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447章

作者:焰火璀璨

蛇什么的,就只能为王轩等人的餐饮文化添砖加瓦了。

田丰盛了一勺子蛇羹放入嘴里细细品尝一口,嗯,真香!

话说,这些百姓是怎么这么轻易分辨出公母的?

瘦小老迈的公兔子公田鼠公鸡都特么换钱了,最后上了餐桌,目的都特么被这帮百姓自己留下了……

另一边,王轩把管亥弄了过来,剩下那七十万人也不能闲着,王轩手里从来不养闲人!

一条从临淄到剧县过北海,直达徐州琅邪郡的水泥路开始动工修建,分批分段,十几处直接开工,一批在之前修路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人,被王轩下令直接提拔成为工程师,下派到这七十万人中间,专门负责指挥大家开工。

对于这批工程师,不但有专门人负责教授读书认字,还赋予了他们新的身份和待遇,一定程度上提拔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不单单是会修路的,出色的木匠,铁匠等等各行各业的工匠,王轩都给与了优待,初级工匠,中级工匠,高级工匠,匠师,大匠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待遇不同,但,从身份地位上来说,只要拿到了初级工匠的牌子,基本上全家生活就有保障了,到了高级工匠,就有见官不拜的权利,至于匠师和大匠……只是个职位,近几年,王轩就没想过有人能达到。

有管亥这百万人加入进来,整个青州的建设速度陡然上涨了一大截,不过,相对来说压力也大了许多,王轩的原定计划是循序渐进,现在一下变成跳跃式发展了。

压力不单单在他们这边,连带着糜竺也压力倍增,身为金曹掾史监管仓曹事务,工作量陡然上涨几倍,好在,糜竺深信付出就有回报,007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此事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从徐州到青州的道路彻底畅通了,一个盗匪都没有,或者说,刘备就是天下最大的盗匪头子。

搞定这些,王轩的目光又放到了北海郡上面,孔融撂挑子了,必须有其他人顶上去,这个人还需要熟悉王轩搞建设的一系列流程,奈何手下人才太少,最后还是把戏志才派了出去。

第七百二十二章:大杀器

事实上,王轩更属意田丰执掌北海郡,无他,经验更丰富,但奈何人来的时间太短,那老旧的思想和办事手段,还不能很好的跟王轩这一套相互结合,还需要放在手下慢慢磨练,但同时,王轩也发现了基层官员缺乏的事实。

妈的,说起这个,锅还是要扣到刘备身上。

出去特么访问一圈,弄了个北海郡和百万流民回来,不然人才培养上也不会一下出现这么大缺口。

实在不行,造纸术这个大杀器还是要提前拿出来了。

事实上,王轩手里的造纸术已经极其完善了,虽说谈不上完全工业化生产,但半工业化还是没啥问题的。

想到就做,第二天,王轩就召集工匠把自己的要求一说,有了造纸术,一不做,二不休,那干脆连带活字印刷术也弄出来算了。

……

上次从洛阳弄回来书籍十万册,这可不是摆设,虽然王轩设计的国家级图书馆还没建设完毕,但这些书籍一直在被人整理中。

这次既然放开手脚,王轩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虽说现在还谈不上彻底控制住整个青州,但现在天下各路诸侯都有自己的难题要解决,在这个真空期,未必不是扔大杀器的好时机!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出书,出大量的书,而且要有镇场子的东西存在!

正好孔融又跑了过来,现在整日里拉着他那帮狐朋狗友饮酒作乐,这简直就是堕落,就是浪费人生的大好时光,人活着,怎么能不憧憬福报降临那!!

王轩这么热心肠的一个人,怎么能看着让梨兄这么一个千古留名的人这么继续颓废下去,这肯定不行!

必须给他一个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机会,嗯,007什么的都是他们自己选的,跟我王轩无关!

《论语》便是王轩定下的,拿的出手,打响名声的作品!

既然孔圣人没有亲自编写论语,作为圣人后裔,让梨的怎么能不出手帮祖宗完成这项任务那!

王轩特意把孔融找了过来,让这个孔家自己人负责编撰这本集大成之作的《新论语》当时孔融听了王轩的话之后,就激动的差点哭了,立刻召集了一群狐朋……好友,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编撰的队伍之中。

不得不说,孔融管理政务什么的确是很垃圾,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包括他的一群朋友也都这个德行,都是天下名仕,都不善于处理具体事务,但……搞文学出版什么的,是真特么厉害。

开始编撰这本书之前,王轩把人都集合在一起特意开了一个会。

“对这本书,我们的立意要足够的高,要站在百家之上!”开会第一句话,王轩就是这么说的,一下镇住所有人。

“论语问世之后,各家解说各不相同,互相辩驳已久,而吾等,应站在天人的角度去看各家学说。”王轩扬了扬手里了的书册,“我重新改进了造纸术,有多少优点就不说了,造福多少后人也不提了,嗯,谁也不许提!”

“咳咳,说回正题,这种书,与竹简不同,一书百页,能容那的字数却可以是竹简的几百倍,自然要利用到尽善尽美!”

“我们编撰新论语,可以把各家学说同时放入其中,而吾等并不去评论其好坏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让读书人,自己去对比体会,如此,才能将论语发扬光大。”

至此,一月之后,看着身上已经发臭了却双眼依旧明亮的孔融一行人,王轩捏着鼻子接过了他们的成果。

之所以选择《论语》也是有原因的,确实是因为论语的影响最广。

孔子之后,儒分八家,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其后孟子,庄子,荀子,宓子……太多的思想根源来源于《论语》所以,王轩才选择先搞这个。

这本孔融等人整理的《论语》其中囊括了可考证的五家最常见解读在其中,其中很多思想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十分适合大规模传播。

是的,相冲突,这是王轩特意要求的,没冲突怎么会有讨论价值,越是争吵,越是火爆,这在后世的新闻学中有明确的论述。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对外宣传用的,在内部真正的教材还是当年在明朝时候用的那一套。

这边搞定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另一边,王轩也给田丰下了一个新任务。

“给下面的各个不同部门官员下发个新任务,把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书写成册交付上来。”

“这是要做什么?”田丰皱眉问道,人手不足,工作量大,下面的官员已经极其辛苦了,还要搞这个,不是凭空提升很多工作量。

“啪!”王轩直接扔过去一个小册子,“让他们都写在这上面。”

田丰伸手接过低头一看顿时一惊,“这是纸?”

蔡侯纸他是见过的,只是相对来说质量并不怎么样,发黄,易碎,不平整,造价高等等缺点,根本无法取代竹简。

当然,有点是有,方面运输,但蔡侯纸书写的东西,能储存几年都不容易,跟竹简根本没法比,竹简只要保存得当,二三千年都没问题,个大世家还是喜欢用竹简保存珍贵书册。

可现在放在田丰手中的纸却不同,无论是光洁度,还是手感,都不是蔡侯纸能比拟的了的一看就是精品。

“这东西倒是方便,只是,会不会太奢侈了?”田丰一拿在手里就感觉出来好处,方便携带,随时记录,量大管饱,毕竟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太琐碎的,特别是基层,还要记录解决方法,若是用竹简……怕不是要用牛车拉。

“成本低廉,外面还有上万本,足够消耗了。”王轩朝门外挑了挑眉。

“这么多!”田丰惊呼一声直接蹿了出去,果然看到门外挺着几辆四轮马车,掀开一看,果然是整齐码放的一摞摞小册子。

隐隐的,田丰意识到了什么,扭头看向王轩,指着那几辆马车,身体都有些哆嗦,“不会,不会单单只有这种小书册吧!”

“你自己看不就知道了!”王轩挑了挑下巴。

田丰风也似的跑了过去,掀开一辆马车上盖着的布,迫不及待地翻了一下,是普通的空白册子,再去下一辆,这次掀开,书册变成了蓝色封皮,上面有简体字工工整整地写了两个大字,《论语》。

颤抖着拿起一本翻看,小小的方块字极其工整,从左到右,横着排列上面是论语的原文,下面是各种注释。

第七百二十三章:读书人的事(加餐)

田丰页页翻看着新版的论语,心中不禁勇气滔天巨量,实在是这本书带给他的冲击太大了。

要知道,汉末培养一个读书人的成本太高了,其中最难得的还是书籍。

并不是说原版书籍难得,比如《论语》,11705字罢了,而且分为前十篇《上论语》,后十篇《下论语》,这种基础书籍并不难得。

难的是没人教授,你根本就看不懂。

古代由于竹简的书写困难,不可能给你搞什么长篇大论,而是尽可能的用简短的几个字来表达一段思想,或者几段不同的思想。

即便到了现代,还有听话听音的说法,更何况在古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

有书看不懂,那跟没书有个屁的区别,所以,老师的地位才那么的高,与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而田丰手中这本并不厚的书册,不单单是有论语的原文,更包含了五种不同学说上的解释,这就十分重要了。

可以说,只要是认字的,便可以自己去研读,只要下苦工,定然能学有所成。

归结原因,便在于五种不同学说对论语的解释上,越是碰撞,越是能激发人的思考欲望,越是让人能深刻理解其中深意。

快速翻看了一下其他封面一模一样的书籍,发现完全都是相同的,连字迹都一模一样,转瞬间田丰便想到这是刻印的,毕竟他天天都要用到印玺。

这整整一四轮马车,怕不是有几千册,这要是散播到市面之上,会造成多大的轰动,田丰都不敢想,最重的要是,《论语》有了,《孟子》《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还会远吗?

若是都按照这种方式,放入大量的解读进去,那……田丰都不敢想,天下个大世家会乱成什么样子,怕不是矛盾会被彻底点燃。

现在的世家内部已经是一片混乱了。

一部分世家之人发觉,各家的学问在敝扫自珍之下,已经发展到了极限,他们希望恢复上古制度,当年齐国修建稷下学宫,有教无类,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现今各家学说的起源,都来自于当初的稷下学宫。

这些人希望将知识大规模流传开来,尽量做到有教无类,让更多的人才出现,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以期待各家学说能更进一步,如此一来才能让各家的人才便的更多,能力更加突出,世家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部分人会在家乡开课,比如当年的卢植,公孙瓒和刘备就是听过卢植公开课的学生,其他还有很多,号称学生几百的郑玄,开办书院的庞德公和司马徽,会收徐庶这种游侠儿为弟子。

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应该彻底固化阶级等级,农者务其农,织者织其布,吏者世代为吏,官者永为官,各司其职,做好本职之事,天下才会安定祥和,天下安定,世家本身的地位也才会稳定。

毕竟,即便是世家,也不能保证世世代代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保证家族地位不会衰落,彻底固化阶级,才是保持地位最好的办法。

这部分人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坚定支持者,赞成彻底垄断知识,如此一来,那些人即便想造反,想威胁到个大世家都不可能了,彻底断了他们的根基。

这两派各持己见,其实矛盾已经产生很久了,只是天下太平,所以才没有激发出来,而是各自小范围内进行实行。

当然,支持固化阶层者是主流,支持公开者是少数派。

少数派在搞公开课教授学徒,而支持固化阶层的则搞举孝廉这一套,有资格推举人的必然是高官,而被举孝廉者也必然是世家子,还寒门都没有被举孝廉的资格,比如程昱,比如郭嘉,比如戏志才,都是没资格被举孝廉的。

比如田丰,就是被举茂才而选拔出来,茂才是低于孝廉的一种人才选拔常科。

向淳于琼就是孝廉出身,当然,其个人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吃喝玩乐,走马斗狗不说样样精通吧,也是其中高手。

田丰都能想象得到,王轩若是把这些书籍都散播出去,那后果……简直就是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愤(粪)。

“载之,你刊印了这么多书籍,不会是想……?”田丰看向王轩,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元皓果然聪明!”王轩抬头四十五度角望天,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声音低沉地说道:“圣人云,有教无类,然,天下人苦于一本书而不得,今,吾有兼济天下人之志,粉身碎骨,百死不悔!”

然你妈哦!

田丰听的脸色一黑,虽然跟王轩接触的时间并不算多长,但田丰已经看透了王轩的本质,损人利己的事,王轩会干,但损己利人么……,打死都不可能。

“说人话!”田丰黑起脸来,可不管你什么身份地位,说怼你就怼你。

“什么意思么!”王轩就不乐意了,伸手拿过一本书来在手里不停拍打,“就这一本书,我就卖十贯钱罢了,贵么,我就问你贵么!我这还不算兼济天下?”

“不贵!”田丰不屑于撒谎,只是……“那你告诉我成本多少钱?”

“……”王轩一脸惊奇的看着田丰,不是,这么神圣的时刻,你怎么能想到这么铜臭的问题,你不是应该欣喜若狂么?

王轩沉默地看了一眼田丰,咬牙说道:“知识是无价的,怎么能用成本还形容一本书的价值!”

田丰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王轩,眼中平静无波。

“读书人的事……”

王轩张张嘴终究没有说下去,抬手指了指田丰,心中暗骂,怪不得你丫会被袁绍一刀砍了,要不是我王轩为人宽宏大量,老子也一刀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