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82章

作者:张九文

  李恪问道:“世家很难对付吗?”

  “谁会去对付世家呀,吴王殿下说笑了,我等身为官吏只是做该做的事而已。”

  听了张大安的话语,李恪又道:“换作你,你会怎么做?”

  张大安的后背靠着马厩的柱子,道:“下官在京兆府任职,李义府是崇文馆的主事,他可以帮助吴王殿下。”

  李恪摇头道:“恪不喜李义府的为人。”

  “他确实行事张狂,人总有长处,他亦是个有手段的人。”

  马儿正在吃着草料,张大安拍了拍了马儿的脑袋,道:“李义府说过世家门下的人都是通气的,他们互相不会为难彼此,李义府还说当年他不过是被人欺负的小子,在长安来科举还要被那些士族子弟看不起,这个人从小是被人欺负着长大的。”

  “后来李义府又说等他有一天得了权势,要将当年欺负他的人,十倍百倍地奉还,其实当年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拜在那些子弟的门下,但他不愿意伺候那些人,要是科举落第了,拜在那些人的门下,也不过是想着他们欺负过自己,李义府要背后捅他们一刀子。”

  “背后捅他们一刀子?”

  张大安笑道:“这是个很有算计的人吧,难怪吴王殿下不喜他的为人。”

  言罢,张大安说洛阳京兆府还有要事需要主持,就先离开了。

  午时,李恪来到洛阳的崇文馆,这里的崇文馆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一里处的一个宅院。

  这个宅院很大,出入这里的人也很多。

  李恪迈步走入崇文馆,发现没有人上来盘问,似乎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都没有被拦着。

  “李主事,我们发现在城东南发现了崔肴一行人的踪迹。”

  “是吗?”李义府站起身,道:“叫上弟兄们,随某家去拿下他们!”

  “喏!”

  出门时候,李义府见到了吴王,行礼道:“吴王殿下!义府还有要事要出去一趟,不知殿下所来何事?”

  “要人,来十几个人听从调遣的。”

  “这里的人手吴王殿下挑就好。”说着话,他就急忙忙带着人离开了。

  门外传开了马儿的嘶鸣声,李义府吆喝了三两句就带着一队人策马离开了。

  听着马蹄声越来越远,李恪站在崇文馆内,还有不少拿着书卷的人,也有不少在交谈的人。

  这些人都很年轻,大概都在二十岁的年纪。

  李恪想要叫住一人,但对方也脚步匆匆离开了,似乎是崇文馆的人都很忙。

  又想到自己太过莽撞了,这样的事,怎么能草率。

  李恪走出了崇文馆,深吸一口气,回到洛阳城内,回到家中执笔写下了一封书信。

  首先要挑选最忠诚的人,不会中途变节的,哪怕是变节也不会出卖自己的人。

  这种事皇家子嗣是不能做的,而是要让别人来做。

  将想法写下来之后,李恪让人送去长安,交给东宫太子。

  要说靠山,李恪心知自己的靠山,便是在东宫的皇兄。

  父皇恐怕不会赞同这种事,只有交给皇兄安排最为放心,这么多次都证明了,皇兄绝大多数的安排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六年以来,是恪此生收获最多的六年。

  他看着人带着信件离开,道:“皇兄,恪以前愚钝,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变故

  “李主事,前面就是崔肴了!”

  策马而行的李义府抬头看去,见到一队人马正在远处,对方似乎才发现有兵马靠近,人影晃动想要翻身上马。

  “驾!”李义府挥动马鞭,让马儿跑快些。

  十五个从洛阳出来的崇文馆学子扬鞭赶上。

  正要追上,已看清对方穿着,忽见一支箭矢迎面而来,箭矢的呼啸声从耳边而过。

  吓得李义府一个激灵,而后又是几支箭矢朝着这里而来。

  对方的箭术并不算好,这边的人马没有中箭的。

  李义府大笑道:“别让他们跑了,他们私藏军械是大功劳,追!”

  要是寻常人可能在这个时候就停下追击,可李义府不同,他逮着一个绝佳的机会,一定会咬住不放。

  “去几人禀报柴将军!”

  “喏!”有三五人应声离开。

  看着对方的人马大概有二十人,看这模样还有三五个甲士护送。

  李义府就远远地跟着,不急不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敢回头打,就当即回撤,他们继续逃,这边人手就继续追。

  在前方策马而行的崔肴心里已骂娘,这帮崇文馆的既不追上来,也不逃,就这么一直远远跟着。

  想要留下人拦住崇文馆的人,可身边就三个甲士,少一个自身的危险就多一分。

  崔肴是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以往他在洛阳过着富裕的生活,在他的身边全是奉承的人,只要他高兴就可以将钱送人。

  跑了有三个时辰,崔肴骑在马背上,马儿速度也慢了下来,他回头看去,李义府他们还远远地跟着,这人就是一条疯狗,咬到谁就不会松口。

  早就出了洛阳地界,他李义府究竟还想怎么样!

  当队伍继续前进,看到远处有一队人马与一艘船就在河边,崔肴咧嘴一笑,这一次不用落在李义府手中了。

  崔肴催促身下的马儿,到了河边,一行人到了船前,在来人的护送下上了船。

  当脚踩在船上的时候,崔肴朝着正在追来的李义府大喊道:“蠢货!你抓不到我的!哈哈哈!”

  狂放笑声在河道两边回荡着,这不可一世的笑声怎么听着都不爽利。

  李义府来到河边拉住缰绳,看着远处的那艘船,眼前就剩下了他们留在河边跑得已脱力的马匹。

  “李主事,我们回去吗?”

  “不回去,跟我来。”

  “喏!”

  夜晚,船只行在河边上,崔肴疲惫地躺在船上,回想着刚刚的刺激,他想着现在李义府的脸色一定很有意思,“可惜了,见不到李义府气急败坏的神色。”

  “哈哈哈!”崔肴又狂笑着。

  “公子,往后莫要再胡闹了,回家之后,好好将婚事结了。”

  “莫要啰嗦,家里多没意思呀,都是一些老家伙。”崔肴翻了一个身,舒坦地睡去。

  天刚亮的时候,船只到了一处古柏渡的渡口停下,船缓缓停靠在了岸边,崔肴下了船,在护卫与随从的护送下大步走到结实的土地上,这里是荥阳的汜水县。

  崔肴一行人来到一处酒肆坐下,他大声道:“给小爷来点好菜,要吃鱼!”

  半刻之后,店家端上一盆鳜鱼,还有鱼唇与羊肉。

  一天一夜地奔波,崔肴早就饿坏了,他大口吃着,目光还在打量着来往的行人,想着接下来去哪里潇洒,道:“朝中那些人还想抓小爷?等小爷回去了,让人弄死李义府!这个狗东西!”

  向来纨绔惯了的崔肴,还没受过这等气。

  在洛阳受的那些气,他要在李义府身上都找回来。

  一旁有随行的中年文人劝道:“崔公子,我们用了饭,还是快些离开,这里距洛阳不算远,担心他们追上来。”

  崔肴点头应付着,又道:“他李义府出了洛阳什么都不是。”

  在这里用了一顿饭食,崔肴擦了擦嘴,又往口中灌了一些汤水,这才准备离开。

  等他们再次来到渡口,崔肴看着河流,笑着:“早晚要与他们再算账。”

  而他话音刚落,又见到一群官兵朝着这里走来。

  崔肴原本大摇大摆的走姿,顿时停住,他迟疑地看着从远处而来的官兵。

  一旁的中年文人又道:“公子,不管是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快上船。”

  崔肴不住点头,朝着渡口快步而去。

  越是往前走,越是发现在这里的官兵越来越多。

  而四周还有不少的商旅在走动,人们的吆喝声与笑声混杂在一起。

  “崔公子慢着!”一个穿着县令官服的在后方喝道。

  崔肴心头急转,渡口就在眼前,他的船也就在眼前,三步并两步就要跑到船上。

  脚下被什么东西一绊,他整个人失去了平衡,当场摔倒在地。

  他抬头一看,就见到了一张格外熟悉的脸,看着这张脸,他翻过身往后腾挪了几步,“李义府?”

  李义府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容,道:“崔公子,让下官好找。”

  崔肴正要再跑却被一群官兵拦住了。

  后方县令脚步匆匆而来,他行礼道:“下官汜水县令,见过洛阳长史。”

  李义府道:“多亏陈县令出手相助。”

  “本县奉房相之命,看管来往洛阳的水运往来,抓一个歹人也不过是顺手为之。”

  “你……”

  李义府笑道:“崔公子,某家奔走一天一夜未眠,总算是赶上了。”

  崔肴大喊道:“你放过我,我给你银钱。”

  几块银饼摔在地上,李义府叹道:“崔公子这点银饼算什么,抓了崔公子,某家能要更多。”

  言罢,一群官兵围了上来,将崔肴绑了起来。

  此刻心中多少还有侥幸,当他坐入囚车之中,才心知懊悔,他大声道:“李义府!你放过我。”

  “崔公子回洛阳,某家会好吃好喝招待你,不会让你死的。”

  “李义府!我几时得罪你了!”他双手扒着囚车大声喊道。

  与这里的县令告别,其实昨晚忙了一天一夜,他李义府也是顺着黄河河道一路坐船下来的,并且让柴哲威命人星夜兼程一路朝着河道而下,给这里送来了消息。

  现在,李义府知道了这个县令是房相门下的人,心中明悟了许多。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