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69章

作者:张九文

  茹莱杰又道:“没关系,我的孩子们依旧愿为大唐征战。”

  茹莱杰被吐蕃人称为智者,王玄策还是有所警惕的,刚刚的三两句,差点落进他的套中。

  与他说话,还是要小心为好。

  接下来的时间,王玄策与王女,还有天竺村民商议着如何攻下曲女城。

  而这些天随着这些村民的散播消息,越来越多的天竺人向这里聚集,这些都是愿意反抗阿罗那顺的天竺人。

  准确地来说,他们算是王女的臣民。

  首先要摆平头疼的战象,在这个问题上,吐蕃的智慧老人茹莱杰给了一个很好的主意,那就是火焰。

  当年他还年轻的时候,独自一人生活在雪山,与狼群斗智斗勇数日,就是靠着火焰活了下来,现在他一样坚信,火焰肯定可以对付战象。

  事实证明,王女的战象也同样害怕火焰。

  这些天,天竺人与唐人相处得不错。

  王女邀请着王将军坐在了战象的背上,当看到王将军与天竺王女共乘一象,四周的天竺臣民欢呼着。

  对此,王玄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直到夜里,王女走入了他的屋子,爬上了床榻,王玄策这才有些后知后觉,这才明白了白日里那充满仪式感的事,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王玄策看了看睡在身侧的王女,迅速穿好了衣物,便走出了这屋子。

  刚一出门,便见到了吐蕃老人茹莱杰与李义表。

  王玄策苦恼地扶着额头道:“昨晚喝得太多了。”

  昨夜,天竺王女是大大方方走入王玄策的屋子的,就像是走入自家一样自然,几个裨将早就将此事告知了随行的礼部官吏,这一次出使的副使李义表。

  注意到对方的笑容,王玄策正了正神色道:“这女人我能娶回长安吗?”

  李义表道:“那玄奘怎么办?”

  “她和玄奘没有关系,我确信。”

  李义表神色了然道:“娶回去也无妨,只是她愿意吗?”

  木屋前,吐蕃老人茹莱杰依旧是一脸的笑容,这老家伙笑起来很难看。

  王玄策收回了目光,神色严峻。

  之后又有几个天竺妇人面带笑意地走入王将军的屋子中,她们甚至多打量了一眼王将军,而后快步走入,帮助王女洗漱。

  在这里她似乎又回到了华贵的生活中,但眼前依旧是破落的村子。

  王玄策莫名其妙与天竺的王女举行了婚事,他算是在天竺娶妻了?

  心中百般困惑,他又道:“我一定要回大唐的,大敌当前,我不能再想其它。”

  李义表又道:“其实王将军与她是正式成婚,是合乎情理的,再者说礼部也交代过,要让更多的唐人走出去,让唐人的血脉传播开来,说不定陛下还会有封赏的。”

  事后,王玄策与王女走在一起巡视着村子,便受到吐蕃臣民的跪拜。

  问起这个为复国“不择手段”的女人,是否愿意去大唐,她摇头拒绝了。

  王玄策听她说着,若两人能够有一个孩子,待孩子长大之后能自立了。

  她自会去东土大唐,寻找这个正式结为夫妻的丈夫。

  她也深知,天竺留不住王玄策。

  他问道:“若唐人不允许天竺国存在,那又该如何?”

  天竺王女笑着道:“我们的孩子是唐人,我只会教他说唐人的语言。”

  多开明的女子,王玄策心底里还是决定待天竺事了,带着她回大唐,至于天竺如何,先建设一个都护府,以后再来收拾也不迟。

  在天竺熟悉了一个月之后,乾庆三年的七月,王玄策带着兵马杀了出来,带着七千兵马北上杀向天竺,一路上战马卷起了一片尘土。

  顺从王女的天竺臣民为了抵抗阿罗那顺,献上了三头战象,算上王女的战象,一共四头。

  在众多天竺臣民的视野中,他们看到了王玄策颇有智慧的战术,利用云梯,弩车,围城打援军,又是包夹合围。

  唐军的打仗方式不像天竺人,反观只会横冲直撞的天竺人,唐军的一个个队伍间的配合,像是与生俱来的本领。

  他们连连大捷,令天竺人瞠目结舌。

  有前来投效的天竺大臣,他们高呼唐军是天军。

  其实这也没错,天可汗派来的大军,就是如此。

  余下的五天时间,王玄策仅仅靠着七千兵马攻城略地,拿下城邑十余处,一路上俘活天竺甲士三千余人,牲口五万,财宝数千斤,粮草不计其数,夺地千里。

  在一群就要逃命的天竺士兵面前,王玄策立马执刀,大声道:“告诉你们的阿罗那顺,我会去曲女城,拿下他的人头!”

  一旁的天竺士兵穿着简陋的皮甲,也大声地喊叫了几句,在翻译着天军大将军的话语。

  敌军四散而逃,王玄策接连大胜。

  接连的大胜,令敌人闻风丧胆。

  王女组织着天竺的妇人们为唐军准备粮草。

  现在,王玄策已不再是当初的二十人,他手中已有了一支近万人规模的大军,这支大军由唐人,吐蕃人,天竺人组成。

  余下的一个月间,王玄策带着兵马继续向天竺挺进,唐军善于快马纵横,天竺人围绕着战象作战行进缓慢。

  而吐蕃人清扫外围,来回转折。

  副将蒋师仁为先锋,夺下甘蒂斯河畔的罗城。

  至此,两月间,唐军已打下了中天竺以东的大片领土,拿下城邑百余处。

  唐军以一种惊人的打仗效率告知天竺人,大唐的天军来了。

  其实后续的作战轻松许多,因唐军接连的大胜,已让天竺人恐惧,不战自溃者亦有,但负隅顽抗者,死得皆很惨。

  王玄策作战是残忍的,因此每一战过后,留下的俘虏很少。

  更不要说对阿罗那顺充满恨意的王女,投靠阿罗那顺的臣民都是叛徒,不是她的臣民。

  乾庆三年,九月中旬,唐军抵达了甘蒂斯河畔,曲女城遥遥在望,与天竺敌军隔河对峙。

  现在唐军所面对的是阿罗那顺的八万大军。

  王玄策手中的唐军两千,算上吐蕃人与天竺人的兵马,一万兵马打八万大军,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而此刻,甘蒂斯河畔的唐军一侧,十分地安静,因众人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战象群,就在河对岸,他们没有吹嘘,阿罗那顺真的有上万的象兵。

  罗城内,在天竺有近半年的王玄策已习惯了与王女生活,两人在天竺臣民眼中,就是夫妻。

  王玄策看着眼前的地图思量,王女收拾着甲胄,低声道:“我不需要反叛的臣民。”

  “你的关中话更好了。”

  王女欣喜一笑,她已有了身孕。

  其实唐人男子很好,至少王玄策作为丈夫,从未对天竺臣民颐指气使,反倒是天竺臣民在唐人面前,越发地卑微了。

  这一战若赢了,天竺人就会从此臣服大唐,但若这一战输了,他们的下场也会很惨。

  当希望都寄予唐人之后,愚昧的天竺人很盲目地相信大唐的天军一定能胜利。

  率领敌军的阿罗那顺一直聚集兵马。

  隔河相望的唐军反而很安静,也不知道唐军在等待什么。

  传闻阿罗那顺四十万大军,倒是没真来四十万,多半也够呛,可八万大军也足够惊悚了。

  当吐蕃老人茹莱杰带着三万头牛而来。

  王玄策放声大笑,张开双臂大声道:“我的吐蕃兄弟!”

  “哈哈!”茹莱杰也是笑着上前相拥,彼此重重拍了拍后背,他问道:“我的吐蕃孩子呢?”

  王玄策指向后方,一群吐蕃兵马就在罗城下。

  这位吐蕃老人一直将其余吐蕃人称呼孩子们,在这位老人家眼里,不管多大的年纪的吐蕃人,都是他的孩子,老人家总是一副父爱泛滥的样子。

  王女很困惑,明明王玄策不喜这个吐蕃老人,并且很警惕,但他总是一副亲如兄弟的样子。

  在天竺打仗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这里真的是一个老天都在赏饭吃的地方,有吃不完的稻米,今年九月,第二茬稻米都熟了。

  虽说口味不太好,也能够果腹。

  王玄策与茹莱杰走在一起,商谈着如何面对八万敌军。

  茹莱杰忽然说道:“如此庞大的粮仓,唐人不要吗?”

  天竺的确是个巨大的粮草,王玄策双手背负,道:“我不喜天竺的粮食,口味不好。”

  茹莱杰笑呵呵抚须,道:“当初唐军横扫天山,你们不是也吃过吐蕃的青稞吗?”

  王玄策回道:“味道不好,大多数都喂马了。”

  “嗯……”

  年过半百的茹莱杰愣是迟疑了好一会儿。

  王玄策朝着远处呼喊道:“蒋将军!”

  蒋师仁快步上前道:“大将军有何吩咐?”

  “三万头牛到了,你派人传话,告诉河对岸的敌军,让他们快点投降,杀人很累的,八万兵,要累死我们吗?”

  “喏!”蒋师仁不假思索,翻身上马就离开了。

  茹莱杰欲言又止道:“让他们投降?”

  王玄策颔首。

  “你手中最多一万人有余,算上壮年最多一万五千人。”

  “没错。”

  茹莱杰惊诧道:“一万人敢叫八万兵马投降?”

  “正是。”

  又是一阵失语,茹莱杰仰头,用吐蕃语叹道:“唐军风采呐。”

  事实正是如此,唐军真的派了一个天竺人去河对岸传话,告诉率八万大军而来的阿罗那顺,唐人大将军让他赶紧投降。

  听闻此言,阿罗那顺感受到莫大的羞辱。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