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177章

作者:豆蔻

毕竟是要对抗匈奴蛮族的长公主,如果放出来的学子年纪太大,未免有以大欺小的嫌疑。

但显然这一次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冲着某个人来的,更像是嗅到了天下局势有变,所以选择将学派的新生代的核心放了出来。

太学院的学子虽说以及冠之下为主,但真正的话事人,几乎都是六年级以上的学子。

因此除了义妁这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外,年纪再少也得二十二三岁往上,稍微大点了就要二十五六岁。

所以只要在三十岁以下,太学院照收不误。

在这些人的冲击下,原本的老牌军团被洗牌,大量新创建的军团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

另外除了太学院外,长安王城的勋贵们,逐渐开始关注起汉王朝与匈奴蛮族之间的关系。

一年前,匈奴蛮族与人界爆发了一场不算大,但也不算小的战争。

匈奴蛮族的一个部落,带兵绕过长城杀入人界内,给汉王朝的人族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同时这个部落入侵的军队,也因为撤退不及时,导致超过一半的士卒被截杀,最终被人族将士所俘虏。

此消息传回长安王城,勋贵很快便分为了两派:

一派认为事情的起因是由卫青挑起来的,认为人族应该释放这些俘虏,重新稳固与匈奴圣族的关系;并且为了杀鸡儆猴,应该对卫青再次从重处罚,三年的牢狱之灾,显然不足展现人族的诚意。

另一派则认为,匈奴蛮族贼心不改,此战正是为人族敲响了警钟。应该效仿汉王朝建朝之初,驱逐匈奴蛮族,并且对太学院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到对抗匈奴蛮族的身上来。并提出口号“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双方在朝堂之上开始角力,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显然还是主和派占据上风。

毕竟现在掌权的这些勋贵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早期匈奴蛮族与人族针锋相对的那个年代。

在他们的认知中,匈奴蛮族虽然偶尔霸道了点,但整体与人族之间的关系,还是亲如一家的。

至于偶尔利用临时通道,杀入人界并且烧杀掠夺的,也并非是匈奴大单于的直系部下。

匈奴蛮族虽然奉冒顿为大单于,但各部落的王,对各自的部落都有高度的自治权。

正如商周时期的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冒顿可以约束匈奴蛮界各大部落,却做不到控制这些部落干什么。

所以偶尔出现匈奴蛮族入侵人族的情况,并不能直接表明匈奴蛮族并不打算与人族和平共处。

这种说法很快便得到大量勋贵的拥护,包括一些平民也倍加赞成。

吕后面对两派激烈的交锋,最后选择放掉了这些俘虏,但与之对应的,匈奴蛮族那边也将大量从人界这边掠夺过去的人族,放了回来。

此消息传出后,再次掀起两场论战。

一方面主和派认为这是匈奴蛮族示好的信号,认为两族之间未来,依旧能继续保持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

另一方面主战派开始攻击主和派,表示匈奴蛮族释放了这么多人族,说明他们掠夺的人族更多,这种行为无论是某些部落擅自而为,还是冒顿默许,甚至说下令掠夺的,都说明两族之间的关系,早就名存实亡。

在这次交锋中,主战派稍稍挽回一点局势。

诸如此类的冲突,在这三年来不断的上演。

主和派依旧牢牢的掌控着话语权,而主战派也开始步步为营、逐渐发声。

像陈平这种老臣,瞬间便抓住了重点,虽说主和派依旧占据话语权,但要知道在此之前,主战派根本不配有姓名。

甚至说朝廷中,除了几个老将偶尔会嚷嚷着,早晚要跟匈奴蛮族有一战外,根本没人关心过,还有主战派存在。

从这点可以看出,吕后已经有了跟匈奴蛮族决裂,或者说慢慢切断之前的和亲关系。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也许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完成。

其次哪怕两族之间关系决裂,也不代表真的会打起来,人族与匈奴蛮族开战时,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还没有解决。

在此之前依旧是以防守为主,这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但可以预见的是,人族与匈奴蛮族之间下次和亲,恐怕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顺利了。

......

喧嚣的闹市里,一位俊朗的青年,正牵着一匹飞云骓,漫步在长安王城的洪字区。

跟三年前第一次走进长安王城相比,这次归来,青年发现街道上的匈奴蛮族少了许多,走了到现在愣是没有看到一个。

如果是换做以前的话,在长安王城的洪字区走个三五条商业街,撞见个匈奴蛮族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卫青喃喃道:“一晃三年过去,也不知道大家现在怎么样了。”

十九岁的卫青,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相较于三年前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容貌方面少了三分稚气,多了三分成熟;

气质中也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意,尤其是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仿佛有种说不出的威严。

卫青正准备回阳信府,问问现在长安王城的情况,突然驻足。

“百兵阁?”

这么巧?居然走到这儿来了。

卫青从腰间取出那柄柴刀,虽然还没有遮断,但柴刀的刀刃已经蹦出了无数豁口,连同刀身也出现了一道道裂痕,显然是没办法再用了。

当初刘阳信靠着这柄血刃,在百战阁坑了十万金。

虽说十万金对于现在的卫青来说,已经不算什么钱,但对于当初的他而言,绝对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卫青不是知恩不报的人,哪怕只是交易,也应该把交易完成。

想到这里,他把飞云骓系在了门口,随后大步的走进了百战阁。

跟三年前相比,百战阁已经完全没有生意可做了。

即便没有关门,但也是门可罗雀,看不出是家兵刃店的样子。

走进百兵阁,就连店里服务人员,见到卫青后都没精打采的说:“这位贵客怕是来错地方了,这里是百兵阁,神兵阁在对面那条街,往北走五百步的位置。”

卫青环视了一圈阁内的情况道:“没错,我确实是要来百战阁,周管事还在吗?”

“周管事?这位顾客说的是哪位周管事?”

“三年前花十万金,收购了一把柴刀的那位周管事。

那服务人员听到卫青提到三年前的那位周管事,顿时一改之前懒散的模样。

他起身道:“敢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免贵姓卫,名青,字仲卿。”

卫青说着,走到兵器架子上,随便抽出一柄环首刀,手指在上面轻轻一弹,那环首刀瞬间断成两截。

三年来,卫青在统御一道走的越来越远,灵魂蜕变为意识海,并且顺利的再造山河。

为了更好发挥统御一道,卫青将意识海开辟成,适合大规模军队作战的战场。

换而言之,等卫青几乎放弃了武者一道。

这是每位达到镇山海境界的人,都要面临的抉择,卫青并不后悔。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卫青在武者天赋不差,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最终还是要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的卫青对付寻常超凡脱俗的武者,也是有一战之力。

而像这种做工稀疏平常的兵刃,自然也经不住他这轻轻一弹。

服务人员听到卫青自报家门,立刻取出一枚玉牌,将卫青的来访的消息通知给了阁主:“卫公子还请稍等,小人刚刚通知阁主和周管事,阁主和周管事就在宇子区,相信很快便回赶过来。”

“无妨,不在乎这一时半刻,带我上去看看如何?”

“是小人的荣幸。”

“你叫什么?”

“小人叫耿大,家里排行老大,就取了这个名字。”

卫青点点头,在耿大的带领下来到了二楼,估计是没有客源的原因,这里兵刃架子已经空了。

卫青记得很清楚,自己就是在这里遇到徐韫的,也是在徐韫的带领下,到了顶层遇到了周管事。

他走到一个货架子上,伸手在架子上抹了一下,看着手指没有沾染一丝的灰尘,显然是经常有人打扫。

“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模样的?

“大概...三年前...”

“看来是被我牵连了,每天都有人打扫吗?”

“阁主说了,要打扫的,这百战阁以后肯定还会开起来,而且还会比原来的生意更火。”

卫青若无其事的点点头,看来阁主是个聪明人。

他又来到了顶楼,这里的水晶柱还在,不过刀剑已经被取走了。

唯一一根破碎的水晶柱,还是被卫青砍断的那根。

非但没有修复,甚至说还在这根水晶柱外围,又布置了一层水晶墙,有套娃的那意思了。

耿大解释说:“这是阁主要求的,说这儿早晚会成为百战阁的镇阁之宝。”

卫青笑了:“你们阁主当真是个趣人,既然是镇阁之宝,那为什么不派个人保护?就不担心被砸坏吗?”

耿大也配笑着说:“现在谁会显得没事儿跑来砸呀,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跟百战阁有生意竞争的那几家,会花钱找人来百战阁闹事儿,说卫公子的第一桶金,就是百战阁提供的,号召大家抵御百战阁。

结果阁主非但没有矢口否认,还力挺卫公子。

并扬言所有诋毁卫公子的顾客,我们百战阁都不欢迎。

于是原本的那点仅存的顾客,也全都都跑光了。

人都没了,自然也就没有来闹事的了,再怎么说阁主背景还是有的。

现在生意都不要了,再落井下石就是跟阁主彻底撕破脸了。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真弄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不至于。”

听耿大这样说,卫青突然来了兴趣,说起来他还真不知道这阁主是什么身份:“你们阁主姓什么?”

“在下芈姓,熊氏,名德,卫公子久仰大名”

第二章:刘彻遇见了卫子夫

芈姓,熊氏?

拥有完整的姓和氏,基本都是商周时期的贵族,像始皇帝嬴政,便是嬴姓赵氏。

但自从秦朝之后,勋贵中拥有完整姓氏的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