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偶米粉
但由自己所得,相邦对于儒家可没有太大的好感,于此事觉得有趣,便是看向下首同样在静耳聆听的昌平君熊启,以他的身份,想来也应该知晓了。
“儒家孔丘著《春秋》之册,其后有公羊高、谷梁俶、左丘明三大家注解,所言《春秋》各不同,也有邹氏、夹氏声名略弱之《春秋》。”
“相邦所著《吕氏春秋》迥异儒家《春秋》,传闻文信候初任相邦之时,觉以秦国之强而自己不如魏信陵君、楚春申君等是一种羞辱,而后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
“今日著《吕氏春秋》,则是诸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内蕴百家精要之说,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
“相邦之举,倒是令熊启想到鲁国左丘明冶《春秋》的一段话!”
于对手文信候吕不韦的信息,昌平君自然一直在关注,对于《吕氏春秋》的著作,更是在数月之前就曾知晓,纵论一番,言语而上嬴政。
遍数诸夏《春秋》之语,以诠释相邦吕不韦著书之心,从条案后起身,修长的身材挺立,高山冠束冠而梳,俊朗的面容上没有太大情绪,拱手一礼,余韵不觉。
“何语?”
于昌平君之语,秦王政微微颔首,对于相邦《吕氏春秋》之语,还真没有特别的了解,但听昌平君之语,竟是要以一家之言,杂糅百家,统御百家,相邦做事还是一如既往的霸道。
“昔年,穆叔如晋,与范宣子交谈,范宣子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于此,穆叔并没有做回应,不过范宣子却是回应了!”
“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故而,熊启暂称这是范宣子的不朽之道!”
昌平君脚步近前,对着上首看过来的秦王政继续而语,脑海中翻滚诸般,吕不韦如此张扬《吕氏春秋》,实在是自恶于王上。
秦王政没有打断昌平君之语,对于左丘明所冶的《春秋》之语,自己也只是有耳闻,相对来说,自己更加喜欢公羊家的《春秋》之语。
“于范宣子之语,穆叔不以认同,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
“穆叔又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今观文信候之行,似乎欲证三不朽,以奉养门客为名,立德与诸夏,以开拓秦国疆域为名,立功与诸夏,而今又以《吕氏春秋》为名,立言与诸夏。”
“诚如是,则可彰显文信候之心!”
世人均想要长生不死,与世长存,但亘古以来,诸般传闻中,似乎并无人可以做到,然则,既然不能够追求寿命上的不朽,那就只有将名烙印在诸夏之上,亘古不朽。
一者立德!
一者立功!
一者立言!
如今文信候吕不韦所为之事,与此相似,或许其人一生不长,但若是真的可以做到这三点,那可就真的媲美道家祖师老子、儒家孔丘等一般的不朽之人了。
而这一点,昌平君自衬秦王政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一介商贾,粉墨登场秦廷十多年,一身荣耀已经足够了,还想要立下三不朽,岂非自寻死路。
“哈哈,昌平君是否有些过赞相邦耶?”
“善养门客数千人,立德不过一隅,如何媲美孔丘?为秦开疆拓土,乃是其相邦职责所在,岂是一人之功?集门客之力,汇聚百家之言,岂是一人之语?”
第一百零二章 华阳宫
秦王政朗朗笑声回旋于空旷的兴乐宫中,于昌平君熊启而言立德、立功、立言之事,虽觉得有趣,但以文信候的能力,想要达到孔丘的境界还差了一些。
就是孔丘的三不朽,也是在其创立儒家之后,历经其弟子诸般宣传,数百年来,才有此之成果,文信候想要三不朽,还差得远。
不过,自己虽觉差得远,但对于咸阳城内的有些人来说、对于其麾下的门客来说,却不一定这样觉得,只会令其门下食客更加汇聚一体。
若是待有朝一日自己将吕不韦从相邦的位置上拿下,或许这些所谓的门客与受过吕不韦恩惠的秦国官吏便会成为一股不小的麻烦力量。
门客!
尽皆是些平庸之才,若有旷世大才,岂会一直待在文信候府,待它日,将这些门客一并解决。秦国如今兵多将广,人才汇聚,只消内患解决,便可兵出山东,一匡天下。
门客的存在,只会增添些许麻烦,其内诸人或许有些智慧,但于如今的秦国而言,已经不再需要,秦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孱弱之国。
“大王所言甚是,熊启所思有些浅薄了!”
闻嬴政之音,下首而立的昌平君熊启亦微微一笑,对于口中所言这些,其实自己也不认同,但关键是对于此事,大王是什么态度。
虽然大王口中没有多语,但根据这些年自己对于大王的了解,自己预期的目标应该会达到。
“赵高,派人前往相邦府,取《吕氏春秋》之书,既然相邦合诸门客之力著作《吕氏春秋》,寡人倒也想看看其中到底有何精要?而且令相邦放言一字千金!”
如昌平君所言,相邦此书乃是汇聚百家精要,自成一体,能够被相邦置书于市口,任由诸侯游士阅览,可见其自信,可见其财力。
而且,相邦这个时候在咸阳扩散此书,莫不是有什么深意?无论如何,这种汇聚百家精要之书,看一看似乎也无碍。
“诺!”
赵高接令,而后徐徐躬身而退,出兴乐宫,快速召集左右宫奴,直往文信候府,取《吕氏春秋》之卷,以备大王随时翻阅。
******
“小师叔,文信候吕不韦派出府中门客与城中弟子接触,言语似是想要将其大散于咸阳的《吕氏春秋》烙印在纸张之上,编辑成册!”
“无论代价,只要小师叔同意便可!”
未几,咸阳宫内的玄清宫中,周清临窗盘坐,闭幕修行,通体淡青色玄光笼罩,一侧一袭白衣加身的虚凡缓缓而语,将刚才城中道家弟子传来的讯息快速上禀。
上午时分,《吕氏春秋》便是以布帛、以宽大竹简的行事遍布咸阳市口,随即,吕不韦便是派人寻找到道家弟子,看来对方于列国书阁的信息有着不浅的了解。
“《吕氏春秋》之册,凡言二十余万,烙印在纸张之上,只手可握,吕不韦想的倒是挺远,这等赚钱之事,如何不做?”
“吩咐下去,一字一金,让吕不韦将著书之言誊卷一份,着城中精干弟子带回巴郡工坊,即刻而动!”
对于这部典籍,周清倒是有些了解,汇聚百家精要,虽然有些驳杂,但内在却是主线清晰,脉络可寻,俯览统共二十六卷,更是吕不韦这些年的治国心得。
上一篇:猜猜你能活几天
下一篇:就算是战舰也要当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