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66章

作者:张九文

  “臣失言……”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茶碗,道:“你走吧,朕现在看到你就烦。”

  杜荷忙道:“在下告退。”

  夜里,李承乾还在看着今年科举的文章,岑文本挑选了三篇较好的递交上来,一篇是狄仁杰的,还有一篇是郭待举的,另一篇是刘齐贤的。

  相较之下,今年的科举榜首进士大概就是这三位了,至于裴炎与卢照邻这两位享有盛誉的才子,反倒不入进士之列。

  这也因现在的科举更讲究实用性,反倒是对明经一向没有太高的要求。

  “皇兄?”

  听到话语声,李承乾抬头看去,见到母后正牵着李丽质而来。

  “杜荷这孩子与你自小就交好,他为人如何?”

  李承乾看到母后的两鬓已有了些许白发,心有感慨但没说,而是将卷宗收起来放在一旁,道:“丽质,你觉得呢?”

  李丽质站在一旁道:“杜荷是个很简单的人,也没太多的心思,他这样人能够成为关中最富有的人,多半是老天不长眼吧。”

  李承乾咳了咳嗓子,道:“平日里呢?”

  李丽质又回道:“他很有钱,但他从不挥霍,也很简朴,大抵上与皇兄差不多,踏实又很谦逊。”

  “怎么在母后听来都是优点呢?”

  李丽质拉着母后的手腕道:“他心性纯良,是个丈夫的好人选。”

  李承乾注意到母后脸上的笑意,此刻也不见父皇,说不定现在父皇已将杜荷查个明白,包括他的朋友有哪些,他的家业,以及他多么有钱。

  只要母后点头,这门婚事就可以定下了。

  乾庆三年,五月底,长安城终于揭榜了,不出意外,今年的进士有三人,狄仁杰,郭待举,刘齐贤三人。

  人们挤在朱雀门前,看着榜上的名字。

  一个王府的侍卫快步跑到对面街道:“殿下都看清楚了。”

  李治颔首,“说说吧,都有谁。”

  “喏。”侍卫禀报道:“裴炎,岑长倩,敬晖,王九思,卢照邻……”

  “慢着。”李慎看向蹲坐在墙角的张柬之,小声道:“有他吗?”

  侍卫回道:“末将忘了,再去看看。”

  说罢,他又挤进了人群中,再一次出来回道:“禀殿下,有的最后一名。”

  李治隐约听到了抽泣声,寻声看去见到了掩面而泣蹲着的张柬之。

  李慎也走上前,拍了拍他的后背道:“柬之兄,你终于科举及第了。”

  张柬之痛哭流涕,身体还在颤抖。

  李治道:“此番科举一万余人,你是其中前五百人的最后一个及第,真不容易呀。”

  李慎点头,“的确不容易。”

第四百一十八章 要去西域

  闻言,张柬之更加大声地嚎啕大哭,脆弱的内心又一次受到了暴击,他抹着眼泪道:“八年了,我及第了,为什么……”

  李治抬脚轻踹了他一脚,道:“别为什么了,快请我们喝酒吃肉。”

  张柬之一手拍着墙,继续痛哭着道:“我考了八年才及第,狄仁杰一次就是进士了……”

  李慎安慰道:“卢照邻与裴炎都不是进士,足可见今年的科举之难。”

  “啊!”张柬之又嚎了一声,道:“最后一名啊……”

  要是今年科举招收官吏的人数,限制在三百人以内,张柬之也不会及第,说不定又一次落榜。

  可见现在朝中依旧是缺少官吏的。

  如今的皇帝很缺人才,就算将这个天下的所有才子都给皇帝用,还是不够。

  当天,张柬之喝得酩酊大醉,科举八年以来终于及第了。

  把张柬之送回了家,李治与李慎正要离开,就遇到了狄仁杰。

  “怎么喝酒时不来?”

  听到晋王殿下的话语,狄仁杰这才上前道:“怕柬之兄会不好受。”

  李治道:“他有什么不好受的,他及第了,他爹高兴地也喝醉了。”

  狄仁杰行礼道:“我要去西域了。”

  “西域?”李慎的语调都高了几分,怎么去这么远的地方?

  狄仁杰颔首,解释道:“这是朝中的安排,我要加入安西军,为期两年,戍守西域,并……”

  话语还没说完,身后的屋门忽然被人一脚踹开,就见张柬之大步走了出来,道:“我也要去西域!”

  狄仁杰嘴角一抽。

  李治指着他,笑骂道:“我看你走不出河西走廊三里地,就要回来了。”

  张柬之拍了拍肩膀,大喊道:“我!要去!西域!”

  这话他像是借着酒劲说出来的,李治与李慎,还有狄仁杰都没有在意。

  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张柬之就去了崇文馆,并且扬言要入军去西域。

  崇文馆的主事当即就答应了。

  在李治与李慎不可置信的目光下,张柬之拿着前往西域的安西军文书走出来那一刻,彻底信了。

  这货真的要去西域。

  为了让众人信服科举的结果,将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公布,如此绝大多数人也都偃旗息鼓,纷纷看着别人的考卷。

  今年的考试也是糊名的,就连享有盛名的裴炎与卢照邻都没有名列进士榜首,足可见糊名的公平。

  反倒是郭待举这个寂寂无名的人中了进士,人们打听之下,才知这个郭待举已在关中支教两年,并且这一次可以直接入朝为官,在鸿胪寺任职。

  而今年的支教规模空前地庞大,洋洋洒洒上万名学子参加支教,其中入军中的有一千人,余下的都要派往各地各县,为期两年的支教。

  崇文馆近来很忙,不仅要将先前的支教夫子轮换,还要将如此庞大的人数安排下去。

  崇文馆的主事苏亶,他是一个凡事都亲力亲为的人,任何支教安排,他都要亲自看过。

  一个学子,最年轻的十七岁参加科举,为期两年支教之后,再来朝中任职也十九岁了。

  这个庞大的支教资源,在崇文馆的调配下,绘制成了一张图,这张图西至天山,东到辽东城,南下岭南,北至突厥地界内。

  而支教的人数就是星星点点,关中与洛阳的星星点点很密集,而向外扩张的星星点点就显得稀疏不少。

  因此支教绝大部分的人力就在关中,而散布在中原各地的人数依旧是不够的。

  苏亶看着地图抚须道:“以后恐怕要增设到三五万人。”

  “主事。”

  闻言,苏亶回头看了一眼,见是裴炎来了,道:“何事?”

  裴炎道:“学生也想要去西域。”

  苏亶道:“怎么?辽东不好吗?”

  “不,是学生想入军中。”

  苏亶重新坐下来,看着这个少年人道:“是因不服气狄仁杰。”

  裴炎摇头道:“这一次科举是糊名的,学生听闻他自小在京兆府长大,自然熟悉朝中方略,学生服气,但也想与狄仁杰共处一地。”

  苏亶没有当即答应,而是思量着,还在犹豫。

  “学生深知,待朝中文书下来,便不能更改,才会如此来请先生。”

  “嗯。”苏亶缓缓点头,劝道:“你的才学不见得适合西域,可你既然要去,别怪老夫没提醒你,去西域的路不好走。”

  “学生领命。”

  苏亶点头,命人拿来了文书,将他的名字写上之后,又道:“不可再作更改了。”

  “喏。”

  六月初,当支教事宜下发之后,长安城走出了万余名学子,前往各地支教,长安的热闹并没有因学子们的离开而消减,人们依旧在这里过着忙碌且愉悦的生活。

  皇宫内,李丽质揽着爷爷的手腕道:“孙女要出嫁了。”

  李渊抚须问道:“你父皇母后答应了?”

  李丽质道:“答应了。”

  “好啊。”李渊轻拍着孙女的手,点头道:“谁家孩子呀?”

  “杜荷。”

  “嗯,听说过这孩子,他很富有。”

  李丽质轻笑着道:“爷爷一定要活个百年给孙女看看。”

  李渊眯眼笑着,道:“嗯,朕亲自送着你出嫁,什么时候呀。”

  “入冬之后。”

  爷爷到了这般年纪,要拄着拐杖走路而且走动很慢,想起当年爷爷还在东宫放声高歌的场面,李丽质也悄悄抹了抹眼泪。

  长安城以西的吐蕃高原,桑布扎看着清澈的河水流过了一片牧场,一路流向松州方向。

  他踩着草地,回头而望,那雪山上的积雪还在,如今是夏季,积雪少了许多。

  桑布扎看着远处玩闹的孩子,面带笑意地坐下来,就这么痴痴地看着。

  一骑快马而过,那是唐人骑着快马而来,一边驾马一边高声道:“天竺急报,王大将军出使天竺,被天竺人所劫。”

  现在的吐蕃地界上有很多唐人。

  有个吐蕃孩子问道:“天竺人为何要劫掠唐人?”

  桑布扎解释道:“不知道,可能是天竺人向唐人丢了石头,也可能是天竺人的狗冲着唐人要咬,王玄策带兵在外,难免的。”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13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