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200章

作者:曲径小路

恰在此时,岸边传来一个声音。

“幼安、根矩!”

此人正是华歆,他背着包囊,不停地飞奔,朝着湖中的二人使命招手:“你们等等我,咱们一起去颍川!”

荒山野林中。

悬崖峭壁前。

一人傲然而立,遥望京都雒阳,在他手中握着洁白的书信,正是郑玄发来的老师邀请函,此人正是被放逐的蔡邕。

“父亲,您最近情绪有些不对。”

莺聆婉转的声音响起,早有一妙龄女子,来到蔡邕身旁,正是其独女蔡琰,从小便与之一起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琰儿,你是呀。”

蔡邕瞥了一眼,继续遥望京都。

“父亲,你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了。”

蔡琰替父亲披上大氅,轻声问道:“是不是雒阳发生了什么事?”

蔡邕轻哼一声:“八年了,雒阳还有能记得我的人吗?”

“不是雒阳?”蔡琰不禁疑惑,“那是哪里?”

“是颍川!”蔡邕将书信递过来,“郑师要和沛王殿下一起办学,正在广邀天下有才之士,一起前往颍川,组成教师团体。”

“沛王?”蔡琰微怔,“是那个《将进酒》的沛王刘曜吗?”

“正是此人!”

“那父亲,您……去还是不去呢?”

“经此一事,父亲已经没有出仕之心,只想安静的做些实事,颍川书院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这沛王……”

“沛王怎么了?”

蔡琰好奇道:“女儿听说,沛王殿下不仅能文能武,而且在雒阳期间,还铲除了十常侍赵忠,此人是大汉栋梁。”

蔡邕尴尬地淡笑道:“没什么,父亲不过是不希望和朝廷的人,扯上关系而已,而且对方还是汉室宗亲。”

蔡琰:“……”

豫州,汝南,平舆。

许劭背着行囊,登上马车,摆了摆手道:“你们都回去吧,我不过是去颍川而已,等安顿好了,再派人来接你们。”

许劭,汉末时期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个月都要对当时的人物进行一次品评,还要写评语,人称为“月旦评”。

评论曹操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便是出自许劭之口!

当他接到郑玄的书信时,信中承诺,会专门为他设立一种期刊,有一块单独的版面,会命名为『月旦评』,专属于他许劭。

要知道许劭就是吃这口饭的,而且颍川距离平舆又不远,他自然兴高采烈的应邀前往。

荆州,南阳。

一个中年男子,昂首阔步的离开了府衙,在其庭上,悬着一个木盒,木盒极为精致,里面装着的,乃是南阳太守的印绶。

没错!此人正是南阳太守羊续!

任职期间,廉洁自律,悬鱼拒贿,人称『悬鱼太守』!

接到郑玄书信后,果断弃官而走,没有一丝留恋,又挂印封金,不带着半点云彩。

此人学识深厚,又清正廉洁,在清流派人士中,广有名望。

司隶,雒阳,尚书府。

事实上,早在三日之前,卢植便接到了郑玄的书信。

让堂堂朝廷大员,录尚书事,当一个教书匠吗?

别说,卢植还真动心了!

他预料到了刘曜会去颍川书院拜访郑玄,但却没有想到,这臭小子居然搞这么大动静,而且还把郑玄忽悠得如此亢奋,简直碉堡了!

可认认真真的考虑三天左右,卢植还是决定,暂时不去颍川书院,毕竟此时朝局极为尴尬,在刘曜走后没多久的时间,张让便被皇帝放了出来。

而此时的张让与数个月前的张让,可谓有天翻地覆般的差别,首先便在于其精神面貌,感觉一下子变年轻了太多,而且一身修为,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原本气焰极高的何皇后,在张让请来名医替皇帝诊治之后,大失恩宠,除了手中还掌握着一点微末的兵力外,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了她的话语权。

张让的势力逐步攀上,甚至要比刘曜离开之前,还要高出太多,士人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到现在隐隐已经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此时的朝局,已经完全沦为了何皇后和张让的战场,二人只是鉴于刘宏还没有死,所以一直没有撕破脸皮。

而卢植呆在雒阳的根本原因,其实也不过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延续汉室朝廷的卑微的生命而已。

约莫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郑玄邀请的老师,几乎全部到齐,共聚颍川书院!

这个阵容,真可称得上大汉朝廷学术界的全明星阵容!

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