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02章

作者:张九文

  不论是出兵打仗或是整理后勤,又或者现在任职兵部侍郎,都是一把好手。

  来年他就是兵部尚书了,这是父皇的安排。

  段瓒离开兵部,任谏议大夫。

  待他写好了文书与书信,李承乾还要确认了一番。

  崔敦礼道:“臣有一事想问。”

  “说。”

  “殿下为何要让金春秋去灭了倭人。”

  李承乾手中还拿着书信,目光看着书信道:“倭人很富有。”

  “臣看以往史册,乃至前隋的记录中,那里是一个十分贫瘠的所在。”

  “倭人的物质很匮乏,因此他们很穷,但他们有银山,一座座的银山。”

  崔敦礼迟疑了片刻,又不再言语了,就不该多嘴一问。

  待太子殿下确认书信无误,崔敦礼行礼道:“臣会让亲信安排这件事,金春秋定能在今年夏天扫平百济,今年入秋之前就发兵攻打倭人。”

  见爹爹从兵部出来,小於菟丢了手中的雪跟在爹爹身后,玩过雪的手红彤彤的,他揣着手跟在爹爹身后,一脸的笑容。

  春天的暖意还没来,陛下与朝中的老将们去了骊山游猎。

  这一次小於菟也跟着去了。

  不过於菟身边有东阳还有明达在,倒也不用担忧。

  李承乾留在洛阳,专心安排着国事,打算将朝中的事先安排好,好与父皇踏实地前往泰山。

  总不能一路走一路还处理政事。

  待到贞观二十年的四月初,万物刚从冬日里的严寒中复苏,一骑骑的快马在洛阳城前聚集,形成一支十分庞大的队伍,一架架车就在队伍中。

  此番封禅动用马匹三万,五万大军护送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从去年的秋季准备到现在,这位天可汗要去封禅了。

  文翰四贤记录着此番皇帝前往泰山的事宜,要将这些事都写在史书上。

  大唐有了第一位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洛阳城下,李承乾与舅舅交代着国事,此番要前往泰山,洛阳的国事都要交给舅舅来办。

  回头看去,见到父皇正在青铜鼎前祭拜着。

  先在洛阳祭拜,而后再去泰山祭拜。

  今天的父皇穿戴皇帝冠冕显得格外的庄严。

  小於菟与小鹊儿穿着新衣,这两个孩子十分精神,跟在奶奶的身后,坐上了前往泰山的车驾。

第三百七十章 虎牢关

  李承乾站在洛阳城前,看着一车车的家具与货物运送上来了车驾。

  “太子殿下。”

  听闻身后的话语,回头看去,见是李崇义,便笑着道:“崇义兄。”

  李崇义上前一步道:“家父说此番不去泰山了,让臣随行。”

  “皇叔近来身体如何?”

  “要说不好都是一些旧病了,倒也无大碍。”

  李崇义如今蓄着短须,已有了一个宗正寺卿该有的样子。

  再看远处,英公正在主持这一次出行的粮草,李承乾又道:“宗室那边可还安定?”

  李崇义颔首道:“听闻陛下要去封禅,送来的书信倒是不少,倒是现在没人议论殿下了。”

  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李承乾有些怅然若失,道:“小时候他们都是说东宫太子是个孤僻的人,现在不敢传谣了吧。”

  李崇义稍稍颔首。

  “太子殿下都准备好了。”内侍前来禀报。

  李承乾再一次回头看去,父皇正大步走向车驾,洛阳城头挤满了要见一面皇帝的洛阳居民。

  此番出行,赵国公留在洛阳主持国事,张士贵与柴哲威守备洛阳城,房相依旧留在关中守备长安。

  随行的还有一群文吏,这些文吏以褚遂良为首,再后方是赵仁本,于志宁,刘洎以及文翰四贤一众朝臣相随。

  英公亲自领着五千兵马护送。

  李丽质走来道:“皇兄,见过崇义兄。”

  李崇义稍稍作揖行礼,道:“公主殿下。”

  李丽质道:“东阳要留在洛阳照顾舅爷与爷爷。”

  之前有想到东阳不愿意离开洛阳,李承乾道:“也好,爷爷与舅爷身边需要有人照顾。”

  李丽质点着头,带着临川坐上了车驾。

  李承乾走入车驾中,苏婉正抱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宁儿在一旁还在整理着一些衣物。

  “於菟与鹊儿都在母后身边。”宁儿低声道。

  李承乾稍稍颔首,对站在车驾旁的内侍道:“告诉父皇可以动身了。”

  听到殿下从车驾传来的话语,这位内侍太监点头称喏,便上前走向陛下的车驾。

  父皇还在与舅舅交代着话语。

  李承乾看到了舅舅正在说话的模样,当郑公与老师都在劝说父皇若已无心力国事,便可以退位,这又何尝不是一桩美谈。

  唯独这位舅舅,依旧对父皇忠心,别人可以说出这种话,唯独舅舅不会说。

  这也难怪,前些天舅舅也拜访舅爷,被舅爷给赶走了。

  父皇终于坐入了马车,舅舅带着百官与洛阳居民送别了皇帝。

  皇帝东征后的第三年,贞观二十年四月,皇帝出行前往泰山封禅,储君随行。

  来济骑在马背上,写下了几个字。

  小於菟张望着道:“老师骑在马背上也能写字?”

  来济抚着胡须笑呵呵道:“手熟尔。”

  后方又骑快马而来,掠过一驾驾的马车,於菟好奇道:“姑姑,那是哪里的兵马?”

  李丽质拿着一卷书背靠着坐在车辕上,她抬眼看了看,道:“西域来的兵马。”

  小於菟伸着脖子张望着,眼中有欣喜之色,道:“那就是西域兵马?”

  一骑一兵也不知有什么好看的,李丽质将他拉了回来,免得这小子掉下马车。

  “姑姑,听说西域的兵马都要听家父号令。”

  李丽质点着头目光还看着书卷。

  “家父好厉害呀,二十岁有余,就能号令整个西域的兵马。”

  李丽质道:“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小於菟转头看向一旁的老师。

  来济抚着花白的胡须,面带笑容。

  李丽质低声道:“你爷爷更厉害,与皇兄这般年纪时就已平定天下了。”

  这位从西域来洛阳送信的士兵策马上前,将书信交给了随行护卫的薛万备将军。

  薛万备赶上太子殿下的车驾,道:“西域都护府裴都护来信。”

  李承乾拿过书信,看着其中内容。

  皇帝的车驾队伍很庞大,因此走得并不算快,李承乾打开包裹信纸的皮革,拿出内部的纸张。

  除了一封裴行俭的信,还有一封玄奘的来信。

  信中,裴行俭说明了如今西域的情况,他放了玄奘,又命玄奘不得离开沙州,有人帮玄奘在沙州开辟了道场,并且让玄奘讲经,玄奘留在沙州编译着从天竺带来的经书。

  并且还有不少吐蕃人在跟随玄奘,松赞干布安排了几个人跟随玄奘学习。

  吐蕃后方的泥婆罗亡了,被天竺吞并了。

  玄奘的书信中没说其他的,只是说了他在沙州如何如何的话语,他倒是不会说关于朝中的话语。

  李承乾看完书信便放在一旁,闭着眼,坐在车驾上。

  四月,这支庞大的队伍出了洛阳行进半月有余,离开洛阳地界之后,便来到了洛阳的东面门户,此地有一处关城,称虎牢关。

  当年周穆王在这里得了牢虎,因此得名虎牢关。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靠黄河,是通往洛阳的一道天险,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个地方的故事太多了,也是董卓大军与诸侯军决战之地。

  李承乾走下车驾,看着父皇望着虎牢关出神,走上前道:“这里看起来很陈旧。”

  李世民点头道:“朕当年就是在这里击溃了王世充,拿下了窦建德。”

  李承乾望着关城道:“只可惜当初儿臣没能见到父皇在虎牢关的英姿。”

  李世民低声道:“有些人长什么样朕都忘了。”

  “爷爷忘什么了?”

  小於菟话语声从后方传来,他站在了爹爹与爷爷身边,望着虎牢关道:“这里不好看,没有洛阳与长安好。”

  李世民抱着这个孙子道:“你知道爷爷在这里抓了谁吗?”

  小於菟不解道:“谁呀。”

  “走,爷爷给你讲故事。”

  随后父皇对於菟说起当年的虎牢关大战。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