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612章

作者:曲径小路

李姓大人乃是童贯麾下亲信,如今同样在朝为官,唤做李雄。

李雄当即不爽,瞪着一双铜铃眼道:“王大人,既然已经到了柴府门外,为何不派人入门搜查,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如此要犯,逍遥法外,继续作案,才安心吗?”

王姓大人同样是童贯亲信,两人此刻的一番对话,其实不过是在给皇帝上眼药而已,他们便是要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刺激皇帝下定决心。

王辉蔑笑道:“李大人可知那柴家何许人也,是随便让你搜查便搜查的吗?真真是愚蠢至极,可悲之极!”

李雄发出一声雷霆之吼,昂首挺胸,愤怒还击:“管他是什么人!我只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律法面前,陛下尚且同罪,天下何人不能!”

李雄的话,像是一根针狠狠地刺入了赵佶的心,不过赵佶此刻仍心有顾忌,望着台下的两个演员,不知作何感想。

皇帝虽然不知道李雄、王辉乃是童贯的亲信,可不代表堂中其他人不知道,为首的蔡京便似乎有些明白了,或许童贯是在逼迫皇帝,对柴家下手。

可他为什么偏要对柴家下手呢?是因为柴家有人得罪了他吗?不应该呀!柴家虽然是后周皇裔,但百余年来,一直没有产生过谋逆的想法,只是当一个富足翁而已,对方能有什么事情碍着童贯?

蔡京对此表示不解!

翻来覆去的思考,蔡京觉得他思路有些偏颇,从对方描述的事实情况上来看,童贯一直在追究的,其实乃是两个在阳谷县犯下滔天罪孽的兄弟,跟柴进其实半毛钱关系没有,如果对方没有逃到沧州,而是逃到了孟州,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那么便不会有这档子事!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那两个要犯其实还是挺聪明的,他们必定知道对手乃是童贯,务必要借一株大树乘凉,这才不远千里,冒险赶往沧州,投奔柴进!

令蔡京没有想到的是,柴进竟然收留下来了!难道他不知道对方乃是童贯吗?如果不知道,其实只需要让门外的侍卫,带着信物,自报家门便可解决,但到现在偏偏解决不了,可见柴进是完全不鸟童贯的!

没错!应该是这个思路!童贯正是因为柴进不鸟他,这才想办法要借助皇帝陛下的力量,彻底铲除柴家的势力!

可问题又来了!

那两个兄弟到底犯了什么事情,会惹到童贯这种级别的人物?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杀了县令、县尉,和百十口人命,但这些东西和童贯有冒险关系,大宋每天死那么多人,也不见童贯关心过什么人,想必要犯身上,必定有某些东西,是童贯迫切需要得到的,否则他没必要冒如此风险!

可问题是,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蔡京的余光不禁瞟了一眼童贯,发现童贯的目光,同样正在朝他那里瞟,对方似乎已经预料到,蔡京会看破些什么,对此表示也很淡然。

短暂的四目相对后,蔡京眼神收回的刹那,目光刚好掠过高俅,发现他的脸上,也同样写满了疑惑,对方明显也察觉到了什么。

李雄朝皇帝拜了拜一拜,铿锵言道:“陛下!此贼犯下滔天罪孽,相信柴家人也不会包庇罪犯,臣以为,陛下当发下搜查令,命人入柴府搜查,将贼缉拿归案!”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皇帝又岂能不懂,但如果搜查不到贼人,那岂不是寒了柴家人的心?

赵佶郑重言道:“你确定那贼人已经逃到柴府了吗?柴家有太祖的丹书铁券在手,没有足够的证据便上门搜查,若搜出贼人还自罢了,如果没有搜出贼人,怎么办?”

李雄的答案更是一鸣惊人:“没有搜出贼人,才能证明柴家人没有包庇罪犯,才能证明柴家没有谋逆之心!陛下此举其一为贼,其二为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

第476章 这是一个飙演技的时代

蔡京虽然察觉到事有蹊跷,但童贯对其有恩,他又曾帮助过童贯,两人之间关系密切,倒不至于因此而拆台,但出于本身的趋利避害性,蔡京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始末之前,是绝对不会随意出言相助,顶多保持中立,静观事态发展而已。

蔡京没有动静,高俅同样没有动静,毕竟都是千年级别的老妖,心里的小九九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暴露出来,他们一个个老谋深算,都选择静待时机,保持观望状态,于此同时,定会派人追踪巡查,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于是乎,只剩下童贯一家在表演,自然是顺风顺水,各种忽悠皇帝的理论层出不穷,如滔滔黄河水崩溃,一发不可收拾,赵佶是个耳根子很软的家伙,犹犹豫豫,辗转反侧,似乎经过了苦思冥想,权衡利弊后,终于下定决心。

“搜查令朕可以下!”赵佶肯定道,“但柴家毕竟是后周皇裔,尔等手下办事时,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一旦擒拿住贼人,立刻撤出柴府,不得对柴家人言语羞辱,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懂否?”

“下官明白!”李雄抱拳一礼,“多谢陛下,阳谷县百余性命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这帮人上纲上线的本事何其厉害,竟然能道德绑架的让皇帝做出某些事情,最终还能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将皇帝捧上天空,既办了事情,又拍了马屁,简直一举两得!

高,实在是高!

搜查令当日便下,在途两日余,方才送达沧州。

此时,沧州柴府门外。

李姓将军在府外足足呆了三日有余,扎下帐篷,埋锅造饭,俨然过上了军旅一般的生活,似乎面对的柴府,便是他要进攻拿下的对下。

幸亏柴府处于沧州一个环境优雅,依山傍水的风景宝地,这里人烟相对稀少,来往尽是些山民,客商,以及前往拜访柴府的鸿儒之士。

可虽然人少,但不论是山民、客商,还是来往拜访的鸿儒之士,一见此间情景,立刻吓得退避三舍,待到到了平安之地,便会将其所见所闻,传扬出来,闹得此时的沧州沸沸扬扬,皆以为柴家犯了什么谋逆大事。

有好事者壮着胆子,来到柴府外观看这一宏伟场景,回到城中,立刻将其编纂的更加玄乎,说什么阵势极大,包围柴府之人定是写军中健卒,甚至有人还从驻扎士兵口中得知,小旋风柴进是因为得罪了上面的人,这才引火上身,朝不保夕,如今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杀入柴府,灭了柴家!

至于丹书铁券神马的!老百姓们没有见到,自然就忽略掉了,反正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每日皆有专门过来查看事情进展情况,然后回到酒肆,当作吹牛逼的资本,甚至还能讨碗免费的酒喝!

于是乎!

整个沧州,上到八十岁的老欧,下到刚会走的幼童,没有人不知道堂堂后周皇裔柴府,惹了朝廷的某位大员,摊上了灭门的惨祸,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外围的一些村镇,也有相应的故事流传,至于真实性如何,则另当别论。

这一日,来自朝廷的飞马,嚣张过市,那人手持信袋,厉声喊道:“朝廷八百里急报”

示意路人赶紧闪开,否则被撞死,可不要怨我!

老百姓一听是朝廷八百里急报,立刻联想到了柴进柴大官人那里,有好事者立刻往柴府赶去,这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

柴府门外,李姓将军起身相迎,拱手抱拳:“末将李虎听令!”

传令兵从信袋中摸出搜查令,交给李虎道:“陛下有令,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柴府有窝藏罪犯嫌疑,自当履行搜查要务,钦此!”

李虎铿锵回应:“陛下英明!”

接过搜查令,传令兵附耳言语道:“陛下口谕,后周皇裔柴进毕竟身份特殊,在搜查时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得随意辱骂、剥夺、敲诈、损毁!”

李虎点点头:“末将明白!”

转过身,李虎双目凝神,三日来的憋屈,似乎一扫而空,高举着手中搜查令,大声喊道:“柴大官人听着,陛下亲下搜查令,尔等不得阻扰搜查,开门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