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203章

作者:曲径小路

“草民郭嘉,参见沛王殿下。”

郭嘉忙欠身一礼:“没能在第一时间拜见陛下,着实无礼,还望殿下恕罪。”

“哪里!”

刘曜忙转入堂中将其搀扶起来:“一个王佐之才,一个鬼才,你们能来本王的豫州,实在是本王的福气,又何来的无礼。”

历史上的郭嘉,虽然和荀彧、戏志才、陈群等人是朋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寒门子弟,若不是从小就跟着郑玄学习,几乎是他的半个儿子,他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现在的成就。

可学识越是高,就越是感觉到这世道的不公平,世家高高在上,几乎已经绝尽了寒门学习的出头之日。

刘曜的纸张、书籍,让郭嘉看到了寒门士子的希望,所以当他接到老师郑玄的书信时,在第一时间内便赶往了谯县!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寒门子弟的那一份可怜巴巴的希望!

没想到,他在路途中遇到了荀彧,所以二人干脆结伴而行,还在路途中相互探讨了一下关于纸张盛行之后的利弊,以此作为考察刘曜的问题。

很幸运的是,刘曜过关了!

“殿下以为只有我们两个吗?”

荀彧淡笑一声。

“难道……”

刘曜瞪大了双眼。

只见郭嘉点了点头:“郑师给我们很多人写了信,相信他们正在赶往谯县的路上,最晚三天,殿下必将全部见到。”

特么的!

刘曜简直爽歪歪了!

拜访了一趟郑玄,不仅把建学校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居然还把老曹的颍川班底,几乎挖空了,你敢信?

可怜的老曹现在还在雒阳奋斗,挣扎呢,等到他醒悟的时候,估摸着咱的大汉帝国,要正式建立起来喽!

“太好了!”刘曜兴奋地喊了出来:“郑师真不愧是郑师!”

一旁的荀攸开口问道:“殿下,一下字来这么多人,不知殿下准备怎么用我们呢?”

刘曜嘿笑一声:“你们皆乃万里之才,用在本王小小的豫州一地,着实有些浪费,不过本王答应你们,咱们只需要忍耐五年,必有利剑出鞘的那一天!”

郭嘉、荀彧、荀攸三人当即欠身一礼:“我等必唯殿下马首是瞻!”

“本王是这样考虑的……”

刘曜当即邀请三人就坐,又派人把田丰、沮授两人请过来,仔仔细细地将自己的战略构想向众人阐述。

虽然这个三国世界的历史走向,已经发生了一点小小的转变,但总体而言,还没有到脱离轨道的程度,根据记忆,五年之后,将迎来一场大的变迁,那便是:

董卓乱京!

也因此,刘曜要在这短短的五年之内,将豫州打造成大汉最具有竞争力的州郡,这样才能一朝爆发,在乱世的洪流当中站稳脚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

这是刘曜未来五年发展线路的主基调,他就是要低调且迅猛的发展,等真正宝剑出鞘的那一天,亮瞎所有人的双眼。

豫州四国两郡,刘曜会往每一个地方重新委派一员太守,以及相应都尉负责本郡国军事,太守抓住内政,都尉主抓军事,分工明确。

沛王府的屯田制自施行起来已有数月,颇具规模,而且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正好可以向各个郡国推广。

至于精兵线路仍要进行,不过兵权则会被牢牢地控制在刘曜手中,每一个都尉都仅带着不超过十个军官上任,至于能发展出多大的队伍,全看自己的本事。

而刘曜要做得,其实只有三点:其一,快速发展科技;其二,营造大汉文化氛围;其三,商业网络铺设。

会后,荀彧与郭嘉走在路上。

荀彧轻声言道:“殿下能在此时静下来心,休养生息,培植力量,实在是难能可贵。”

郭嘉饮一口醉仙酿:“看来文若是不准备走了。”

“难道奉孝准备走吗?”荀彧反问。

“我其实是喜欢殿下酿的酒而已。”郭嘉晃了晃葫芦示意道。

“那倒是,殿下能管你一辈子酒。”荀彧大笑道。

“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

第139章活字印刷术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碉炸天的武力!

也不是令人咋舌的智谋!

更不是科技之花一朵接一朵的盛开!

而是放权!

放权!

放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