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63章

作者:张九文

  李承乾颔首道:“来人。”

  “末将在。”

  一个侍卫上前。

  李承乾吩咐道:“带舅舅去军中大营面见父皇。”

  “喏。”那侍卫作揖道:“赵国公随末将来。”

  长孙无忌还是一脸颇有心事的样子,就跟着侍卫离开了。

  到了晌午的时候,李承乾洛阳行宫内看着各县的奏章,从中可以了解现在的洛阳各县的发展情形。

  这些天,关中的奏章也接连送来,关中各县再分各乡的事宜进行得还算顺利。

  有内侍快步而来,道:“殿下,陛下下旨封高藏为高句丽王,封渊盖苏文为高句丽柱国。”

  李承乾知道这个国书的意思,渊盖苏文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都是不正义的。

  就因为这种不正义的行为,很容易落人口舌。

  现在的渊盖苏文心虚,并且父皇的旨意能够让他心存侥幸。

  打心里,李承乾有点不喜欢舅舅的这种计策,这种摆出大唐默许的意思,来麻痹一时,到最后唐军兵至辽水,渊盖苏文也会醒悟过来。

  当然了,也正如舅舅说过的,哪怕能够让前军减少压力,给高句丽添乱,那也是应该做的。

  内侍又道:“殿下,赵国公还说要随陛下出征。”

  “父皇是怎么拒绝舅舅的?”

  内侍稍有困惑,随后又笑着释然了,若陛下答应赵国公随军出征,也不用自己来传话,而是陛下让他们传旨了。

  “回殿下,陛下说太子还年轻,而许国公都已年迈,郑公也在长安养病,房相留守长安,命赵国公悉心辅佐殿下。”

  李承乾颔首,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内侍稍稍一礼,便退到了殿外。

  在太子殿下处置文书与奏章的时候,是不喜边上站着人的,若呼吸声大了些,殿下都会不悦。

  因此从长安而来的内侍太监都很清楚规矩,站在门外绝不去打扰太子。

  李承乾又拿起一卷纸,这是老师来信,信中老师命京兆府少尹许敬宗打开各县的粮仓,将粮食全部囤积于潼关的仓库,并且由潼关运入洛阳。

  粮草要运输,水路是最便利的,当年杨广修建的大运河又要用起来。

  李承乾看向另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整个中原河道的部署,以及各个州府都在地图上。

  忙完手中的这些事,李承乾让内侍太监将这些批阅好的文书与奏章全部交给朝中各部。

  看那内侍要离开,李承乾又道:“慢着,徐孝德还在修建洛阳城吗?”

  “回殿下,徐侍郎还在修建洛阳城的房屋,工部的人手不够,少府监的人也都要跟着陛下出征,徐侍郎亲自带着人在给六部官吏修建房屋呢。”

  “让徐孝德建设一间大屋子,就在洛阳的崇文馆边上,招崇文馆三百学士,每天翻阅各地奏章与奏报。”

  “喏。”

  吩咐完这些,李承乾还思量着有没有疏漏的事,这个时候的舅舅确实不能随大军东征。

  “让舅舅来一趟吧。”

  “这就去吩咐赵国公。”

  李承乾又让人去给小福传话,让她将饭食带来乾元殿。

  等候舅舅的片刻清闲,李承乾站在乾元殿前,看着眼前的皇宫布局。

  当年杨广修建洛阳宫时,命名紫薇城,修建时一度征召民力超过百万人。

  如今李唐这一朝,复称洛阳宫,当年父皇巡游洛阳,将这里的宫殿改了称呼,其中三座大殿为正殿乾阳殿,还有贞观殿,徽猷殿。

  后来爷爷觉得当初洛阳宫太过奢华,觉得杨广太过穷奢,一度拆了乾阳殿。

  当年父皇一度要重修洛阳宫,被当时的老师与张玄素等人劝阻,称洛阳民生凋敝,没有施行修建。

  现在的乾阳殿还显得老旧,没有修缮好。

  因此作为偏殿的乾元殿,只能暂用。

  李丽质快步走来道:“皇兄,稚奴与慎弟来了。”

  李承乾侧目看去,就见到了这两个弟弟,“不是让你在长安吗?怎么来这里了?”

  李丽质不悦道:“房相念稚奴与慎弟想念父皇,这才允许他们来洛阳。”

  李治委屈地道:“皇兄。”

  李承乾道:“来了就来了,用饭了吗?”

  听到皇兄先说用饭,李治与李慎也是心头一暖。

  正巧舅舅也来了,李承乾领着他们走入乾元殿内,道:“用饭吧,舅舅也坐。”

  长孙无忌先是行礼,而后才坐下。

  洛阳宫的饭食很简单,天色已近黄昏,李承乾又给两个弟弟递上碗筷,又道:“慎弟,你来的正好。”

  李慎接过筷子道:“皇兄有何吩咐?”

  “乾阳殿需要修缮一番,你给徐孝德画一张图纸,让他安排人手来修缮。”

  李承乾也坐下来,又道:“忙完这些事就回长安吧,若是父皇知道你们私自过来,免不了责罚。”

  李治低下头道:“嗯。”

  李丽质道:“皇兄,妹妹有些事希望可以让稚奴与慎弟去办。”

  “你说。”

  “让慎弟与稚奴去一趟博州,博州有几处矿产需要查明,妹妹看近年来的往来铜铁,怀疑有人开私矿。”

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出征

  李治正色道:“弟愿去一趟。”

  李承乾又道:“那就让柴哲威安排人手带你们去,去了博州之后寻到李义府,往后你们与他查明私矿。”

  李慎连忙齐声道:“弟弟领命。”

  看着两个弟弟激动地模样,李承乾又道:“吃饭。”

  李丽质又补充道:“用了晚饭之后,就动身吧。”

  好不容易找到事做,李治与李慎颇为激动。

  “皇兄,弟弟能多带一些兵马吗?”

  “又不是让你去打仗,不用兵马。”

  “那弟弟能打架吗?”

  “不能。”

  “能把许少尹也带上一起吗?”

  “不能。”

  “能带上狄仁杰吗?”

  “闭嘴,用饭。”

  “嗯。”李治与李慎当即端起了饭碗,大快朵颐。

  李丽质看向还未动碗筷的舅舅,“一些家事让舅舅见笑了。”

  长孙无忌讪笑道:“无妨,无妨……”

  李治与李慎用饭的速度很快,李承乾递给他们一卷文书,这两人就急匆匆要去找柴哲威了。

  “记得去找徐孝德。”李承乾又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

  这两个弟弟的回话很是敷衍。

  能出远门自然是高兴的,虽说不能与父皇东征,让他们出去走走也好。

  饭桌上,菜肴几乎被这两个弟弟席卷一空。

  李丽质又道;“听闻舅舅想要与父皇一同东征?”

  长孙无忌面对眼前的兄妹俩,又觉巨大的压力,颔首道:“臣的确这般说过,只是陛下拒绝了。”

  李承乾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舅舅的碗中,“眼前还有很多事要办,孤还年轻,有些事还望舅舅帮扶。”

  “臣定当全力辅佐殿下。”

  知道皇兄完全可以对付舅舅,她心情不错地离开了。

  乾元殿内,李承乾倒上一碗茶水,放到舅舅的面前,“近来准备的饭菜都清淡了许多,母后说吃得清淡一些也好,对身体也好,孤与舅舅一样,现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长孙无忌还想再开口。

  李承乾又道:“有时候吧,孤能理解舅舅的感受,母后也常说起舅舅的事,孤自小与舅爷亲近,舅舅亦是孤最亲近的人,倘若将来舅舅年迈了,孤亦赡养舅舅。”

  长孙无忌神色紧张,忙起身行礼,道:“殿下,臣惶恐。”

  李承乾将搁在茶碗边的手收了回来,又道:“这两年告老的大将军越来越多,舅舅一定要注意好身体。”

  “臣定当不负殿下所托。”

  李承乾看着一桌子菜,“本来打算单独与舅舅用饭的,不想让稚奴与慎弟坏了兴致,天色不早了,舅舅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

  长孙无忌又一次行礼,快步走出了乾元殿,刚出了殿想要回头去看,余光瞧见这位太子还坐在饭桌边。

  不知道为何,长孙无忌心中有些犯怵,加快了脚步离开。

  等舅舅走远了,李承乾这才将放在桌上双手放下,放在膝盖上。

  “承乾?”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