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科学的机械师 第60章

作者:大熊不是大雄

“跟宇宙只有一层玻璃才没有安全感吧,如果不是需要舰桥安装电子设备,我都想把舰桥改成完全内藏式的了。麦哲伦级的舰桥投影比舰体投影还大吧。”

“哈哈,那可不是,麦哲伦级的和萨拉米斯级的舰体投影都不到舰桥投影的一半。当时我想加厚舰桥的装甲,但是被驳回了,说什么重心太高了不利于舰体的操控。重心变了就改姿态控制喷口啊,砍装甲算什么。现在的麦哲伦级,一般士兵在厚重的舰体里面,军官在舰桥上裸奔,想什么呢啊……”

“……”伊安默默的打开了麦哲伦级的设计图,舰桥装甲是均匀的300毫米复合装甲,然后装甲内部是舰桥的防辐射、密封用的复合层,这一层,脆弱到9毫米手枪都能损伤到。

而舰体平均1米厚的装甲……弹药库位置还有500毫米的装甲盒保护。舰艇正前方的装甲足足有2米厚。不过主炮就比较尴尬,正面只有700毫米的装甲。

“这么一对比,真的是在裸奔啊……这么多年都没有出事故么?”

“前两年有一艘麦哲伦级的舰桥玻璃被碎片打碎了,舰桥人员全灭,后来给所有宇宙舰的舰桥玻璃设计了紧急封堵用的闸门。这才避免了后来的船再出惨剧,后来还有萨拉米斯级舰桥玻璃破碎,但是闸门封上了,人没事。”爱德华上校手上的工作一直没有停。

“过一阵讨论一下全内置舰桥的事情吧,外部留个观景平台好了。遍布全舰的监视器以及部署在舰体四周500米距离内的定点无人机不比肉眼看要好。”

“定点无人机?”爱德华手上鼠标停下来了。抬头看着天花板,思考这五个字和之前伊安的形容。“有道理啊,这样的话就不存在被偷袭的问题了。”

“但是现在无人机续航太差了,没办法跟随舰体机动,不过可以隔一段时间就放出一架的方式来处理就是了。”伊安手头上就有现成的无人机,但是性能实在不咋地,估计伴随战舰战斗1个小时就没燃料,15分钟就会被流弹击毁。

“不用无人机也行,舰队机动的时候各个舰艇的探测设备联动,把探测的结果汇总,生成周边环境的立体模型,跟使用无人机的效果差不多。单舰行动的时候再使用无人机好了。”爱德华继续手中的作业。“杨少校开发的新型光学设备,即使对方在行星阴影中,识别距离也达到了1000公里以上。”

“不止如此啊,我现在在开发新的识别算法,计算机会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识别高精度摄像头拍摄的图片,锁定并识别在运动的物体。”杨鹏程少校也滑了过来。

“哇哦,那感情好,那样引力子雷达和你的光学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互相验证了。”

“而且,我开发的这一套设备,除了用于舰体航行和索敌观测外,也集成到了主炮和对空炮上了。现在的新炮塔的炮击精度应该会上升很多,毕竟观测点多了,观测到精度就高了啊。”

“嗯……不过这样炮塔的成本会不会太高了啊,最后超预算就不好了。”

“不会不会,量产之后这些光学设备的成本并不高,就当多加了一座主炮呗。”

“……也就是说新增加的光学设备的价格跟主炮一样贵了?”麦哲伦级的主炮可不便宜啊,麦哲伦级的成本一半以上是两座米加粒子主炮和5座米加粒子副炮,三分之一是电子设备,剩下的那一点才是热核引擎和舰体的成本。

而356毫米双联装米加粒子主炮,成本是280毫米副炮的两倍以上。换句话说,一门双联装米加粒子主炮价格大概是八分之一条麦哲伦级。

不过新巡洋舰装备了12座新型3联装主炮,再加一座主炮的钱应该不要紧……吧。而且还要增加装甲,配置格纳库,新型的电子设备。

也就是说,新巡洋舰的单舰价格也许要超过麦哲伦的三倍了啊……

伊安这才发现也许新船有点贵。

“怎么了?”爱德华结束了手头上的工作。

“我感觉可能这艘船的价格有点超标。”伊安不管怎么算这艘船的价格都有点贵啊。

“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爱德华转向伊安。“控制成本是采购部门和生产工厂的工作。而且,你没发现,给你的命令书上没有预算要求吗?这艘船,很可能是没有预算上限的。而且以这艘船的性能,百分制百是舰队旗舰,给旗舰省经费完全没有必要。而且,田中中校,发明了能抵挡米加粒子光束的装置。两种!”

“哈?”伊安的目光瞬间锁定了研究室角落的那个东亚人。“田中中校!麻烦过来一下。额拖着椅子过来吧。”

4个人坐成一圈。

“田中中校,你做出来了能对抗光束的东西?”

“嗯,不单单是我,小林少校也找到了对抗光束的手段。”

“小林少校,过来过来。算了都过来呗,爱德华上校整合完了,大家过来各自说一下各自的成果。”伊安想了想把研究室的人都招呼了过来。

“田中中校先开始吧,他的发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了。”爱德华把新巡洋舰的3d模型和图纸投影到了墙上。

“我通过一些私人关系找到了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的资料。”田中中校把一部分技术资料放到了屏幕上“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是在舰体下方构建i-field,然后在舰体下方大量散步米诺夫斯基粒子,形成气垫效应来使舰体飞起来的装置。i-field不用多说,米加粒子炮的收束装置都是使用i-field的。当时我就想,既然米诺夫斯基粒子不能通过i-field,而i-field又可以收束米加粒子,那么,i-field应该也可以阻挡米加粒子的。之后的实验成果,就是这个。”

田中中校指着遍布舰体各处的某个装置。“大型i-field发生装置,现在由于输出范围不足,只能使用多个部位分别部署让立场包裹舰体的方式来使用。另外根据实验现在单个发生器能连续抵挡两次麦哲伦级的炮击,第三次就会过热失效。过热后需要15秒来强制散热。为了对应这种情况,我仿照烟雾弹和箔条的原理做了这个,光束扰乱幕。内部装填大量负级米诺夫斯基粒子,可以在30秒内抵消5次麦哲伦级的炮击。”

“……看来新巡洋舰的光束抗性会更高啊。”

“不止如此,瓦斯提主任。小林少校的发明也堪称跨时代。”

伊安看向小林·要少校,装甲材料专家,能被称之为跨时代发明,这人,发明了啥,难不成提前把高达尼姆合金γ搞出来了?

“请看这里。”小林少校放大了舰体装甲。“考虑到米加粒子炮的杀伤主要是动能和热能,我全新设计了叠层装甲。可以有效的抵御光束,在光束命中装甲后,通过装甲内的散热设备匀速分散热量到全舰。另外由于装甲采用多层堆叠的结构,内部有较多空间,对抗炮弹和爆炸的时候效果强于一般的复合装甲。”

“叠层装甲……竟然在这里出现了……”这句话伊安只能在心里想想。

“立大功了小林少校,田中中校,你们的发明恐怕要再次改变未来的战争方式了。爱德华上校,请继续吧。”

“动力系统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只是在麦哲伦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反应堆在出力上预留了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的空间。推力也足够把舰体推出大气层,不需要火箭助推器了。”负责动力系统的佩里中校直接开口了。“唯一不同的是,引擎其实是在舰体装甲之外的,也有足够强的装甲,在引擎受损可能爆炸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爆爆炸螺栓分离,防止一个引擎爆炸炸毁战舰。”

“电子设备完全考虑了高浓度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的运行,现在舰内使用的全部都是光路传导。不会出现被米诺夫斯基粒子干扰电信号的传输了。

现在姬中校正在开发给老式舰体换装的光缆,老式舰体并没有考虑到换装光路传导,开发还是有困难的。

另外,舰上搭载了全新设计的舰队激光通信系统,可以保证在高浓度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通信不受干扰。”

“火力系统按照预定计划完成,12座3联装实弹、米加粒子两用主炮,12座激光对空炮,10座双联装4管8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3座64联装通用导弹发射器,8座大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另外我加装了8座反导用的激光炮。我认为战争初期吉翁很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负责火力系统设计的本中校也标记了自己的工作。“迪金中校,诺兰中校和牛少校设计的新型主炮性能优秀,但是现在来看,使用实弹的时候炮管寿命不足。现在炮弹出膛速度达到了每秒1100米,全装药射击炮管100发后就会出现严重的精度问题,为了尽可能提高炮弹初速,牺牲了炮管寿命,没办法啊。”

“炮管寿命啊……宇宙中使用实弹的机会应该比较少,除非远距离炮击战,要不然不使用全药包射击就好。”伊安这个也没办法,嗑药炮就这个坏处,初速高,炮管寿命太低。“不影响光束的使用吧。”

“不影响,换装406毫米炮管后,威力比356毫米威力增加了接近30,有效射程上升了20,而且由于换装了新型能量管线和大型炮塔,射速上升了接近120。现在持续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5发,爆发射速可以达到20发,但是一分钟后需要散热。”诺兰中校接过了话语。

“很强了,接下来就等各处开发组的同僚们把大型武装安排上了啊”

第六十九章 MS竞标

“雷比尔,新式巡洋舰的设计图,你看过了吧。”加布罗基地某处,联邦军总司令葛普大将跟重回联邦宇宙军第一舰队提督的雷比尔在前往开会的时候聊起来。

“看过了。纸面数据优秀过头了。造价估计会是麦哲伦级的4倍,但是如果数据属实,那艘船单舰能正面对抗6艘以上的麦哲伦。而且还有所谓的叠层装甲和i-field,恐怕真正战斗的时候能发挥的性能更强。”

“确实,前一阵提安姆还来我这里闹,想要一艘当旗舰。不过现在看来超级米加粒子炮首舰是搭载不上了啊。”

“电浆炮也指望不上了,加速轨道太长了,而且散热系统体积太大了,安装不进去。不过大型电磁炮已经有成品了,北美的洛克希德开发出了符合条件的8000毫米电磁炮。”

“哦,我还没看到那个消息,威力怎么样。”

“丧心病狂。样品被送到了月神二号试射,直径500米的小行星被一击击碎了,联邦军的评估人员认为没有舰艇能承受这门炮的一击,甚至有可能一击就能给殖民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你之前说,那个宇宙人告诉你吉翁开战之初会往地球扔殖民地?”

“嗯,我认为这个武器就是为了应对这个事件的。”

“吉翁那群家伙,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吗。能阻止吗?”

“很难说,虽然伊安称吉翁扔的是side2哈帝的伊菲休岛,但是如果我们在side2增加军力,很难说吉翁会不会变更目标。不过阻止殖民地坠落在地球上还是办得到的。”

“确实,走一步看一步吧。既然说到他了,你觉得这个人可以相信了吗。”

“第一步测试通过了,现阶段他确实在尽力提高联邦的技术水平,他的一些想法给了其他人很大的启发,现在联邦的技术开发速度远高于过去。他透露出的一些情报,也很有操作价值。”

“情报?”

“比如说,夏亚·阿兹纳布已经死了,但是卡斯巴尔·戴肯还活着。”

“戴肯?吉翁·戴肯的孩子吗。”

“情报部门验证了一部分信息,基本可以确认了。”

“夏亚……就是那个骚动卡尔玛进行学生兵变的人吗?这还真的有意思了啊。”

“嗯,戴肯家的后代成了扎比家的亲信,没有比这个更有趣的了。正是有了这几条情报的验证,我认为现阶段伊安和联邦的利益是一致的,他需要一个和平而稳定的环境来提高联邦的技术力量,来实现他制造所谓的跨世界引擎回家。”

“跨世界引擎……那么他本来的文明会不会过来攻击我们。”

“不知道,按照他的说法,他所在的文明圈是4个不同的文明组成的联合体。如果发现一个文明就打一次,他们文明内部应该不会向他说的那么稳定。”

“联邦能得到么,那个跨世界引擎。”

“不知道,但是跨世界引擎的前置技术,跃迁引擎一定会得到。”

“跃迁?是所谓的超光速航行手段吗。”

“正是。”

“看来我们有希望离开地球圈,向深空发展了啊。不过,这个跃迁引擎的开发需要多久。”

“不知道,现在伊安的精力都在新船的开发上,他说要等吉翁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再开始开发。”

“吉翁啊……之后再说吧,先看一下次世代bt的招标结果吧。伊安有提到联邦未来的主力机动兵器是什么么?”

“有,18米高的人型机动兵器。但是他也提到了如果开发同尺寸的大型重装甲战斗机机动性应该会远超人型兵器,同尺寸的大型战车的装甲应该也比人型兵器厚,火力比人型兵器强。

但是只有一点,人型兵器的泛用性太强了,如果有一天人型兵器可以在大气层内飞行,恐怕我们的战斗机和战车都会被取代。”

“人型兵器……我们自己的rx计划和那个ae社进行的rcx计划都在进行中,不知道那一个更好一点。”

——会议中——

“由于rx计划所需要的小型米诺夫斯基反应堆尚未研制成功,rx75钢坦克未能按时完成样机的生产,本次bt招标只有阿纳海姆电子工业的rcx76钢加农以及联邦装备研发中心的rtx75钢坦克型参加。

机体模拟战在学术冯布朗的地下机密演习场进行。各位请看屏幕。”

两台机体一左一右的在演习场两侧待机。

“让他们开始吧。”葛普大将下达了命令。

“是,模拟战开始。”

钢坦克首先发难,使用两门120毫米火炮先行炮击钢加农。看到钢坦克的炮管转动,钢加农立刻跑了起来,背后的推力器猛然喷射,加速闪开了炮弹。

躲开炮弹后停止,使用左肩的240毫米低后座加农炮还击。但是炮弹被钢坦克双臂的4联联装80毫米机关炮编织出的弹幕拦截了。

钢加农看到自己的炮弹被拦截,果断选择举盾抵挡小口径炮弹,快速奔跑接近钢坦克,同时使用手中的100毫米机枪反击。

半身大小的盾牌挡住了钢加农的躯干,而双腿因为跑步摆动的关系基本,没有被直接命中。

但是,钢坦克是靠着履带运动,炮弹全凭借自身装甲硬扛,但是在这个距离上,计算机认定100毫米子弹并不能穿透钢加农的装甲,所以计算机并没有判定钢坦克失败。

“直击,钢加农右脚膝盖中弹损伤,右腿关节系统锁定。”

钢加农的右腿猛然失去控制。

“中弹了么,但是……”钢加农撑起身子用低后座加农炮射击钢坦克躯干,但是被钢坦克躲开了直击,炮弹砸到钢坦克旁边的地面上了。

“近距离爆炸,钢坦克左侧履带损毁,系统锁定。”

钢坦克的运动猛然停止,甚至还向右侧转了一个小湾。

“对方也停下来了,趁现在!”钢坦克使用加农炮瞄准了钢加农,却发现钢坦克跟自己干了一样的事情,使用加农炮瞄准了自己。

两台测试机同时开火了,炮弹砸在装甲板上,大团的油漆飞散而出。嗯,模拟战联邦都是用演习油漆弹的。

“直击,两台测试机均被命中,击破。平局”

“这还真是戏剧化啊。”葛普大将看着平局的结果。“rcx76有宇宙飞行能力吧,到月面演示一下。”

“将军,那样的话机体的情报……”

“没关系。”

“明白了,把机体搬运到地表,进行飞行演示。”

上一篇:废土方舟

下一篇:木叶之忍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