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86章

作者:张九文

  这个关口不用多大,只要能修建个三丈左右高的小关口便可以扼守要道。

  如此一来成本也就降低许多,也不用因关城迁徙,导致大兴土木而忧虑。

  唐朝对潼关的第二次改建还是杜甫那个时期。

  以至于现在,李承乾有一种自己参与进历史建设的感觉,只不过将这个建设提前一些。

  潼关对于李唐王朝来说十分重要,涉及潼关的事就不是小事。

  李世民端着碗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儿子已批完了一份奏章,并且还是头疼的潼关的奏章。

  皇帝身侧的老太监知晓陛下的目光,便将太子批阅奏章的奏章拿给陛下看。

  殿内很安静,皇帝父子两人一前一后坐着,各自批复着奏章。

  旁人说的或许都是风闻,太子批阅奏章有多么快,能力有多强,唯有亲眼看到才算。

  潼关的奏章这孩子处理得很不错,黄巷小道也就是黄巷坂这条路起初确实没有考虑,经一番批注,再看之后,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现在观察承乾专注翻阅奏章的背影,李世民神色上还是板着,眼神中隐约有了笑意。

  等这个儿子就要转过身来,李世民当即连眼神中的笑意也收了。

  “父皇,这份奏章,儿臣不好批复。”

  李世民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抚须颔首,语气带着些许的责问,道:“如何不能批复?”

  “金吾卫需要制甲胄一千,兵械长弓两千,所要用度二百六十五贯,儿臣以为这个账不能这么算。”

  “你觉得要怎么算?”

  听到父皇反问,李承乾眉头又紧皱了几分,道:“应当拿出各项以往开支作为参考,并且做好预算之后再给用度,而不是先给用度再做预算开支。”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茶碗,吩咐道:“让秘书监将军械营造的各类卷宗带来。”

  “喏。”一旁的太监连忙去传话。

  李承乾又道:“还有金吾卫人数以及各项所需的细则。”

  李世民颔首示意,太监又是行礼,又有一个太监离开。

  几片雪花从窗外落入殿内,李承乾低声道:“父皇,儿臣还发现有不少账目的卷宗,丽质如今数术水平不错,她盘账已很熟练了,想请她来帮忙。”

  “其他人不行吗?”

  听到父皇又反问。

  李承乾气馁道:“父皇,丽质手中有一个叫算盘的物件,她用起来更熟练。”

  李世民点头又让一个太监去传话。

  等着儿子刚又坐下,还未坐片刻,他又站了起来。

  还没批几份奏章,就接连提要求。

  还没等这个儿子开口,李世民抢先道:“你又怎么了?”

  李承乾叹道:“父皇,以后这种账目类别的卷宗让他们朝中各部做好预算,各项开支,之后再来要钱会更合适些,别工作还没完成,就往这里送。”

  李世民点头,拿起茶碗准备喝水。

  看这个儿子刚坐下,便觉得没事了。

  谁知茶水刚入口,他又站起来了。

  李世民神色不悦地重重放下茶碗。

  李承乾道:“一定要让他们先做好预算,不然儿臣这边怪累的。”

  李世民闭着眼深吸一口气,点头。

  继续看着下一份奏章,说是泾阳坎儿井的事,陇西地界的几个县想要开坎儿井灌溉。

  泾阳的坎儿井开垦是因地制宜的,也是许敬宗主持建设的。

  李承乾写下学习泾阳的坎儿井建设经验,从假设到论证开始慢慢进行设计,提倡各县县丞去泾阳主动学习经验,规划设计,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写完这个工作意见,这份奏章就准备打回去了,让他们规划好再来递交。

  各地的县官治理水平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

  所以呀老天还是眷顾大唐的,就算是治理得差一点,哪怕是保持原样……

  李承乾啧舌犯难,大唐是怎么成了盛世来着的?

  傻呵呵的世道,傻呵呵的大唐,就这么大步朝前地走着,一步步成了当时的世界巅峰。

  细数历代王朝,足可见……贼老天有多偏心。

  过了半个时辰,李丽质披着一件大红色的大氅走入殿内,道:“父皇,皇兄。”

  她说着话脱下大氅,将大氅上的雪花都抖落下来,而后放在一旁的桌上。

  李世民还在低头看着儿子刚刚批过的奏章。

  见父皇没说话,李丽质拿着小算盘走来,低声道:“皇兄?怎么了?”

  李承乾将厚厚一叠奏章推到她的面前,“这些账目相关的奏章,孤整理好了,也做过批注了,你将账目盘算好留个数。”

  “好。”李丽质吃力地捧着这一叠奏章,放在另外一张矮桌上,而后推着桌子与皇兄的桌子合并在一起。

  两张桌子合并之后,兄妹两人是面对面而坐的。

第六十五章 大将军教导

  李丽质又从一个小布袋中拿出一叠黄灿灿的纸张,放在了一旁用来打草稿,又拿出一些肉干,红枣的零嘴,小声道:“皇兄也吃。”

  “父皇也吃。”她又抓起一些肉干放在父皇的桌上。

  李丽质如今才十二岁,按照生辰来看应该是十三岁了。

  接下来,李承乾专注地看着奏章,也不管窗外的风雪开始落入殿内,还有些许落在了身上。

  李丽质像是也受到了皇兄的影响,敲打着算盘专心处理着奏章。

  兄妹两人完成了一份又一份,期间小声交谈两句,也都是与奏章相关的。

  一边算着,李丽质需要打草稿,熟练的写出一道道算式,算式用也是她最擅长的飞白体,也就是父皇的字体。

  李世民扶着后腰站起身,舒展着筋骨,侧目看去这兄妹两人还在专心书写着。

  很强的专注力,也不会被外界的风雪影响,手中的毛笔时而停顿时而书写。

  等砚台中的墨水没了,就由一旁的太监换一副砚台,还有太监则在一旁研磨。

  好像有些不好意思偷懒,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重新坐下来,看着儿子批好的奏章。

  再将一些看着就头疼不已,不好做决断的奏章,默不作声地放在儿子的桌前。

  李丽质嘴里嚼着肉干,目光一边看着奏章,一边手中的毛笔还在纸张上计算着,拿起一旁的枣放入口中,手有空闲了,便开始拨动算盘。

  想到监理朝政的时,这兄妹就是这么过来的,李世民老脸难得红了红。

  又坐了好一会儿,李世民再次站起身,目光看着窗外的飞雪发愣,好让雪多一些落在自己这个父皇身上,少点落在孩子身上。

  耳边还能听到兄妹俩的交谈。

  “皇兄,这样算对不对?”

  “嗯。”

  ……

  安静的太极殿内,李世民多少有些钦佩这两个孩子的专注力,难道他东宫的弟弟妹妹们,都能这么专注吗?

  这般强大的专注力是如何练就的?

  又过了一个时辰,李丽质这边的账目已经全部算好了,她舒展了一个懒腰,而后伏在桌案上,打算小憩一会儿。

  不知不觉已经是午后了,东宫的孩子有午睡的习惯。

  李承乾还在翻看着奏章,其实好几份奏章都是说的同一件事,完全可以几件事情并一件事处理。

  一直等到李丽质也小憩睡醒了,皇后命人送来了东宫的饭食。

  李承乾这才完成了这两百三十五份奏章的批复。

  “父皇这都是休沐前最后一批了吧,各地州府希望在朝中休沐之前,将许多事都敲定下来,不然等朝中休沐再处理,一来一回就要等到明年了。”

  李世民颔首道:“嗯。”

  李丽质殷勤地给皇兄按着肩膀。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毛笔低声道:“儿臣将这些奏章都分类好了,民事,建设,军中卫府,钱粮调度,一共四大类,往后父皇也可以这么分类,并且许多事都可以并作一件事来办,事先做好分类与总结,能够减少很大的工作量。”

  “比如说渭南县的田亩分配问题,其实本质上是人口户籍的问题,解决了户籍,田亩分配的事自然而然就能有归属的田地。”

  “还有流民安置的问题,这根本上还是建设用地的问题……”

  听着儿子的分析,李世民心中暗暗记下,了然点头,真正看了这个儿子是如何批阅的,心中便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这个儿子能够如此效率又完整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秘密。

  听起来不像是很了不得的秘密,反倒是一学就会的技巧。

  李丽质将一盆盆菜色放在桌上,道:“皇兄用饭吧,妹妹也饿了,小福今天做了炖羊骨头。”

  父子兄妹三人在甘露殿内重新坐下来,吃着眼前的饭食。

  很长一段时间了,已经很久这么安静地看着孩子们用饭,上一次与这两个孩子一起用饭是什么时候,已记不起来了。

  李承乾将一块羊肉较为精瘦的羊肉放入李丽质碗中,道:“肥肉吃多了不舒服,吃点瘦肉。”

  李丽质点着头,用筷子往嘴里扒着黍米饭。

  她满足地眯眼笑着道:“女儿最喜欢吃梅干菜了。”

  女儿喜欢吃梅干菜呐……李世民勉强地笑了笑,吃饭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一旁的老太监观察着陛下的神色,现在的陛下说不出是高兴?多半还有些愧疚。

  李承乾吃着饭菜道:“父皇,武德殿前的弓矢靶子真的要撤走吗?”

  李世民拿着一根羊腿筒骨,道:“你的箭术练得如何?”

  “皇爷爷说儿臣的箭术了得,皇叔却说儿臣连军中最普通的弓手都比不过。”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