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15章

作者:张九文

  “嗯。”房玄龄点头平静地应了一声。

  “房相以为这是好事吗?”

  “这不好吗?”房玄龄又反问。

  房玄龄终究是更年长的,在一些政见上长孙无忌不会在明面上反驳,最多也只是提出疑问,至于房相是同意还是反对,长孙无忌又觉得无力左右他的决定。

  或许在将来东宫太子登基之后,如房相与郑公这些人都该离开朝堂了。

  长孙无忌以为自己该执掌大权,再一想以太子的为人,除了房相,他还能依仗谁。

  “赵国公,陛下召见。”

  闻言,长孙无忌向房相稍稍作揖,快步跟着传话的太监离开。

  皇宫,承庆殿,这座宫殿去年的时候刚刚修缮过,李世民坐在殿内,正在看着女儿让人送来的文章,一边喝着茶水。

  长孙无忌被太监领着走入殿内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颔首道:“坐吧。”

  长孙无忌直起身子,在一旁坐下,感受着椅子的结实,工部又新做椅子了,而且还在后方加了一个高高的靠枕,坐垫很软乎,像是在皮毛坐垫的下方,还塞着什么东西,支撑起了身体的重量。

  这种椅子未免太奢华了,且不说这做工与木料,光是套在外面的皮毛就价值不菲。

  想起当初阴山一战刚结束,宫中用度拮据,现在好了许多,甚至有些奢华了。

  李世民还在看着文章,道:“桌上放着东宫做出的新面食,你且先尝尝。”

  “喏。”

  长孙无忌拿起一只还热乎的馒头,似乎是夹杂着葱油,咬下一口葱香味很重,端坐着细细品尝。

  李世民拿起眼镜又放下道:“承乾让人造的这个琉璃镜,真不好用。”

  陛下一边说着,将琉璃眼镜放入一个精致的木盒,放在茶杯边,又拿起茶碗饮下一口茶水,道:“这面食味道如何?”

  长孙无忌一连吃了两个,本就是午时该用饭的时辰,回道:“臣正巧肚饿,觉得甚是美味。”

  李世民依旧喝着茶水。

  长孙无忌也是面带笑容,长孙家最高的荣耀是什么?那或许就是等太子登基之后,成为陛下托付的重臣,成为新帝的辅政宰相。

  “朕这些天听他们那些人时常说起泰山封禅,吵得朕很不舒服,便来这里躲个清净。”

  “都是急功的臣子。”

  “是啊,好在辅机没有与他们一样。”

  李世民坐正身子,晃了晃手中的纸张,道:“这是丽质写的文章,她提出了匠作分类,依照一种分级的方式来进行细化。”

  “哦?”

  “就像关中各县一样,一家酿酱油,一家造陶罐用来卖出去,现在她说有人造石板,专门卖石板经营。”

  长孙无忌道:“坊间已有这种经营的人家,但都经营得不算好。”

  李世民又笑道:“可丽质却说有了建设需求,那关中就需要有庞大的资源储备。”

  看对方神色迷茫,李世民抚着须依旧笑着道:“辅机不要见怪,这些孩子现在讲话朕也越发听不懂了,有人抱怨说朕的儿女说的不是人话。”

  长孙无忌尴尬一笑。

  “承乾来了吗?”

  听到陛下话语,候在殿外的太监走入殿内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正在建章宫的旧址散心,说是今日无事,莫要打扰。”

  “哼,他散心?他无事?满朝文武都忙成什么样了,他倒是有闲心。”

  “老奴这就将送话给太子殿下。”

  “不用了!”

  “喏!”

  长孙无忌劝道:“殿下是在春游?”

  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天空,见到云朵飘过的时候,短暂地阴暗了片刻,又恢复了晴朗。

  收拾了一番心情,与长孙无忌继续谈着近来的政事。

  即便是给了玄奘一个私逃出关的罪名,松赞干布依旧要将这个僧人留在吐蕃。

  近来从吐蕃送来的密报中可以知晓,松赞干布希望玄奘能够与他们一起礼佛,并且建设佛窟。

  若是松赞干布想要臣服大唐,应该将玄奘绑起来,交给大唐处置,可是这个吐蕃赞普并没有这么做。

  天山打了两年,去年免去了关中一年的赋税,这三年间几乎掏空了关中,过了去年的冬天才有些盈余。

  皇帝也清楚,如今不是与漠北开战的好时机,大唐还需要利用阿史那思摩戍守北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兵。

  太子殿下说过涨俸禄,陛下却没有下达旨意。

  此事一直拖到了贞观十五年六月,这一年已过去了一半。

  这天皇帝出游要去洛阳,留太子守备长安监理朝政,命房相与赵国公辅佐太子。

  春明门前,站着五百余人,黑压压的一片人身披朝服。

  他们是朝中的百官与武将,而站在最前方的正是如今的太子。

  李承乾站在城门外,领着百官送别父皇。

  已记不清这是父皇第几次出游了,随行的兵马有两万,倒也不至于粮草不济,洛阳有的是粮草。

  直到看不见父皇的车驾,李承乾转身看向百官,又低声道:“之后有劳老师与舅舅了。”

  长孙无忌道:“臣本不想陛下此时去洛阳,竟还让张玄弼陪同。”

  “舅舅还是担心父皇此去洛阳,还会去泰山?”

  “群臣如此进谏,尤其是张玄弼几次三番进谏陛下封禅,臣恐陛下会动摇,倘若陛下真在此时去了泰山,漠北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领着百官正走向皇城,心中狐疑。

  “殿下也在担忧,陛下会……”

  “不是。”李承乾笑着解释道:“只不过是觉得父皇此行去洛阳,挺突然的。”

  房玄龄颔首道:“嗯,很刻意。”

  ……

  PS:小张今天请个假,暂更一章,明天会有三更,补上。

  感谢诸位月票,小张顿首!

第三百零六章 太子的实习期

  领着百官进入皇城,众人在朱雀门前散去,。

  李承乾坐在兴庆殿内,看着边关送来的奏报,真珠可汗的牙帐就在独逻河,这半年来漠南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漠北人一度又向白道川进攻,白道川亦是当年唐军破颉利大军的地理位置。

  白道川又是白道岭,从骑兵的战略来看,这是进取阴山关键?

  太监候在一旁,低着头安静站着,等候着太子殿下的吩咐。

  李渊牵着小兕子从兴庆殿门口走过,从殿外看去,就见到了殿内正在看着奏章的孙子。

  小兕子穿着道袍,发髻上留着一根木钗,她低声道:“爷爷,以后……皇兄成了皇帝也是这样的吗?”

  李渊抚须笑着,低声道:“也该是这样的吧。”

  小兕子抬首道:“现在父皇不在长安,天下大事都在皇兄手中了。”

  李渊牵着她的手,又走向了钦天监。

  李淳风道长跟着陛下出游了,袁道长出去之后至今未归,现在小兕子就是钦天监的小主人。

  殿内,一份份的奏章就在太子的手边,只是太子的神色并不好看,多半是见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李承乾沉默地站起身,走到兴庆殿外。

  黄昏时分,李丽质便快步走来了。

  李承乾低声道:“舅舅还是觉得我们太年轻了。”

  李丽质双手背负,低声道:“是舅舅自作主张做了?”

  “虽说孤当初说过要收缴青海的赋税,但不能由舅舅开口。”李承乾伸手拍了拍殿前的这棵银杏树。

  “舅舅是想要帮皇兄,可又觉得皇兄年轻,有些政令该由他过问?”

  一个二十三岁的太子主持国家大事,确实太年轻了。

  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皇帝出游,要多久才会回来。

  而一个年轻气盛的太子处理朝政,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皇帝不在,朝臣就要帮扶太子,而既掌握大权,又是当今太子舅舅,赵国公自然是在此时最德高望重的。

  郑公虽说也跟着父皇出游,但房相依旧在朝中。

  李承乾接过太监端来的茶碗,神色凝重地喝下一口茶水道:“无妨,孤也该有个依仗长辈的样子。”

  言罢,又补充道:“只是暂时的。”

  李丽质递上一卷书道:“这是妹妹与小武,小慧写出来的方略。”

  拿过妹妹的书卷看着,都是一些关于关中吸收资源以及储备资源的想法。

  李承乾又问道:“京兆府看过了吗?”

  “妹妹让小武也给京兆府送去了一份,想来再过几天京兆府就会给回话。”

  她又道:“妹妹先去与母后用饭了。”

  “嗯。”

  夜里,李承乾依旧坐在兴庆殿前,身边的烛台还点着,风吹过的时候,烛光时而晃动。

  又有太监递来奏章道:“太子殿下,礼部尚书李百药求见。”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回道:“他也一把年纪了,让他早些回去吧,有事明天早朝再论。”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