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武圣 第434章

作者:夜南听风

  这位皇兄的事情,虽然对他也有隐瞒,但他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点内情。

  “终究还是没能功成么。”

  姬永衡在心底暗自轻叹,那种手段到底也是逆天之举,失败也并不离奇,哪怕跻身换血之境,也仍然还是凡俗之身,不可能摆脱天地束缚,欲图长生仍是虚无缥缈。

  当然这些姬永衡并不会说出来,毕竟他所了解的也不算多,其中许多情况都是他的猜测,甚至连姬永照是何时消失在宫廷中的都并不知晓,而今其人失踪超过半年,或许已是真的图谋长生失败,身死陨落了。

  而今。

  姬永照生死不知,下落不明,哪怕晋王这些后裔再不成器,也只能择立一人。

  眼见晋王楚王等人皆神色郑重以待,姬永衡终于缓缓的说道:“好了,你等八人,可以内息引导,勾连乾坤鼎,看最后谁能得到此鼎的灵性认可。”

  话音落下。

  在场的晋王以及楚王、韩王等人,彼此相视一眼,神色皆各不相同。

  其中晋王神态最为从容,作为八王之中最年长的,他虽不曾踏入换血境,但论及武道修为和实力,他自认比其他七位王弟都强上一分,在陈牧横空出世之前,他更位列大宣宗师榜第一多年。

  论及血脉,他的纯正也是最无问题。

  论及势力,他的支持者最为庞大,甚至在镇守乾坤鼎的诸位姬家族老当中,也有更倾向于他的存在,可谓全方位占据着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大宣新君之位非他莫属,乾坤鼎也不可能择取其他人。

  只要得到乾坤鼎的认可,那么其他七位王弟就再无与他争夺的可能,纵然联合起来都没有机会了,因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大势所趋,那些支持楚王、韩王的势力,在眼见事不可为之后,也多半会就此退步,不再继续顽抗。

  纵有不愿放弃的,他也有把握从容的将其一一分化,以种种手段一一摆平。

  相比起来。

  楚王的眸光则十分深邃,他所想与晋王不同,倘若他能得到乾坤鼎的支持,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到时候攻守之势异也,晋王也难以阻拦他的登位。

  但若是他得不到乾坤鼎的支持,那也一定不能让晋王得到,因为其他几位得到,他尚且还有一争的可能,唯有晋王,得到乾坤鼎的支持,那就再无机会了。

  至于排名更往后的韩王、梁王等人,所想的自然是全力以赴,倾尽所能,务求得到乾坤鼎的认可,他们本就不占优势,而今更因为陈牧的事情,根基都有所动摇,能否得到乾坤鼎的认可,几乎是当下唯一逆转形势的可能了!

  “来。”

  东平王姬永衡向着前方让出一步,右手忽的轻轻一挥,那耸立在青玉高台之上的乾坤鼎立刻泛起一缕波痕,表面霎时间荡起一层乾坤八相之光。

  也差不多就是在这一刻。

  晋王等人皆是眸光锐利,齐刷刷的踏前一步,各自伸手向上探出,将各自的内息气机调动起来,挥出各不相同的八道气劲,在虚空中呈现出八色光束,落向乾坤鼎的表面!

  其中晋王挥出的,乃是一束黑白交汇的阴阳之光,而楚王则挥出一片流转的五行之气,其余诸王也都打出各种不同的气劲,皆展露出宗师之中的顶尖手段。

  嗡!!

  乾坤鼎表面的乾坤灵光,接触到诸王的气息之后,立刻开始荡漾流转起来,化作一阵阵的波痕动荡不休,似乎其中的灵性在思忖着如何抉择。

  此时镇守乾坤鼎的其他诸位姬家族老,也都纷纷睁开了眼睛,有的站起身来,也有的仍然盘坐于一侧,各自将目光投向晋王与楚王等诸王。

  其中。

  东平王姬永衡将目光掠过虚空中的八道气劲,仔细观察一番后,最终还是将目光投向了位于最左侧的晋王,眼眸中泛起些许涟漪。

  虽然这一代的八王在他看来,都远不及他们的父皇姬永照,但矮個子中拔高个,也的确是晋王所修炼的阴阳之道最为出色一些,且其人资历也最足,若是择晋王而立,朝堂的格局动荡应该是最小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

  想来乾坤鼎应当也会如此抉择。

  然而。

  正当姬永衡心中这么思忖之时,却见下方位于八王之中,最不起眼的韩王姬玄非,其眼眸深处却忽的闪过了一丝幽光,打出的内劲气机中,产生了一丝异常的波澜。

  本来乾坤鼎那不断闪烁游离的灵光,似将要停驻在晋王那一道气劲上,此时却忽的剧烈闪烁了一下,陡然间升腾变幻,继而一下子融入了韩王姬玄非的那道灵光之上!

  嗡!!

  霎时之间,韩王的那一道气机陡然暴涨,此时不再需要他以内息来接引乾坤鼎的灵光,而是乾坤鼎的灵光汹涌而出,将他整个人覆盖在其中!

  “这不可能!”

  晋王脸色陡变。

  “怎么回事?”

  赵王也是脸色变化。

  “你做了什么?!”

  燕王看向韩王,眸光凌厉的出声喝问。

  远处。

  本来静静观望局势的诸多来自各方势力的换血境高手,这时候也几乎都是面色变化。

  先前明显是乾坤鼎的灵光在楚王和晋王那边盘旋的更久,更为迟疑,似乎就是要在楚王和晋王之间择出一人,可为何突然变幻,落到了韩王的身上?!

  “怎么回事?”

  “为什么是韩王。”

  “八王之中,他最不出众,为何乾坤鼎会选择他?”

  不少换血境高手纷纷蹙眉,脸色有些难看。

  唯有一人,那就是跟随韩王而来的玄机阁主,本来有些病恹恹的神态,此时眼眸中陡然泛起光芒,果然玄机镜的卜算,就是真正的天机,他们选择韩王并没有错!

  此时此刻,唯有韩王自己知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属于他的际遇,他曾机缘巧合得到过一种来自大荒的秘法,不属于大宣,其效果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具备‘灵性’的灵兵。

  本来这秘法并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普天之下真正具备灵性的灵兵太少太少了,放眼天下都不超过两手之数,且能驾驭这些灵兵的,那也都是当世最顶尖的高手,甚至许多灵兵本就执掌在皇室手中,可没想到他机缘巧合得到的这门秘法,会在接引乾坤鼎的灵光上产生巨大的效果!

  在此之前也更没人想到,宣帝姬永照竟会凭空失踪,致使他不能亲自指定后继之君,而是要由姬永衡等诸多姬家族老镇守的乾坤鼎来决定!

  “咳,咳咳……果然如此,果然如此,这就是天意,就是天意……”

  玄机阁主干咳两声,嘴角溢出一缕不自然的血迹,但他却浑然不觉,只双眸放光的喃喃自语。

第446章 终入换血!

  最近这一段岁月里发生的种种事情,包括伏杀陈牧失败等等,皆让玄机阁主有时怀疑他们玄机阁究竟是否选错了道路。

  但如今来看,当初所窥见一抹的天命,并非虚假,的的确确将是韩王当登九五!

  虽说在现在的八王之中,韩王几乎是最弱的一股势力,是和梁王联手才能够与其他诸王相对抗,否则的话今日可能都没有资格来试问乾坤鼎。

  来自陈牧无形中的阴霾与压力,以及来自其他诸王的排挤和暗斗,几乎让韩王麾下的诸多势力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天道无常,变化无穷,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韩王得到了乾坤鼎的认可!

  这样一来,韩王也将得到整个姬家宗族的支持,而那些原本保持中立的朝堂朝臣,也很有可能为此而改变,转而支持韩王,可谓是一举逆转倾颓之势!

  虽说韩王如今在诸王中势力最弱,即使完成了最举足轻重的一步,想要真正扫平一切障碍,摆平其他七王而登位,仍然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总归是落下了那枚神之一子!

  接下来。

  支持韩王的诸多势力,人心将彻底安定,不再浮动。

  再有他玄机阁、血隐楼等诸多大宗,或明或暗的支持,就可以一步一步的收取权柄,将其他七王皆排挤出去,最终彻底登上至尊之位!

  他们玄机阁终究还是把握住了正确的命数,纵然世间有陈牧这样的变数存在,但如今陈牧应当还在谋求冲击换血,再是根基浑厚,换血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

  待到陈牧换血完毕,再次出世的时候。

  韩王也必然登上大位,且彻底站稳了脚跟,立足于九五之上,到那时纵然是陈牧能将淬体武道修炼到举世无敌的程度,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颠覆整个乾坤?

  那位开国之祖能开辟大宣,那终究是在乱世之中征伐而功成,乃人心之所向,但若是韩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拢权柄,安定天下,那凭借大宣立国千年之国运,可远非千年之前那天下纷争的百国林立所能相比。

  当然。

  到了那时陈牧要逆乱朝堂,颠覆乾坤固然极难,但要想对付陈牧这样的绝世人物,汇集个人武力于顶点的存在,对朝廷来说也一样不易,可总归是有了进退的余地。

  到时候或以大宣朝廷为根基,以天下亿万黎庶为棋子,便可与陈牧谈判,持天下安定的大义在,令陈牧退去,如此数百年后,陈牧一死,威胁尽去,朝廷便再无忧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今之际,还是要设法尽可能的摆平其余七王才是。

  梁王与韩王关系相近,其本身登位希望不大,韩王若能登上大位,对梁王而言也是除他自身登位之外最好的选择,故而仍然可以拉拢。

  晋王、楚王势必会反对,甚至可能抗拒到底,但之后也可分而抗之……

  玄机阁主遥望着白玉广场中央,那被乾坤鼎的灵光所覆盖的韩王姬玄非的身影,心中已然开始思忖起了接下来该如何分化其余七王,如何对抗、拉拢乃至打压,一手权术一手武力,恩威并施。

  相比起玄机阁主,其他诸多来自各方势力的换血境高手,这会儿脸色也俱都阴晴不定,支持晋王和楚王的两方人马,脸色最为难看,而其余人则沉吟不定。

  “姬玄非,你究竟使了甚么手段,蒙蔽了乾坤鼎?!”

  庆王看着韩王沐浴灵光,此时忍耐不住,冲着韩王厉声喝问。

  “东平王叔,此事有异,还请详查。”

  楚王也是冲着屹立在乾坤鼎旁边的东平王姬永衡躬身一礼。

  姬永衡此时也有些诧异的看着韩王姬玄非,乾坤鼎最终会选择姬玄非也的确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但乾坤鼎的灵性的确不曾有什么变化,的确是它自主的抉择。

  此时。

  面对诸王的议论喝问乃至声讨,当事人韩王却反而微低下头,并不言语反驳,也并不多说话,只静静的沐浴灵光,仰头望着乾坤鼎,一副无悲无喜的神色。

  眼见韩王这种反应,东平王以及诸多姬家守鼎人,心中反倒是略微点头,不提武道资质如何,至少这份荣辱不惊,泰然处之的样子,也勉强有几分天子魄力。

  嗡!

  东平王短暂沉吟之后,一指点出,落在乾坤鼎上,再次验证乾坤鼎的抉择,确定整个过程的确没什么问题后,便将目光投向其他多位守鼎人,道:

  “诸位以为如何?”

  诸多灰衣守鼎人沉寂片刻后,其中一人缓缓说道:“乾坤鼎镇压大宣气数,乃命脉也,此乃国运之所择。”

  其余灰衣人彼此对视后,或微微点头,或静默不语,无人反对。

  见此。

  晋王乃至楚王等人的脸色终于彻底阴沉下来。

  知晓事情已成定局,但几人城府尚在,知晓不能在此地发作,为首的晋王便向着东平王躬身一礼,道:“东平王叔,既已事毕,那小侄便先行告退了。”

  楚王以及赵王等人见状,也都是纷纷一礼而告退,都没兴趣继续看后续的变化,庆王甚至冷冷的扫了韩王一眼,唯独韩王对众人的态度,仍然是神色坦然,毫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