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916章

作者:学霸殿下

他身边聚集了很多仰慕他的志同道合的袍泽,人们都相信,他甚至可以在三十岁之前成为柱国大将,乃至于进入武殿而立阁,成为这个帝国最年轻的军主和执政……而那“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蔑言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既然已经建立了如此功业,那当年的行为自然是睿智而果决的选择。

理所当然的,本来摇摇欲坠的荣国府再度恢复了当年的气象,甚至犹有过之,所有人都知道,那位战功彪炳的贾府嫡子以一己之力将贾府从滑落深渊的颓势中挽救了回来,以一己之力实现了家族的中兴,走完了别的家族数代人都走不完的路。

贾府迎来了中兴。

不仅仅是荣国府,宁国府也一样,因为似乎受到了荣国府堂兄的影响,宁国府里的混世魔王也选择了北上投军——而宁国府竟然没有阻拦。

而宁国府嫡子虽然没有如同他兄长那般耀眼,但也在战场上建立了不凡的功绩,他们兄弟同心,配合默契,一府双杰,也在军中传为美谈,他们俩将来会承袭国公的爵位,再度延续贾府一门双国公的传奇……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命运无常,未来总是无法预料。

大荒山之战后,人族战胜天魔,帝国的武功臻至极盛,举国欢庆,苍生齐欢,战死的英灵被隆重地追悼,活着的英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可那位贾元帅却成了不能提名字的人,而他那宁国府的堂弟也挂印而去,似乎被堂兄之死所打击,竟然出家做了道士。

这个道士的名字叫贾似道。

而如今,本应该死在大荒山的贾元帅再度出现,经历了明州与秦州的两场剧变,这个消息正在黑暗中发酵,很多消息灵通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一脸玩味地猜测大荒山之战的内情,并且盘算着这位消失了整整两年的武殿剑阁军主一朝回国,究竟打算做什么。

而出家的贾似道,似乎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并且星夜兼程赶来,他是来干什么的,其实不用想也知道。

魏忠贤望着沉默的孙朗,等了好一会儿,轻声道:“他此刻就在白家堡外,指名道姓地说,他要见宝二爷……主人,见不见?”

孙朗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过去的记忆浮上心头,正如银落所说的,那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会被遗忘,不会被磨灭,那是他的人生。

总要面对的。

孙朗说道:“见,为什么不见,两年不见了,我得好好看看我那愚蠢的欧豆豆。”

¥¥¥¥¥¥¥¥¥

PS1:第二更……

PS2:大礼议快结束了……啊……吐槽快回来吧……

第七百二十章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岁月悠悠回流,流回数年之前。

那时帝国战火未休,沙场将士用命,数十年的战争岁月,足以使任何一个尚未灭亡的大国转入全面战争状态。

国家的行政效率得到空前的提升,各种与战争相关的科技与学说爆炸性地进步,民族意识也在危亡中渐渐觉醒,整个国家化作一台巨大的机器,一切为了战争与胜利,后勤保障,军事行动,资源分配,舆论宣传……一切的一切,都为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充填着烈性的燃料。

在这样的环境中,军人成了最理想的职业和最被崇拜的团体。

年轻人们以参军入伍、征战沙场为傲,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成了最高的悲壮美学,气势恢宏而壮烈的边塞诗成了文学界的主流,后土尚武之风臻至顶点,无论出身名门还是起于微末,有志的年轻人们不远千里奔赴战场。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一个来自宁国府的少年来到了北方。

那是孙朗与他的“堂弟”第一次相见。

“愚弟似道,见过宝堂兄。”

“很多年前,你离家出走,整个金陵被翻了个底朝天,你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遭了无妄之灾。”

“因为害怕我照葫芦画瓢地学你,所以家里给我下了最严厉的禁足令,衣食住行,全都被盯得死死的,就像是笼中鸟,瓮中鳖,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绷得紧紧的,连续几年都如此。”

“那时候我特别恨你,不知道在肚子里骂了你多少回,可又有点可怜你,因为我那时所遭遇的,恐怕也是你所厌烦的,所以你跑了。”

“不过现在,由于你出息了,给列祖列宗大大地争了光,让贾家扬眉吐气了一番,连带着我也沾了些光。”

“我能够北上参军,也是因为有你的例子在,我父亲若不想让荣国府从此稳稳压宁国府一头,就必然要让我出来露个脸,给他老人家涨涨面子……所以我终于也自由了,这也多亏了你。”

“因此……宝堂兄,咱们俩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

第一次见面,客气而疏离,来自宁国府的“堂弟”比想象中还要骄傲,虽然礼数做足,给予了战功赫赫的“堂兄”以足够的尊重,却并没有丝毫谄媚,这个年轻人不希望仰仗兄长的荫庇,他想独自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孙朗对这种态度求之不得,因为他是个冒牌货,对贾府的各种事情一概不知,若这“堂弟”亲亲热热-地凑上来叙旧,他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露馅,所以第一次见面,兄友弟恭,但在平淡如水的交流中,他们保持着得体的距离。

但这种疏离没有维持太久。

战场是残酷的地方,又是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也许只要一场战役,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就会建立起此生不易的深情厚谊,死亡是这里的常客,信任也是,在惨烈的战场上,你只能相信你的战友袍泽,相信与你同样为人的人类,因为唯有并肩,才有胜利的可能。

所以孙朗能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收拢大量的人心,得到大量人才的追随,成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班底……要知道在和平时期,想要达成这样的人望、网罗如此之多的人才,非得数十年之功不可。

但战争是特殊的机器,它以鲜血与死亡为燃料,催动着时间,令一切加速,平平无奇之辈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成为扬名天下的英雄,权倾一方的名将转眼之间就会化作烟尘,而孙朗活下来了,他在不断的胜利中积蓄着一切,战争就是这样,战争只要胜利,只要你能取得胜利,那么你就能得到一切。

因为军队只认功勋,军人只敬佩强者,而如果身为强者的你能够展露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那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你视为明主,对你死心塌地。

所以,孙朗与贾似道之间的疏离,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当时的孙朗确实耀目如同太阳,他宽厚,温和,富有同情心,又平易近人,甚至愿意为素不相识的袍泽奔赴险地,这样的人通常来说是老好人,甚至会被称之为笨蛋,但如果再配上百战百胜、勇冠当世的恐怖战绩,那么在战场那个生死一线的极端环境中,这样的人就是活着的传奇。

只要见到了那个闪耀于战场之上的英姿,人们都会被折服,战场是需要英雄的地方……永远都需要。

贾似道自然也是被折服的人之一,因为他很年轻,他热血、冲动又激昂,崇敬英雄,城府不深,还相信着理想。

而反过来,他也令孙朗刮目相看。

那个骄傲的平静的年轻人,在战争中展露了属于他的才华与悍勇。

鄂郡守御,淮远防线,五河攻防,乃至震动天下的黄郡突围,他率领七百骑兵从敌人包围网中突围而出,消息传出,令本州战区士气为之大振,这一件件的战功打响了他的名头,令世人注意到了这位之前一直隐藏在其堂兄光环之下的年轻人……他叫贾似道。

于是,贾似道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平视堂兄的资格和底气,孙朗也将心中的疏离与冷淡慢慢放下,战场本来就是这样纯粹的地方……隔阂和偏见,其实很容易就会消除。

他们先是成了好朋友,然后才像是一对真正的堂兄弟,兄友弟恭,不再是疏离冷淡的空话。

贾似道调回了孙朗麾下,成为了他得力的助手和智囊,私下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令孙朗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两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谈的是理想,谈的是女人,而不会整天说家族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