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1091章

作者:江公子阿宝

芯片联盟的研究所也在晶圆厂那边,盖好了就会搬过去,还有一些厂房什么的。

上头的老前辈发表完简短的讲话,大会就继续下去了。

接下来是第一台28nm光刻机的交接仪式。

夏润集团的集团副总裁肖总从孙默予手中接过了证书,附带的还有检验报告什么的,证明这是一台完全合格的机器。

他们走了狗屎运,拿到了第一台光刻机。

到时候生产效率提高,良品率增加,还可以涉及到以往无力承接的一些中端订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凭什么呢?

就凭他们家有个采购主管有门路,和克莱斯特的人有私交。

所以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归根究底就是人情和利益的往来。

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

这一台光刻机,研发成本不算,设备和人力是芯片联盟的几家元老凑得,原材料、专利、成本大概在三千万左右,而售价在三千万美金,差不多就是1.8亿的样子。

去掉成本的话,一台就有1.5亿的利润。

非常的牛皮了。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华芯国际之前从ASML订购的一台14nm制程光刻机,花了1.2亿美金,折算下来大概是7.5亿华夏币。

虽然二者相差了一代,但是四倍的差距啊,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28nm的光刻机,经过两次曝光就可以加工14nm和12nm甚至10nm的芯片,只是良品率会下降很多,也就是会增加生产成本。

问题是人家不发货啊,再好有个屁用。

华芯国际订购的那一台,现在已经取消订单了。

改从芯片联盟这边进行订货。

芯片联盟目前产能不足,差不多半个月才能生产出来一台28nm光刻机,华芯国际也需要排队。

不过,他们是芯片联盟元老,而且实力强劲,后续不会等待太久。

林冬知道芯片大会的事情。

他隐隐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自己拿出去的技术是不是太牛批了一点。

他还顺手刷了一下微博,看看媒体对芯片这边到底是怎么报道的,意外的发现没有任何来自现场的报道,甚至连讨论这一次芯片大会的都没有。

这下子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然后他打开了某乎,看看自己昨天问的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回答。

他的问题是,“如果国内有公司研发制造出28nm光刻机,卖三千万一台,利润大概有多少?”

这种问题其实更应该咨询喵芯那边的人,一句话的事情,但是林老板并没有问整天被背刺,他现在已经疑神疑鬼了。

所以,他选择听听一般人的想法。

昨天发的,今天居然就有七百多条回答了,而且还被某乎给顶上了热榜。

很多回答都没什么营养,比如这一条说:“通俗的来说,题主就是一个妄想症患者,这种钓鱼贴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顶。”

“国人就是一贯的喜欢做梦,主题醒醒,别做梦了。”

“如果咱们三年内能够造出28nm的光刻机,我就直播吃翔。”

大部分都是不相信,觉得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没有意义的,不过很快也出现了一些稍微有点营养的回答。

“作为一个芯片行业的从业者,我可以清楚的告诉题主,28nm光刻机真心不是咱们能造出来的,假如,我是说假如造出来,光是材料成本很可能就要三五千万,更别提设备、人力、技术各个环节的投入,卖三亿一台都没什么利润可言,真想不明白题主的这个三千万定价是怎么来的。”

“三千万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咱们郭嘉一台给补贴五个亿。”

“这是一个投资动辄就要几百亿的行业,前几年我们银行最大的一笔烂账,就是一家芯片企业,折腾了一段时间,丢了一地鸡毛退场;题主你不能把光刻机的成本单独拿出来说,你要考虑这个前期投入的问题,你还不如问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制造出28nm光刻机呢,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最起码两千亿。”

“某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我其实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我一条条的看到了现在,那就简单的说一下,如果国外技术授权,咱们并不是没有能力造出28nm的光刻机,毕竟咱们现在能量产90nm的,但是技术授权究竟要花多少钱,这是一个无从比较的东西,因为它牵扯到了太多的郑智因素;回到正题,如果给国产28nm光刻机一个定价的话,我觉得应该在1.5亿到3亿之间,比这个低只会把企业做死,比这个高的话,咱们又要陷入造不如买的怪圈”

“给钱也不要,你们知道围绕着一台光刻机,需要多少额外的投入吗?”

“四年前有幸跟随公司代表团去参观过湾积电,了解到他们一些光刻机的价格,当时他们一台28nm光刻机的采购价是43亿新台币,虽然现在随着14nm的量产,7nm的研发,28nm的价格应该降下来了,我觉得卖三五亿华夏币都不算贵。”

哈哈,这些回答问题的都是小阔爱。

林老板津津有味的翻看着一条条的回答,这一刻,他觉得全世界都是站在他这边的。

第634章 你又不是闰土(为盟主一笙呀qaq加更6/10)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这几天,林冬刷微博,刷到最多的是猫厂法务部的在线文学打盗板战争。

大家一开始都是很懵的,因为猫厂和在线文学并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业务。

这就好像你们家都没种西瓜,你打偷瓜的獾做什么?

你又不是闰土。

不仅是打,而且打得特别凶,短短一周的时间,有一百多家企业和个人接到了律师函,其中最显眼的就是BAT三家。

没错,一直到2016年的现在,这三家都还在做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