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88章

作者:张九文

  “打拳?”

  东阳解释道:“是李道长传授的一种拳法,与五禽戏差不多,练一练也无大碍。”

  “他们都知道朕大胜了?”

  “那是自然。”东阳神色慵懒地道:“爷爷听到捷报高歌了小半个时辰,老人家差点唱岔气了,得知父皇要回来了,小於菟与鹊儿每天都在城墙上望着,望着父皇平安回来。”

  听到孙子与孙女,李世民的脸上有了笑容,“朕的孙子与孙女,当真这般想念朕?”

  东阳叹道:“是呀,他们很想念父皇。”

  李世民抚须道:“朕也想着早点回去。”

  东阳看着父皇须发多了几缕白色,便收回目光看向马车外,如今父皇应该是没有牵挂了。

  行进了一天,外面的天色也入夜了。

  东阳从车辕上下来,亲自给父皇准备饭食,见到皇叔提着酒水而来,道:“不能喝酒。”

  李道宗还未说话。

  车驾内的李世民道:“朕就喝一口。”

  东阳用一个小陶锅煮着粥道:“父皇刚用了药,现在喝酒就会坏了药性,不仅好得更慢,要是更坏了,如何是好?”

  李世民确实恢复了许多,嘴里也有了味道,道:“朕……”

  “父皇要是喝下这一口酒水,女儿现在就回去,不管父皇了。”

  口中的话语还没说出口,听东阳这么一说,李世民摆手示意让李道宗拿着酒壶离开。

  东阳亲自给父皇熬了一碗粥,盛好端上,道:“放凉了再用。”

  李世民闻着粥香道:“这粥的味道为何……”

  “这是药膳,女儿与明达平日里讨论出来的药膳,这粥可以让药性更好地发挥,其中药理与人的脏腑有关,算是一种辅药。”

  如果是寻常的肉粥,倒也可以。

  李世民用木勺子舀起一些,闻了闻之后,神色艰难。

  再看了看女儿的神色,李世民抿着嘴道:“嗯,果然一股药味。”

  随后也是眼睛一闭,一口气碗中的药吃完了。

  如此东阳才满意。

  见到女儿又拿出了药材开始熬药,李世民走下马车道:“朕恢复了,可以走路了。”

  东阳狐疑道:“是吗?”

  李世民又多走了两步。

  火光下,东阳看着父皇还显苍白的脸,道:“那父皇不妨多走几步。”

  李世民双手背负继续走着,忽然又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身后扶着车驾。

  东阳摇着手中的蒲扇,面带笑容,意料之中地晕了。

  李道宗连忙上前来扶,道:“陛下。”

  李世民神色更差了,不过还是一笑,道:“看来是朕太着急。”

  李道宗道:“陛下不如休养一些时日。”

  “朕的孙儿与孙女还在等着朕。”

  李道宗搀扶着陛下道:“不着急这一两日。”

  李世民踉跄走着,道:“朕坐片刻。”

  “哎。”

  东阳打量着皇叔与父皇两兄弟,又是摇头一叹。

  李世民道:“若朕明日继续赶路,等到了洛阳,朕的病是否就好了?”

  东阳想了片刻,道:“看父皇恢复得如何,女儿是医者,不能断然给病人承诺。”

  李世民又笑了,笑得很开心。

  这一刻,皇帝即便是病着,也很高兴。

  辽东一战大胜,心结也打开了,此生再无遗憾了。

  东阳将药汤盛出,小小的一碗药汤递上,道:“喝了。”

  李世民苦着脸道:“刚吃了药膳。”

  “一天两顿,需要用三天,而后排药五天。”

  李世民盘算着前后需要八天,按照现在的脚程来看,若赶路够快,到了洛阳,多半是九天,那时候的病情该痊愈了。

  思量完,一想到能见到孙子与孙女,便端着碗一口气将汤药喝了。

  东阳又道:“父皇病重的消息送入洛阳时,朝臣中有人在劝谏皇兄登基。”

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归来

  冀州,衡水河边,这里是河北平原的腹地。

  李世民饮下碗中的汤药,听了女儿的话语又露出复杂的神色。

  东阳又道:“不过父皇放心,女儿已写了书信给朝中,朝中得知父皇病情不严重,想必朝臣人心也会安定的。”

  “嗯,朕出征一年,耽误了国事。”

  皇帝的车驾在这里停留了一天,李世民回到车驾中又睡到了翌日的中午。

  明显感觉到高烧消退许多,李世民走出车驾,看到不远处搭起了一个木棚,东阳在给这里的乡民看病。

  远远地看着女儿,看她还能与乡民笑呵呵地讲话。

  出行在外,东阳像是一个寻常富贵人家的女儿,并不像当朝尊贵的公主。

  此刻东阳与一个老妇人正在笑谈。

  也不知是不是孙思邈教的,东阳总是能一边给人诊脉,一边与人说着话,一句句把病情说得轻描淡写。

  李世民满意地收回目光,舒展着筋骨,前两天浑身筋骨都在酸痛。

  李道宗连忙上前道:“陛下,公主殿下说要在这里停留一天,陛下的病情不能再赶路了。”

  李世民叹道:“是朕太过匆忙。”

  “陛下就在这里看看如今的河北风光。”

  李世民颔首道:“也好。”

  这个季节的河北正是粮食丰收的季节,李世民走到衡水河边,“朕记得孔颖达也是河北人氏。”

  “臣听闻孔颖达年事已高,如今已向太子告老了。”

  李世民看着宽阔的河面,水面上倒映着河岸边的景色,景色有些萧条,只有三两棵树,零星地立在河边。

  “都老了。”

  李道宗低下头,现在大家都已不是当年了。

  李世民看向护送队伍,见到薛仁贵,就招手让他过来。

  薛仁贵大步走来,一边走动着身上还有甲胄的摩擦声,他上前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抚着灰白的胡须道:“朕今年四十有八,你今年几岁了?”

  薛仁贵的神色多了几分惶恐,陛下的年岁岂是一般人能听的,他连忙道:“末将今年三十有三。”

  李世民笑着道:“正是男子一生中最鼎盛的年纪。”

  薛仁贵低着头,再次行礼。

  三两句话便能看得出薛仁贵是个不善言语的人,李道宗看在眼里。

  “朕老了,当年与朕征战的将军们也老了,卫公老了,敬德也老了,朕有心提拔骁勇的年轻将领,若说夺回辽东,朕自是欣喜,可朕更喜得卿。”

  闻言,薛仁贵当即拜倒在地。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又咳了两声,摆手道:“朕封你右领军中郎将,往后你在军中多向张士贵学治军之道。”

  “喏!”

  李世民又笑道:“朕还听闻你与那裴行俭是同乡?”

  “回陛下,末将与守约皆是河东同乡,自小就打闹在一起,当初末将前来关中,就是守约接济,之后守约辞去县令,末将与他征讨高昌,如今他任职安西都护。”

  李世民想起了当年的河东将门,现在河东将门也没落了,早已不是当年。

  也不止是河东,战乱之后各地的许多名门也没落了,如裴矩,裴仁基这些名满天下的河东名门也都不在了。

  李世民的眼神望着远处,似有回忆,当年各路群雄并起,英雄好汉驰骋天下的时代不在了。

  现如今,越发觉得河北萧条。

  李世民看向河面笑道:“要是承乾在这里他一定是想钓鱼的。”

  李道宗道:“臣这就去准备鱼竿。”

  午后的时分,这位皇帝坐在河边的一处木台上,一手提着鱼竿,一手抚着太阳穴就这么坐着,闭着眼似乎是睡着了。

  风吹过的时候,吹动着皇帝的衣衫与须发。

  李道宗与李绩,薛仁贵站在陛下的身后,如今的皇帝颇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东阳回到车队,她将厚厚的一沓病历放入药箱之中,看向坐在河边钓鱼的父皇。

  她又拿起父皇放在马车上的军报,看着军报上的内容,吴王李恪先一步去了长安,营州行军总管张俭前往辽水主持辽水东西两岸的事宜。

  契苾何力也回了铁勒,军中绝大多数将领都回家了,这一战结束之后,辽东打得遍地狼藉,因此会凋敝很多年。

  河对岸传来了孩童的笑声,李世民抬眼看去,见到了一群孩子手拿着书卷,一边走一边正在打闹着。

  这些孩子大多数都在十岁左右,他们的笑声很动听。

  李世民笑着,看了许久。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