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282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就算是熬不住睡着了也会做噩梦惊醒。

  在梦里她儿子不止一次的质问聋老太太为什么不救自己,眼睁睁的看着亲生儿子死在她的面前。

  没几天的功夫。

  聋老太太眼窝深陷、疲惫不堪,好像是病入膏肓一般。

  她经常半夜的时候惊醒,然后就是大喊大叫。

  这些情况李家人都是知道的。

  李林这次可没有那么好心主动去帮聋老太太了。

  当年她卖给李家房子也是无奈之举。

  李家也没欠她多久的房钱。

  该还的恩情早就还过了。

  徐氏和李林说了所有的情况。

  得知真相的他可不会再上赶着去帮助聋老太太。

  终于。

  聋老太太忍不住了。

  她找到李林说明情况,开口说道:“当时是由于我的疏忽我儿子才死的,我要是注意点儿的话也许金雄就不会死,我心里过意不去,这几天一直梦到她,平安他爹,你给我开一点儿药吧,我每天睡不着觉很痛苦的!”

  李林也没多说,给她开了一个方子。

  当归1钱2分,川芎7分,白芍1钱(炒),生地黄1钱2分,白术1钱,茯神1钱2分,远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枣仁(炒)8分,麦门冬(去心)2钱,黄芩1钱2分,玄参5分,甘草3分。

  此方主治怔忡惊悸,有安眠的效果。

  方中并没有什么禁忌,李林也没有做加减。

  开好方子以后就将方子给了聋老太太,让她自己去抓药。

  聋老太太开口说道:“你,你不是在扎钢厂当厂医吗,干脆就在伱们医务室给我抓一点儿就行了,别让我去医院抓药,我年纪大了,最近几天还没睡好,不方便去医院抓药!”

  说来说去。

  她还是不想出钱。

  自己到医院抓药总得给药费吧,若是李林从医务室拿药是不需要出医药费的。

  李林摇摇头说道:“老太太,这可不行,怎么可能直接从医务室那边拿药呢,要是让别人看见可能说我公私不分,占公家便宜的!”

  聋老太太没办法,只能拿着药方到隔壁自己家。

  “以前李林都是将药物直接拿来给我的!”聋老太太心中疑惑道:“这次是怎么了,怎么抠门儿起来,居然只给方子让我自己去抓药?”

  突然。

  她想起来了。

  民警同志询问金雄之事的时候她可是差不多什么都说了。

  当时李平安也在场。

  他可能猜测到李家买房的时候自己没帮他们什么忙,也没给李家多少优惠。

  李平安知道以后他父亲李林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

  “哎。”聋老太太想道:“当年的事情终究还是隐瞒不住了,往后李家人怕是不会再帮我了!”

  老贾出殡的日子。

  李平安起了个大早,带着秦淮茹到街上吃了早饭,他连四合院儿都没去。

  秦淮茹想到六院帮梅姨。

  李平安说道:“今天是周末,你还是别去医院了,我也不去,我和刘御医说过,抽时间要去药物研究所那边找他的!”

  秦淮茹答应一声,自己到家属院小院儿休息。

  李平安骑着自行车到药物研究所。

  刘御医已经整理了不少医书。

  他整理修订的都是前人的著作。

  结合以前御医们看病的病例整理出《清宫医案》一书。

  这本书庞大恢弘主要是结合各种病例阐述相关医理。

  目前。

  这本书还在修订当中。

  只是整理出一小部分而已。

  另外就是各个时代御医们所著作的医书。

  比如。

  刘御医整理出了末代太医院院使赵文魁所著的《文魁脉学》一书。

  清代太医院院使为太医院最高官职,能做上这个位置的都是在医学上有所成就的人。

  就拿赵文魁来说。

  他以《皇帝内经》、《难经》、《脉经》、《濒湖脉学》等脉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为晚清皇室成员、王公大臣请脉治病的经验,写成了《文魁脉学》一书。

  他在这本书中详细的讲述了脉学理论,提出了首重诊脉、以脉测证、凭脉用药的理论。

  书中还讲述了六经辩证的理论。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

  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

  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

  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肿瘤和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其中还牵扯了脏腑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可以说。

  《文魁脉学》是一部中医学理论总纲。

  若是将读透。

  中医造诣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

  虽是末代御医,但刘御医、施今墨、孔伯华对赵文魁的评价出奇的一致,说他一点儿也不输于那些前辈御医。

  脉搏、施针、六经、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方面都是李平安所欠缺的。

  既然刘御医提到《文魁脉学》一书还说将这本书整理出来了,李平安自然是想看的。

  刘御医也不小气,将这本书的修订稿拿出来给李平安看了,他不懂的地方就向刘御医等人请教。

  有三个中医圣手从旁提点,李平安很快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内容。

  他对诊脉这种手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加上后世的医学知识,结合他做手术的经验,对脉学、六经尤其是脏腑、阴阳五行学说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借着教李平安的机会。

  刘御医三人也在脉学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不止是李平安。

  大家都有收获。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李平安在药物研究所食堂跟着几人一起吃饭。

  下午的时候又在一起探讨《速效救心丸》的问题。

  刘御医说道:“平安,你提出的这个残方潜力很大,我们在一起进行了很多次试验,可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药方的极限一直就没有找到,虽然是越改越好,但再次改良之后还能更好,太让人意外了!”

  “即便是我,即便是我有几十年的中成药制作经验也没有把握找到《速效救心丸》最完美的状态,可以这么说吧,你给的这个方子我们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来研制,但是只要研制出来以后,我们这些参与者在中成药研制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同仁堂刘师傅也开口说道:“就算是我们这么大的年纪了,依然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中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他们的话李平安是相信的。

  《速效救心丸》本来就是现代中成药的典范和杰作。

  确实是值得研究。

  它成功的开创了中医、中药速效的先例,的确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直到下午六点多。

  刘御医几人又要到食堂吃饭的时候李平安才离开。

  他对刘御医说道:“我就不在你们这里吃饭了,还是回家吃饭吧,我母亲可能给我做饭了,我要早点儿回去!”

  刘御医几人也没有留他。

  李平安回到四合院儿时老贾已经下葬。

  徐氏告诉他说父亲李林也去参加了葬礼,还给贾家一万块钱的礼金。

  这已经不少了。

  除了易中海给了五万块钱以外,其他邻居都是给几千块钱而已。

  阎埠贵帮着记礼单,还写了一两副门对儿,他出的最少,只给了两千块钱。

  “我帮着贾家干活儿啊,又是写门对儿又是记礼单的,可没少干活呢!”阎埠贵对大家说道。

  白事儿上给大家做饭的自然是何雨柱。

  他可不会给贾家节省,自然是贾东旭买多少东西他就用多少的东西。

  结果是事情办完了还有小半锅的大锅菜没有吃完。