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孽 第2255章

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朕和你不同,困在这魏巍皇宫,虽然披肝沥胆,不避辛苦的操持国之大事,但是,有些事大臣不说,朕就不知道。算他有直谏之功,所以朕就将他放走了。”

“颜路修为已废,走了不算什么。”将闾笑道:“父皇不必为这件事耿耿在心。”

嬴政笑骂:“你这小子,朕有什么耿耿在心的,一介腐儒心中只有三代,却没家国天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其大事。”

将闾腼腆一笑:“儿臣除恶务尽已经习惯了,不过,儒家现在已经没落,小圣贤庄又遵从荀夫子的教诲,法于仁之间的融合虽然有待时日,不过,那需要在实践之中才能锤炼的完美。”

“你也觉得帝国大政过于苛刻。”嬴政奇怪道。

将闾肯定点头:“也不能说是苛刻,而是帝国初建之时,需要强大的武力来慑服天下,而经历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荡,世人大争之心未退,所以用苛法治理天下,是唯一的选择。”

第0051章 军权之辩

“怎么,你也想劝朕施行仁政。”嬴政眸光一凝,肃然问道。

“儿臣所说的仁,绝非儒家三代王治之仁,儒家之仁,是建立在无数奴隶供养之上的仁,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那天下黎民当成人,而是奴隶,他们渴求的是掌权者对氏族的仁。”将闾并没有因为嬴政的态度转变而放弃,笑道:“但是,帝国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变天下黎民为黔首,这才是执政者的大仁。”

嬴政点点头:“接着说。”

“但是,这种大仁依然是建立在昔日的奴隶制度之上,比如,连坐之罪,帝国依法治国,犯法之人当受责罚,但是无辜之人却遭受牵连,这就是帝国律法之不仁。”将闾正色道:“一旦有人触犯律法,要不然就共同隐瞒,或者共同逃逸,这也就给官吏办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嬴政沉思点头:“你还有什么想法。”

“改变取士制度。”将闾道:“帝国取士,选择的是军中退役的老卒,或者是有耕战之功的农夫,但是,这两种人对帝国的律法并不熟悉,妄自测度律法深浅,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冤假错案。”

将闾细声漫语,将当日亥下亭长杜文,审理孟姜一案详述了一遍,随即正色道:“如果当时不是儿臣在场,恐怕杜文那个丘八,就将孟姜捉拿归案了。”

“这件事我也听章邯说了。”嬴政点头而笑:“焱妃也曾经上书,当日为了押送颜路来咸阳,连累孟家员外无辜身死,请与封赏。”

“区区一亭之地,就能发生这样的事,帝国之大,退伍老卒担任的小吏众多,而民间和军伍不同,不能以军法一改论之。这也是帝国大政的弊端。”

“你可知道,擅自改动这种军耕制度,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嬴政肃然道。

将闾点点头:“这件事儿臣已经想清楚了,军卒不善于治理黎民,但是善于缉拿盗贼,可以将缉拿盗贼和民政分开,单独成立一个衙门,类似于廷尉府的职责,帮助治理民政的官吏,清平治安。”

“这件事倒是可行。”嬴政点头一笑:“还有吗?”

将闾点点头:“帝国四十一郡,只有郡守,郡监,郡尉是朝堂任命,其余的上前官吏,全是郡守任命,这样一来,对于帝国并无益处,反而会形成权党,小吏只知有郡守,却不知道有皇帝,郡守之命大于圣旨。”

“这也是东郡之乱的根源。”嬴政笑问道。

“没错。”将闾微笑道:“因为东郡所有的小吏,都是淳于越选拔于微末,对淳于越心怀感激之心,自然要以淳于越马首是瞻,他说什么自然就遵从什么。反而没将皇权放在眼中。”

“但是,帝国四十一郡,未必都像是东郡这样龌龊不堪。”嬴政道。

“父皇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治世能臣稀少,父皇也不必寄希望于每个郡守都是干吏,必定也有硕鼠的存在,一起欺上瞒下,一旦酿成祸事,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样大动干戈,会不会造成帝国内部的混乱。”嬴政思索道。

将闾笑道:“会,但是,如果帝国放弃了选择民间大贤担任官吏,反而以考试制度来选择官吏,天下士子自然会趋之若鸿,研习帝国律法,一旦形成制度,帝国大小官吏自然会感觉到皇恩浩荡,心中只有皇帝,律法,而不是郡守之权。”

嬴政眼光一亮,将闾说出的这个办法,反而会更加集权于中央,简直是前所未闻,普天之下,所有官吏的任免都有庙堂上决定,自然会剥夺了对郡守的敬畏:“将闾这番心得,全都是从民间的来,殊为不易。”

将闾笑道:“儿臣还有话说。”

“朕洗耳恭听。”嬴政笑盈盈的看着他,这段时间的烦心事,似乎一扫而空。

“改变军权。”将闾认真道:“但是,不是改变大军凭借虎符才能调动的权利,而是,一个郡尉,主管一郡之兵,但能调动的军卒不过五十。一旦事不得已需要动兵,就需要向庙堂之上请命,一来一往耗费时日,却也错过了良机。”

“你曾经是帝国上将军,应该知道,军权乃是一国之重权,不可擅动。”嬴政的脸色严肃起来。

“儿臣自然明白军权的重要性。”将闾诚恳道:“父皇试想,如今帝国和狼族,东胡交战在即,如果中原内部发生叛乱,县城无兵,郡尉没调兵之权,一旦风起,就会以狂卷之势蔓延天下,虽然帝国在各地驻有重兵,但都是在武阳,雁门,上郡,九原,南阳之地,这些都是和狼族东胡交战的前沿。

即便是南阳大军,守护的虽然是咸阳,但却可以快速出兵,上郡,雁门,同时支援和狼族,东胡交战的前线。但是,一旦民变发生在东郡,却来不及及时反映,即便是将来平息叛乱,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让中原黎民饱受兵灾疾苦。”

嬴政的脸色凝重了,帝国创建以来,虽然变法,但是依然施行的是郡县制,郡尉主掌一郡之兵,却没有调兵之权,这样对皇权就没有丝毫的威胁。

但也确实失去了应变的主动性,一旦中原内地叛乱,郡尉不能调动兵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乱潮狂涌。

但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讲,让一个郡,或者几个郡遭受叛乱涂炭,却可以派兵平乱,对于军权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可一旦,将军权交付到郡尉手中,却有担心他们叛乱。

第0052章 东郡之事

嬴政皱眉不语,自古以来,皇权最大的威慑力就是军伍,可以说,春秋战国强兵之策早已在掌权者心中根深蒂固,只有能够集中强大军权的国家,才能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而对一个帝王而言,只有将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即便当年昏庸如燕王喜,韩王安,也不肯放手军权。

所以帝国军法才有调动五十军卒,就需要军部虎符以为凭证。对军权的慎重可见一斑:“你可想清楚了,放权的后果。”

“儿臣已经想的很清楚。”将闾笑道:“所放之军权,只不过是一郡之兵,和各地大营的驻军并无干系。

而且,郡尉隶属于军部,和民政官员互不统属,但是,却有协助地方官员治理地方之责,而每一郡,以五千兵卒为限,寻常之时动兵需要请示朝堂军部,一旦有谋逆之事发生,郡守和郡尉需共同下令才能调兵平乱,等于赐予了郡守和郡尉临机专断之权。

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却是,一旦有叛乱之事发生,就可以固守待援,也给朝廷发兵平乱争取了时间。”

将闾吐了口气:“儿臣先后游历了岭南三郡,泗水,桑海,东郡,薛郡,帝国除了在岭南三郡驻守大军之外,其余各郡的驻军却稀少,但是,泗水,桑海,东郡和薛郡,却是中原最繁华之地,也是楚,魏,齐故地。

这些年,先有项氏一族在泗水聚兵叛乱,后有农家扰乱东郡,甚至连薛郡也有孔氏一门在阴谋复辟,但是,反观南阳,武阳,燕赵韩三国故地,岭南三郡,统治的全是南蛮,却没有叛乱之时发生,这是因为各地有大军驻守。

而楚魏齐三国故地,却没有大军威慑,所以,才有人不断在这里兴风作浪。”

将闾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嬴政却清楚,昔日燕赵韩,帝国大军都是铁血屠城,将盘踞在这里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燕地墨家,韩地夜幕和流沙,赵国更是经历了两年苦战,这三国之人都已经惧怕战争。

但是唯独楚,魏,齐,三国,楚国纵横万里,王翦,蒙武,将闾三位上将军联手,短短八个月就覆灭了楚国,魏国更是不堪,王贲水淹大梁,三月亡国,齐国却是投降,只有零星局部战争,根本就没经历过大战。

但是,帝国建立之后,却因为三国得之太容易,所以,从来就没将这三国故地当成心腹大患,也因为如此,没有在三国故地驻守重兵。

换句话说,现在帝国百万大军,几乎都驻扎在武阳,上郡,雁门,九原,岭南,陇西,防备的是狼族,东胡和南蛮,而南阳大军,却是中原腹地到咸阳的最后一道屏障,却没有形成对三国故地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