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超级奴隶主 第916章

作者:萌萌暴君

落尘写过两篇大为流传的文章,一篇文章分析了骑兵如何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提高战斗力。如何使得内地的骑兵军团专业化,成为真正的刀锋。另一篇文章,便是这篇。当然,匈奴部落归附后治理的盛况,当然要归功于耶索的治理。

南匈奴自内附之后,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优厚待遇,谓:伏念先父归教以来,蒙受荫庇,边塞安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虽安枕无忧,但没有报效,深感惭魂。

战后匈奴总体归于和平。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南匈奴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南匈奴人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缘边诸那,而且与汉人错居,“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就是指东汉的南匈奴人而言。匈奴的“落”即户的意思,每落(户)以五口计算,当时入10居郡县的南匈奴人口就有二、三不人,为数当属不少。这些与汉人杂居的以及分布缘边诸郡的南匈奴人,朝夕与汉人共同生活,或经常与汉人交往接触,自然受到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经过了四十年左右,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汉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社会经济、社会组织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匈奴人的社会组织,原先是生产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的。《史记。匈奴列传》说:“士(及龄壮丁)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尽被编为骑兵)”。他们平时游牧生产,战时上马出征,牧民就是骑兵,生产者与战斗员合而为一。可是南匈奴人入塞之后,在公元90年前后出现了“胜兵”制度。是时南部连年克敌获俘,收纳降附,部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所谓“胜兵”,就是脱离生产、只担任作战的常备兵。这时如一部落在二十余万人口中,已分化出五万多常备兵,平均约五人中有一名常备兵。胜兵之外的壮丁及年老、体弱、妇孺等人,则专门从事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胜兵出现的原因约有三点。是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农业开始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受权朝兵制的影响。其中以第一点为主要。因为五人中有一胜兵,就意味着除了供养原来的统治阶级外,还可能以五人的剩余劳动多供养一人。这是匈奴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反映。其次,因为农业劳动与畜牧业劳动不同,它需要比较固定的人手和掌握一定的耕作技术,才能妥善经营和提高产量,因而抽出一部分人当兵,另外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牧作或农作(或半农半牧),这对于促进社会生产是有利的。这种骑兵与农牧民分工,是匈奴人的生产组织与军事组织相分离的开始,是南匈奴社会制度向前进步的一种现象,它是匈奴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但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生产的向前迈进。

由于匈奴归附汉朝,不少部落内附,原来分布在西河、上郡、朔方等地的匈奴人更为南下,大多数深入集中到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这对于他们后求之由畜牧业经济转向农业经济,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落尘还通过他所委派的耶索等,对于匈奴人,实行了下列的有力措施:第一,把匈奴的上层人物吸收到地方政府中担任官职,使他们与部众完全脱离关系。第二,把匈奴的牧民壮丁征调,编为“义从胡”和“勇力吏兵”,分发到各地驻防或打仗,他们的家属则迁移至邺城居住。第三,对其余一般匈奴平民,则鼓励他们参加农业生产。经过这些措施,南匈奴不论上层、下层,都全被曹操有效控制。史载从此“单于恭顺,名王稽颡(匈奴诸部王俯首行礼),部曲(所属队伍)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一般平民),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令之则行,禁之则止)”。原先“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匈奴人在并州境界之内飞扬跋扈)”的局面扭转了。

落尘亲自参与了耶索赴匈奴诸部的就职,当时徐达已经发现了仲平和他仅剩的一些正规军,正在作最后的决战。但是落尘却认为耶索上任要比徐达作战的事情重要的多。于是没有去前线指挥,而是直接陪着耶索上任。

十几万多的匈奴战俘,耶索带着他们,慢慢行走在漫长的草原上。落尘身边只有百名近卫,更无一个将军。霍去病已经被打发到徐达那里了,而燕青还滞留在长安城。落尘一个人单独行153动。漫长的草原上,俘虏们走着漫长的行军路线。在前面远远向后忘,一直到天边,还有黑点蚂蚁似的士兵在徒步行走。也有骑马的,可能是他们在战俘营中表现较好。草原大战对马的损伤是巨大的,大概只有不到一半人分到了马。这些之前还凶神恶煞的匈奴士兵们,短短数月,竟然这么温顺。他们安静地跟在耶索后面,他们知道,耶索将军将送他们回家,并领导他们冲向建设残破的家园。

耶索每到一处,欢呼声响彻村庄,以至于完全盖过了落尘。耶索总是对落尘极为谦恭,不断对他的人民介绍道:“这位是落尘主公!”匈奴人怀着好奇和敬畏看着落尘,不敢说上前亲自,这就是传说中凶悍的汉人大皇帝。然而他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比大多数人都清秀俊逸,更加显出一种英气逼人之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大块头、三头六臂的恶魔。

不论如何,匈奴人欢呼着庆祝耶索的回归。每当落尘在村庄面前宣布:耶索为继任大单于时,欢呼声总是响彻云霄。.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戚继光南下

愣头青戚继光千里迢迢,跑到了江夏去找法正去了。沿途的情况令他大开眼见,而听船家、酒店酒保、沿途客人的吹牛逼,使他迅速了解了现在这个国家的情况。

显然现在的情况是两超两强的格局。两个超级大国,落尘和曹操,两个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孙权和匈奴人。当然,匈奴人苟延残喘,活不了多久了。

戚继光先南下到了上庸黄忠处。黄忠听说一个校尉要见他,大为惊讶,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傻了,但是士兵传上来的手书令他大吃一惊,原来是落尘亲手手谕:要沿途各将领注意协助这个愣头青,让他安全到法正那里去!黄忠有点懵,见了他一面。他发现戚继光问来问去的,很感兴趣。

“益州地处长江上游,益州境内有大量木材,将军有没有准备造船……”戚继光仿佛对造船这件事颇感兴趣。

“额……”黄忠愈发觉得可疑,但是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落尘的手谕和大印,无论是字体还是大印都没有问题。只好道:“相关事情徐庶先生已经在布置了,此事不在你的份内,你就不要管了……”

“徐庶是谁?”戚继光问。

黄忠下巴差点没有掉下来。既然是我军校尉,怎么可能连徐庶都不知道?黄忠登时站起来,厉声道:“你是什么人?谁派你来的?来人!给我拿下!”

戚继光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大骂道:“混账!你没看到主公手印吗!?竟然敢随便抓本将军!”

感情这家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校尉,而是个将军!

“抓起来!”黄忠厉声喝道。

戚继光没办法,只好又拿出落尘亲手写给法正的手谕,大意是戚继光派到他这边,要他以刘备的名义,按照孙刘联盟惯例,把他当做低级军官派到周瑜那边去交流交流。

黄忠一看,这个字绝对没问题,而且后面有落尘私人大印,有落尘作为三军统率的主公大印。而且这个字里行间,行文方式,和落尘的习惯完全一致。搞得黄忠糊涂得不行,什么鬼!落尘怎么会为这个小小的校尉亲手写了这两道令人费解的命令!

那黄忠抱着脑袋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了常遇春。这个家伙刚开始也很可疑,落尘亲自下命令给他安排岗位,两个月之后直接晋升为中郎将。这家伙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幅很傻的样子,凡事必谈怎么打匈奴,感兴趣得不得了……黄忠觉得自己还是谨慎为妙,这个小子过几天摇身一变单独统兵的将领也未可知。

黄忠挠了挠头,道:“这个小将军……既然如此,多有得罪,你还是赶紧去法正先生处吧。我派船送你。不过你要注意,在巴陵一段有严查,我们过不去,你只能下船骑马。过了江陵一段,你可以再找一个船,然后到赤壁江面。赤壁江面肯定过不去,你这时可以下船找到刘备驻吴军的办事处~ˇ。”

戚继光见黄忠对他颇警惕,虽然不敢拘捕他,但也不愿意回答他的问题。只好耸了耸肩,吃了顿饭便登船走了。

已经入冬,戚继光在船上听士兵吹牛逼。现在曹操和周瑜已经交手了很长时间,就是拿不下。现在曹军在水军上对吴军没有优势。据说南方名士,著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受邀到曹操那里,提出了一系列绝妙的计策,吴军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哦?”戚继光大为感兴趣,对那名摇船的士兵道:“凤雏先生都出了什么计策?”

“不知道……”那士兵道。不过看在戚继光认真听他吹牛逼的份上,他还是把自己能知道的沾边的都说了:“听说现在曹军江面上大船都钉起来了,成了超级大船,人在上面如履平地,这样进攻江东,周瑜周郎的小船根本挡不住!”

“钉起来?”戚继光大惊。立即脑补了船只航空母舰的样子。“确实很厉害。直接撞就行了。”戚继光点头道。“但是要防止火攻,火攻要命。”

那名士兵不是很懂,但是看戚继光很赞成他的观点,便也连连应和戚继光的观点:“是啊!是啊!”

果然,到了江陵,两岸全是荆州的地盘,都是曹军。关卡林立,甚是严密。戚继光告别了两个军士,下了船,偷了一匹马,连夜绕行。又在洞庭湖偷了一个小船,从无人的乱湖中撑到了江边。果然,过了江陵以后,有不少快船,专门在江陵和赤壁之间作短途的客运。戚继光上了船,不日到了赤壁,下了船,去吴军营地去了。

那戚继光倒也耿直,见到一个吴军哨卡,直接大摇大摆走过去,道:“.` 吴军兄弟!我是落尘主公和刘备主公派来的!我要见刘皇叔在吴军的办事处!好安排我去见法正先生!”

那吴兵士兵一头雾水,什么又是落尘又是刘备又是法正的?乃问:“你到底是落尘的人还是法正的人?”

戚继光登时不耐烦,厉声道:“什么玩意!落尘和刘备不是联盟吗?你管那么多干什么!现在曹军大敌当前,我要赶紧回江夏,休耽误我!”

那士兵听着似乎有理,乃通报了董袭。董袭一听,上次从上游来了一个凤雏先生、伊籍先生,这次又(钱王好)来什么大人物?得招待好才是!乃连忙跑过来,见一位年轻将领,浓眉大眼,腰挎剑,东张西望的。

董袭忙跑过去,道:“这位将军,可是落尘丞相和刘皇叔的人?”

“正是!”戚继光毫不犹豫地应答了,并略略回礼。

“请问将军……将军的具体身份……我也好向周瑜都督和鲁肃先生通报。”董袭道。

戚继光一听就明白了,立即拿出了他的军牌:“不必通报周瑜都督和鲁肃先生了,我听说皇叔驻吴军的办事处在附近,是皇叔的亲戚糜竺,我见他就行了。”

那董袭拿过军牌,原来是落尘军队的军牌,上面赫然写着:戚继光,校尉。那董袭如何不知道校尉,登时火了,混蛋,一个小小的校尉居然这么狂!.

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瑜病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周瑜传》

一个小小的校尉,居然搞得他这个正牌将军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居然还打算向周瑜都督和鲁肃先生通报!一个低级军官,周瑜都督非把他骂死不可!

“你这家伙……你一个校尉,按照正常程序不久行了!”董袭大为不满。“居然还要惊动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