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438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丝绸行永远都是老爷侯方城的!

  要不是侯方城执意要他当私方经理,他才不愿意呢。

  彭母高兴起来就絮叨个没完没了,还说女婿往后也是公家人了,看病不花钱,更重要的是公私合营以后小半个丝绸行都是女婿侯二的,将来自己外孙出生以后也是大富大贵之人。

  彭芳却是有些不高兴。

  虽然丈夫做了私方经理,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大城丝绸行还是侯方城的。

  况且。

  侯二对侯方城忠心耿耿,根本不会生出二心。

  母亲这么说,不是要让丈夫难堪吗?

  大成丝绸行是侯方城的,所有做丝绸买卖的商人都知道这回事儿。

  改变不了的。

  和彭母喜气洋洋的表情有所不同,侯二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这种事情也能随便说。

  自己这个岳母是傻了吗?

  “妈,你快别说了,我丈夫跟着他的东家干了几十年了,这个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彭芳急忙劝说道:“东家只所以不当这个私方经理是因为人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和你想的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你就别在添乱了!”

  “真是这样吗?”彭母有些失落的问道。

  她很想女婿给出和女儿不一样的答案,双眼紧紧盯着侯二。

第259章 出事儿,抓错药了!

  侯二虽然是草莽之辈,但他很看重情谊,兄弟两个跟着侯方城几十年了,他们甚至给侯方城挡过刀子,岂会为了一点儿利益做出破坏感情的事情?

  大城丝绸行是侯方城的。

  这一点儿毋庸置疑。

  侯二即便是做了私方经理也不会做出图谋侯方城财产的事情。

  他用一种平淡的声音对彭母说道:“在我看来,做私方经理和小厮没什么区别,况且,我这个私方经理也做不常,东家说了,要是公方经理熟悉了丝绸买卖就全部交给人家处理,到时候我也许还要从丝绸行退出去呢!”

  说完。

  侯二没再和彭母多谈什么。

  隐隐的。

  他对彭母有些不满意。

  平时。

  无论彭母说什么侯二都是听着的。

  说他对女儿不好,说他不顾家,侯二都认了。

  可是。

  大城丝绸行是别人的。

  彭母要是还想动不该有的心思,那就是人品和道德问题了。

  “我妈只是随便说说,你别往心里去!”彭芳急忙打圆场道:“毕竟你当了私方经理,她太高兴了!”

  侯二点点头说道:“我知道的!”

  真要说起来。

  陈雪虎带到苏国的丝绸也并不是太多。

  此前陈家的丝绸他就带走过一批,这回带走的价值也就一千多万块钱。

  不过。

  到了苏国以后价钱翻倍,即便是佛拉基米尔和叶丽娜两个苏国人截留下来一点儿,到陈雪虎手里的钱还有差不多三千万。

  在苏国自然是要用卢布交易的。

  本来。

  佛拉基米尔是想要帮着他兑换成人民币的,可是陈雪虎却说不用,他要在苏国待上一段时间,等到两个苏国人再去华夏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回去。

  当时一万人民币大概等于一点六卢布,陈雪虎得到了差不多五千卢布。

  两个苏国人已经得到通知,华夏国内的丝绸、棉布要进行统购统销,两国之间的贸易已经不太好做了,等到华夏国内政策稳定,再要做丝绸生意就要通过两国的外贸部等组织,一切都要在几划之内,要办的手续多着呢,估计三个月、两个月的弄不好,佛拉基米尔和叶丽娜要到华夏就要等到几个月以后。

  陈雪虎要和他们一起回去可就有的等了。

  不过。

  陈雪虎这家伙却是不在乎。

  他还挺想待在苏国的。

  二战以后,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恢复,苏国国内人口超过两亿,经济繁荣。

  莫四科到处是高楼大厦,马路上随处都能看到小汽车。

  苏国国内虽然也是计划经纪,但是物产丰富,基本上不再使用各种票证了。

  苏国生产、销售的时候都是有几划的,但是各种商品并不限制购买。

  在这样一个郭嘉生活,自然是要比在京城待着好。

  唯一的缺点儿就是陈雪虎这家伙不懂俄语,即便是两次到过苏国也只是学会了几句常用的俄语,能和旅店老板说几句简单的话要点儿吃的,再复杂的就要让人家找翻译了。

  陈雪虎在苏国过的小日子挺美。

  五千卢布能让这家伙在苏国逍遥好多年了,他还担心自己偷偷将家里丝绸拿到苏国卖了这件事情让父亲生气,并不着急回去。

  陈雪虎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说是自己已经将丝绸卖了,得了不少钱,发了大财了,现在在苏国待着,过段时间就会和佛拉基米尔以及叶丽娜一起回去。

  电报自然是发给陈父的。

  可是接到电报的却是陈雪茹。

  陈父现在这个样子,邮电局的人没有将电报给他。

  陈雪茹看完电报以后心里却是有些不舒服。

  她是做裁缝的,丝绸、棉布方面的动向她还不知道?

  哥哥做的可是一锤子买卖,到了这个阶段,陈家要是再想做丝绸生意怕是难了。

  店里没有丝绸了还叫丝绸店?

  没见负责布匹统购统销的工作人员都没找陈家的人。

  大城丝绸行已经开始公私合营了,地方工业局的人也没找她们谈论这件事情。

  隐约。

  陈雪茹心里还有一层担忧。

  哥哥可不是什么脚踏实地的人,用纨绔来形容都不为过。

  要是他一直待在苏国不回来,或者是将钱花光才回来。

  那可怎么办啊?

  父亲怕是要更失望了。

  尽管快要统购统销了,裁缝铺的生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相反。

  很多有远见的人都买了点布到裁缝铺做衣服,生怕到时候布票难弄买不到。

  裁缝铺的生意更加红火。

  刘御医和孔伯华又对陈父的药方做了改进,孔伯华给六院打电话让李平安过去。

  李平安过去拿了药方将其交给陈雪茹。

  他到裁缝铺的时候陈雪茹正在临街裁缝铺呢,她对李平安千恩万谢。

  裁缝铺里正好没有顾客。

  陈雪茹红着眼睛,小声哭泣着将哥哥的事情说了出来,又道:“李医生,你说我该怎么办啊,这件事情我也不敢告诉父亲,怕他一生气病情加重,我那个哥哥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在苏国人生地不熟的,在那里待着做什么?”

  陈雪虎的事情李平安是听说过的。

  他心里嘀咕道:“这小子将家里的丝绸都弄走了,不告而取是为偷,他还敢回来吗?”

  心里对陈雪虎有些不耻,嘴上却说道:“放心吧,也许他很快就会从苏国回来了,既然能发电报过来,也算是和家里有联系了,至少证明他没出什么事儿!”

  李平安很少安慰人,言语也有些拙略。

  陈雪茹叹息一声说道:“但愿如此吧!”

  她主动转移了话题和李平安说起了父亲的病情。

  陈父的身体渐好,只是一条腿没有知觉而已,她照顾起来方便多了。

  李平安离开以后,陈雪茹看着他开的药方陷入了沉思,随后摇了摇头,心里想着自己要不是认识了候江、要不是父亲和哥哥撺掇着自己和候江定亲。

  她早一点儿碰到李平安该多好啊!

  也许。

  那个时候科室划分的并不仔细,六院甚至是大多数医院连个急诊科都没有,只有中西医的区别,西医除了做手术还需要到门诊室给患者诊断,基本上是做着内科、外科两种医生的活儿。

  曾嘉也是如此。

  除了做手术,他和冯雯雯等人还要到门诊室给患者诊断病情。

  他们在门诊室碰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衣服口袋上还别着一支钢笔,斯斯文文的模样。

  不过。

  他的神态并不怎么悠闲。

  时而皱眉,时而攥紧拳头。

  额头上流出了细小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