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李慎道:“皇兄这是尺子吗?”
“嗯,送你了。”
“当真?”
“不要算了。”
李慎连忙从桌上拿起这把简陋的游标卡尺,他欣喜道:“皇兄造出来的东西一定有用。”
李承乾将明珠收了起来,放入库房的箱子中,再将箱子上锁,把库房的门关好之后。
这个卡尺是个失败品,再好的木料都会出现磨损,打消了先前只用导轨用铁制,眼下来看必须要全铁造才行。
人清闲无事可做的时候,总会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所以才会想着造尺子,好难呀。
见太子殿下走来,宁儿放下腌着萝卜的坛子道:“小福腌了许多萝卜,殿下要不要尝尝。”
“你说孤最近是不是太清闲了。”又觉得多此一问,李承乾不等她回话,揣着手走出了东宫。
大抵就是如此,那些造福后世的宝贝出世之前,都应该是挺难的。
以往这个季节的朝中是很清闲的,近年来朝中越来越忙,昨晚褚遂良通宵达旦,到了今天晌午时分,才将四十八个县的所有文书都整理好。
等李承乾看到褚遂良的记录。
不得不说褚遂良的行书确实很好看,在这么疲惫的状态下,都比寻常人写得工整,人与人果然不能比。
看了看他的神色,李承乾道:“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还要来当值,不要耽误了。”
“臣告退。”褚遂良尽管疲惫,回话还是中气十足的。
于志宁总算是看出了太子殿下用意,有些繁重的工作总是需要有人做,褚遂良这样的人最合适了。
他又递上一份卷宗道:“太子殿下,这是各县的呈报,臣看过了不论是工坊用地,还是人力安排,蓝田县是最好的。”
“这些事你安排好之后拟好章程再递上来就好。”
于志宁笑着道:“今天张玄素去洛阳赴任了,昨晚他与下官饮酒,几次叮嘱他莫要多喝,还是喝了个宿醉。”
李承乾吩咐道:“等崇文馆今年确定了支教人选,来年就可以动身,每个夫子拿十卷册子用于教学。”
“今年入冬后都可以办好。”
“过两天就休沐了,你也早点睡去吧。”
于志宁躬身施礼,这才离开中书省。
关中入冬的霜降时节刚刚结束,迎来了立冬,朝中便休沐了。
侯君集在家中禁足一个月之后,又得到了陛下的召见,留下了这位大将军陈国公的勋爵,撤走了兵权之后,也就成了一个闲散人。
李孝恭站在承天门外,瞻仰着天空。
见了陛下后,侯君集也走到承天门外,也抬头看了看天,问道:“今年怎还未下雪?”
李孝恭道:“李道长说明天多半会有雪。”
侯君集沉声道:“听说李道长疯了?”
“没疯。”李孝恭跟着他的脚步走着,又道:“近来李道长时常闭关,听说钦天监的墙壁上画满了星图,这是大彻大悟的前兆,只不过在外人看来,是疯了。”
“老夫还去看望过他,他还能教授晋阳公主观星与数术。”
侯君集的脚步很沉,继续走着。
李孝恭像是一只苍蝇,在一旁喋喋不休说着闲话。
就这么一直走到朱雀大街上,李孝恭还在喋喋不休。
平康坊后门,这里有不少民壮正在修缮沟渠,每到下雨天这里的街巷就会被淹。
在此地劳作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一起出征西域的同袍。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为太子效死
众人见到是大将军,纷纷停下动作行礼。
侯君集拍了拍一个当初裨将的肩膀道:“朝中给的钱饷诸位可都有?”
“回大将军,我们都有。”
“好,好啊。”侯君集神色宽慰地点头。
让他们继续在这里修缮沟渠,侯君集长长一声叹息。
李孝恭道:“太子行事向来是言出必行,东宫太子的承诺重于千金,从未食言。”
侯君集用厚重的嗓音道:“听闻禄东赞是个小人!还敢糊弄太子殿下!”
李孝恭打趣道:“怎么?你要去杀了他吗?”
“好啊,他敢来长安,某家就剁了他。”
在家中禁足反省了一个月之后,侯君集的气色好了很多,算是调养了一个月,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恢复如当初。
听闻陛下要处置侯君集之时,朝中许多将领求情,包括李孝恭他自己也出言求情了。
陛下依旧是对他有责罚的,并且撤走了兵权。
好就好在有东宫太子帮衬。
本来是来开导他的,现在的李孝恭隐有担忧,如今侯君集的心思大有……谁跟太子有仇,侯君集就要去杀了谁的态势。
当然了,类似想要为太子效死的,还有一个人。
只不过阿史那社尔是突厥人,他一直说他的命是太子救下的。
李孝恭与他说了三两句,便去李卫公的府邸。
现在的李靖又恢复了闭门的状态,倒是不谢客。
注意到来人,李靖看着眼前的棋盘道:“你怎么来了?”
“李卫公如今是不着心兵法,开始醉心棋盘了。”
李卫公道:“老夫近来一直在锻炼棋艺,改日一定要赢了太子。”
李孝恭在一旁坐下,拿起茶碗发现茶水凉了,又有些烦闷地只好放下碗,道:“侯君集的兵权被撤走了。”
李靖颔首道:“听说了,这么多人为他求情,想不知道都难。”
李孝恭迟疑道:“你说侯君集会不会对陛下有怨言?”
李靖思量半晌,笑道:“太子殿下办事很漂亮,挑不出毛病不说,还能令人服气。”
“嗯,你说得在理。”
李靖收拾好棋盘道:“下棋!”
李孝恭嘴角一扯,缩了缩脖子道:“这风真是越来越冷了,家里炖了萝卜就先回去了。”
李靖冷哼道:“你怕输大可以直说。”
闻言,李孝恭正在走动的脚步停下,闭眼深吸一口气,道:“李卫公,欺人太甚。”
李靖对一旁的小儿子李德奖道:“送客。”
“慢着!”李孝恭快步走了回来,大跨步坐了下来,道:“下棋。”
棋逢对手是人生一大快事,一直被人蹂躏的感觉很不好受,李孝恭不是不会玩这种象棋。
可与李靖下棋实在是无趣,来来回回杀不掉几个棋子。
还不如与东宫太子下棋来个爽快,至少可以互相杀个痛快。
朝中的支教之策下达后,休沐之后的冬天,正如李道长所言,这一天真的下雪了。
李承乾与父皇站在三清殿,望着道祖他老人家。
李世民道:“那三十六县,有多少人反对支教之策?”
李承乾向着道祖他老人家行礼,而后揣着手背对着殿外的风雪,道:“他们不反对支教之策。”
“哦?”
李世民颇觉意外地一笑。
李承乾道:“可他们反对支教选人。”
在暖炉边坐下来,就有一旁的太监将核桃与枣放在炉子边,还将炉子边放上两张饼。
还有太监水壶提来,水壶中的开水冲泡好茶水。
又将一些肉脯与干果,糕点放在一旁的桌上。
道祖老人家面前的香火还在烧着,李承乾也在炉子边坐下来。
“与朕说说。”
“父皇是不是早就料到了儿臣会有如今一难。”
李世民闻着茶香,徐徐热气从茶水飘来,道:“朕以为有人会反对这件事,看来你这个储君贤明,他们都不会明着反对太子政令。”
“历来州郡县,非德高望族者不得为师教书,而各州县也都是自行选择地方上的夫子教学。”
“这不好吗?你还省心。”
李承乾摇头道:“这不好,夫子必须是由长安派发,京兆府安排人手,如果真按照他们的方式,让各县自主选择人手,这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方式方法了?”
“儿臣的支教之策就会没了意义,他们又会回到看出身,看身世,看是谁的子子孙孙来论断所谓的德高望重。”
李世民嘴里吃着一颗枣,道:“看来你是要一意孤行了。”
“儿臣的一意孤行,离不开父皇支持。”
李世民忽然一笑。
李承乾拿起茶碗,向父皇敬茶一饮而尽。
李世民摇头道:“支持你的不是朕,也不是朕支持你就够,你的老师是房玄龄,你的舅舅是辅机,郑公十分欣赏你的为人,他们才是最支持你的……”
话语停顿片刻,又道:“承乾啊,朕平日里广纳劝谏,可即便是当年面对颉利,朕亦未有退缩,你是朕的嫡长子,你面对困苦也从未退缩,李家儿郎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