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就算是袁天罡真的是隋朝遗留的血脉,现在的皇帝对前隋旧人这般善待,这位道长也愿意为皇帝殚尽竭虑的。
小兕子跟在皇兄李治身边,小声问着话。
李治有一句没一句话地回答着。
这兄妹俩的交谈,是在问今天东宫吃什么。
其实李治哪里知道东宫吃什么,只是说了小兕子在道门修行是为了治病,她的吃食有时候都是李淳风道长安排,偶尔李道长还会让道门中人,将一些较为罕见的草药食给小兕子吃。
近来小兕子在学一种步伐,这种步伐暗含北斗七星之意。
也可能是她启蒙时就是用北斗七星,因此李道长觉得小兕子的命数与北斗七星有着联系。
当然了,这些说法,用道门的话来解释多了一些别样的意味。
李承乾可以理解为那是一种锻炼身体平衡的步伐。
走过庞大的浑天仪,这座增加了黄道的浑天仪表里一共有三重,根据准基又有六合。
而后四人走入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内放着一个物件,这个物件很大,有三颗球体,分别以轨道相连。
这些轨道可以动的。
李淳风将一颗较小球移动一圈,道:“殿下,这一圈便是四季吗?”
轨道不是平行的,而是有上下起伏。
李承乾道:“多半是的。”
李淳风抚须又将另一个更小的球体摆动在另外一边,道:“如此一来便是日食?”
李承乾没有当即回复。
而后李淳风继续推动三个球体,在中间的球体放在一个位置固定,一边道:“贫道用现在的太阳与月亮以及星象的距离推测,那么现在的位置,便是如今的时令季节。”
李道长的理解能力很强,他将太阳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运动有一个满是轨道大罗盘来解释。
李治与小兕子走到屋外,听着皇兄与李道长之间的交谈。
这一场交谈足足有三个时辰,李淳风与李承乾在屋内商议了许久。
直到李淳风道长从屋内出来,似乎有了顿悟,正看着浑天仪思索着,消化着刚刚得到的见解。
李承乾带着弟弟要离开的时候,李淳风行礼道:“谢太子殿下又给道门一份造化。”
“这都是李道长所领悟的,这就该是道门的造化。”
李淳风笑道:“只要不违背道义,不违背贫道准则,往后但有吩咐,贫道定当全力相助。”
李承乾满不在意地摆手,领着弟弟与小兕子离开这里。
李治追问道:“皇兄与李道长说什么了?”
李承乾解释道:“李道长说天外有天。”
“天外的天是什么样的?”
“他说我们的天地之外是一个庞大的球,而这个漫天星辰都在这颗球中,一直在不息地转动,漫天星辰也在跟在转动。”
李治回道:“没听懂。”
“嗯,知道你听不懂。”
“弟弟以后会懂的。”李治牵着小兕子的手问道:“兕子懂吗?”
她摇头道:“妹妹也不懂。”
今天李淳风走出了皇宫,他召集了许多道门中人。
李承乾从来没有想过改变道门,道门也不会因此而改变的。
如果将来能够多一些较为偏门的学识,这无疑是好事。
今年的夏季难得凉快,皇帝打算去游猎了,这一次出去的游猎人手并不多,而是在龙首原的卫府边上游猎。
李承乾答应了这一次游猎,让父皇去外面散散心,人手不多,一千兵马护送。
只是令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连自己这个太子也要跟着去游猎,甚至妹妹东阳与李丽质,也要随行。
春明门前,李承乾瞧着眼前这匹高大的战马,道:“父皇,儿臣要守备长安城的。”
李世民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道:“朕天黑前就回长安。”
李承乾翻身上马,被驯服的战马很温顺,骑在这匹大宛马上,道:“走吧。”
尉迟恭挥手高喝一声,队伍缓缓出动。
这一次游猎的地点是在龙首原,在如今推行节俭的风气下,皇帝的游猎队伍也缩减到了一千人。
如果父皇整天闷在皇宫中,应付这些朝章政事,长久也会将人闷坏的。
李丽质与东阳骑着较为温顺的小马,跟在皇兄的身后。
队伍走得很慢,马儿也是闲庭散步地走着,李世民道:“朕听闻,李淳风昨日让你去了钦天监?”
李承乾道:“李道长有些事问儿臣,都是一些关于天地的论述。”
李世民微微颔首。
队伍到了龙首原之后,尉迟恭便让大军散开,巡视四周。
两个妹妹策马在一旁,李丽质穿着一身红衣长裙,策马而行的模样很是飒爽,东阳策马紧随其后。
李承乾策马越过一片灌木,张弓搭箭朝着远处的一头野猪放出一箭,箭矢破空而出,直直刺入野猪的咽喉处。
那只野猪奔跑了一段距离,便倒在了血泊中。
尉迟恭朗声道:“太子殿下好箭术。”
李丽质穿着一身红衣策马掠过皇兄,别看她的战马低矮一些,速度一点都不慢。
她张弓搭箭,瞄准了在林间的一只鹰。
马儿逼近之时,那只鹰扑着翅膀就要飞走。
李丽质大声道:“东阳!”
后方的妹妹早已拉开了弓弦,瞄准了那只鹰,眼看它就要飞上高空,东阳一箭而出,没有射下那只鹰。
可这一箭让它改变了方向,飞得低矮了一些。
李丽质的目的便在于此,她让马儿继续赶着这头鹰,眼看它飞出了林中,去往一片开阔地,盯着它的飞行轨迹趋近直线。
李丽质放开弓弦箭矢呼啸而出,命中这只仓皇而逃的鹰。
鹰中箭落在地上,呼吸快速起伏着。
李世民看着女儿飒气的身姿,大声赞赏道:“朕的好儿女!”
到了晌午时分,李承乾就没了打猎的心思,骑射不像是打靶子那样简单,午时小福便准备好了饭食。
好好吃饭是东宫一直以来坚持的规矩,出门在外也是一样的。
李丽质与东阳牵着一头小鹿而来,这头小鹿的腿上有伤口,这是一头很小的梅花鹿,只能够到丽质与东阳的膝盖。
“皇兄,妹妹想要养着它。”东阳怜惜地看着它。
李丽质倒是满不在乎,她接过小福端来的粥,畅快地喝着。
“去太液池养着吧,总不能养在宫里,太液池的环境更适合它。”
“谢皇兄。”东阳还有些犹豫,看向远处正与将领交谈的父皇。
“父皇那边你不用顾虑。”李丽质直率地说道。
东阳抚着小母鹿的头,欣喜一笑。
这头小鹿很通人性,因此与东阳莫名有些亲近。
回去路上,这头小鹿便跟在了东阳的身后,也并不惧怕护送的大军。
皇帝打猎的猎物是满载而归的,其中李丽质猎获也有不少。
只是她的箭术依旧不够精湛,如果遇到大型的猎物,如野猪一类,不像皇兄能够一箭穿透皮毛。
回到皇宫之后,李丽质开始练习长弓,长弓的弓身很长,足足有五尺,比这位长乐公主相比只是稍矮一些。
练箭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李治与李慎不出意料地半途而废了。
而且长弓的箭矢比之角弓的更大。
因此需要更多的力气,游猎骑射之时,李丽质所用的是较为轻便的角弓。
她用力拉开长弓,沉重的箭矢放出,落在三十步之外的靶子上,靶子应声倒地。
这种长弓的力道不可谓不大,能够穿透木板,如果力道足够大,拉满弓而出,一箭足以穿透敌人的皮甲。
只是李丽质一弓没有拉满就放,她的力气还是有限,短时间拉不开第二次了。
李承乾坐在爷爷身边,叹道:“丽质的天分比孤要好。”
李渊道:“没这么多孩子有你这般刻苦。”
“按照爷爷的话来说,孙儿的刻苦也算是一种天分吧。”李承乾惭愧一笑。
“你万万不可这么说。”李渊耐心道:“这世上天赋异禀者有,可从天赋异禀之后又泯然众人的亦有之,可能够刻苦坚持者少又少,半途而废之人多,能够刻苦长久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大器晚成,他们的成就也会超过那些天赋异禀之人。”
“如果说父皇就是那个天赋异禀的人,那孙儿就是那个坚苦当好的太子的普通人。”
李承乾自语道:“河间皇叔说他十四岁就当爹了,孙儿觉得他也是天赋异禀的。”
东阳背着背包而来,她的身边一直跟着这头小鹿,到了夜里时,才会让它去太液池养着。
“皇兄,孙神医让人送来消息,温老先生在弥留之际了。”
李渊收起了笑意,道:“承乾,他老人家是你崇文馆的主事,也是你东宫的属臣,这事你需要去一趟的。”
“孙儿这就去。”
与东阳一起去看望弥留之际的温彦博老先生。
他老人家不像是皇爷爷或者母后还能调养,老先生来长安之时,他的身体早已如同枯槁。
李承乾走入这处宅院。
东阳身边跟着梅花鹿,这头鹿不惧怕生人,只不过很黏主人。
温家的兄弟两人包括一众家眷都聚集在屋前,他们有的啜泣着,还有得面色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