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虾就鸡蛋
从晚清的时候大栅栏就很繁华。
银行、店铺、美食、说书的、唱戏的应有尽有。
大栅栏街区还是老字号汇聚之地,包括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园、同仁堂、张一远茶店、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等多家老字号都汇集在大栅栏街区内。
徐家的宅子就在大栅栏边上,为各个饭店提供猪肉。
徐氏从小就在大栅栏那边逛。
在她印象里那里的饭店生意都不错。
如果徐海真不想干杀猪的营生,改卖卤肉或者饭店也是不错的选择。
“妈,你将卤肉方子给舅舅家我不反对,不过这个档口一定不能做生意,开饭店也不行!”李平安说道:“你就相信我吧,我能害舅舅一家吗?”
现在是年底腊月份。
阳历已经进入建国后第五个年头了。
这一年就会进入几划经济。
现在再开店做生意,不是和解方前夕加入反动军队一样吗?
那是万万不行的。
如果舅舅一家真的开店,或许生意还没有起色就开始公私合营了。
还不如一直坚持下去。
凭着这么多年杀猪的技术和经验,没准儿到公私合营的时候还能混个肉联厂工人当当呢。
可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徐氏小声说道:“为什么啊!”
“一个妇道人家瞎打听什么啊!”李林说道:“不该问就别问!”
在他看来。
儿子和钱明走的很近。
当初李平安代替护士给一个解方军打针才让他免于祸事。
听说那个解方军来头更大,进军管会以前就是团长。
钱明一直说什么刘团长要请李平安吃饭的话。
可能是李平安从钱明口中得到了一点儿消息。
现在并不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好,我不多问就是了,给你舅舅卤肉配方的事情就算了,有时间我回去一趟,劝劝哥哥、嫂子,安心做杀猪的营生就行,别胡思乱想!”徐氏说道:“祖传的手艺,也不能说丢就丢啊!”
秦淮茹回门的日子。
一大早徐氏就准备了几斤肉、半袋米、半袋面。
吃了早饭以后就让李平安和秦淮茹离开了。
早去早回,根本就不再秦家住。
李平安将半袋米、半袋面搭在自行车横梁上,秦淮茹拿着装着猪肉的网兜坐在后面。
轻车熟路。
还没有到中午就到了秦家屯。
路过村口池塘的时候秦淮茹叫了一声,有些吃惊的说道:“往年水面结冰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在上面玩耍,大人们要花费很大的力气驱赶他们,有时候还要老村长亲自出面,怎么今年这么安静,水面上连一个小孩儿都没有,他们有这么老实吗?”
李平安也扭头看了一下确实没人在水面上,想了想说道:“差不多十一点了吧,孩子们可能都回家吃饭了?”
秦淮茹摇摇头。
乡下的孩子皮的很,怎么可能这么早回家吃饭?
他们要是在水面玩起来,到饭点儿父母过来叫都不一定回去。
路过刘家医馆的时候李平安发现小院儿里黑压压的站满了人,连门外都站了不少人,少说也有上百个。
有大人也有小孩儿。
敢情这些小孩儿没有在池塘水面玩耍都跑到这里来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刘家的事情李平安和秦淮茹都懒得去管。
虽然人声嘈杂但两人都没有仔细听那些人究竟说的是什么事儿。
自行车很快就过去了。
等到了秦家。
秦淮茹和李平安从自行车上下来,秦淮茹在门口大喊道:“妈,我回来了!”
很快。
秦母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只有她一个人。
秦父和秦淮茹的两个哥哥、嫂子都没有过来。
秦淮茹皱了皱眉头问道:“妈,我爸和我哥哥呢,他们都去哪了,没在家吗?”
第68章 庸医杀人不用刀
秦母没有回答女儿,而是先帮着她们将东西搬进屋里,等李平安将自行车放进院子,带着两人进了屋子却又问道:“淮茹,你这是和平安成亲了,回门呢?”
上次来迁移户口的时候秦淮茹就说过进入腊月就和李平安成亲。
秦母估摸着两人应该成亲了。
“太仓促了,我够年龄以后我妈就催促着我们成亲,也没有请你们,就和我姐姐说了一下,正好那两天我舅舅到我家去,算是赶趟了!”李平安开口说道。
煤炉在秦母屋里,进入以后感觉温度升高不少,李平安急忙解释。
“没事儿!”秦母看了一眼女儿,秦淮茹一直微笑着,目光就没有从李平安身上移动过,继续说道:“现在不都提倡简朴吗,不大事操办也挺好的!”
秦母急忙招呼着李平安坐下,就想过去先给李平安和女儿烧点儿开水。
“妈,别烧水了,直接给我们做饭吧!”秦淮茹说道:“李大哥骑了三四个小时的自行车,怕是累了,也饿了!”
母女两个开始做饭。
李平安带过来一些米面还有肉。
秦母和女儿商量着要蒸大米、猪肉炖白菜粉条。
淘了一点儿米。
炉火上正烧着水的时候秦母问道:“淮茹,要不我再去买点儿豆腐?”
秦家屯有磨豆腐的人家。
想要买到很容易。
“算了!”秦淮茹说道:“吃过饭我们就要走了,别麻烦了!”
秦淮茹和母亲围着煤炉看火。
秦淮茹将一个手绢掏了出来,打开手绢,里面是十来张五万块钱的钞票。
秦母惊讶的看着女儿的时候却听秦淮茹说道:“妈,这是四十多万块钱,就是当初我卖鸭子的钱,这几个月花了一点儿,剩下的都给你吧,当时我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李大哥的真实身份,想着他要是家境一般,我这点儿钱也许还能派上用场,本来想给李大哥的,可他没要,现在我们条件好了,李大哥帮我在医院找了工作,工资也不低,我们还得到了医院分配的房子,婆婆让我将这笔钱给伱。”
秦母迟疑着将钱收下,眼睛有些红了,说道:“你和平安都是好孩子,你婆婆也是个好人,你跟着他们我放心!”
秦母早就知道原先秦淮茹给的那五万块钱不是李平安出的,而是女儿的私房钱。
儿媳陈慧早就告诉她了。
知道实情以后秦母并没有怪罪李平安和秦淮茹,反而叮嘱儿媳妇别将这件事情说出去。
秦父和大儿子秦淮江知道也没什么。
二儿子为了能够高攀刘家一直想从妹妹身上捞点儿好处,惦记着她给的几万块钱彩礼不说,还想阻止秦淮茹迁户口。
要是让秦淮河知道李平安根本就没有给秦家彩礼,说不定会到城里闹。
女儿不提当初彩礼的事情,秦母也不提,就当是不知道这件事情。
“妈,你还没有回答我呢!我爸和哥哥、嫂子都去哪了,你淘了那么点儿米,是没给他们安排饭吧!”秦淮茹说道:“他们出远门儿了,晌午不回来吃饭?”
“哪啊!你爸他们就在咱们村,不过晌午有席吃,不回来了,你叔叔一家,村里好多人都去了,幸亏你们来的早,再晚一会儿我就也过去了!”秦母高兴的说道:“我们昨天一天都没在家吃饭,你爸他们今天也是如此!”
秦淮茹有些吃惊,问道:“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还有这种好事儿?我记的当年秦二家的儿子娶媳妇儿的时候也没有这么阔气请全村人吃饭啊!”
秦二是秦家屯最大的地主。
辈分很高。
六十多岁。
当面大家都份他“秦二爷”,背地都喊这家伙为“秦二”。
乡下这种地方。
就算是娶媳妇儿的时候很多人都吃不上几顿像样的饭。
庄家成熟之后很快就卖了,乡亲们根本就舍不得留多少粮食,吃米面的时候少,一般都是窝窝头、玉米粥之类的。
不过冬天家里总要留足白菜的。
有猪肉和粉条。
白菜管够!
秦淮茹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秦家屯还有谁这么阔绰,能请全村人吃饭。
“还有谁啊,就是那个秦二家!”秦母说道:“秦二已经死了,被刘家父子那两个庸医治死的!秦二死后他儿子秦昌不乐意了,发动全村人和刘家闹,说是只要到刘家医馆喊一声,为他父亲叫叫屈,哪怕是到医馆里站一会儿就能到他家白吃一顿饭,虽然饭菜也不是多好,能省一顿是一顿,听说还要经官,县里派出所都要来人呢!”
“原来是这回事儿啊,我说怎么我们从刘家医馆经过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呢!”秦淮茹冷笑一声问道:“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你知道吗?”
昨天一整天秦母都在刘家医馆儿,听过别人议论。
模模糊糊的知道一点儿事情的经过,回忆着将整件事情说了出来。
上一篇: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