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科学的机械师 第65章

作者:大熊不是大雄

“新型的航空部队啊……”葛普将军还是乐呵呵的。“现在虎鲸式正在抓紧时间量产,新式s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东西呢。雷主任,有了米诺夫斯基博士的协助,你需要多久才能完成rx计划的设计阶段?”

“一个月之内,就能完成机体素体的设计,3个月内就能开始验证机的生产了。”提姆·雷信心十足。

“两个月内我要见到验证机,吉翁随时可能宣战,我们没有时间了。”葛普将军依旧乐呵呵的。“米诺夫斯基博士,你对联邦的新装备有什么看法么?”

“那个叫虎鲨式的大型战斗机,是针对s开发的么?而且那个导弹,为什么不受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干扰?”

“我们不可能针对没有见过的装备进行针对性开发,瓦斯提少校提出了重装甲重火力战斗机的概念。但是战斗机又不可能慢吞吞的龟速前进,一个研究员提出了更厚重的装甲就用更强大的推进力来弥补的想法,所以,虎鲨式的推进力是剑鱼式的2倍以上。

根据今天收集到的数据,虎鲸式的推进力应该是吉翁s的3倍以上。这样的话面对s只要不缠斗,虎鲸式对抗s应该会让s进入打不过逃不掉的境地。

至于装甲,先行量产的接近100机都是装备掺杂月神钛合金α的复合装甲,根据测试,能抵抗61式坦克的主炮炮弹。武装各位已经看到了,155毫米战车炮和90毫米速射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月神钛合金生产成本太高了。”

负责虎鲨式开发的月神二号装备开发机构的负责人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

月神钛合金啊……难怪能硬扛扎古的机枪……

伊安若有所思的看着月神二号发来的更详细的设计参数。

不对,如果去掉月神钛合金……扎古的机枪也还是打不透啊。扎古的机枪穿深比战车炮差远了啊。短管120机枪,简直是榴弹机枪好嘛。

算了,等着之后再询问一下吧。

“是吗,只是因为单纯的机体性能高而碾压了扎古么……”

“至于导弹,我们在走出了雷达制导的死胡同后,给导弹装上了惯性制导系统,激光制导系统,光学制导系统以及热门制导系统。我们还在进行引力子雷达的小型化攻关,如果完成的话,应该也会集成到导弹上。在使用集成光路之后,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干扰并不大了。”

“是吗,看来,米诺夫斯基粒子带给吉翁的优势已经倍抹平了啊。联邦现在还需要老夫做什么呢,以提姆君的能力,小型化的米诺夫斯基融合炉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吧,有了融合炉,s的性能就会有质的飞跃。”

“哼,可不要妄自菲薄啊博士,瓦斯提主任提出了一大堆基于米诺夫斯基粒子的理论设想,加布罗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理论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在先进到让人根本看不懂,我想,身为米诺夫斯基粒子物理学的发起人的你应该可以主持些项目的研发吧。”

“瓦斯提主任?这个名字第二次出现了啊。”

“是我。”伊安把不知道走神到哪里的注意力拉回来。“久仰大名,米诺夫斯基博士。”

“这么年轻的么?”

不,一点也不。但是伊安只能微笑点头致意。

“说到伊安君,伊安君,企业级战列舰的测试已经完成了,出乎意料的优秀的舰艇啊。什么时候可以开发一下跟他配合的轻型巡洋舰和护卫舰啊。现在委员会的老爷子可是天天叨念着想看到新船船。”

“等rx计划进入生产阶段吧,最近思路在s上,而且联邦的萨拉米斯级经过设备升级之后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轻巡洋舰。”

“有计划就好,我回去安抚一下委员会的老爷子们,对了他们还想要你开发一款舰队旗舰,你有空想一想。”

难道要把雷比尔将军高给整出来么……

伊安有点古怪的撇了雷比尔一眼。

雷比尔:“???”

会议巴拉巴拉进行了一下午,期间众联邦军军官定下了未来联邦的装备路线,回头把竞标发出去就行了。

会议结束,伊安联系上了月神二号的研究机构负责人。

“富兰克林中校么?我是伊安·瓦斯提。”

“哦,瓦斯提主任,你好,有什么事情呢?”

“我就想问一下,如果不使用月神钛合金,虎鲨式的装甲是个什么水平?”

“可以抵御120毫米战车炮的攻击,怎么了。”

“e……长身管滑膛炮的那种吗?”

“当然。”富兰克林中校奇怪的看了伊安一眼,这人咋了,战车炮不是长身管滑膛炮是什么。

“怎么说呢……吉翁的机枪和近防炮都是120毫米的短管线膛炮,所以……”

“哦?这我倒是没想到。多谢了。”

“哪里哪里,rx计划还请多多关照了。”

“你们要在s上使用月神钛合金?我会让基地存储一些的。”

“我计划建造一台全身使用月神钛合金装甲的s,我想看看一台打不死的s会给吉翁军带来多大的心里阴影。”

“我知道了,胃口不小啊你们。”

两个人再寒暄了一阵就挂断电话各自忙活去了。

三天后,伊安一行人从冯布朗出发,直接飞往了rx计划的所在地side7。

在rx计划推翻重来的现在,三个人为了s设计上的细节问题都能吵各地天翻地覆。

比如,米诺夫斯基博士倾向于使用圆弧形状的外装甲,因为受弹角度高,更容易跳弹。而伊安很倾向于方方正正的外装甲,方便安装更多的外挂接口。最终采用了方方正正的外装甲,方便进行外挂武装的搭载。

提姆·雷博士坚持要在机体头部安装大威力火神炮,能直接击毁s的那种。米诺夫斯基博士更倾向于安装激光炮或者小口径加特林机炮,能拦截导弹就行。伊安提议研制机炮吊仓,这样机师可以自行选择。脑袋里那么小的空间还要安装各种电子设备,就别祸害脑袋了。

米诺夫斯基博士希望使用他的脉冲式融合炉,但是提姆雷对自己研制的i-field束缚式融合炉很满意,不肯让步。最终二人协商决定,一号机和二号机使用束缚式融合炉,三号机四号机使用脉冲式融合炉。

提姆雷认为s有背包上和脚底的主喷口就够了,身上剩下的喷口用于姿态控制就好。而深知王牌驾驶员是多么不讲道理的伊安和米诺夫斯基博士坚持在背包上和小腿上再追加大型推进器。

结果就是,在伊安的掺和下,一号机和二号机的设计图,怎么看怎么像k2和g01fb的结合体,而二号机三号机,怎么看都像新安洲原石和k2的结合体。

在确定大致外形了之后,提姆雷和米诺夫斯基博士就开始进行内部结构的设计以及等比例模型的制作了。这时候伊安插不上手,除非他再设计一个第三种机型……

看着无论哪种机型上都留了充足的外挂借口,伊安觉得,自己有必要把外挂武装整出来。

嗯首先是最简单的,全武装高达。背包低后座加农炮,2门。双联装大威力光束步枪……这个还没有。长身管80毫米加特林机炮,双联装,左右手各一个。弹链供弹,机身背后挂在4个大型弹舱。机身覆盖模块式装甲,装甲内藏小型导弹。盾牌,大型盾牌,就安在加特林外边吧。

伊安做完了才发现这怎么越看越像重炮高达了……

“算了,不管了,没有光束步枪可不行啊……”伊安总觉得纯实弹装备的高达太诡异了。“光束步枪的核心是啥来着?哦,e-cu?算了名字不重要,反正就是装载粒子的容器的来着。”

然后伊安参考gn电容器的结构开发出来了米加粒子电容器……

反复验证后,米加粒子电容器体积被缩小到了能作为s用弹夹的尺寸了。

“接下来,光束步枪……总之就是把舰炮缩小就是了。不过好像gn步枪比gn加农炮先造出来的?”

“哇嘞?这个世界光束炮结构真简单……”

由于米加粒子的特殊性,这货根本不用加速,只要不断压缩,米加粒子就会有足够的动能……而且只要浓度达标,只要打开一个缺口,米加粒子就会以亚光速把自己射出去。而光束炮的炮管,与其说是炮管,不如说是多层收束用的i-field塑形器,防止米加粒子过早的扩散开来。

借助米加电容器,伊安完成了5种s用的光束武器,手持的光束步枪,外形直接山寨了k2的步枪。大威力双联装光束步枪,山寨自雷霆宙域全装甲高达。机载米加粒子炮,同上。4管光束加特林,山寨自独角兽。长距离射击用米加粒子炮。山寨自高达7高机。

借助这些武器和联邦已经有的装备,伊安把前世看到的f90高达的装备复刻了个七七八八。

比较实用的陆战高达的背包,ewac组件,比较现代化的aoz中的模块化组件技术伊安也都把设计概念完成了,毕竟现在的技术还有很多不过关,无法实现其中的一些组件。

另外把好几种全武装模式给山寨出来了,比如雷霆宙域的全装甲,比如独角兽的全武装,比如高达hfa7号机的全装甲模式,比如nt高达的a装备,比如g03的大冰箱,比如tr6的海瑟银雷……

在完成了武装的设计后,伊安突然想起来高达还有另一个成名的技术升级,磁气覆膜技术。

然后伊安马不停蹄的去开发这个设计电磁力的新技术去了,而这一研究,就是3个月。

在这三个月中,米诺夫斯基博士基于扎古的设计,设计出来了他理解中的高达骨架,四肢修长,骨架内藏大量能量管道,让能量能充分供应四肢和肩膀的大功率喷口,来提高机体机动性,另外四肢骨架设计了大量的缓冲机构和承重机构,让骨架能承受机体以比较激烈的程度接触敌机……

因为博士发现吉翁的王牌都喜欢踢人,而扎古的骨架踢一脚就需要大修。黑色三连星和拉尔已经不止一次在模拟战后被维修班在小巷子里伏击了。

而提姆在原先的骨架基础上,设计成为类似人类骨架的“内骨骼”形态,通过各种发动机技术和传动装置实现各个关节部位的可动,从而实现进一步拟人化的作动性能,同时还通过工学技术设置了大量可以吸收冲击力的缓冲结构。各类能源管线如同血管一般附着于框架之上,为机体各部提供能量,同时还装有检测传感器,用于分析数据,令机体以最合适的姿势来分散和化解冲击力。

而两者同样的地方就是……机体的设计载重真的大,全重不超过80吨的机体能搭载40吨以上的载荷在陆地上奔跑……

4台试验型高达1个半月左右就设计完成了,进入了试生产阶段,进度略微落后于葛普大将的命令,但是还可以接受。

但是联邦的装备委员会并不是很喜欢这种纤细而脆弱的兵器,还是大型战斗机和战舰看起来更有安全感。直到伊安在闭关中途吃饭的时候遇见了同样在吃饭的提姆雷,告诉他武装设计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匹配工作需要他帮忙完成,而自己在进行骨架灵活性和反应速度的升级技术的开发。

提姆雷和米诺夫斯基博士才去伊安的办公室提取了相关的资料。面对多达40多种的不同功能的武装方案以及各种模块化组件设计的思想,米诺夫斯基博士和提姆雷感觉自己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把成品设计提交给委员会申请经费进行试验生产后,两人就一起回到工作室进行采用模块化设计的5号机的设计了。

而委员会看到了s丰富的武装可能性,认为这些装备能充分的体现联邦对敌人的关爱。大笔一挥,允许进行试验生产,经费管够。

月神二号的富兰克林中校则看到了大冰箱的设计,有感而发,回去根据大冰箱的设计,开发出了以辅助作战舱“铁球”为核心的大型据点防卫用a,rb-79fa,代号object,人送诨名:超级铁球。

看什么看,老子还是铁球jg

第七十五章 冯布朗攻防战(1)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0078年12月。rx计划定型,开始生产。

在这期间,rx计划试生产机,一号机到四号机,以及在一个月后追加的五号机制造完毕。其造价之高昂,让见多识广的委员会老爷子也眉头直皱。

单机的造价直逼麦哲伦,你们是想干啥?

最终定型生产的是后来追加的5号机,以及其低端量产版和简化量产版。

最高端机,生产数量不超过十位数,机体名为,gunda。陆地、宇宙通用机,全身装甲、骨架采用月神钛合金制造,拥有数十种变装模式,适应了超远距离奔袭作战,高速追击战,各种距离下的炮击战,格斗战,水中战等所有战场。由联邦最优秀的机师驾驶,装有伊安三人在等待验证机生产的时间里脑洞出来的可成长学习型计算机。

这个计算机的ai可以随着资料收集的增加,而成为机师越来越优秀的助手。

低端量产版,局地型高达,5号机的数据交给各地的军事基地自行生产的版本,只在关键位置使用月神钛合金,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生产出了包括且不限于,沙漠型,水中型,寒地型,雨林型,重武装型等不同型号。通常交给中队长作为座机。同样有智能计算机。

简化量产版,吉姆,只有在骨架关键位置使用了微量月神钛合金,简化了大量结构,有宇宙型,陆战型两种大通用型号,陆战型又根据各地不同需求开发了水中型,沙漠型和寒带型三个变种。模块化武装也只保留了十余种。单机配备4种武器和一个通用盾牌的生产成本略高于三辆61式坦克或者一台rtx-65钢坦克早期型。

至于早些年的rtx-65钢坦克?伊安把强袭型钢坦克和斗狼的设计概念跟米诺夫斯基博士和提姆雷一同完善了,扔给了委员会审批,这两种大型坦克深得委员会老爷子的喜爱,炮管够粗,炮身够长,装甲够厚,附加武装多,还能进一步外挂装甲,都能飙到120公里以上的时速。现在在各个拥有平原战场的基地都在制造这两种新型主战坦克。而65型钢坦克的后继机rtx-75也沾了点光,作为炮击辅助机列装。

值得一提的是,宇宙军并没有开发更多分支的吉姆和局地型高达,只是采购、生产了通用的宇宙型,安装宇宙军的说法,有虎鲨式和超级铁球就足够了,s不过是锦上添花。

在s生产计划安排好了之后,伊安再次被催促去进行新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伊安最终把爱尔兰级和萨拉米斯的两种改进型给整了出来。

但是说是爱尔兰级,其实跟原作中的已经大有不同了。

舰体长350米,装备3个大型机库,一个内置机库,两个外置箱型机库,3个弹射器,可以搭载24台s或者20架虎鲸式。战时外部甲板可以用钢缆固定系留额外的20机。

武装为7座280毫米双联装米加粒子炮,24座对空炮,2座64联装通用导弹发射器和4座反舰导弹发射器。

由4个米诺夫斯基反应堆带动4组3联装热核火箭引擎提供动力。

同样采用核心cic和观光舰桥的配置,装甲同样为叠层装甲,但是由于体积原因,弱于企业级的装甲。

萨拉米斯级航空改进型,在萨拉米斯级两侧加装箱型机库,可以搭载8台s或者6架虎鲸式,火力升级为5座203毫米双联装米加粒子炮,16座对空炮和4个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萨拉米斯火力改进型,在萨拉米斯级的基础上,尾部加装4台辅助引擎,火力升级为9座双联装203毫米米加粒子炮,24座对空炮,2座32联装通用导弹发射器和6座反舰导弹发射装置。s、战斗机整备能力,无,战斗可系留6台。

以上两种改进型这就是看着像萨拉米斯,其实内部构造已经全变了,转而使用模块化设计,叠层装甲和核心cic都有装备。而且两种改进型可以相互换装……

考虑到联邦没有专用的宇宙航空母舰,而使用巡洋舰和战列舰携带的机体都不多,伊安参考着哥伦布级和雷霆宙域中蜂巢号的设计,给复刻出来了蜂巢级武装航母。

蜂巢级通用采用模块化设计,另外还是史无前例的4体船,舰体长达400米,除了尾部的引擎模块以及舰体中部的生活区在,全都是机库。

舰体由4个六边形舰体田字型堆叠而成,四个舰体均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操作室,甚至可以从蜂巢级上脱离成为单独的运输舰……

舰体上有一个中央舰桥,位于舰体前方,分为三层,最上方,航海舰桥,第二层航空管制室,第三层,cic,中央舰桥同样重要独立的动力系统,可以作为逃生仓使用。

上一篇:废土方舟

下一篇:木叶之忍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