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虾就鸡蛋
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
肉票还不是要刘家出。
刘海中下班以后去了李家。
李平安和秦淮茹夫妻两个还没回来,徐氏和李林听说刘海中过来只是为了借一两斤肉票,徐氏就拿了一点儿肉票给了刘海中。
过年时李平安从随身空间拿出不少猪肉,李家的肉票还有剩余。
刘海中感谢了几句,说是下月刘家发了肉票立即还给李家。
说话很客气。
刘海中有意无意的和李林闲聊着不肯离开李家。
李平安夫妻下班回来的时候刘海中终于又提出了要求。
图穷匕见。
他是一点儿都不隐瞒了,将刘光天的情况说了一遍,又道:“年轻一辈,整个四合院儿也只有你学问最高,还是六院院长,你要开口数说当赘婿的坏处,劝说我家老二别这么做,他肯定是会听的,平安,你就帮帮我吧,不能让光天这家伙往火里跳啊,他要是当了赘婿,还有什么出息,以后还有什么发展!”
刘光天这家伙还想有出息,还要发展?
怎么可能?
李平安并不以为刘光天当赘婿能影响他什么。
刘光天这样的。
就算是不当赘婿还能有什么发展?
不过。
李平安并没有直言,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和刘海中把关系闹的太僵,开口说道:“这种事情我真不能多管,万一是那个姓王的姑娘好呢,万一是两人之间已经有了感情呢,我和他是同辈,有些话还真不好意思说!”
刘海中点了点头说道:“行吧,我自己再想办法,不管怎么说,我都要谢谢你们!”
说完。
刘海中拿着粮票离开。
虽然刘光天工作的饭店距离六院和四合院儿都不远,李平安还真没什么印象,更不知道刘光天对象王丽敏长什么样。
徐氏说借给刘海中一点儿肉票的时候李平安并没有在意。
这点儿事情徐氏拿主意就行。
刘海中从李家出来,到家里吃过饭以后又拿了一点儿钱和粮票去了刘光齐工作的饭店。
当时正是饭点儿。
刘光天和王丽敏都在忙活。
刘海中终于见到了王丽敏。
王丽敏长相不错,干活儿还麻利,如果不是王家要求倒插门,她还真是自己儿子的良配。
只是可惜。
王家居然想让自己儿子入赘,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
刘海中将钱和粮票、肉票都给了王宇,又说道:“就算是我儿子刘光天在饭馆儿住着,但我也不同意他入赘,迟早我会让他跟我回家去的,不但不入赘,我们还不要饭店这个差事了呢!”
王宇还没说什么,刘光天却是凑过去说道:“爸,我已经打定主意了,我非要和王丽敏成亲不可,无论是不是入赘我都认定他了,既然你将我妈那点儿饭钱都给了,我也不用再操心了,你还是回家去吧,我们饭店不欢迎你,你还是别在这里耽误我的工作了!”
刘光天说话相当不客气。
刘海中脾气上来了,当时就要打刘光天。
只是。
他突然觉得饭店里的人看自己的眼光有些不一样。
他立即明白了。
可能刘光天这家伙没少在饭店说他的坏话,很多人都将他当成坏人。
刘海中冷哼一声,用一种冷冰冰的不光看了二儿子一眼,一甩袖子离开。
他要是在饭店里、众目睽睽之下打了刘光天,别说是王家,就算是饭店里的这些食客怕是都不会放过他。
“刘光天,你个小兔崽子!”刘海中心里骂道:“你还学会耍心眼了,想让我当众打你,博取同情心是吧?我偏偏不让你如愿!”
回家以后二大妈询问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刘海中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又说道:“李家倒是将肉票借给我了,不过光天这个小兔崽子一时半会儿怕是不会回家,我要是不看紧一点儿,没准儿他还真能和那什么王丽敏成亲,当王家当赘婿!”
刘光天对父亲刘海中一点儿也不客气。
王宇知道。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
就算是父亲对刘光天不好,就算是他父亲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哥哥刘光齐身上,但刘海中总归是他父亲,将他养大的人,刘光天对刘海中一点儿都不孝顺,就算是和王丽敏结婚了、入赘了,这种人对王家能有什么感情?
如果王家能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他的反抗怕是比对待父亲更加猛烈。
王宇也是在战乱时能够开饭馆儿、活的很滋润的人,他什么想不到?
只是。
刘光天这种人正是他所需要的。
刘家父子闹的越凶,刘光天越是需要王家的支持,以后他就会加倍的对女儿王丽敏好!
和父亲闹翻了,再没有王家支持,刘光天能过的好?
他要是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今后该怎么对待自己女儿王丽敏!
刘海中和阎埠贵在中院儿下棋,闲谈的时候两人又聊起了刘光天的事情,刘海中也不隐瞒,将二儿子的事情和阎埠贵说了,询问自己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刘光天回心转意。
“要我看,大不了就让刘光天和那个姓王的女孩儿成亲算了,至于入赘不入赘何必那么计较,你就去和王宇商量商量,也别说入赘不入赘,将来刘光天媳妇儿多生几个孩子,其中一个跟着他姓王不就行了?”阎埠贵思索着说道:“就像是我家老二一样!”
刘海中沉默不语,看着像是在思考阎埠贵的话,实际上心里非常不好受。
阎家老儿开了四合院儿的先河,虽然不是入赘但也和入赘差不多,这家伙就想让刘家和他们阎家一样,做梦!
眼见刘海中阴沉着脸什么话也不说,阎埠贵也不再说话。
这种事情,非要他自己想明白,旁人再劝也没用。
困难时期,粮食都不多,谭家菜所需要的各种名贵食材更是不好弄。
包括鱼翅、燕窝等海八珍怕是只有京城饭店能弄到。
三年前。
谭家菜进入京城饭店,成为饭店四大菜之一。
八宝楼虽然也是做谭家菜的,但毕竟不是正统,欧阳天、欧阳贵父子根本就没有进入京城饭店。
困难时期。
谭家菜食材很难弄,八宝楼虽然公私合营但也弄不到好东西。
起初欧阳家和谭欣一起改变了食材,企图弄出一些类似的菜肴,但也正因为如此,低不成高不就,一般老百姓吃不起,真正吃起的又嫌弃他们放弃了谭家菜的精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简直是鸡肋。
八宝楼虽然开在百货大楼附近,人流很大,但从饭馆门前经过的人根本就不进去,还不如一般的面馆、羊汤馆生意好呢!
没办法。
公方经理和上级汇报以后决定改变八宝楼的经营范围,不卖那些似是而非的谭家菜,就卖早点、面条以及普通的菜肴。
欧阳天、欧阳贵以及谭欣也只能放下身价去做各种各样的早点,中午做面条以及几样小菜。
还别说。
放下谭家菜这个招牌之后八宝楼突然变的接地气了,很快就扭亏为盈,公方经理很高兴。
欧阳家人却不怎么高兴了。
八宝楼一下子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
原先他们做很少的菜就行,现在每天却要累死累活。
关键是。
饭店赚不赚钱,能赚多少钱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反正他们只是拿定息而已。
就算是饭店赚的钱再多也不会进了欧阳家的口袋。
到饭店里吃饭的人恨不得将盘子都吃了,根本不会留下剩饭剩菜。
所以。
到了这个时候。
即便是在饭馆儿工作也不会占到多少便宜。
欧阳家肉票不多。
粮票也不多。
欧阳贵的儿子欧阳群九岁,两年前上小学,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欧阳家粮票紧巴巴的,即便是小孩儿也得不到多少吃的,就算不是营养不良也差不多。
当时。
每人每月六两肉票,更多的时候即便是拿着肉票也买不到猪肉。
粮票同样很紧张。
欧阳家到了生死关头。
欧阳天就让儿媳到娘家要粮票、肉票。
谭家的票证也不多。
一次两次还行,到娘家的次数多了,谭欣只能空手而回,什么东西也要不到。
欧阳家没辙了。
欧阳贵甚至说让妻子去找找京城饭店那群人,说不定看在她也是谭家人的份儿上接济一二呢。
谭欣并没有去京城饭店,她很清楚,现在京城饭店的人当初只是谭家家厨,和谭家关系不大,况且她也不是谭家嫡系,人家凭什么帮她?
就算她去求人家也没有用。
思来想去。
上一篇: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