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竟是我自己 第437章

作者:独孤欢

  在岳帅刚刚说出那句话时,他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国公府被妖魔侵袭,岳帅身为当时战力最高之人,第一时间赶去的不是亲人的房间,而是这间祠堂。

  虽然祠堂意义非凡,但活着的亲人应该才更加重要,而且据张九阳所知,岳靖钟的灵位虽然在这里,但其尸身却葬在太祖的玄陵。

  正常来讲,岳帅应该首先去救亲人,特别是常年卧病在床的岳小妹。

  但他却偏偏先来了祠堂,然后刚好撞见了天尊。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岳帅知道祠堂中藏着另外一样东西,这样东西甚至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

  “我来到祠堂,看到了天尊,他静静站在先祖的灵位前,似是已经看了许久。”

  “那一刻我心中突然有种非常荒谬的感觉,好像……天尊是认识先祖的。”

  “他太可怕了,我连他的一招都挡不住,若非其没有杀心,我恐怕当时就死了。”

  “后来当我再次醒来时,国公府已经一片狼藉,小妹死了,我的三个儿子也都死了,最主要的是……”

  岳帅声音沉重,道:“祠堂中的那件东西,也不见了。”

  “是什么东西?”

  张九阳的声音中有着一丝紧张,目光紧紧盯着岳帅。

  他现在越来越怀疑,天尊就是诸葛七星了,或许那件东西,能帮他做最后的确定。

  “那是诸葛国师留下的东西。”

  岳帅的声音响起,却让张九阳为之一怔。

  天尊拿走的,是诸葛七星留下的东西?

  岳帅继续道:“当年诸葛国师和先祖情同手足,义结金兰,两人都是一世英杰,是大乾的文武支柱,诸葛家和我们岳家,到现在关系也很好。”

  张九阳点点头,难怪岳翎拜入钦天监,诸葛监正会如此关照,除了岳翎本身的能力外,诸葛家和岳家的世交也是重要原因。

  “太祖驾崩后,先祖悲怆过度,再加上不断南征北战,最终也去世了,再之后诸葛国师大闹地府,身体也每况日下,据说其晚年常常吐血,甚至连眼睛都瞎了。”

  “但诸葛国师毕竟是天下最聪明之人,智已近仙,在如此绝境下,他竟然还成功布下了参天星斗大阵,穷尽心力,算尽乾坤,留下了三个锦囊。”

  张九阳瞳孔一亮,道:“这个我知道,诸葛国师留下了三个锦囊,第一个锦囊成功算到了北辽的南下时间,并留下了破敌之法,岳家以此法大破辽军,从而稳定了朝局。”

  乾元三杰的最后一位落幕,当时周边诸国都蠢蠢欲动,北辽更是第一个出手。

  那是大乾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一旦北辽吃到肉了,早已磨刀霍霍的西域诸国、南疆古国,或许也会发动战争,要分一杯羹。

  墙倒众人推。

  所以北辽那一仗,不仅要赢,还要大胜,才能震慑诸国。

  靠着诸葛留下的第一个锦囊,再加上岳家的神勇,那一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极大地彰显了国威。

  “第二个锦囊,诸葛国师预言了七十年后大乾内部的叛乱,皇帝据此提前布防,将叛将一网打尽。”

  “第三个锦囊就更神奇了,预言了三百年后的大灾害,当时九州各地都出现自然灾害,灾民无数,连年颗粒无收,当时在位的昭文帝在绝望之中想到了诸葛锦囊。”

  “皇帝将锦囊打开一看,发现竟然是一个藏宝图,派人去寻,最后发现是一座座藏在地下的粮仓,还都布置了防止腐烂的阵法,石碑上还有着一段话。”

  “三百年后举国皆灾,故臣藏一千四百三十二万石粮草于此,以供陛下所用,此乃臣为大乾所献最后一计,望陛下珍重,臣告退。”

  后来昭文帝开仓放粮,稳定了局势,当灾害过去时,那一千四百三十二万石粮食,竟然刚刚好全部用完。

  一石不多,一石不少。

  昭文帝大为震惊,连连为诸葛七星加封,极尽哀悼。

  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哪个臣子,会为三百年后的皇帝而鞠躬尽瘁,出谋献策,实现一段君臣佳话。

  张九阳侃侃而谈,这些他和孟先生都聊过,就连孟先生谈及此事,都对诸葛的智慧叹为观止。

  也是因此,孟先生才更加会认为诸葛七星没有死,因为一个有着通天之智的人,怎么可能会脑子一热就大闹地府,自毁根基?

  “岳帅,可你还是没有说,天尊到底拿走了什么?”

  张九阳皱眉问道,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浮现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测。

  岳帅似是看出了他心中所想,点了点头。

  “你猜的不错,天尊拿走的,是诸葛国师在临终前所留下的……第四个锦囊。”

第399章 桃山之誓

  第四个锦囊?

  张九阳默然不语,他现在感觉脑子有点乱。

  之前他推测天尊就是诸葛七星,随着线索的不断搜集,他甚至都有七八成的把握了。

  可现在岳帅告诉他,天尊血洗国公府,为的是拿走诸葛七星留下的第四个锦囊?

  张九阳原本越发笃定的那个猜测,又有些拿不准了。

  如果天尊真是诸葛七星,那他根本不需要拿走所谓的锦囊,因为锦囊中的东西本就是他写的,何必多此一举。

  除非这个锦囊和前三个相比有特别之处,不单纯只是预言。

  “当年诸葛国师一共留下了四个锦囊,但第四个锦囊却是秘而不发的,国师秘召当时的岳家家主,也就是先祖的嫡长子,让他立下重誓,妥善保管锦囊,并永远不得打开。”

  “此后,这锦囊就成了每代岳家家主才知道的秘密,一直传承至今,而放置锦囊的地点,就是我岳家的祠堂,放在先祖灵位下的暗格中。”

  张九阳皱眉道:“岳帅,那诸葛国师在留下这第四个锦囊时,难道就没有说过,何时可以打开吗?”

  岳帅摇摇头,道:“这也是第四个锦囊的奇怪之处,前三个锦囊,国师都留下了具体打开的时间,或是打开的条件,但对于这第四个锦囊,国师却什么都没有说。”

  “他只是让我们岳家人世代守护此物,并不得私自打开。”

  张九阳似是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祠堂的秘密我都已经告诉你了,你聪慧过人,又对黄泉有所了解,若是想到了什么,不妨直说。”

  岳帅问道,他其实也非常想知道,岳家世代守护的锦囊,引来黄泉之灾的锦囊,里面到底藏着什么。

  张九阳犹豫了一下,道:“我在想,以诸葛国师之智,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封锦囊,不是留给岳家的,而是……天尊。”

  岳帅瞳孔一震。

  “诸葛国师知道,岳家素来忠肝义胆,每一代都是重情重义的铁血汉子,由你们保管锦囊,哪怕过了六百年,也不会有人偷看,放在岳家,无疑是最安全的。”

  “之所以不说何时能打开锦囊,是因为等天尊到了,自然就会被打开。”

  岳帅沉默许久,悄悄攥起了拳头,握得很紧,手臂上青筋暴起。

  片刻后他才开口,声音有几分沙哑。

  “我相信国师。”

  尽管他觉得张九阳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还是选择相信诸葛七星。

  因为如果张九阳的话是真的,那对六百年忠肝义胆,守护锦囊的岳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六百年的守护,却不过是在等着邪祟上门。

  那些在国公府惨案中死去的人,他最疼爱的小女儿,还有三个寄予厚望的儿子,全都死无全尸。

  这么多年,他无数次午夜梦回,扪心自问,如果当初第一时间选择去救孩子,是不是他们就不会死了?

  但他总是会得出一个结论,虽心痛,却不后悔。

  因为岳家男儿一诺千金重,因为诸葛国师所托,必然事关天下兴亡,远胜过一家老小之性命。

  可如果诸葛七星是早就算到国公府之劫,却毫不提醒,只是把他们当做给邪祟传递锦囊的工具,那就太让人心寒了。

  岳帅不愿相信,也不能相信。

  否则他们的牺牲和忠义,似乎都成了笑话。

  张九阳见状轻叹一声,又问了一个问题。

  “岳帅,那除了你们岳家外,可还有其他人知道锦囊的秘密?”

  天尊来到国公府,明显是为了锦囊而来,血洗之举只是随手而为,这就意味着,对方同样知道锦囊的秘密。

  顺着这条线,或许能进一步摸出天尊的身份。

  “没有了,就连诸葛家都不知道,因为当年诸葛云虎听到第四个锦囊时,也十分震惊。”

  张九阳点点头,有句话却没有说出来,而是埋在了心中。

  其实还有个人也知道第四个锦囊的秘密,那就是诸葛七星本人,但这样说,几乎就是在告诉岳帅,天尊就是诸葛七星。

  这不仅太残忍,也太荒谬,不会有人敢信的。

  “这些话,我都没有告诉过翎儿,因为她性格过于耿直,容易冲动,我怕她胡思乱想。”

  “多谢岳帅信任,肯将这个秘密告诉我。”

  岳帅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翎儿是把利剑,但这把剑太过于锋利了,稍有不慎,就会反伤到人,小九,还请你多多帮她。”

  “只有你,能做她的剑鞘,让她学会收敛锋芒。”

  “特别是和黄泉斗,绝不能逞匹夫之勇,而是要谋而后动,如果不是有你在,我还真不放心她一个人去查案。”

  张九阳知道,对方之所以会对自己开诚布公,讲述岳家六百年来守护的秘密,完全是出自对女儿的关心和信任。

  “请岳帅放心,我会保护好她的。”

  岳帅听到这话微微一顿,而后大笑一声,心中十分满意。

  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男人敢说想要保护翎儿,特别是翎儿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

  这些年他也给翎儿物色过许多青年才俊,可那些人,别提说什么保护翎儿了,就连站在翎儿面前,被她一瞪,就吓得战战兢兢。

  在岳帅看来,一个男人,不管修为高低,都要敢于去保护自己重视的人,能不能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一回事。

  “哈哈,好,那你就算是答应了,好,好呀!”

  岳帅大手一挥,气魄十足,道:“趁着大统领被关押,你们赶紧完婚,择日不如撞日,我看就这个月底吧,刚好有黄道吉日!”

  张九阳一怔,完……婚?

  不是,我答应什么了?

  咱们两个的答应,好像不是一种答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