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虾就鸡蛋
五级钳工就需要有理论知识,想要升六级更是不容易,就是花上三年五年升到六级速度也不算慢,怎么可能让他几个月就升一级。
易中海反复对比过六级钳工的要求。
他根本就达不到。
托里和一大妈那件事情发生以后双方都很尴尬。
托里轻易不到易家来了,易中海想要从托里那里获得帮助也不容易。
而且。
熟练度只能自己练习,熟练度和成品合格率达不到,想要升六级不可能。
众目睽睽之下。
就算是托里想要袒护他也不行。
思考了很久。
易中海觉得托里这条终南捷径似乎不能走了,他只能老老实实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刘海中可谓是卧薪尝胆,他心里憋着劲儿呢。
易中海由苏国人托里手把手的教着,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赶上。
可是也不能让易中海拉下太多。
总不能人家都六级了自己还是仨级吧。
他们一发狠,拼命的苦练技术,终于晋级了,成了四级段工,每月工资由四十八万块变成了五十六万块!
简直是扬眉吐气。
晋级以后他儿子刘光齐周末回来,刘海中让二大妈包了饺子,对大儿子一阵吹嘘,说什么易中海也不过是比自己高一级而已,早晚两人会平级的!
刘海中心里很不服气易中海比自己高一级,工资比自己多十万块钱。
可是。
要不是苏国人托里帮忙,他能晋升五级钳工?
再说了。
自己是比他低一级,可是他儿子刘光齐每月还有九万五千块钱的补助呢,真要是算起来两家人的收入也差不多。
他家人口多,平均收入确实少。
可是孩子多是好事儿。
易中海做梦都想有个儿子。
一大妈能给他生出来吗?
下午回学校的时候二大妈给刘光齐煮了十几个鸡蛋,还有白面馒头。
刘光齐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心里想着自己可是读书人,前途不是贾东旭,阎家那小子能比的!
娄振华将李平安的回复告诉别林斯基以后他很是失望,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向国内打了报告,让上级派遣过来几个技术水平高超的医生。
轧钢厂医务室几个医生的手术水平都不行。
李林、姜山这些中医就不说了。
就是刘启这种从苏国留学回来的医生都不行。
轧钢厂工人特别是苏国专家要是有个急症难道还要跑到六院甚至是更远的医院才行吗?
那也太耽误事儿了。
说不定就在往其他医院赶的时候人就没了。
这件事情可马虎不得,必须尽快解决!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刘启等人终于知道别林斯基打报告要从苏国调手术医生的事情。
他们脸上都是火辣辣的。
别林斯基这个行为几乎就是在打他们的脸!
李平安不来轧钢厂医务室就从苏国调医生?
他们算什么?
都是庸医,不足以信赖吗?
这件事情对李林、姜山两个西医以及苏瑾这个妇产科医生的影响还小一些。
但是对刘启、周玲夫妻两个的打击实在是太大。
周末回家的时候刘启和父母说了这件事情,他有些心灰意冷。
从开始的时候到六院图谋六院实验室再到想要成为六院高层,现在又盯着轧钢厂厂医院院长的位置,哪一次成功过?
刘启说要是苏国医生过来了还有自己什么事儿?
干脆调回医大医院这边工作算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
有父母罩着升迁还不快?
要是能加入父母的实验小组到实验室工作,他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周玲也有些意动。
要是能来医大医院这边工作,总比待在那个小小的医务室强一些吧?
只是。
刘启父母很快就拒绝了,还劝说儿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
他们的试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研究李平安提供的那个残方,已经有些眉目了。
还说他们打听到药物研究所的人也在对这个方子进行研究,可见是大有可为。
做事情哪有一蹴而就的?
有磨难是正常的。
当初他们不是也对李平安提供的方子有过怀疑,认为不可能研制出来吗?
刘启大喜,急忙问道:“你们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已经有一点儿效果了!”刘启母亲说道:“只要我们继续钻研下去,总有一天能取得成功的,要是能在药物研究所之前取得成功,我们,我们肯定能名扬天下的!”
被母亲鼓励之后刘启一身的干劲儿,说道:“我明白了,苏国医生要来怎么了,我也在苏国的医科大学学习过,不会比他们差的!”
第196章 李怀德:没人告发我就放心了
李怀德将轧钢厂的情况告诉了林蓉和娄振兴,又得知这两个家伙可能和特务勾结想要窃取轧钢的情包对厂子不利,心里颇为忐忑害怕林蓉等人利用他提供的消息算计轧钢厂,更怕自己将轧钢厂情况泄露出去的事情被人发现。
不过。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特务并没有做处什么不利于轧钢厂的事情,听说娄振兴等人被杀,林蓉疯疯癫癫的住进尼姑庵也不可能泄露自己的事情,李怀德彻底心安,厂办主任是要管很多咋事儿的,李怀德并不觉得啰嗦,甘之如饴,办事儿还挺认真。
这家伙还是有野心的。
他是娄振华的班底。
公私合营之后娄振华也就这样了。
私方经理、董事,虽然看起来杨厂长还挺尊重他的,大事儿小情的都要听一听他的意见。
不过。
只是听一听而已,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杨厂长手里。
娄振华的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公方彻底将轧钢厂的股份赎买,九年以后他就和轧钢厂没关系了,到时候也可能留在轧钢厂,人家尊敬他还叫一声“娄董事”,杨厂长也可能还让他做事情象征性的给一点儿工资。
一直根着娄振华,以他的手下自称是没有前途的。
李怀德觉得自己应该早一点儿向组织靠拢,将来没准儿也能当个厂长、副厂长之类的,杨厂长退下来之后他没准儿就能接手轧钢厂,到时候.,他依旧能耀武扬威。
要向组织靠拢自然是要照顾好苏国专家的。
没准儿。
厂办将苏国专家伺候的好了,人家向上级推荐、推荐,他就真能成为扎钢厂长、副厂长之类的最高领导了。
苏国总工程师别林斯基吃饭吃怀了肚子,他立即表示以后要严把食品质量关,无论是从苏国运送过来的食材还是在当地采购的都要合格,买最好的食材,为此,厂办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苏国专家小食堂的预算。
别林斯基说是要改善轧钢厂医务室的医生水平,李怀德就到附近的六院甚至是京城大学医院寻求好医生,只要愿意加入的话待遇丰厚,可是,他忙活了好几天,到附近几家医院都找过,还真没有什么人愿意过来,医生门对轧钢厂厂医院都不感兴趣,认为即便是将医院建起来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别说和京城大学医院想比,就是和六院也没法比,代替不了六院的职能,将来还是在附近医院看病的人多。
李怀德折腾了几天之后没有说服哪怕一个医生同意调到轧钢厂医务室工作。
无论他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但眼前的轧钢厂医务室规模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吸引不了其他医生。
李怀德忍不住担叹息道:“工作也太难做了!”
轧钢厂公私合营以后到门诊室看病免费,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医务室只有李林一个医生,易中海是不愿意到医务室看病的。
上次请李怀德吃了一顿饭他就轻而易举的将在协和医院看病的钱报销了。
易中海就认为自己在其他医院看病花的钱也是很容易报销的。
所以。
即便只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他也不愿意在厂医务室里看。
当然。
他也不想到六院看的,虽然六院医生不少,碰到李平安主治的几率很少,他宁愿多跑一段路到京城大学医院那边找专家们看病。
那些专家总比六院的医生强上不少吧!
易中海手里积攒了三十多万块钱的京城大学医院的收费单据。
这笔钱可不少。
他自然是要想要办法报销的,易中海想到了李怀德,报销医药费这种事情自然是要找李怀德的,只要李主任同意,李林那边好说。
李林是个好好先生,还是自己邻居,他能不帮忙吗?
上一篇: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