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娱乐时代 第216章

作者:白色十三号

而且使馆影业最近也招聘到了还算比较合适的人手,分成两个团队,分别奔赴中东和非洲,去筹建那边的办事处和开拓市场渠道。

由于暂时不会海外发片,经验丰富的艾伦-艾伯特也去了那边,会亲自带人打开市场。

正在全球各地巡查的罗伯特-李和丹尼-唐纳德传来消息,由于使馆影业资金到位,大部分地区的办事处组建顺利,原本属于宝丽金影业各处分公司的一些重要人手,也纷纷转投到了使馆影业门下。

罗南也在让玛丽培训人手,每个大区都要派遣财务总监。

可以说,整个公司的架构也在搭建之中,罗南会适当的放权,却不会让某一个人或者部门权力过大。

另外,罗南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在处理公司日常事务上面,他有所欠缺,这是很正常的事,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跟玛丽、罗伯特和乔治三人讨论过,这三人也是相对论娱乐的元老和他的绝对心腹,但三人也有自知之明,管理某个部门还能胜任,想要统筹全局却能力不足。

玛丽向罗南提过一个建议,未来外聘一名职业经理人或者其他合适的人选,担任相对论的首席执行官。

罗南认真考虑过,这也是个办法,等公司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可以外聘一名ceo,由首席财务官、总裁再加上他亲自担任董事长,足以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最高权力架构。

而且罗南也考虑过自身未来的角色,不能脱离公司的实际工作,因此肯定要担任董事长,想要最大发挥先知先觉的优势,首席创意官这个位置可以兼任,公司一旦规模稍大,肯定要建立项目审核委员会,他必然是其中的一员。

好莱坞的中大型公司,基本都存在审核委员会这个部门,如果这个审核委员会不开绿灯,一个电影项目根本无法筹建。

审核委员会的存在有弊端,但能过滤掉很多垃圾项目,总的来说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当然,这些都是下一步的计划,相对论娱乐现在是独立制片公司,属于独立电影圈,独立电影圈一向混乱,没那么多规矩。

《王牌特工》和《死神来了》海外版权售出,前期收入基本告一段落,像电视台播放和碟片录像带租赁等收入,属于细水长流的后期线下收入。

罗南也让玛丽的财务部抓紧时间完善账目,同时让乔治-克林特通知阿布扎比投资局和民间的那些投资商,准备跟他们结算投资收入。

但通知的是可以通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结算,他们也可以派人来洛杉矶。

反正是不会在阿布扎比结算。

由于北美和中东之间存在海量的能源与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很容易,

结算时间则放在了四月份,罗南这边需要时间。

随着《王牌特工》和《死神来了》的海外版权收入到账,相对论娱乐和旗下两间公司沙海娱乐与使馆影业1999年度的所有项目全部结束,三家公司需要统计具体的营收状况和净利润,也需要为四月份报税做准备。

在一个抗税起家的国度,税收比死亡更加永恒。

好在使馆影业和沙海娱乐很快就会投资运作新的影片,有投资抵税的运作空间。

像是成功电影的续集,特别是投入不高的那种,罗南不打算再融资拍摄,除了因为承诺汤姆-克鲁斯的150万美元投资之外,《人类清除计划》续集的投资都会在公司内部筹措。

相比于原创电影和系列曲的首部开创电影,已经成功电影的续集,投资风险要小太多了。

大投入的首部电影,预算资金依然要用融资的方式来拍摄,转嫁风险。

另外,使馆影业的看片部门也重新建立,目前只有五名职业电影买手,不过都是使馆影业多年在全球各地挑片看片的老手,部门重新建立起来,就飞奔全球各地的电影节,去找适合使馆影业发行的小制作。

这些人买片的类型,继承使馆影业十几年的传统,以投资20万美元以内的独立电影为主。

按照目前北美电影市场,尤其是家庭娱乐市场的形式,购买的这种小制作,四部当中只要有一部能赚钱,基本就能保证回本。

这也是使馆影业被罗南收购之前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

罗南同时还让人为自己准备戛纳电影节的资料,每年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商业范围最为浓厚的,在他眼中,电影节的精华不在于竞赛单元,而是电影交易。

电影节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提供给买卖双方一个交易平台。

这些全都写入了行程当中,罗南未来几个月的行程几乎排满了。

第159章 推翻设定(求订阅)

奔赴海外之前,罗南首先要处理好两件事,《伯恩的身份》正在筹备,有多项关键工作要落实,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印度之行。

第二件就是继续收集和分析印度方面的资料,作为宝莱坞的所在地,孟买是印度之行的第一目标。

罗南之前让罗伯特与孟买那边的人接触过,尤其是想要投资梦工厂大制作电影而不可得的两家印度民间投资机构,罗伯特过段时间也会前往孟买,原本宝丽金影业在孟买有印度分公司,现在划入到使馆影业旗下,他们会协助罗伯特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外,《伯恩的身份》这边,也要做足相应的准备。

剧组越能突显优势,越具备投资吸引力。

这一次,罗南准备堂堂正正去招商引资。

罗南、乔治-克林特、保罗-格林格拉斯和编剧托尼-吉尔罗伊四个人,目前组成了剧组的决策团队。

“剧本总体来说不错,比原著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华纳制片厂的小会议室里,罗南边翻看剧本,边对其余三人说道:“不可否认,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之父的罗伯特-陆德伦写出的故事足够精彩。但这是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我对托尼大刀阔斧的改造非常满意。”

严格说起来,剧本与原著的描述相差比较大。

比如原著中的杰森-伯恩年龄很大,剧本却要年轻的多,而且背景时代几乎全改了,以便适应新的时代。

这终究是本老小说,还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贴合的小说,适应时代非常重要。

托尼-吉尔罗伊笑了笑,说道:“保罗也参与了剧本改编,提出了非常多的好建议。”

保罗-格林格拉斯有着导演的考虑:“我做的其实不多,只是将老式间谍片模式与动作戏份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剧本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割开的个体。”

罗南点点头,说道:“剧本有一点还需要改进,我们拍摄的不是单独的作品,后面还会有《伯恩的霸权》和《伯恩的通牒》的改编,剧本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与后面联系的镜头或者片段,不需要很多,只要能让观众在结尾时明白,伯恩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托尼-吉尔罗伊想了想,说道:“好,回头我就去做。”

或许是接连从事按照别人思路写剧本的工作,托尼-吉尔罗伊非常清楚编剧的定位,更明白编剧大多数时间都是制片人意志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