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1314章

作者:学霸殿下

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为之。

孙朗在这一刻爆发出的气势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知情者的眼中泛起唏嘘,不知情者的脸上浮现震惊。

守在殿前的宿卫禁军负有守护之责,但手持重兵、越众而来的神策上将逼近之际,最强大的战士却骇然噤声,一句话都说不出。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孙朗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了恢弘的殿堂。

此时皇帝未至,金殿中只有少数礼官、内侍与太监在进行最后的检查,他们看到神策上将持刀兵而入,直接吓得打了个哆嗦。

孙朗抬起头来,环视着这巍峨高大的殿堂,十二道梁柱,极高的御阶,威严的龙椅,这里比故宫的金銮殿大多了。

“原来是这个模样。”

他的声音很平静,上前几步,问一名宦官:“我的位置在哪儿?”

那可怜的家伙不知联想到了什么,战战兢兢地看着孙朗,三秒钟后,脸上浮现出了骇然之色,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龙椅,然后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你们啊,听风就是雨,总想搞个大新闻。

后面脚步声响起,臣子们鱼贯而入,他们望着孙朗,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复杂,孙朗回头看他们,歪了歪脑袋:“我有做错什么吗?”

有不少心中怒气暗生的人闻言一愣。

啊……好像确实没有做错什么。

剑履上殿,本来就可以携带佩剑,朝廷没有规定制式,他所拿的又不是帝兵,就算拿一柄长达丈八的重剑也没有违反什么规定。

刚刚抢先入殿也没有什么问题,既没有大声喧哗,也没有露出凶相,更没有伤人,只是走得快了一点,抢先了一些,但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哪怕这些事情,换做一个三品甚至二品官员来做,迎接他的,必然是铺天盖地的参奏之本与指责,甚至有可能会被当场拿下。

所有迎接他的,是古怪的沉默。

群臣默默入殿,按照熟悉已久的队列站好,孙朗冲着走过来的帝姬微笑,笑容落在天策上将眼中,却透着说不出的寒意。

他还是站在帝姬身边。

内侍唱礼,皇帝驾到,百官山呼。

至尊身披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而神策上将站在下方,抬头仰视,两人目光交错,孙朗将巨剑扛在肩上,冲他微笑。

就像在扛一把杀猪刀。

¥¥¥¥¥¥¥¥¥¥¥

PS1:五千字……阿西吧,努力调整状态中……

PS2:你们要的猥琐型孙朗,大概是这种感觉吗?这是随便找人瞎几把画的,大家也可以改改啊,书客没有发图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画完改完可以放到贴吧交流,有大触愿意画图更欢迎,我回头劝劝肥宅陈,让书客出些现金周边欢乐币甚至专属徽章什么的作奖励……

【图:死宅朗】 链接:http://novel-cdn.kuangxiangit.com/uploads/chapterimgsnew/68/6212/180317/011731-48161.jpg

第九百四十六章 嘤嘤嘤好委屈啊!

群臣山呼,君王就座。

唱礼内侍上前一步,挥动手中拂尘,声音清越,响动朝堂:“朝议既起,言路已开,诸大臣奏事。”

包希仁抬起头来,与刑部队伍中的狄怀英对视一眼,随即越众而出。

“臣,京兆府尹包希仁,有本启奏!”

皇帝的目光先是看向了孙朗,站在武班前列的神策上将目视前方,表情平静,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

然后他看向了包希仁。

年纪轻轻位居京师三辅,这年轻人有智慧有手段也有热血,是每一个君王都非常喜欢的臣子……这样的大臣心怀理想,不顾个人得失,也不结党营私,有冲劲,敢做事,为了心中的信念道义可以不计后果,足以成为明君手中披荆斩棘的利刃,所以他才破格提拔,将对方扶上了如今的位置。

皇帝看到了包希仁的表情与眼神,坚定又执拗,他智慧又愚笨,精明又木讷,行事全靠心中的一杆秤,他可以在孙朗消失的两年间锲而不舍地追查大荒山之战的真相,也可以在孙朗回到帝都之后毫不犹豫地与对方为敌。

看似行事前后矛盾,但其中却有一套坚定不移的行为逻辑,当孙朗的行为与立场已经威胁到了社稷的稳定与百姓的幸福时,他就毫不犹豫地与对方为敌,这是他为人处世与为官经纶的最高准则。

皇帝的目光又扫过黑压压的人群,这些人是这个国家的舵手,是这个朝廷的支柱,是与他一起共治江山的士,是他所谓的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可这些国家的精英中,像包希仁那样的官员太少太少,更多的人则是关注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关注着自己手中的权力。

否则……又怎会让这狗贼如此嚣张!

他的眼神又看向了孙朗,这个帝国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国贼如今冠冕堂皇地站在金殿之上,还拿着一柄荒谬至极的巨型重剑,藐视皇权,无君无父之辈,行事跋扈嚣张至斯,但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敢提出异议。

一群尸位素餐、自私卑鄙之辈!

皇帝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冷冷地扫视着金殿之上的群臣。

他要建立起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大帝国,他要做永恒而不朽的万世一帝,所以他需要永远忠诚、毫无私心的臣子,而不是这些瞻前顾后、见利忘义的蠢辈,幸好,他只需要再忍耐一段时间即可,那个日子,已经不再遥远了。

但首先……我得收拾掉你。

皇帝想到这里,点了点头。

回头请示陛下旨意的内侍见状,高声道:“准!”

包希仁上前几步,整理衣冠,拜倒在地,声音平静而坚定:“臣京兆尹包希仁,奏请陛下垂听,所奏者有三事。”

“其一,神策上将孙朗率军突袭铜雀台,聚调私兵在前,私设刑狱在后,既违法度,又扰民心,臣曾率部前往质问,被以军国大事之名搪塞而过,今于庙堂上达天听,望陛下明察。”

“其二,火曜剑圣赤练炎横死街头,死前曾与神策上将爆发口角,堂堂七曜剑圣莫名陨落,京师震动,友邦惊诧,陛下不可不察。”

“其三,古语有云,在其位者谋其政,战帅孙朗昔年征战沙场,功盖六军,明耀天元,受封神策上将,功配其位,得其所哉,然有位而无职,令当世名将游荡帝都,无所事事,是宝剑蒙尘,请陛下慎之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