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827章

作者:海客无心随白鸥

  骂一句臭丘八都算轻了。

  罗喉的关注点是:“你知道当年之事?”

  姬青阳反问:“知道我是自哪里知道的吗?”

  “不知。”

  “自史册里,自人心里。”

  罗喉闻言沉默:“……”

  “说实话,我很少这样训斥他人,在很多事情上我也没资格这样做。幸好我立过国,也亲自治过国,算是勉强有资格评价一下,你们那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的行为。”

  姬青阳将他的反应看在眼中,只能说,推崇罗喉那一套者,在立场上便与他不同。

  就像许多人也是从普通人一步步修行,但成为武者、先天人后,心态就变了,因为各种原因被腐化,一部分人就不会普通人当回事。

  相应,当普通人身居高位,便不是普通人。

  阶级发生改变思想也会发生改变。

  所以姬青阳以李自成为例,与罗喉做对比就不合适。虽然李自成之举乃是“暴动”,这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他一直在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当然,这不是姬青阳的看法,而是他前世那个时代的评价。

第1080章 二元制议会制君主专制

  那位教员评价: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可惜,姬青阳自诞生就不是普通人,他的心态也随着经历改变,最终走上另一条路。因为这个世界的情况不适合走那条路,他也没有固执到直接照搬过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跟香六牙等人捣鼓出现在轩辕皇朝正在走的这条路。

  姬青阳毕竟建立起轩辕皇朝,当了皇帝,他不是圣人,但面对面评价罗喉,应该是有资格的。

  罗喉并未生气:“这是你的看法?”

  当年,邪天御武身亡时,曾留下诅咒:吾将归还这十万的血灵与怨恨,我的双眼将见证你的灭亡,我的骨头将刺穿你的咽喉,你的追随者永远见不到茁壮的幼苗。

  这一诅咒导致仅剩的兄弟选择归隐,离他而去,后续发生在天都的一切,如今想来原由或许在此。

  当阴谋家鼓动民意,他确实未能做出任何有效应对,而是心灰意冷离开天都。又因民心将他当成枭雄而成为暴君,认为历史已定,然后愤然开始了复仇。

  真正的血腥,真正的残暴,确实是他所为。

  他确实未完成当年对那十万人的约定。

  就算身死,恨意不散,复活后本该重新掀起滔天战火。

  然而,这个世界已经发生浩劫,也有合格的人挺深身而出平定乱象。死神并未过多解释,却也不允许他对月族举起屠刀复仇,并告诉他轩辕城之所在。

  于是就有了当下这幕。

  苍皇根本不给他这位上古枭雄面子,昔日凶名在对方眼中,似乎就是个笑话。

  “因为天下人负你,你就负天下人,一般来说这样的举动会被定义为任性。最初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负你,而是你负了他们使他们负你,一时流言无法让每个人相信,你连这都不懂?”

  虽然苦境的“刁民”看着很多,然而这同样是教育不到位导致的。

  另外,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是“刁民”。

  他们会被欺骗,也会见风使舵,所求无非是想活着罢了,苍皇对他们同样抱有极大的同情。

  姬青阳继续与罗喉说道:“比起任性,我还是想说一些难听的话,但回头想一想,或许现在我还没那般资格。”

  “一旦失去战场,英雄就失去意义,和平是英雄的墓场。”罗喉则不疾不徐道。

  “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目标,绝对不会是成为英雄。”姬青阳肃然道:“有句古话说,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平。但你身为天都武君早已经不是将军。嗜血族肆虐之下,天都当年那些残部估计没能活下来,我留给你时间,让你自己去想。”

  “方才拿安禄山与你对比,但这对安禄山其实不公平,他在一定区域比你得民心。”

  姬青阳看向罗喉,淡淡道:“总之,先自己去想,想不明白,我亲自送你上路。”

  就像苍皇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只要谁能比他做到更好,能承担起责任,他可以直接举行禅让仪式。

  他甚至留了剑谪仙、素还真、东胜天子等人监督自己。

  若是走错路,他们会首先向自己拔剑。

  不过,他对农民起义的看法,有些苛刻。一直在原有制度城头变幻大王旗,刨了自家一亩三分地再推倒隔壁城墙、刨了隔壁的地,进行报复性杀戮、掠夺,缺乏纲领,不事生产只不断破坏原有秩序裹挟百姓。

  这样没有打破旧制度的“起义”,大多屠龙者成为恶龙,活不下去时为义而起值得肯定,乃是义举;有起色后迅速腐败也是事实、亦需批判,最终皆迅速走向灭亡则是事实。

  李自成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吃不上饭要饿死,因为皇朝的存在,已经切实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里的利益包括生命与财产两方面。

  外敌入侵反而是次要矛盾,敌人短时间内打不进来,但再不造反自己就得先饿死。

  所以,大量百姓支持他,哪怕明知是死也会甘愿随他征战,帮他攻城掠地。他代表农民向地主造反,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已经身在绝境之中,不需要考虑打破秩序后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好在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体系与社会秩序,军纪严明,对待百姓相当友善,至少在他身处的时代背景下是如此,这是他强于黄巢的地方。

  后者是非常典型的流寇,没有只杀世家子弟,不杀寒门读书人与百姓的觉悟。虽一度下令,命原唐朝官员三品以上的都罢职,四品以下的留用不动,但随后黄巢很快就又下令,原唐朝官员只要是愿意归顺黄齐政权都可以官复原职。

  只要权贵与世家愿意归顺,皆会被授以要职。

  于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中皆有记载。

  在阶级史观叙事下,首先就是要分清革命对象,再统战一切可以统战的力量,才有机会成功。

  黄巢在阶级史观叙事下,显然是不如李自成的。

  至于姬青阳,他身为轩辕皇朝的苍皇,不仅要考虑打倒什么敌人,还要考虑如何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无论如何决断,总要拿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身在这个时空亦是如此,他要维护人族百姓的利益。

  不稳定的因素若无法稳定,将之铲除,就是最好的决断。

  罗喉作为民众的领袖,领导人民反抗邪天御武的残暴屠戮,但在短短二十年内上下离心。

  建立政权前毫无疑问值得肯定、推崇;建立政权之后,纵观史书,都很难找到这么抽象的案例。

  如果他有李自成五六成水准,天都的结局也不会是这样。

  甚至不如李自成的黄巢,都胜过他太多,人黄巢至少有不少支持者。

  把三人放在一起对比,别说抹黑李自成,对黄巢都是抹黑,让姬青阳最后拿安禄山进行对比。

  天都当年之事,哪怕只是稍微懂事的孩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何而死,就这样都能被煽动……

  很难评价。

  罗喉询问:“你是以何种方法治国?”

  “我?”姬青阳稍作思索:“二元制议会制君主专制。”

  罗喉不解:“那是什么?”

  “我是一国之君,掌握最强的力量,构建起名为「人道」的宏观理念,拥有绝对的独裁专制权力。这是君主专制。

  实际负责皇朝行政工作的,是轩辕皇朝的衮衮诸公。他们采取王前会议,统一行政。这是议会制。

  议会与王权并存,君主有权裁决议会,这就是二元并行制。

  将它们总结起来就是二元制议会制君主专制。”

  姬青阳针对轩辕皇朝的情况,大概进行了一个听上去与看上去都合理的总结,然后他与罗喉说道:

  “至于具体思想、政策、举措等等,就算我现在与你说,你也听不懂。

  但凡你稍微懂哪怕一点如何治理国家,都不会是这般结局,君凤卿给你留下的制度,估计你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样子,应该连萧规曹随都没做到。

  等你先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至少能留在轩辕城,做个战将。为人族复兴添砖加瓦。”

  傲慢吗?

  也不说苍皇为王、改革的成果,单说罗喉这条命,都算姬青阳救回来的。

  众所周知,苍皇从来不以「圣人」自居。

  “……”罗喉沉默片刻,说道:“只能如此?”

  “你可以选择向我出刀,将我救回来的这条命还我,先前说的那些话就当我没说过,左右不过是浪费了点时间罢了。”

第1081章 再给素还真加一加担子

  姬青阳看着罗喉的目光,多了几分冷冽,只要他拔刀,今天必会有一个人死在这里。

  他宁可自己白费唇舌、浪费时间,都不会留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

  什么?

  天都武君重诺?

  先把当年答应那十万先烈的事情完成,再来谈守信重诺,才有说服力。

  罗喉回答:“我从不畏惧死亡,亦不接受威胁。”

  “君凤卿的后人或许还在嗜血族的疆域活着。”姬青阳平淡道。

  “嗯?”

  “留给你三日时间思考,三日后,给我你的答案。”

  在罗喉没有做出反应的当下,姬青阳出手直接封印了他之功体,轩辕城不比轩辕皇朝,难以应对、处理这种修成极元的高手。

  至于什么不畏惧死亡、不接受威胁,只要没有复活后自尽,都是笑话。

  君凤卿的后人究竟有没有活着,尚且未知。

  不过,姬青阳相信,此事一定有人知晓。

  景换物变,两人出现在轩辕城内,然后便见素还真迎面而来。

  清香白莲询问:“前辈,这位是?”

  姬青阳为他引荐:“当年名震西武林西南的暴君,天都罗喉。”

  “当真?”素还真脸上浮现探究之色。

  “虽然有阴谋家算计,但成为暴君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被算计。”姬青阳当着罗喉的面与素还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