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坑王之王
最后的一个门槛,就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不管有多少优点,始终是一种以核裂变材料为燃料的反应堆,也就意味着放射性污染很严重,必须使用厚重的混凝土配封闭式铅罐,才能够保证核辐射不会外泄,也就意味着这玩意轻不了。
但是有了这种基于米诺夫斯基的屏蔽场,就可以将反应堆的外壳做的更加轻薄,却不用担心使用过程之中出现核辐射泄露,也就意味着终于可以将反应堆的尺寸和吨位进一步缩小,真正有了可以塞进大型航天飞机的可能性。
想到了这里,萧致远也相当的激动,他满脸兴奋的问道:“既然有了这些数据,那你们应该有了计划了吧,大概多长时间能够做出实用的小型化快中子裂变堆,然后第一代的试验性核动力航天飞机还要多久能够飞上太空?”
林深河摇了摇头:“实际上,我们没打算制作小型化的快中子裂变堆,这样的产品有些浪费这种全新的屏蔽技术了。”
第二十章 热核涡轮发动机
萧致远穿越前,天天泡在各种论坛山,自然也知道‘核聚变技术距离实用永远差五十年’这个梗,穿越后有了记忆灌输这么方便的技术,几十年来也没有一直闲着,现在的知识量也算是丰富,也勉强算是个资深技术人员了。
---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衡量的话,现在的萧致远要是能够重新穿越回去,差不多能够一口气拿到上百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博士文凭,虽然因为没怎么参与研究,导致实际应用能力还有欠缺,但是知识量是保证够用了。
困扰所有核聚变项目实用化的最大问题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如何高效稳定的隔离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中子流啊。
如果采用传统的物理隔绝方法,也就是使用各种合金来搭建屏蔽罩,在高强度中子射流的轰击下,不管你的罩子用了多么先进的材料,也会很快就出现金属疲劳,继而快速损坏之后失去屏蔽能力。
如果采用磁场束缚的方式,倒是能够解决材料的耐久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加尴尬的情况,那就是想要保持这么高强度的磁场,需要消耗相当惊人的能量,乃至于发出来的电根本不够维持磁场。
也就是说,物理屏蔽法不能解决耐久问题,而电磁屏蔽法的消耗比产出高,都在阻挡着它们进入实用化阶段。
如果有一种新的技术,能够用相对较小的功率,达成对中子射流的屏蔽,甚至于不需要效率提高多少倍,只要能够跨越那个临界点。
也就是说能够靠着从反应堆之中获取的能量来维持运转,并且还有一定的余额能够对外输出的临界点,核聚变技术立刻就能进入实用化阶段。
毕竟核聚变技术,不管是氘·氚核聚变,还是氦三核聚变路线,使用的都是不会产生放射性的元素作为燃料,再也不用担心核污染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反应堆失控的问题,不管是从伦理安全还是运行成本上,都会生产一个质的飞跃。
更别提核裂变是自持式反应,一旦反应速度失去控制,就会靠着链式反应急剧加速,最后绽放出一朵蘑菇云,就算是特意调低了燃料浓度,不至于真的超过临界状态,失控之后也多少会导致能量爆发,不大不小的放一朵烟花出来。
相反的是核聚变反应,必须要有外界提供的高温高压,才能让内部的燃料发生反应,一旦外界提供的能量降低,只会瞬间就自动熄火,而不用担心会暴走,反应功率也受到输入功率的限制,不用担心有人拿去作为其他用途。
打一个简单易懂的比方,核聚变就相当于EVA二号机,是靠着外界供电活动的,插上电线之后就好牛皮,拔了电线就直接熄火了,核裂变就相当于EVA初号机,外界供电其实是一个封印,没电的时候才更恐怖啊2333。
想清楚前因后果之后,萧致远变得更加的激动了:“你们打算直接上聚变堆,那么计划多长时间之内可以出成果?”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想要制造的不是一台单纯的聚变式反应堆。”林深河再一次摇了摇头:“我们想要制作的,是一台融合了发电和推进功能的热核涡轮发动机,彻底的解决地月系太空航行的供能和推进问题。”
他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狂热科学家的表情:“利用添加了氘·氚元素的重水作为燃料,靠着聚变反应中产生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制造I-F,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中子射流束缚起来,形成一个稳定而安全的能量源。”
“然后使用新一代的热·电转换金属,汲取反应堆之中产生的热量并转化为电流,输出给平台上的各种电子设备使用,只能说是对能量最简单地应用而已,并不能解决太空飞行过程中的推进问题,毕竟我们不能用螺旋桨上天。”
---前些年SEED热播的时候,就有种白喜欢吹‘核动力=无限能源’,还宣称‘既然航母能靠核动力无限续航,那么高达用了核动力也可以’。
那边林深河的话还在继续:“所以我们计划,将反应堆融入变循环发动机之中,形成发电和推进一体的新一代动力系统。”
“大气层内飞行状态下,直接从外界吸入空气,利用核聚变产生的高温加热后喷出,就能提供极高的动力,达成变相的无限续航。”
“离开大气层之后,就封闭发动机前段的进气口,使用淡水或者海水作为介质,同样加热之后高速喷出,满足真空环境下的航行需求。”
萧致远立刻眼神发亮的接了上去:“因为核聚变发动机相对安全,所以搭载平台可以长时间利用大气层来进行加速和减速。”
“也就意味着,完全可以在六万米高空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脱离,或者以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再变轨减速。”
“航天飞机进入真空环境之后,完全可以靠着在大气层内获得的初速度飞行,推进器只需要用来进行变轨。”
“那样的话,只需要极少的推进工质,就能够满足地月系之间的航行,太空航行的成本大幅下降。”
之所以只说地月系,那是因为采用常规飞行方式,基本上也就只能在地月系之间飞一飞了,你要飞往更加遥远的其他星系,那就需要各种超光速航行手段了,要不然在路上消耗个几十上百年,时间成本会显得过于恐怖。
林深河终于点头:“就是这样,我们预计在五年之内,就能够拿出任何涡轮的试验机,十年之内就能够拿出核动力航天飞机的试验机,然后再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各种迭代改进,争取能够在十五年之内达到成熟商用的程度。”
虽然同样是十五年内能拿到核动力航天飞机,代表的意义可绝对不一样---商业推广能到处跑的裂变堆,有NOTE7想要拿这玩意搞事咋办,就算没有人故意搞事,这玩意万一出事也很头疼,注定了只能当军用测试产品,不像聚变发动机能够敞开商用。
“既然这样,那我们的战略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萧致远直接做出了决定:“包括我们的航天发展规划,还有原来的蓝星统一进程表,全部都需要根据这个推翻重做,你们抓紧时间,先拿一个草案出来我看看。”
第二十一章 火并前夕
艾玛帝国在忙着爆黑科技,其他列强国家也没有闲着,他们的战争可还没有打完呢。
实际上就像萧致远猜的那样,本来布列塔尼亚帝国虽然想要复仇,不过对于能否怼得赢德意志帝国还是有点心虚的,所以才没有第一时间派遣陆军登陆欧洲,反倒是只把空军拿出来做做样子,试探一下对手的虚实。
结果这一试探,就把德国海军给秒了,整个布列塔尼亚帝国顿时信心大振,正在摩拳擦掌的准备登陆欧洲,从背后捅德意志帝国一刀,结果这边还在集结部队呢,那边就神勇无比的把西班牙和葡萄牙给秒了。
这个登录个锤子哦。
如果是西班牙主动开放港口,直接用滚装船把装甲部队运过来,只要能争取到几天时间,部队完成了卸货和展开,那么打起来就是陆地决战,数量稍微差一点也能顶得住,然后源源不断的后背部队开过来,胜利的希望倒也不小。
不过没有港口的配合,直接玩两栖登陆战的话,先不说他们没有那么多气垫船,就算是真的有这样的运输能力,顶着敌人的反舰导弹往上冲这种事也太刺激了点,还真没几个指挥官有这么高的勇气,一个不小心可就被人给团灭了。
别忘了,他们刚刚用一波反舰导弹,直接团灭了人家德意志帝国海军,他们的防空火力未必就比人家强多少,真要硬来只怕要凉凉哦。
之前艾玛帝国团灭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还可以拿舰队停在港口之中疏于防范来洗地,这一次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可是处于战斗状态,而且头顶还有自家的空军遮蔽,照样被人一波反舰导弹给团灭了,再怎么死鸭子嘴硬的人,也没法洗地了。
通过了这一战,真正的让全世界的军事学家,都不得不承认世界战争史进入了新的时代,以后真的是‘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了,有那个闲心去造战舰,还不如多造点战斗机呢,没有航空舰的海军,最好不要去别人家岸边晃悠啊。
缩卵了之后的布列塔尼亚帝国,也就只能每天派出一些幻影战斗机,去和德意志帝国的鬼怪战斗机打点小规模的空战,当然每一次出击都会顺带挂载两枚鱼叉导弹,用对地攻击模式轰炸一下德国境内的兵工厂等设施,帮东罗马帝国打个边鼓。
不过东罗马帝国可没指望,靠着这种小规模的消耗战打赢战争,他们可是想堂堂正正的解决德意志帝国这个心腹之患的,正好经过了几个月的围剿之后,塞尔维亚地区的治安状况大为好转,后勤供应上没有了问题,已经具备了决战的可能性。
他们的第一装甲骑兵军,直接在空军掩护下大幅向前推进,摆到了克罗地亚地区的萨格勒布城外,这里可是附近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继续北上就能够切断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联系,彻底的掐灭德意志帝国统一东欧的想法,是真正的战略要地。
和德意志帝国类似,东罗马帝国的部队也进行过改组,不过他们可没有实行什么义务教育,普通的灰色牲口们是没多少文化的,组成中上层军官的都是哥萨克军事贵族,或者是那些有钱去读书的农场主后代,当然要照顾这些人的面子和职业生涯了。
所以他们的改组方式,是直接把原来骑兵部队的马匹,换成了新时代的履带式车辆,然后就从原来的骑兵,升级成了装甲骑兵。
当然在具体的组织架构上,倒也学习艾玛帝国的经验,改成了军-旅-营的扁平化编制,并且同样在一个军下面,编制了十二个旅的部队。
唯一的区别,就是东罗马帝国这边没有陆航旅,但是却多了一个防空旅,并且部署了新一代的S-300防空系统,搭配旅级的山毛榉野战防空系统,还有营级的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构筑了一套远中近三层的防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