。”

卫青见刘恒承认,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憋了良久的一句话:“代王殿下,其实我一直不明白,难道我卫青表现的还不够吗?背水战法代表不了什么,闯百战阁代表不了什么,镇压王柏代表不了什么,但龙城大捷在你们眼里,还是一文不值吗?

是你们瞎看不见,还是我做得不够好!

又或者说...我出身卑贱,是个奴隶的私生子?”

论实力,论成就,论天赋,论潜力,现在的卫青别说是在同辈之中,便是放在楚汉争霸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罕有人及的。

但三年前刘恒在吕后的寿宴上,前脚警告了那些勋贵子,后脚就发生了这种让卫青窝火的事情来,显然对卫青还是不够重视。

卫青思前想后,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出身吧。

奴隶的私生子...太卑贱了。

如何能领导汉王朝的千军万马?

刘恒道:“英雄终究还是要问出处的,与低贱卑微无关,看的是你能调动多少资源。”

卫青懂了...

刘恒可以为卫青站台,甚至可以借此机会,把卫青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但他没这样做,因为这三年来的卫青,论在民间和勋贵中的名声,都不太好。

给这样的人站台,风险是很大的。

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时候最应该做的,不是盲目的下注,而是先耐下心思等,等形式逐渐明朗之后再出手。

这就跟下棋差不多,刘吕,甚至匈奴蛮族三方都是棋手。

卫青是棋盘上的一枚很重要的棋子,如果得到这枚棋子,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筹码,但相对应的,也可能会导致自己原本的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原本想为卫青站台的刘吕,都突然选择了收手,默默等待局势的变化。

然而刘吕双方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卫青归来后直接表示下尼玛的棋,顺手就把棋盘给掀了。

卫青不在言语,对刘恒拱拱手,然后横渡虚空离开了。

看到卫青离开的手段,刘恒对旁边的看门大爷道:“有把握将他们留下吗?”

看门大爷此时也一改之前的卑微,他挺直腰杆看着那逐渐恢复原状的空间道:“如果两人分开,自然是轻而易举,但这两人相互辅佐的情况下,莫说是我了,即便府里其他几尊永恒无敌同时出手,成功的概率也不过是五五之间。”

卫青隐藏气息的手段太匪夷所思了,换而言之只要卫青带着白洛进入虚空中,就别想着能抓到他们。

卫青撕裂空间需要多久?

一秒钟都用不了!

也就是说,只要白洛能撑住一秒,就能顺利逃入虚空之中。

刘恒感叹道:“终究还是小觑卫青的天赋了,我有些后悔了。”

谁能想到,三年之后卫青归来时,能做到这一步。

他才多大?

十九岁而已!

看门大爷也感慨说道:“这并非是殿下的失误,像这种力压一个时代的天才,确实无法以常理来推断。”

刘恒道:“看来本王终究比父皇差了太多,如果是父皇在的话,不知道他会怎么做。”

......

修心阁的下面,经过三年的恢复,刘邦之前动用韩信佩剑时留下的伤势,已经逐渐愈合了。

不过外伤是恢复了,可是人差点被气出内伤来。

张良无奈的看着牢狱中的刘邦道:“卫青已经从代王府里出来了。”

“哼,谈崩了!?”

刘邦面色阴沉,眸子中杀气腾腾。

一群蠢货!

我刘邦堂堂天命之子,怎么就生出这群废物来。

还有吕雉那娘们儿,平时都好好的,怎么一到关键都掉链子?

张良道:“应该是达成了某种交易,至少卫青的两位姐姐,还在阳信府里。”

如果真谈崩的话,此时卫青应该已经带着人准备跑来了。

刘邦骂骂咧咧的说:“艹,得亏老子提前预备了一手,不然卫青都得被这群蠢货废物给逼走。”

张良最了解刘邦,知道刘邦开始自称老子的时候,说明真动怒火了。

不过反过来说,张良也佩服刘邦的识人之明。

早在卫青初出茅庐时,刘邦哪怕动用人皇令也要招韩信归来指点卫青。

所以卫青不知道的是,他还欠着刘邦一份恩情,而且是大恩情!

如果没有刘邦动用人皇令,韩信也不会归来,更不会亲自指点卫青三年。

“主公英明。”

“再英明有什么用?子孙后代一个比一个蠢,原本我还很看好刘恒,觉得他有人皇之相。现在看来统治汉王朝,他是足够了,但人皇...他还没这个资格。”

刘邦说到这里话头一转道:“最近你想办法联系下萧何,他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办。”

“主公...这...”

之前吕雉的试探,再加上动用人皇令,已经透露了许多信息。

倘若还屡次三番的与外界交流,刘邦隐藏在此地的信息将会彻底暴露出来。

到了那时候,早就永恒无敌的刘邦不想被当做养肥的猪宰了,就必须离开人界,去对抗那群所谓的“天神”。

刘邦之所以用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段,一拖就是四百年,就是想要安排好汉王朝的继承人问题。

现在的矛盾是,吕雉和刘邦在继承人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所以吕雉想的是逼走刘邦,让他早点滚蛋。

刘邦想的是熬死吕雉,你挂了,我就能顺顺利利的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了。

不然一个开国皇帝,一个通知了汉王朝四百年的皇后...

这两人打起来,鬼知道会是个什么结局。

刘邦摆摆手说:“不用担心,担心也没用!按照老子说的话去办吧,今时不同往日,汉王朝那还有那么多天才供他们挥霍?匈奴蛮族对人界虎视眈眈,倘若咱们这一代人都离开了,就凭周勃那个儿子,怎么抵挡匈奴蛮族的入侵。

一个个恐怕是勾心斗角玩多了,已经忘记了什么是身为统治者该有的眼界与魄力。”

到底是守成之君,没有开拓之君的魄力与担当。

想到这里,刘邦又想起了自己的又一个后代,刘彻。

刘恒的孙女,刘启的女儿...

可惜是个女儿身,不然到是位合格的雄主。

对于这点,刘邦对自己的眼力见识,还是极有自信的。

卫青回到阳信府时,刘阳信已经接到消息赶回来了。

三年不见,刘阳信到是没有什么变化。

就是更加成熟,仪态神情也丰韵了。

一同过来的还有接到消息的曹英和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