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于志宁一边忙得头如斗大,有些恼怒地道:“兵部没有给账册,让下官如何给钱?”
岑文本坐在当中,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兵部。
兵部尚书段瓒道:“此事交给秘书监了,为何还未送来?”
秘书监监丞苏亶重重一拍桌子道:“与秘书监何干!你们兵部的名册与账册又不是秘书监的。”
礼部尚书李百药拍了拍桌子道:“都不要争了,我们礼部招待诸国使者的人手什么时候给。”
吏部侍郎刘洎道:“这种事你看老夫作甚,吏部什么时候管你们礼部的事了?”
李百药拍案而起,道:“不是你们吏部卡着人手不给,要我们礼部如何看管各国使者。”
刘洎道:“于志宁不给钱,我们吏部怎么把人给你们。”
于志宁道:“一没预算,二没账册要下官怎么给钱!”
中书省内的众人争吵着这样,说话的人越来越多,张行成重重一拍桌案喝道:“都别干了!再这么争下去一件事也办不好。”
段瓒指着人道:“于志宁,你究竟是何意思!”
工部的阎立本一手抚着胡子,道:“段老弟,你就算这般喝问,也不见得会给钱的。”
李治看了看中书省内,又扯了扯皇兄的袖子,“皇兄?”
李承乾道:“不着急,再等等。”
也不知道皇兄在等什么,李治也只好安静地坐着。
又过了下半刻时辰,房相与舅舅来了。
李承乾起身相迎,道:“老师,舅舅。”
房玄龄道:“殿下总算来了。”
“孤近来疏忽了。”
“殿下不参与朝争,能够从容避开,这很好。”房玄龄欣慰地笑着。
“老师谬赞了。”李承乾又道:“舅舅。”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也没说话而是径直走入中书省。
此刻中书省内,等房相与赵国公,还有太子殿下来了,当即都住口不言,纷纷行礼。
李承乾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对于志宁道:“将各部的卷宗给孤。”
“喏。”于志宁将卷宗递上。
太子开始了今天的工作,先前争论不休的事,在李承乾的吩咐下眼前的这些事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李治坐在一旁帮着皇兄整理纸张。
李承乾手中的笔是让少府监新造的钢笔,书写的速度十分快,细长的字迹在纸上书写好,便让人送下去一份。
长孙无忌的目光注意道:“这笔?”
“让少府监所制,平时用毛笔挺累的,这种笔用起来更舒服一些,就是没有太好的墨水,时常要拆开清洗,不然就会堵住。”
长孙无忌多看了一眼,道:“终究是没有毛笔写出来的字更有底蕴。”
“舅舅说得是,用来应付一时罢了。”
临近夜里,留下了几人在中书省加夜班,李承乾领着李治便离开了。
“皇兄,稚奴的王府就要建设好了。”
“嗯,往后住在王府可不能贪玩了。”
“治定不会耽误学业。”
这小子说得敞亮,也不知道他说得不耽误,到最后又会耽误几分。
关中入春之后,各县的作坊一座座拔地而起。
五月时,宁儿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刚出生,李丽质就收为弟子,说将来要亲自教导侄女。
因陛下在这天看到了一只喜鹊,给这个刚出生的孙女起名灵鹊。
东宫为皇帝诞下了孙子与孙女,长孙皇后正亲自照料着。
东宫外,李渊,李世民,李承乾爷孙父子三人正坐在一张桌上打牌。
李渊眯着眼看着手中的牌确认输了之后,无奈道:“朕许久不玩这个游戏了,生疏了。”
李世民也放下了手中的牌,因近来攒下的些许银钱都被儿子赢走了,也没了兴致。
李承乾笑道:“就当是爷爷与父皇给孩子的银钱。”
李世民心知银钱只要到了这小子手里,想要让他再拿出来,比登天还难,亦没多言。
李渊感慨道:“你们父子很厉害,比朕厉害多了。”
李世民饮着茶水道:“有些事,这小子处置得还是不够好。”
“父皇是觉得儿臣应该给许敬宗与褚遂良,分别责备一番,而后再给他们一颗甜枣?”
李渊抚恤笑呵呵,露出一排不齐全的牙齿道:“好一颗甜枣。”
第二百九十六章 西征归来
李世民不悦道:“你总是将臣子当作对手,不是吗?”
李承乾摇头道:“当世能臣众多,儿臣要秉持学习的态度,多向他们讨教。”
“你也太严苛了。”
“严苛点,没什么不好的。”
李世民反问道:“要是官吏疲惫,又该如何?”
李承乾道:“父皇啊,成为官吏并不是享受安乐,为家国为社稷,就该严苛。”
听着眼前父子的争论,李渊摇头起身道:“难怪观音婢不愿意与你们用饭,朕去孩子那桌。”
留下这对还在争执的父子,李渊在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中坐下。
京兆府在关中各县又修建了三十四座作坊,这些作坊还是被京兆府强硬地建设了起来。
许敬宗因此揍了几个人,但这都无关紧要了,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京兆府迎难而上将未来几年的大计落实了,因此欣慰。
经过年初的忙碌,朝中三省六部的运作也都恢复了正轨,大唐的朝政机器正在为社稷有条不紊地运转。
想着今日无事,李承乾带上了鱼竿,钓鱼散心。
一见到东宫太子,养在太液池边的小鹿便围了上来,李承乾拿出一些干果喂给它们。
“东阳每天都在长安城给坊民治病,也就只有孤来照顾你们了。”
小鹿嘴里嚼着干果,李承乾轻拍了拍小鹿的脑门,便将鱼线放入河中,八只小鹿围着这个刚成为父亲不久的太子身边而卧。
李承乾躺下来,便将头枕在小鹿的身上,舒服地看着蔚蓝的天空。
四周也没见其他活人,闻着这里空气的味道,感受着清风拂过,这种闲适的时光是最难得的。
期盼着鱼儿上钩,也期盼着不要在这个时候有人来叨扰。
可以在这里从早晨一直坐到夜里。
长安城,李治与李慎,狄仁杰三人目光呆滞着站在王府前,这里是晋王府,母后还安排了几个宫人来照顾。
李慎道:“皇兄以后都要住在这里吗?”
李治颔首道:“这个王府还挺漂亮的。”
“可是住在这里就吃不到小福的早饭,午饭与晚饭。”
“那又如何?英雄好汉岂能因一口饭食反悔。”
李慎抱拳道:“皇兄好气魄,弟弟就先告辞了。”
狄仁杰也道:“家父也不知回来了没有,在下就先回去了。”
见他们要走,李治一手抓着一个,咬牙切齿道:“你们真不仗义!就这么想丢下朋友?”
“晋王殿下,小子不回去,家父多半要挨饿了。”
“你能找个像话点的理由来糊弄吗?治怎觉得被看不起了。”
不顾他们挣扎,李治拽着两人进入王府内,“往后你们就陪着治住在这里,谁敢跑,就让许少尹揍你们。”
其实皇后安排的人手就是专门挑选照顾皇子的,她们不仅口严,懂规矩,凡事也会向皇后禀报。
一早睡醒的时候,李治就能吃到早食,虽说比小福做出来的差很多,勉强可以对付。
狄仁杰吃着一碗骨头粥,道:“今天还去揍张柬之吗?”
李慎道:“换个人吧,他怪可怜的。”
李治道:“今天去找许少尹,我们去趟京兆府。”
李慎道:“弟弟想去建房子。”
“男儿志在四方,你怎一天天就知道建房子!”
李慎委屈地低下头,他又道:“可阎大匠答应成为弟弟的老师了。”
李治满不在乎道:“阎立本不适合当你的老师。”
“那谁适合?”
“没有谁适合,阎立本的技艺以你的天赋学不到什么,你未必要成为阎立本那样的人,慎弟!你该有更大的成就。”
李慎竟被这句话感动了,他张口喝下这碗粥,而后道:“好!为了更大的成就。”
三个小子出了王府,就朝着京兆府走去,背影在晨光下并排站在一起。
一大早,许敬宗便在京兆府准备安排今天的事宜。
京兆府尹正躺在正堂内的桌上,睡得鼾声如雷,还满身的酒气,显然是昨晚又喝多了。
看着晋王与李慎,狄仁杰三小只出现在眼前,许敬宗道:“晋王殿下来得真早。”
李治打了一个饭后的饱嗝,道:“治应该早来,不敢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