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194章

作者:曲径小路

略一思忖后,刘曜这才试着解释道:“不如咱们便以郑师为例,如何?”

郑玄一下子来了兴趣:“沛王殿下请讲。”

“在下以为,为人师者,亦是千秋大业!”

刘曜这第一句话,便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主题。

“……”郑玄微微一怔。

“而且!此千秋大业,丝毫不比封侯拜相差,反而要高尚得多!”

刘曜这第二句话,更是将老师这个职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郑玄心中欣喜,但却没有丝毫外在表现。

刘曜继续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郑玄闻言,不禁点了点头:“殿下言之有理,郑某办此书院,正是为了解他人之惑,传授正道于学者!”

此时的荀攸完全懵逼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家殿下,居然能和大名鼎鼎的经学大师,畅谈为人师道,畅谈千秋大业!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郑玄一下子被吸引进去了,他实在没有想到,刘曜这个年方十五岁,在他眼中完全只能称得上个娃娃的人,居然对师道有如此深厚的见解。

刘曜引用唐代大诗人韩愈《师说》的开篇,其势上恢弘大气,但这一篇实际上是劝学篇,完全不适合现在的场景,胡乱套用,显然不合理。

所以,刘曜在半度中转呈,先用其势把郑玄、荀攸征服,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回归正途,才是正道!

“孔子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特么的!

刘曜先把孔圣人搬出来,压一压郑玄这老头,他就算再有异议,敢质疑孔老夫子?

见郑玄听得认真,刘曜心中大喜,直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回归黄土,师道总得有人传承下去,若人人都去当官,何人为师?何人传道?”

郑玄不住点头称善,深以为然。

其实像他这种,教出的学生千千万,一个个不是这个官,就是那个官,而且各个官职不低,对比于他这种山林隐士,毫不客气地说,是成功人士!

这就好比现代的老师,教出千百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一毕业之后,各个不是世界五百强,就是外企,年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而他们呢?

依旧是碌碌无名,拿着只能养活自己,甚至不能养家的工资,心里落差一大,谁特么还愿意当老师?

“郑师品行高洁,为天下莘莘学子传道授业,往小了说,是个老师!往大了说,是在为大汉朝廷培养人才!更大了说,是在弘扬华夏文化,教授人心!”

刘曜一个帽子扣得比一个高,拍马屁的功夫呈几何指数式暴涨,说得郑玄那叫一个心情舒畅:“若是哪个人胆敢说,师道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大业,本王定第一个率兵灭了这厮!”

郑玄赶忙摆了摆手,笑盈盈道:“殿下言重了!不过听殿下一席话,郑某心中着实好受许多,也更有信心把颍川书院开办下去。”

“郑师一定要把这书院办下去!”

刘曜直接接过话茬,轻声道:“其实本王最佩服的,就是读书人,更希望普天下的百姓,皆能来此书院读书,为此本王还特意给郑师备了一份礼物。”

“礼物?”郑玄一个愣怔。

若是别人的礼物,郑玄几乎都不用过脑子,直接卡擦回绝,可刘曜口中的礼物,倒是让郑玄多出了一份期待感。

“君明,把本王给郑师带的礼物,拿上来。”

刘曜话音刚落,只见典韦抱着一个足有半人高的木箱,从堂外进来:“殿下,还有一些零碎物件,俺这就去拿。”

“这是……”郑玄疑惑。

“此乃文房四宝!”刘曜当即打开木箱。

“文房四宝?”郑玄不由得站起身来,举目望去。 ..

第132章 文房四宝,亮瞎郑玄双眼

文房四宝!

这词一冒出,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要知道汉末时期,还没有『文房』这个概念,更别提『四宝』了,这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呐!

而当刘曜把木箱打开,拿出那洁白如雪,纤尘不染,铺得整整齐齐的一沓纸时,郑玄整个人腾得一下站起来,双眼好似有精芒绽放,紧盯着纸张,片刻挪移不动。

不仅是郑玄,便是荀攸亦是如此。

虽然汉朝已经有了张纸,可发展到现在,纸张仍未得到普及,即便是一些官宦人家的纸张,亦少得可怜,而且这些纸张大都泛黄,发皱,需要经人工处理,才勉强可用。

但眼前的这一沓纸张,不仅仅洁白如雪,而且纸面洁净平整,好似那冬日结冰的湖面,只是一眼,便让人心旷神怡。

“殿下,这是……”

足足愣怔了半晌,郑玄这才逐渐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可他似乎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揉了好几遍之后,才开口询问道:“这是蔡伦纸?”

东汉时期,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所以人们将纸张称之为蔡伦纸,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名叫左伯的人改进了工艺技术,又将其称为佐伯纸。

刘曜微笑着,淡淡的摇了摇头,郑玄的这种反应倒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才文房第一宝,他便这样了,那接下来的宝物一出来,岂不是得惊疯掉?

当然了,这肯定是有点夸张,但郑玄的惊诧程度,绝对会惊爆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