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158章

作者:日日生

众商户面面相觑,都有些心动,但是却又害怕被眼前的大官给坑了。

纸币这东西,历来都是朝廷坑商人的利器,一个钱引不知道害的多少豪商巨贾全部家产成了泡沫,都被朝廷圈走了。

杨霖笑道:“此事本官可以不插手,由你们来做,我做个牵头人,也为了万岁营修建艮岳方便。”

终于,有一个年长的商人,觉得这种集会没有商议不行,起身抱拳道:“少宰,不管是钱引也好、交子也罢,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行者可以随意印制,扰乱正常的交易。只要发行者缺钱了,他便可以印制出来顶用,长此以往势必贬值。少宰欲发型银票,又将如何改变这一顽疾?”

他话音刚落,在堂内的诸位连连点头,此人乃是大名府的皮货商人王运,家产颇厚,在商贾里十分有威望。

“很简单,成立商会,我出钱你们印制,万岁营有监督权。我们互相监制,互相合作,做生意你们比我熟,都知道一个道理,双赢才是最好的合作。”

“万岁营一下拿出五百万贯交给商会,商会印制五百万贯银票,诸位可以从商会的钱庄中换取银票。我若反悔,骗的是自己的钱,若是随意刊印,你们大可抽身。”

这下所有的豪商才兴奋起来,少宰这个提议诚意十足,只是不知道商会这个东西,该如何运作。

王运低着头和身边几个人商议了一下,继续问道:“少宰,不知道您所言的商会,是如何组建?”

“由你们组建,你们自发选举一个会长,负责经营运作,本官绝不插手。凡是加入商会的商户,都可以入股漕运,你们商会成立之后,制作一个规格出来。大家可以商船、货船、车马入股;可以人力入股、可以钱财入股,都按当下的物价折算。凡是漕运所得,年底分红,按股数来分。

本官的万岁营,从中抽三成,剩下的全部按股分。”

杨霖把持着漕运,利用权力垄断了汴河,若是他果然肯分出一点来,抽三成不算过分。还有就是杨通的商业帝国,完全可以占据大的股份,这个实力已经没有几个商户能媲美了。

许多心思玲珑的商人,已经咂摸出其中的味道,这个商会如此多的便利,将来岂不是到处都有豪商巨贾入股。大宋举国之力养一个汴梁,这里就是整个大宋的经济中心。若是生意做不到汴河,便称不上是大商人。

商会不管是漕运还是银票的便利,都对商家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谁也不想带着几车钱币奔波数月,沿途可不都是大城邑,遍地强梁。

进了商会,就可以拿着银票,在各地的钱庄兑换,方便而且安全。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杨少宰不是太短视的出尔反尔,只要他坚持几年,商会就会无比壮大。而且这个商会完全是民间自发的组织,非但不会给朝廷增加负担,甚至会增添不少的税收。

只要杨霖在朝廷不倒,他就可以凭此功绩,继续收获皇帝的信任。

到时候...杨少宰可就掌控了天下商道了,再加上他的万岁营还控制着六个市舶司,这大宋的财神爷,绝对非他莫属。

不说长远,但就眼下的三十五家,已经是大宋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了。

按照杨霖的说法,这件事大可以参与其中,一旦他说话算话,自己这些人可以大把盈利。若是他说话不算,强行插手商会,随意刊印银票,自己这些人也可以抽身而退。

不用过多的商量,这些人都是商道的老油子,很快就全部同意。

杨霖呵呵一笑,抬手道:“本来应该留你们在此用膳,不过诸位应该有许多事要私下商议,本官就不强留了。今日时值岁末,明朝便是新年,愿诸位财源广进。”

众人一起起身,作揖道谢,三五成群聚在一块,慢慢退出昭德坊。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年伊始,商会成立。

御街樊楼上,三十五个商户低调地包下几个雅间庆祝,他们可不敢说是在樊楼包场,这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

众人一致推选王运为第一任会长,大宋商会在新年的第一天成立,汴梁城为此没有半点波澜,似乎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家一起举杯相庆,望向外面热闹的开封府、汴梁城,似乎也看到了钱财在向他们招手。

杨府内张灯结彩,到处都在收拾打扫,好像阖府内就杨霖一个闲人。

他早早地起身,去宫里见皇帝,马上就是新春,皇帝也没有闲暇时间召见臣子,各种的庆典就够他忙的。

皇宫里的宫娥太监,今日也都是喜气洋洋,见了杨霖纷纷低头行礼。

杨霖笑吟吟地打过招呼,在殿中等待皇帝,过了三刻钟的时间,赵佶才乘着銮舆来到文华殿。

“杨爱卿,许久未见,你倒是清减了一些。”

杨霖嫩脸一红,自己从征方腊到现在,几乎没有在朝廷露过面。

和韩忠彦相争,也都是在府上调度指挥,具体的都是刘清水和自己几个心腹做的。

皇帝开了个空头支票,自己实打实地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这些日子在家中好不逍遥快活。

“嘿嘿,臣只是未到朝堂,实际上私下里为陛下奔波劳累,故而有所削减。”

杨霖当然不是空着手来的,他狠了狠心从今年的进项中,拿出两百万贯交给赵佶的“内库”,供他吃喝玩乐。

赵佶心情大好,笑眯眯地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若是能蒙陛下御赐墨宝一幅,臣虽死何憾?”

此事正是挠到了赵佶的痒处,他没想到杨霖竟然没有开口要官要权,显然是个识货的,当即提笔写了一幅《绛霄紫庭帖》。

杨霖端详了良久,这书法在他一个读书人看来,已经是臻至化境。

继承了原本杨霖记忆和情感的他,也算是个寒窗十年的书生,对于书法尤其酷爱。

但是不服不行,赵佶的天赋比原本的杨霖高太多了,自己苦练一辈子也打不到这个水平。

就这一副书法,千年以后就是上亿起步...如果他不是一个皇帝,不是一个亡国之君,不知道多少文化人要沉醉在这只属于中华的书画美感中无法自拔,而成为此人的迷弟迷妹。

带着皇帝的墨宝,杨霖出殿之后,没有回府,而是来到了内侍省缉事厂。

杨戬这老东西的居所,家里来了几个亲戚,也张致的十分有新年气象。

见到杨霖进来,几个亲戚纷纷起身,杨戬笑着介绍道:“这就是名动天下的杨少宰,你们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吧。”

杨霖笑呵呵地一一打过招呼,让杨戬挨个介绍了一遍,他的这些亲戚都比较朴实,毕竟进宫的太监无论混的如何,以前都是生活所迫,家中都是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

杨戬拽着一个木讷的少年过来,道:“这是我们家唯一一个有出息的,我三弟的孙儿,会识字读了几年书,以后你可得照看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