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926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袁家人不少。

  口粮根本就不够吃。

  袁九做为家里的主心骨自然要有担当,口粮少了他就少吃一些,久而久之人就消瘦了,看起来面黄肌瘦的。

  袁九说他可能就是感冒、发烧了,想要李平安帮忙给开点儿药。

  李平安给他把了把脉。

  袁九脉象偏虚,其主要是由于疾病日久,耗气伤津,损伤阴血,气血无法鼓动脉搏所导致的。

  右手寸脉候肺和大肠,脉象是细脉和缓脉,也就是说有慢性肺炎,比如说慢性支气管炎。

  虽然没有听见袁九咳嗽,但李平安很清楚他得的是慢性肺炎,绝对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导致的咳嗽这么简单。

  李平安将自己诊断出来的结果和袁九说了。

  袁九脸色涨红的说道:“怪不得总是听张老板说你医术高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既然被李平安说破,袁九也不客气,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的确。

  他是过来看病的。

  袁九咳嗽、有时感冒发烧有一段时间了,在琉璃厂附近的小诊所、医院看过几次都没有看好,想起张老板经常夸奖李平安医术好就到六院试试看。

  还有就是实在没办法了,袁九总不能看着家里的人都挨饿吧,厚着脸皮过来找李平安借点儿粮票。

  张老板已经借给他很多次了,袁九实在不好意思再去找人家。

  李平安是医生,当然是要先治病,对袁九进行各种检查。

  X光检查发现其管壁增厚,细支气管、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液检查涂片发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已破坏的杯状细胞。

  综上。

  李平安认为袁九是慢性支气管炎,除了抗生素控制感染、炎症以外,李平安还开了中药桑杏汤加减。

  桑杏汤为治燥剂,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效。

  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方中用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

  因其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外感风热表证,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加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养阴润燥。

  给他开了几副药,李平安思索了很久才说自己最多可以借给他三十斤粮票。

  这年月。

  借出来的粮票多半是要不回来了,即便是能归还也是几年以后,李平安想帮他,但也不能大手大脚给他太多粮票。

  “不行,我需要更多!”袁九突然开口说道:“李医生,我也不白要你的粮票,我还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古董,我便宜卖给你!”

第536章 聋老太太,你怎么还不死啊!

  中午下班以后李平安回家给袁九拿了三十斤粮票,让他先用着,周末的时候他可以将自己的古董拿过来换粮票,能换多少到时候再说。

  袁九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徐氏和秦淮茹有些心疼,她们认为这个时候古玩是不值钱的,用几十斤甚至更多的粮票换一点儿古玩有些不值得。

  李平安说道:“正因为现在不值钱才要用粮票换一些啊,也许等李业他们长大了这些东西就值钱了!”

  两人一起点头。

  反正。

  李平安决定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反对的。

  周末的时候袁九带过来几只清代的花瓶还有几张近代画家的画作,李平安让他开价,只要不是太离谱,他说值多少粮票就给多少粮票。

  袁九红着脸说道:“李院长,来之前我都想过了,算上前两天您给我的三十斤粮票,再给我五十斤就行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时候最不值钱的就是古董了。

  也许。

  李平安给的几十斤粮食就能让他的家人活下来,别说这点儿古董,就算是将自己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给了李平安都不为过。

  李平安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就答应了。

  总共八十斤粮票,要是按照正常价格计算的话也就十六七块钱,若不是在困难时期,这点儿钱连一只花瓶都买不到。

  李家的粮票不少,粮食更多。

  李平安将粮票看的不是太重。

  他如此豪爽的答应,袁九心里很是感激,说道:“李院长,若是您家里有足够的粮票就多给我一些,我帮你收一些古董,不瞒您说,现在的古董已经是最低价了,只要您能用粮票换过来,将来这些东西的价格肯定会涨上去的,不会让您失望!”

  李平安说道:“下个星期你再来一趟吧,我想办法多弄一点儿粮票,交给你,你帮我换点儿古董!”

  “您就放心吧!”袁九说道:“粮票交给我,我肯定会慎重的,让您的粮票尽量换到价值更高的古董!”

  “我相信你能做到!”李平安说道。

  又过了一星期,李平安又给了袁九三百斤粮票,袁九写了收据将粮票带走了。

  其实。

  李平安当时就能拿出三百斤甚至是更多的粮票给袁九,他这么做只是不想显出自己家里有很多粮票,为了混淆视听而已。

  这样做也能让袁九认为李平安是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的三百斤粮票,让他拿着粮票换古玩的时候用点儿心,为李平安争取更大的利益。

  深秋。

  气温越来越低。

  秋雨不像春的蒙蒙细雨,也不像夏的嚎啕大雨,秋雨飘飘洒洒,像一片幕布,无边无际,朦朦胧胧。

  几场秋雨过后气温更低了。

  寒露节气,天气渐冷,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阳气”也开始收敛,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和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那些身体弱,适应性差的人就会生病。

  医院里的患者也多了起来,感冒的、拉稀的,痛风等疾病纷纷冒了出来。

  聋老太太也生病了,腹泻。

  气温逐渐变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会减弱,如果饮食不规律或者是消化系统不好就可能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这是老毛病了,以前聋老太太可没有少得这种病,贾家人也不重视,贾东旭让聋老太太自己去扎钢厂医务室看病,到时候自己去出药钱就行。

  无论是以前易中海夫妻帮她看病还是现在贾东旭帮她看病聋老太太都算是工人家属,在扎钢厂医务室看病有很大的优惠。

  聋老太太也知道贾家人特别是贾张氏看不上她,她要是花钱太多的话聋老太太可能会说数落,她索性告诉姜山自己是老毛病,随便开一点儿药就成,

  经过诊断,姜山认为聋老太太有肢体困重、肢体浮肿、舌苔厚腻、脉象细弱等症状,认为是脾胃虚寒。

  姜山给聋老太太开了四神丸。

  四神丸主要是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

  几副药吃完之后聋老太太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惜,没过几天又下了一场小雨,聋老太太又生病了。

  聋老太太又到扎钢厂医务室看病,姜山特意请了安德烈帮忙会诊。

  安德烈诊断过后认为聋老太太是急性胃肠炎,还给她开了治疗胃肠炎的药物,杀菌消炎、镇痛、防止腹泻的药物都有。

  不过。

  聋老太太思想固执,她认准了中医,坚决不用西药,姜山也没办法,只能给她开了理中丸。

  理中丸主要是由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胸胁胀满等症状,所以对于急性肠胃炎引起的泄泻具有治疗作用。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

  药方自然是对症的。

  方中补骨脂补命火,散寒邪,为君药;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暖脾胃,涩肠止泻,均为臣药;五味子收敛固涩,是为佐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胃,同为使药。共成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

  只是。

  聋老太太的情况有些特殊。

  她本来就年纪大了,再加上病情反复,又没有使用抗菌素消炎,最终的结果是肠道出现了病变,急性胃肠炎转变成慢性,部分小肠坏死,开始感觉到腹痛,而且是疼的死去活来。

  贾东旭下班以后到何雨柱家借了自行车,推着自行车将聋老太太送到了医院,并且让贾张氏一起跟着到医院里照顾她。

  刘悦要带两个孩子。

  他还要上班。

  如果聋老太太要住院的话只能是贾张氏照顾她。

  谁让贾家只有贾张氏一个闲人呢?

  何雨柱、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等人都跟着一起到六院了。

  李家人正在吃午饭,贾张氏到家属院小院儿找李平安,说是聋老太太快要死了,让他过去看看。

  其实。

  贾张氏恨不得聋老太太立即就死了,病治不好,死在医院最好。

  这是她最真实的想法,也是她答应儿子到医院照顾聋老太太的原因。

  聋老太太肚子都疼成那样了,还能抢救过来?

  她要在医院亲眼看着聋老太太死。

  聋老太太如果真的死了,遗产就要归贾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