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获得完美音乐系统 第465章

作者:未事

“凡哥,我们喜欢你,想听你唱歌。”

无论人数的多少,但至少这一刻所有很多人声音在此起彼伏,对于很多人来说,徐凡今晚到来那绝对是惊喜中的惊喜。

若是能够有幸听到一首徐凡的歌曲,那必然更是会很激动。

徐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闹我就献丑了。”

徐凡的本意就是简单的唱一首便好,可关键是这时候主持人却突然开口说道:“徐凡,你也知道我们这是冒顿文学奖的颁奖典礼,所以,你可不能随便唱哦。”

话音落罢,全场掌声,自然是赞同。

徐凡微微一愣,没想到对方还出了一道难题,心中皱眉,主持人又说道:“我相信凡哥的实力,实在不行可以现场创作一首。”

说实话,此刻的徐凡对主持人微微有那么一丁点的反感,但似乎主持人所说有言之有理。

于是乎,徐凡只好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唱一首以前写的歌吧。”

主持人好奇的问道:“与文学有关?”

徐凡点头说道:“曾经偶然入梦,梦里仙起袅袅,王朝繁华,便作了一首古诗,后有谱曲成歌,一直未曾唱过,近日便唱与大家。”

徐凡的话音落罢啊,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震惊无语,徐凡说他做梦梦到古朝繁华,于是作词一首。

古诗,还不是现代歌词,所有人都对徐凡持有怀疑态度。

即使徐凡已经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歌曲,还写出了一部获得了冒顿文学奖的小说,但是说徐凡写了一首古诗,很多人还是持有怀疑状态。

而且徐凡所说,竟是梦中所见,更是不太能,很多人怀疑不已。

但徐凡的表情似乎又不像是假的,于是乎更多的人忐忑不定,飘忽不已,实在是想不通具体情况如何。

此刻,所有人都满脸疑惑。

主持人也是好奇的问道:“您是说,您写了一首古诗?”

徐凡点了点头,主持人又问道:“你是说,你说你梦中有所想法,才写出了这首古诗?”

徐凡点点头,疑惑的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全场哗然,这哪是有什么问题。

这简直全部都是问题好不好,古诗可以从梦中而写?

古王朝具体如何你能知道,再说,现代人也谢古诗,但大多数都是新韵。

另外,最重要的是平仄之法,真的可以那么轻而易举的掌握吗?

一时之间,众人疑惑无比,主持人却只能摇头说道:“当然没有既然如此,有请凡哥。”

徐凡却笑着说道:“等我一下。”

说完后,徐凡自己来到了舞台下方,来到了音响师哪里,然后将U盘递给他说道:“第三首歌曲,叫做《琵琶行》,麻烦我上去了放一下。”

徐凡得话音,全场都听到了。

琵琶行三个字更是所有人都听到了,一时之间,更是震惊无语。

莫非徐凡说的真的?

疑惑还没有结束,徐凡已经重新回到了舞台。

徐凡招了招手,然后现场突然出现音乐,徐凡便简单的说道:“一首《琵琶行》送给大家。”

说完这句话之后,现场很多人都安静了下来。

音乐还在继续,缓慢又有韵律的传来,下一秒,徐凡的声音瞬间出现。

仅仅一句歌词,全场哗然,无数文学大家,尤其是研究古诗词的很多人猛地站起身来,震惊无语。

因为这歌词,或者说这古诗,准确的是古体散文诗,每一个字都让人震撼。

最关键是,徐凡将这首古诗改变成曲,竟是那么的好听。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一首长篇叙事诗的开头,仅仅几句,无论是平仄还是首付韵律,都让人叹为观止。

关键是一字一句,都让人忍不住震惊感慨。

此刻,在场的很多人都是文学大师,其中说话呢只有古诗词的古典大师人物。

即使是在场的媒体工作人员都是一些热爱文学的人,所以当徐凡歌声出现的时候,震惊的可不是一个人活着我两个人。

歌词里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让人震撼。

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再加上徐凡的编曲更是好听,各种古典乐器,夹杂着一把琵琶旋律,更是将这首歌的旋律雕刻到了极致。

整首歌唱歌的速度其实很快,但是真因为快,所以旋律更是好听,让人莫名喜欢。

人歌词里你那简单文字书下了一个故事,再加故事里的人物,一时之间一副古典江边夜景台的画面扑面而来。

两人相遇,把酒言欢。

但离别终有时,于是两人在江边告辞,却忽然听闻有琵琶声响起,寻声望去,看遍四周,凝声问弹奏着是谁,刹那之间琵琶声婷。

一字一句的古诗词,却将画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关键是徐凡的歌声依旧还在继续,并未停止。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开局获得完美音乐系统

===第608章 你真了不起===

徐凡说这是一首古诗写的歌曲。

但对于无数的文学家来说,这就是一首经典的长篇古诗。

无论是从诗词的韵律来书哦,还是从平仄说起,这首歌都,不,这首诗的经典程度实在是很难用演员去表达。

一时之间,全场哑然,掌声雷鸣。

歌词里的都内容,仔细聆听,却是能懂其中之意。

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徐凡说这是自己梦中所见,此刻再听,却不由感慨也许这是真的。

还在是因为这古韵之感实在是太过深奥,送人离去知识后,突然挺到深夜,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梦中的徐凡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

而整首故事从开始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一一作概括的介绍。

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

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

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

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当众人听到这里的时候掌声早已经响彻现场,无数人疯狂鼓掌,只因为其中的感觉太过深邃。

徐凡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简直对他梦境里的姑娘描写历历动人,他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徐凡的歌声还在继续,他的古诗自然也没有结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连续两句古诗,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歌声里的那种委婉,徐凡更是用上了一段假音以及一段戏腔的感觉,让整首曲子变得让人莫名喜欢。

下意识的就想要深究其中古诗。

简单的四局古诗词,无论是从视觉形象还是听觉形象上去看,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徐凡的声音依旧还在继续,并没有停止的意思。

这是一篇叙述诗,相对来说比古词,或者七言绝句来说要长的多,可是听歌的人却没有一个人觉得奇怪,一个个都洗耳恭听,认真无比。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