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过个好年
身后,三千太昊学宫学子和无数百姓缓缓跟在身后,
为李怀安送行。
前行不久,
潮水般的军士从四面八方涌现,向李怀安汇拢过来。
身后的学子和百姓们微微骚动。
姑射问睛面色一变。
难道女帝还不死心,还想派大军围杀先生?
这简直是自取其辱。
这潮水般的军士们围拢过来,却没有拦住李怀安的去路,
而是沿着李怀安前行的方向,沉默无声的列阵在两侧。
一眼往去,
这些军士绵延数里,至少有数万之众,数量远远超出了先前来围杀他的玄甲军。
众人哗然,看向李怀安,目光震惊又钦佩。
不愧是白衣战神,
竟然在军中有如此强大的威望!
无视君王乱命,杀出国都,
竟有数万将士甘愿冒着触怒君王的危险,也要前来相送!
第三十一章 女帝眼盲心瞎,但天下人却不同
一名身姿雄壮的将领出列,大步走向李怀安,躬身拜下:
“铁衫军杨策,率麾下儿郎前来为李将军送行!”
来人正是铁衫军大将军,统率整个铁衫军的杨策!
铁衫军是拱卫国都的大周中枢部队之一,和玄甲军齐名。
军中同样猛将如云,军士精锐悍勇。
见拱卫国都的铁衫军都来送别李怀安,
身后的百姓们震惊哗然。
太昊学宫的学子们心情激荡,自豪之极。
姑射晚睛目光崇敬的看向李怀安,
不愧是先生,声望隆盛至此!
女帝眼盲心瞎,
这天下人,却都是长了眼睛的!
李怀安停下脚步,看着面前的将领,若有所思:
“罗将军,你可是身居铁衫军大将军之位。率整个铁衫军来为我送行,就不怕女帝震怒吗?”
杨策沉默了一下,道:
“公道在人心,我们这些莽夫保家卫国,但并不愚忠。”
“李将军为大周舍身忘死,我等将士都看在眼里,最是明白李将军的大义。”
杨策目露愤怒:
“所谓叛逆,不过是陛下妄言,有名无实!”
“李将军是我大周军魂之所系!蒙受如此冤屈,我等若沉寂无声,视而不见,枉负军魂,愧对这江山社稷!”
目光莫名的向皇宫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杨策再次躬身拜下:
“我铁衫军,恭送李将军!”
数万军士齐声应和:
“恭送李将军!”
李怀安满目欣慰,他点点头,不再多说,提步继续前行。
两侧,铁衫军将士人人目光崇敬的注视着李怀安,
有人唱着李怀安所创的军歌,为他送行。
渐渐的,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
歌声响彻云霄,震动四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数万将士齐声高唱,
雄浑、粗犷、嘶哑的歌声中,
是战场男儿才有的热血、悍勇、不屈!
被这激烈壮阔的情绪所感染,
三千太昊学宫的学子和相送出城的百姓们,
俱都随着铁衫军将士同声高歌,
歌声里,浓烈的情绪在激荡,
那是身受大恩无以为报的惭愧!
是眼见赤诚忠义之士蒙受冤屈的愤怒!
是目睹万军当前一力破之的崇敬!
……
城外二十里,官道旁的一个凉亭里。
名臣贤士齐聚,
人头攒动,足有数百之众。
众人翘首等待着李怀安的到来。
一名贤士面带愤怒不平:
“陛下真是权欲熏心,只因一个功高震主,便将李怀安这样的大义之士生生逼反!”
众人纷纷附和:
“此举实在叫天下人寒心!”
“今日之后,谁还敢尽心竭力,一心为国。若不慎做出些成绩,怕不是就要大祸临头!”
又有人道:
“这朝堂百官,竟无一人劝阻陛下吗?”
“哼,他们自然是要死忠于陛下,君令大于天,公道大义算得了什么?”
见矛头转向了朝堂百官,
一名官员苦笑着开口道:
“陛下一意孤行,我等想要劝阻,也是有心无力啊。”
“我们这些臣子,终究不能替陛下做决定。”
说话的是尚书黄庭义,刚刚和一众官员从金銮殿上赶来这里。
他和很多大臣对女帝欲杀李怀安一事,一直极力反对,私下多次劝谏,却毫无效果。
大殿之下,众臣给李怀安罗织罪名,扣上乱臣贼子之名的时候,
黄庭义等人气得要死,却无可奈何,干脆托病没有上朝,
今日女帝突然召集众臣,明言不得托病不来,
他们才不得不去。
见女帝的所谓绝杀之计一败涂地,
他们幸灾乐祸之余,更觉得扬眉吐气。
在黄庭义的带动下,众臣不顾女帝当前,直接出了金銮殿,赶来为李怀安送行。
众臣此举,既是为了全自己心中的大义公道,
也是隐晦的抗议女帝的倒行逆施,
此外,还有一层隐藏的期望。
众臣来这里相送,是期望着,多少能为李怀安和女帝之间的死局,挣出一丝转圜的余地。
虽然知道女帝必定会因为他们的擅离而震怒,
但所谓法不责众,他们这些人已经占了朝堂半数之众,
女帝难道还敢把他们全杀了不成?
除非她这帝位是不想坐了。
黄庭义任尚书多年,素有清名,在民间风评颇佳,
见他开口,贤士们便没有再出言指责。
众人是来此送别李怀安的,也无心口角之争。
上一篇:我,一方通行,最强英雄
下一篇:无限之配角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