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32章

作者:张九文

  李承乾拿出陶杯,喝下一口茶水,道:“大将军不用在意朝中的话语,或许是有人不满孤守备长安时调兵出城,可孤若是与他们计较这些琐事,未免显得这个储君太小气了。”

  李绩回道:“殿下,调兵出长安不是小事……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承乾从容一笑,道:“让他们说吧,职责在身,他监督储君行为也是应该的。”

  “殿下言之有理。”

  明达依旧穿着一身蓝色的道袍,双手撑着下巴,道:“皇兄,什么时候可以穿上用棉花做的衣服。”

  “再等等吧,母后让宫里的女工去做了。”

  她也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陶杯,揭开木塞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

  “兕子,静下心。”

  “嗯。”她放下了水杯,静心凝神,目光看着水面。

  李承乾笑道:“以前孤遇到过一个老农,一个很厉害的老农。”

  明达有些好奇,听着皇兄讲述。

  “他只要看看河水的流速,尝一尝河水的味道,再吃几条鱼就能知道河水中的泥沙是比往年多了还是少了。”

  “当真?”

  “很厉害的本领吧。”

  “那确实厉害。”

  “其实关中往东流去的河流与泥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了,水位也就高了,大水一来就会淹没村子与田地,对关中来说治水也是治泥沙。”

  明达听着皇兄的话语,心神渐渐平静下来,感受着风吹来时带来的泥土味,看着河水的流速。

  河边安静的只有风声,风吹过的时候,吹动衣衫猎雷作响。

  李绩看着远处道:“太子殿下,许敬宗来了。”

  李承乾刚好钓起一条鱼,将鱼儿摘下钩子,放入鱼篓中。

  人到了近前,许敬宗翻身下马道:“太子殿下,臣有要事禀报。”

  “什么事?”

  “处默小将军与杜荷公子,还有长孙公子他们与人打起来了。”

  “打架了?”

  “正是,殿下放心人都无大碍,只是被拿入了大理寺。”

  “怎么回事?”

  原本正在忙着准备元宵灯会的许敬宗,只要放下手中的事,将一应事让颜勤礼去安排,急急忙忙就来禀报。

  长安城解除宵禁了,也就是说今晚的长安会很热闹。

  许多人都在皇帝的旨意下过节,本来长孙冲,李景恒,程处默,杜荷,李崇义,李德奖六人,这几个当今最显赫的权贵子弟,这几人走在一起隐隐有种长安六俊的意思。

  只不过听许敬宗接着说下去,现在这六俊被关押在了大理寺,这一次元宵恐怕过不好了。

  是因有人要弹劾颜勤礼打死一个乡长的事,本来这事打算今年开朝再处置的,按照预想,舅舅的说法也就是扣几年俸禄的事。

  京兆府是有刑罚之权的,也能够捉拿犯人,只要罪证确凿抓一个乡长也没什么。

  坏就坏在流程上错了,本来应该是先将人拿入京兆府,而后交由朝中审议,再交由大理寺查问。

  如此再定罪,才是正常的流程。

  这件事说大并不大,颜勤礼打死一个乡长,是为民除害,也是得到了一地乡民的支持。

  刘仁轨还打死了一个县尉呢,大唐官吏向来彪悍。

  因此这件事还不至于为颜勤礼的担忧,是治雪灾有功的功臣,功过相抵罚俸几年挺合适的。

  只是今天午时在一处酒肆内,程处默与杜荷他们这六俊听不得有人说太子门下的人如何如何?

  这才会打起来,这下可好被巡查的右骁卫大将军李客师拿下了。

  这里面还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德奖是李卫公的次子,李客师又是李卫公的弟弟。

  抓到的时候,作为叔叔的李客师又将李德将揍了一顿。

  李卫公家里的家教是很严的,就如长子李德謇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如今正在外面云游,也不知道他去了终南山之后,又去了哪里。

  李德奖同样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并没有参与斗殴,奈何也被连带抓进去了。

  现在这几人被拿入了大理寺,成了牢中六俊。

  此事已到了陛下的案前,许敬宗是不想插手这种事的,可闹事的有太子右率俩人,还有一个杜荷公子。

  李承乾感慨道:“这元宵可真热闹呀。”

  许敬宗尴尬笑着点头:“是呀,是呀。”

  “没你事了,你接着去忙吧。”

  “臣告退。”

  连太子殿下都是不想管的样子,许敬宗自是不敢多说,能让太子知情已足够了,又与李绩大将军行礼之后,他才策马离开。

  渭水河边,李承乾依旧钓着鱼。

  一个时辰之后,有快马而来,来人正是右骁卫的李客师。

  李绩道:“客师!你怎来了?”

  李客师看起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他朗声道:“陛下有旨,程处默,李景恒等人于街头斗殴,与大理寺地牢反省半月,牵连东宫右率,命末将来告知殿下。”

  李承乾从一旁的火堆拿起一块烤好的胡饼递上,道:“有劳大将军前来告知。”

  李客师接过胡饼,又放低声音道:“被殴打的几个言官已不再计较了,可正值元宵,勋贵子弟作乱不得不罚,以免人心不服,以免再有人闹事。”

  “孤明白,父皇明断,当该如此,就让他们在牢里过元宵。”

  李客师将热乎乎的胡饼放入怀中,行礼道:“末将告退。”

  李承乾揣着手道:“有劳了。”

  对方又骑着快马而来。

  少顷,李承乾刚坐下钓了一会儿鱼,又有快马而来,“今天不是元宵节吗?这是怎么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来。”

  来人是杜正伦,他禀报道:“陛下命臣送来消息,棉花可以制衣皇后安排了三百妇人正在织做冬衣,按照吩咐,劳作时每人都带着口罩。”

  李承乾颔首道:“眼下也证实了棉花可以制衣,杜荷也算是大功一件吧。”

  杜正伦道:“陛下清楚,此事是殿下安排的,与杜荷无关。”

  “嗯?”

  “杜荷公子在大理寺由孙伏伽审问,招认了太子殿下让他安排慕容顺问询棉花一事。”

  李承乾感慨道:“父皇手中的能人如云,棉花的来由终究还是牵涉了东宫。”

  “还有一事,杜荷公子被捉拿入狱之后,其兄杜构在大理寺门前哭诉,请大理寺放入。”

  李承乾道:“你也是京兆杜氏中人,难道不为杜荷求情吗?”

  “臣尽份内之事,已是心力交瘁。”

  “也对,你要是帮杜荷说情了,难免会让父皇多想。”

  “多想?”

  “是啊。”

  杜正伦忽然一笑,笑得很是勉强,“臣告退。”

  几次三番被人打搅了钓鱼的雅兴,李承乾也没有心思在河边坐着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皮纸老子祭典

  收拾了鱼竿之后,便带着妹妹一起回了东宫。

  入夜之后,李承乾带着一群弟弟妹妹走在朱雀门的城头上,让她们人手提着一盏灯笼与满城的长安的坊民一起共度元宵。

  在东市摆了一个高台,李承乾领着她们便在高台坐下,看着高台下的花灯会,以及各类杂技。

  李丽质侧目看去,见到李治与李慎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跑到了看台下,与狄仁杰走在一起。

  “皇兄?”

  李承乾顺着妹妹的目光看去,笑道:“今天元宵,由着他们玩吧。”

  “喏。”

  当然了,看台底下守备森严,没人可以靠近这里。

  李承乾吃着糕点,目光看着正处于节日中欢快的人们,有太监脚步匆匆而来,他与看台下的李绩大将军交谈了几句,就匆匆走上来,递上三两份奏章道:“太子殿下,这是陛下让老奴带来。”

  李承乾稍稍点头嘴里还吃着糕点,没有去看对方。

  李丽质示意将奏章放在一旁。

  太监懂事地退下,也没督促殿下看奏章。

  临近子时,要回去的时候,李承乾坐在车驾内翻看着父皇送来的奏章,都是关于父皇近日来对雪后情况的安排。

  不出所料,颜勤礼被罚俸一年。

  而且免除了受灾严重的几个村县的一年赋税。

  对京兆府诸多官吏给予嘉奖,每人赏赐百钱。

  从热闹朱雀大街,走过僻静的小巷,吩咐道:“在大理寺后门停半个时辰。”

  李绩朗声回应道:“喏。”

  让弟弟妹妹先坐着车驾回去,只有太子的车驾在大理寺后门停着不动。

  如此异样,让看守的小吏急急忙忙将这件事告知了大理寺卿孙伏伽。

  只等孙伏伽匆匆跑去后门的时候,太子的车驾也就离开了。

  东宫太子是何用意?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