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之长为老不尊 第2934章

作者:湛蓝工房

“二皇子殿下,你乃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新皇之位理应由您所坐,恳请您能够临危受命,登上皇位,处理华朝大小的事宜,也好稳定百姓之心,扬我国威,震慑北国、婆罗多以及西域等贼子们!”

吴国公当即顺着话头说下去,已经郑重地跪在二皇子的身前了。

“吴国公厚爱啊……”秦穆悲伤地叹了一口气,那显然是装出来的,“父皇才刚仙去,本王是吃喝不得,满腹悲伤哀痛,又如何高坐皇位呢?”

“殿下此言差矣!”

“如果殿下能够继承大统,稳住军民之心,守卫陛下呕心历血经营的华朝盛世,这才是真正的忠孝之道!”

兵部尚书也上前去跪下劝说秦穆说。

秦穆依然摇头:

“本王不才,实在是难担大任啊!”

就算是在拒绝,可是却没有任何断然之感,那只是在客套推搪罢了。长孙凌心中冷笑一声,结果──

“现在正值需要新皇之时,殿下再推脱下去,又该如何对华朝上下交代?”

宰相也趁机站了出来,三度劝说秦穆。三请已经做了,接下来就是三推了,秦穆还是摇头,说:

“父皇尸骨未寒,要是本王现在就登基,实为对父王的大不敬啊!”

接着是谁?长孙凌不屑地想,就见户部尚书站了出来。看来他经过一番天人挣扎,还是决定站在二皇子的那一边。

“殿下,南方水灾,每天都有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死去……每天送到户部的数字都触目惊心,如果殿下再迟疑不决,南方百姓们就要多蒙难一天……殿下既然深爱陛下,又岂能对陛下深爱的百姓们坐视不理呢?”

看见吴国公难看的脸色,就知道户部尚书是抢了他的对白。

不过,这户部尚书也是精明,知道第四次请是最为重要的。事不过三,那是因为一旦过三,就会有所转变。

“既然诸位大臣如此厚爱、寄望了本王,本王虽然不才,但是为了不让父皇泉下失望,也不让百姓们继续蒙受苦难,本王就不识抬举一次了。”

秦穆看似接受得很勉强,但任谁都得看见他微微勾起的嘴角里,所噙着的一丝得色。在场其他势力的人见了,心中都有不甘,但事到如今又该如何对抗这大势呢?他们只能忍气吞声,并思考自己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中书令更是面如死灰,他刚才可是鼓起勇气才敢跳出来阻碍,但却没有获得任何帮助,孤掌难鸣。他知道秦穆一旦登基,他头上的乌纱也得戴到头了。

“事急从权,”礼部尚书说,“华朝急于新皇定国,震慑他国,登基大殿可以简单进行。只要稍加准备即可。”

“这可有先例支持?”

秦穆皱眉问道,显然不太满意。

“这是有前例所支持的。”礼部尚书斩钉截铁地说。

“既然如此,”秦穆服输地叹了口气,“就听从诸位父皇的股肱之臣的安排了。”

“殿下天命所归,新皇登基!”

朝堂里,回响着朝臣们震天的喊声,彷佛是想要把这件事宣告于天地。

想必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把秦穆登基一事宣告百姓,把一切都造成既定事实了。长孙凌心中冷笑一声,忽然觉得这朝堂真的没有任何温度。

只有算计,以及各自的利益。

曾几何时,他还在尽忠职守,希望百官可以变得优秀一些,不去犯错,以对得起百姓们的信赖。

但此刻一想,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朝堂早已烂到骨子里去了,平时也许会有所收敛,但到了事关各自大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原形毕露了。

追根究柢,这是谁的错呢?

长孙凌自觉有责任,毕竟他是御史,有着监察百官之责,而这些大臣竟然会如此之烂,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同时,永久沉睡在棺木的秦煜也一样。

这是秦煜的朝堂,大臣们也是秦煜的大臣,如果不是他的放任和不作为,这些大臣们想必也不致于烂到骨子里去。

嗯,也许是一种咎由自取。

长孙凌觉得这场闹剧有些可笑,秦煜如果泉下有知,得知自己才刚死去,大臣们就已经视他不存在,如此失敬的话,会露出何种的表情呢?

长孙凌试着想象了一下,差点失笑出声。

不过,他也没有在其中沉溺太久,因为他还有一件更烦恼的事情。就是他要如何去安抚魏仪呢?魏仪知道此事,肯定得气过半死吧。

第1223章 十六、黄昏的龙庭 一、终于此端,始于那端(1)

宁兰城城楼上,风打在脸颊上。

无论是何种季节,何种天气,这个地方吹来的风总带着一种削骨感,少女却依然挽起那一撮侧发,让更多脸颊肌肤暴露那刮骨的风中。

她仅仅是因为不想被风吹乱的头发遮挡视线,让她错过不应错过之物罢了。

干燥的风。

就算已经是春深之时,仍然比起南方要干枯多了的风。

少女眺望着北方,每天都在城楼处站到深夜,期盼那三人的归来。她已经足足站了一个星期有多了,可是朝思暮想的人们仍未回来。

“……小师父,你们究竟在哪里啊?”

战事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