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竟是我自己 第477章

作者:独孤欢

  他的军功都被别人占据了,眼看着庸碌之辈平步青云,而一心报国奋勇杀敌的他却永远都只是一个偏将军。

  脾气火爆的他最后冲进帅帐中,将贪墨军功的那些人痛打了一顿,而后离开了军队,决心回到家乡,和妻子安度一生,再也不问国事。

  可他没想到的是,当回到故乡时,却崩溃地发现曾经熟悉的村庄已经成了一片死地,从军时一文一文凑出盘缠给他的父老乡亲,成了一具具无头尸体。

  还有他从小青梅竹马的妻子,那个在大旱之年被他父亲用三斤红豆换回来的童养媳,也被砍下了头颅,唯一能辨认身份的,是腕上的那串红豆手链。

  她虽然是买回来的,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结为夫妻后十分恩爱,父母去世后两人便相依为命,如果不是听闻国家有难,他是绝对不会离开的。

  在家中他还看到一件未织完的冬衣,那是他前不久写信回来,说天气冷了,军中的冬衣里面都是稻草,特意寄回三两银子,让她做两件御寒的冬衣,结果衣裳还没做完,就被鲜血染红了。

  他在恸哭之后,决心报仇。

  冬衣还未织完,尸身也没有腐烂,这说明凶手杀人时距离现在没有太久,起初他怀疑是辽兵,可最近几个月,他一直在边境和辽兵厮杀,御敌于国门之外,不知打退了多少次来犯之敌。

  辽兵总不能会飞吧。

  经过调查,他最后发现了让他异常愤怒的真相,原来屠村之人,是汉人将领,他们贪了前线将士的军功还不够,竟然杀良冒功,将汉人百姓的头颅当做辽兵去领赏和晋升。

  暴怒之下,他闯进军营,将屠村的三百官兵全部锤成了肉泥,领兵的将领更是被他从脚到头碾成了粉碎。

  接着他心灰意冷,在寻回妻子的头颅后,决心自我了断,却命不该绝,遇到了一位云游此地的白云寺高僧。

  那高僧为了让他能活下去,便告诉他众生皆有轮回,只要活下去,终有一日能等到妻子回来,再续前缘。

  从那之后,他拜入了那高僧门下,刻苦修行。

  和一般修士不同,他对许多斗法神通都兴趣不大,最感兴趣的就是横练之术。

  因为在他看来,唯有将肉身打磨到极致,达到永恒不灭的境界,才能支撑他登临长生彼岸,等到自己的妻子轮回转世。

  “其实当年他本可以成为白云寺的方丈,但他却拒绝了,因为他愧对佛祖。”

  “他说他不想成佛,更不想度众生,他苦修佛法几十年,想度的还是只有一人。”

  “在佛祖和妻子之间,他永远选择后者。”

  ……

第433章 倒果为因,命运的齿轮

  听完通济的讲述,张九阳不禁想起了般若神僧在传授神通后,残魂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说了八个字。

  敢问佛祖,何以长生?

  当时张九阳能听出他声音中的悲愤,身为佛门弟子,竟像是在质问佛祖一般,而且如此执迷于长生,未免有些违背佛门教义。

  毕竟在佛门中人看来,肉身不过是一具躯壳,成佛才是最终的归宿。

  现在得知了般若神僧的经历后,他才深刻理解了那八个字,并明白了这其中的份量。

  不求双全法,但求不负卿。

  难怪即便是成了残魂,他的手腕上都戴着一串红豆手链。

  “不对,般若神僧有如此成就,还曾在大景立过不少军功,为何对于他的记载,会如此匮乏?”

  岳翎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直击要害。

  钦天监应该是天下情报最齐全的地方,但纵然是她,都没有听说过般若神僧之名,这太不寻常了。

  张九阳点点头,确实,一个能镇压同代的七境强者,怎么会没有什么经历流传下来?

  就好像诸葛七星,即便过去了六百年,百姓们还是纷纷记得他,各地都有诸葛祠。

  “因为般若神僧断了自己的因果。”

  通济叹了一声,道:“我白云寺有一门绝学,唤作倒果为因,之前格桑尊者曾用过,如今寺中只有方丈修成了此法。”

  倒果为因!

  张九阳心中一动,刚刚这一式神通在格桑尊者手中确实非常惊艳,能同时影响他们三人,差点起了内讧。

  “倒果为因之术共有两层境界,第一层是乱因果,格桑尊者便是这个境界,可以扰乱无形之因果,哪怕是六境真人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层名为断因果,可以将人和天地间的因果斩断,让人永远消失于众生的记忆中,就连文字都难以记载。”

  听到这描述,哪怕是素来骁勇善战的岳翎,心中都涌现出了一丝寒意。

  佛门讲究因果,认为人之所以会存在于世,就是因为有着一条条无形的因果线,若因果不存,则人不存。

  如果那些无形的因果之线被斩断,那这个人就会消失,不仅是肉身消失,还会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

  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哪怕是挚爱的夫妻,下一刻也会将对方忘得一干二净,只会在曾经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中窥得蛛丝马迹,觉得自己好像遗忘了某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但凝神想去,却又半点思不得。

  这种神通,当真是匪夷所思,让人不寒而栗。

  张九阳心中升起警惕之心,白云寺不愧是数千年禅宗祖庭,手段诡异莫测,自己以后与之打交道绝不能掉以轻心。

  “你的意思是,般若神僧断了自己的因果,所以他的事迹才渐渐失传,被人遗忘?”

  通济点头道:“不错,只不过断的并不彻底,若能修到六境,便可以将其记下,另外他自己留下的手稿,有着不灭金身的法力加持,也能抵挡那种力量的侵蚀。”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九阳不理解,对方不是执着要等妻子从轮回中归来吗?

  因果一断,和妻子的联系岂不是也断了?

  “手稿中说,是因为衰老。”

  张九阳一愣。

  “般若神僧虽然修成了不灭金身,无惧刀枪剑戟,万千神通,可谓滴水不漏,唯独防不住一样东西……光阴。”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光阴之下,就算金身不损,元神也会逐渐衰老,最后归于圆寂,只剩下一具永恒不灭的空壳。”

  “那时候的般若神僧已经十分年迈了,他等了两百多年,却都没有等来自己要等的人,光阴已经让他开始忘记了妻子的模样。”

  “最后他将目光望向了倒果为因之法,因为创出此术的人曾在书中提到过,此术应该还有第三层境界,也是最至高无上的境界,唤作逆因果。”

  “逆因果,可以逆转光阴,去改变一些木已成舟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倒果为因,但可惜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无修行之法。”

  张九阳了然,这玩意就像乾坤大挪移第七层一样,都是开创功法的人在吹牛逼,实际上谁练谁被坑。

  不出意外的话,般若神僧应该就是被坑了。

  “般若神僧想修至第三层境界,然后倒果为因,逆溯光阴,回到妻子还活着阻止一切悲剧的发生,可惜,他虽是盖世奇才,却仍然失败了。”

  “修行走火入魔后,他自身的因果断了大半,渐渐被众生所遗忘,就连寺中的僧人,都常常记不得他是谁了。”

  “不过他到底是第七境的大神通者,还是扛了下来,虽然被遗忘,却也不生气,只是在寺中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老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直到有一天,两个少年郎结伴来寺中参观,他们天赋异禀,高谈阔论,引起了般若神僧的注意。”

  张九阳已经猜到了那两个少年郎的身份,但也因此更加唏嘘。

  命运的齿轮在悄然转动,曾经镇压一个时代的强者,在某个平平无奇的一天,和下一个时代的最强者相遇了。

  “那两个少年郎,一个叫岳靖钟,一个叫……诸葛七星。”

  “当时天下还是大景朝的,只是已经到了末年,朝局动荡,纷乱不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两个少年有鲲鹏凌云之志,济世安民之心,让般若神僧十分欣赏。”

  “一番交谈后,他将自己早年总结的兵法传给了姓岳的少年,希望他能代替自己实现那个从军报国的梦想。”

  “至于诸葛七星……”

  说到这里,通济微微一顿,叹道:“般若神僧还是放不下对妻子的执念,他发现诸葛七星虽然年纪不大,资质之高却堪称妖孽。”

  “天文地理机关星象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智慧之高,悟性之强,是他数百年来见过的最惊艳之人,甚至他都自愧不如。”

  “当时般若神僧便意识到,此子若不夭折,将来成就必将远远超越自己,于是他生出了一个想法,想让诸葛七星来帮他完善倒果为因法的第三层。”

  “他推衍不出的第三层,诸葛七星将来未必推衍不出,等其推衍出了,再传授给自己不就好了?”

  “于是他违背寺规,将倒果为因法传授给了诸葛七星,还一连讲经七日,把自己的感悟倾囊相授。”

  张九阳露出恍然之色,怪不得诸葛七星敢去白云寺中辩经,除了聪慧绝顶外,这段经历恐怕也帮了他很多。

  一位修行了数百年的佛门神僧,他对佛门的毕生感悟,不知要胜过多少高僧大德。

  这也是诸葛七星的造化,让其身兼佛道两家之所长,拥有了难以相信的雄厚底蕴。

  “但遗憾的是,般若神僧并未等到那一天,纵然以诸葛之智,也没有将倒果为因法推衍至第三层,不久后,他的大限到了,不得不闭死关以求突破,但失败了。”

  通济长叹一声道:“怪不得他圆寂后的肉身会那么快腐朽,原来是闭死关时遇到了摩罗身鬼,最后以身饲魔,变成了一颗阴摩罗果。”

  “不过般若神僧不愧是奇才,他竟然还能留下一丝残魂,才使得数百年后,这门不灭金身能够重现于世!”

  “在般若神僧闭死关期间,可有人来找过他?”

  张九阳突然问道,他现在非常好奇,天尊,是怎么得到这枚阴摩罗果的。

  通济认真想了想,道:“手稿中的内容到此就结束了,但前面曾提到过,岳军神和诸葛国师常常会来找他请教,三人每次一谈就是数日,兵法、神通、国事、经书,包罗万象,无有不谈。”

  “如果真有人来找,我想……应该就是岳军神和诸葛国师吧。”

  张九阳和岳翎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岳翎的神色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天尊就是诸葛的推测又多了一些份量。

  “阿弥陀佛,贫僧再次谢过张施主,愿意将不灭金身的神通传给白云寺……”

  “咳咳,你先别急着谢,我是答应了要交还传承,可没说是给功法,而是给人。”

  “给人?”

  张九阳淡淡一笑,长袖一挥,三宝的身影飞了出来,落到地上一个踉跄。

  当看到格桑尊者圆寂的肉身时,他眼中一震,露出黯淡之色。

  不管怎么说,两人相交一场,可惜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我的义弟三宝,他既叫我一声大哥,那就不能白叫,不灭金身我已经传给了他,你们白云寺若想拥有这门神通,就好好待他吧。”

  三宝露出错愕之色,道:“不,不灭金身?张大哥,你不是给我说,这叫铁疙瘩功吗?”

  通济闻言脸上一抽,什么玩意,铁疙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