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直播间 第46章

作者:不会飞的笔

当初吴理跟着爷爷学拳,父母就不赞成,后来吴理在外面闹出不少事,打架又伤人,父母就彻底不允许他胡来了,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监督吴理考上了北川大学,如果知道他为了武术竟然直接放弃学业,吴理估计父母能被自己气出病来。

虽然吴理可以用创业为借口,也可以将赚的钱拿给父母看,不过以他对自己父母的了解,他赚再多钱都不如拿个大学文凭来的踏实。

父母肯定是希望他能把这个大学上完了,所以如果有可能,吴理还是打算把大学读完,拿个本科毕业证,文武双修的名声也更好听一些。

“我是考虑在楚华市也开一家搏远拳馆,这样我如果回学校,也可以兼顾到那边的拳馆。”吴理说道。

刘远博点点头:“可以,齐市这边肯定是要开一家分店的,毕竟你现在的名气在齐市最好使,然后第二家分店就开在楚华市吧,毕竟大家都知道你在那边上学。”

“好,公司的事先放一边,现在来说说你的事。”吴理说道。

“我?”刘远博疑惑。

吴理笑道:“你叫了我这么多声师父,我还没正式教过你呢。”

刘远博瞪大眼睛,一脸惊喜:“师父,你要正式教我了?”

吴理点点头,“我走之前先把练体的方法都教给你,然后再教拳。”

刘远博神情兴奋:“练体?”

吴理笑着摆手:“不是你想的那么神奇,就是站桩,呼吸法再配合药物的一系列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

吴理一边说,一边起身,在刘远博面前站了一个三体式。

“形意拳的练体方法分为易骨,易筋和易髓,一般来说,从小开始学拳的效果最好,但小孩子的身体还没长成,骨骼还在发育,这个时候练骨容易练坏了身体,所以从易筋开始,主要就是靠站桩。”

“通过桩功,将身体练得更灵活,增强柔韧性和控制力;比如猴形里的大圣桩,练的就是眼睛和耳朵,练好以后,不仅能让双眼和双耳更灵活,而且耳朵后面连接着三叉神经,许多时候被人打中这里,人容易一下子就昏迷过去,而如果大圣桩练的好,这个地方的筋肉强健了,抗击打能力自然也就上去了。”

吴理一边说,一边转动眼睛,左看一下,右看一下,两只耳朵也跟着眼睛一动一动的,当真像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

“再比如练虎形桩,主要是练虎口这个部位的筋肉,要练到一用力,筋肉鼓起如铁块,而手劲一松,又异常柔软。”

吴理右手猛得向坐在沙发上的刘远博抓去,吓得刘远博下意识地身体往后缩,当吴理的右手停下时,他才注意到吴理右手虎口处高高鼓起,力量感十足。

“又比如鹰形桩,和虎形类似,不过它主练的是手指指肚的筋肉。”

吴理说着话,右手成爪,微微张开,“练至大成,可以灵活地控制指肚的筋肉,必要时将指肚筋肉内缩,只留指甲在外面,然后轻轻一划,就是伤人利器!当然,我还远远没有这样的控制力。”

刘远博仔细观察吴理的手指,发现他指甲下方的手指筋肉果然微微内缩,看上去就像是指甲一下子变长了一些。

吴理收回右手,缓缓道:“站桩,主要就是动筋肉,错关节;形意十二形的拳架都可以拿来站桩,如果能练通这十二形,那对身体的控制力将达到很高的程度,等身体长成后,开始易骨,也就是主练三体式,动脊椎,配合特殊的呼吸法,以药物外敷内服,可达到伸筋拔骨的效果。”

“你现在身体已经长成,易骨和易筋可以同时进行。”

吴理说完,递给刘远博一个U盘,“这里面记录了形意拳易骨易筋的全部练法,也有用来伸筋拔骨的特殊药方,你自己留一份用以练习。”

刘远博双手接过,有一种拿到武功秘籍的兴奋感。

其实伸筋拔骨是内家拳练体最精髓的内容,可以弥补一个人先天体格的不足,增加他的身高和臂长,增强他的体魄;所谓‘筋长一寸,力长十分’、‘骨髓饱满,骨生棱’,伸筋拔骨后,格斗基础就比常人强出很多。

在以前,这些都是不传之秘,很多武者连亲生儿子都不会告诉,导致到现在真传几乎绝迹。

吴理从系统那里重新兑换过形意拳,这些传承自然都知道,放在以前这是一字千金的内容,但现在他毫不犹豫地全都交给了刘远博。

一来,对方全心全意认自己为师,吴理当然不会藏着掖着;二来,传统武术到今天已经式微,懂得真传的没几个,如果再不广开门户,教真东西,若干年后,传武恐怕就真的只能在小说里见到了。

“来,我先教你站桩。”吴理对刘远博说道。

第七十章 明、暗,化

吴理在房间内教刘远博站三体式,这是形意最基本也是最精髓的桩功。

“三体式最重要的就是练脊椎,脊椎骨练好了,带动全身骨骼,你的骨也就练好了。”吴理让刘远博站了一个三体式,然后用手指按在他背后的脊椎骨上,一节一节地往下推动,让刘远博感受脊椎带动全身的感觉。

“内家拳练筋骨,其实和现代搏击练核心力量是一个道理。”吴理对刘远博说道,“你以前练过拳击,应该知道拳击手在擂台上出重拳主要靠的不是手臂的肌肉力量,而是核心力量,也就是靠拧腰转胯,靠重心移动,借助身体重量通过惯性去打人。”

吴理说着,做出一个转体挥拳的动作,“何谓核心?人体的核心区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人体完成大多数动作都需要借助核心区来发力,而三体式练脊椎,同样能影响核心区,三体式站好了,腰胯自然也就练好了,发力时自然会用上核心力量。”

刘远博以前练过拳击,所以此时听吴理以拳击的核心力量来讲解三体式,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吴理虽然自身还没有达到大师境界,但他有系统给予的完整传承,又曾经借助体验卡达到过那样的高度,此时自然可以高屋建瓴地为刘远博讲解拳法妙义。

“师父,我听人说过传武有明劲,暗劲和化劲的划分,你现在到哪个境界了?”刘远博突然开口问道。

吴理笑了笑:“明、暗、化的划分,是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先生最先提出的,其实这是拳法的三种练法,严格来说,并没有境界的高低之分。”

“啊?”刘远博有些惊讶,“不应该是化劲比暗劲厉害,暗劲比明劲厉害吗?”

吴理笑而不语,身体猛得向前一扑,一记劈拳凌空打下,拳风呼啸,空气爆响。

“这是明劲。”

紧接着,吴理走到刘远博身前,两人相隔一拳的距离,他将双手放在刘远博的肩上,然后突然发力推了刘远博一下,刘远博只觉得一股大力传来,身体不由自主地要向后飞去,但被吴理及时拉住了。

“这是暗劲。”吴理笑道,“明白了吗?”

刘远博摸了摸头,“额,没太明白。”

吴理说道:“所谓明劲,可以看成是身体做出大动作由惯性产生的力,而暗劲则是小动作控制身体某个部位短暂爆发产生的力,至于化劲,则是将全身劲力练通透,做到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是拳,可以牵一发而调动全身之力。”

“你要说练劲的顺序,形意拳一开始入门练的是整劲,其实就是调动核心力量,做到不再胡乱发力,明白力是怎么发出去的,这就是明劲;再之后,通过易骨易筋,将全身筋骨皮膜练得如同弹簧紧绷,稍一发力便如弹簧炸开,形意中的惊炸力便是如此,这就是暗劲,可以看成是寸劲寸发。”

“至于最后的化劲,则是站桩大成后,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全身上下所有的肌肉群,对身体的控制力达到巅峰,当力在身体中传递时,能够通过控制肌肉化去阻碍,这就是化劲。”

刘远博点点头:“那这样看,确实是化劲境界最高,暗劲次之,明劲最后啊。”

吴理笑了:“我刚才说了,暗劲就是寸劲寸发,你只要掌握了方法,练一段时间就能做到,但是上了擂台,遇到那些将核心力量练得很好的现代搏击高手,一样打不过,他们就是用的明劲,你能说明劲就一定比暗劲差吗?”

刘远博尴尬地笑了起来,似乎有些明白吴理的意思了。

“尚云祥先生曾说,如果上天再给他二十年阳寿,他就再打二十年阳刚,难道以尚师之功,一辈子都停留在明劲?当然不是,只是尚师善用明劲的阳刚之力而已。”

吴理侃侃而谈:“由此可见,其实明劲暗劲,并无高下之分;有人说,明劲为刚,暗劲为柔,其实并不准确,李存义先生曾说:拳法有明刚,暗刚,明柔和暗柔之分,而刚柔之间并无高下之别。”

“说到底,与人技击,看速度与力量,也看技巧,若是明劲刚猛得一塌糊涂,又哪里会给人近身发暗劲的机会?若是暗劲出手快如闪电,敌人根本避之不及,与人交手就是一下的事,哪还有明劲发挥的机会?而就算你功夫入化,对身体的控制妙至毫巅,但力量不如对手猛,速度不如对手快,技击不如对手高明,那一样只能被蹂躏。”

吴理将他对明、暗、化三劲的理解一一道来。

刘远博点点头:“我明白了,功夫落到实处,还是看速度,力量与技巧。”

“嗯。”吴理说道,“明劲与暗劲,你练一段时间都可以入门,但是要想用在实战中,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吴理上前一步,双手抱头上挑,然后再猛得下劈。

“接下来你除了站桩,练习易骨易筋,主要就练这一招。”

“这是,虎抱头?”刘远博对形意也有些了解,之前又看过吴理的比赛,所以认出了这招。

吴理点头:“没错,正是虎抱头。”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以前的很多武者其实一辈子就练那么一招,与人对敌,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要么敌人被打死,要么他们被打死。”

“虽然在现代这样的思路行不通了,不过你只要先练好这一招,不管是在擂台上对付大多数的业余选手,还是在擂台下与人实战,暂时都够用了。”

吴理说着,再次做出虎抱头的动作。

“虎抱头这一式,有几种打法,一种是最后的下劈用掌打额头和面门,一种是最后的下劈用爪撕扯;用掌拍打,若是力量足够,可以将人打成脑震荡;而用爪撕扯,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足以将人毁容甚至是抓瞎。”

说到这里,吴理笑着问刘远博。

“你看你是想练,打一下就是三年的,还是想练,打一下就是十年的?”

(关于明、暗、化的解释,网上有很多种说法,在这里我根据网上一些资料加上个人的理解,整理出了一套说法,只是个人看法,也是这本书的设定)

第七十一章 虎抱头,内家与外家

“什么三年,十年?”刘远博一下没听懂吴理的意思。

吴理忍着笑:“就是你打一下,可能要隔三年或者十年,才能出来再打一下。”

“啊……”刘远博明白吴理在说什么了,有些不确定地问道,“真的有这么夸张?”

吴理点点头:“打法打法,一打就犯法,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这句话真不是在开玩笑。”

“内家拳还好些,要练出效果至少也需要一些苦功和天赋,而外家拳入门容易,初期进展快,一旦得了打法的真传,那伤人就是一下的事,比如以刚猛著称的八极拳,很多打法招式在擂台上根本都没法用,太容易结仇,八极自古不上擂,就是如此。”

刘远博点点头:“师父,我经常听人说外家拳和内家拳,也有人说八极是内家拳,这个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吴理说道:“之前给你说了何谓明劲,何谓暗劲,你可以这样区分:打击方式以明劲为主,注重锻炼肌肉和气力的,几乎都可以算是外家拳,有的外家拳甚至会用一些极端的锻炼方式辅助药物来练体,比如铁砂掌和铁布衫,地术拳的一些门派也会用药物增强小腿胫骨;这些外家拳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一个人的搏击能力,但是难以避免地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样的练法对养生肯定是没有丝毫帮助的。”

“打击方式以暗劲为主,注重内在筋骨的锻炼,这样的拳术可以算是内家拳,内家拳最开始出自于道家,比如太极和八卦,而形意练体的易骨易筋易髓三步功夫又出自佛家的达摩易筋经,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对养生都有独到的见解,所以现在把太极,八卦和形意称为三大内家拳,并且很多人只认这三种拳术才是内家,其他都算外家。”

刘远博点点头:“这么说,八极拳其实也是外家拳?”

吴理笑道:“民国武圣孙禄堂先生曾说,拳术并无内外之分,只有刚柔之别,一者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

“额。”刘远博摸了摸头,直接表示没听懂。

吴理:“孙先生的意思是说,内家拳以暗劲柔劲为主,而外家拳以明劲刚劲为主,但是柔劲练到极致,也可以成为刚劲,而刚劲练到极致,同样可以化为柔劲;拳法分刚柔,但只要功夫到家了,便是刚柔合一,自然就没有内外之别。”

“形意拳的翻浪劲,劈拳劲,虽说主要是暗劲,以筋骨发力,但在搏击中,同样要辅以明劲,以肌肉和形体带动,刚柔并济,方是大成;八极拳虽然以明劲为主,刚猛霸道,但练至极处,同样能以暗劲伤人。”

“山西宋世荣前辈说,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为内家;八极拳有十二个流派,其中一些流派同样注重站桩和呼吸法,可以算作是内家,不过我们大多数时候,还是将八极拳看成是外家拳的典型。”

“师父,那到底是外家拳厉害还是内家拳厉害?”刘远博问了一个初学者都爱问的问题,毕竟对于习武之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学习的拳术是最厉害的。

吴理笑道:“我刚刚说了,外家和内家都讲究刚柔并济,只不过外家入门更快,但要将刚劲练到极处才能从明刚转为暗刚,而内家入门虽难,却是一开始就刚柔并济。所以外家内家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练法有别罢了。比如伸筋拔骨,外家是靠盘功借助外力拉伸筋骨,内家则是靠站桩慢慢拧转筋肉。”

“八极李书文当年一手六合大枪打遍天下从无败绩,被誉为神枪,你能说他的外家八极就弱于内家拳吗?”

刘远博:“知道了,反正就和玩游戏一样,没有废材的技能,只有废材的玩家呗。”

“哈哈。”吴理笑了,“行了,你好好练这一式虎抱头,带着拳套练,到了擂台上,有拳套保护,就不会那么容易伤人了;至于私下里,以你的身份,估计也很难遇到需要和人动手的时候。”

刘远博摇摇头,对此似乎有些遗憾。

“虎抱头这一式,将形意拳的起钻落翻体现得淋漓尽致。”

吴理一边说,一边再次展示虎抱头的动作,双手上抬抱头。

“起钻,要有子弹出膛的意境!子弹沿着膛线螺旋着飞出,穿透力十足,这和钻拳的打法相似,起钻,就要打出这种突然性和穿透力。”

然后吴理向前一步,双手成掌,用力劈下。

“落翻,要有炸弹爆炸的意境,突然之间,爆发出极强的力量,但是力量要凝而不散,就像是用榔头敲打钉子,劈拳打中敌人要将敌人打得如同被钉在了地上。”

“起钻是身体内收,全身的筋被拧紧,落翻则是身体的力量被释放,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发暗劲,主要靠筋骨力。”

吴理双手抬起,再猛得劈下,啪得一声打出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